看完張藝謀的《一秒鐘》,你是不是想再看一場露天電影?

2020-12-01 太原腔調



最近,在張藝謀的新片《一秒鐘》上映之後,人們關於露天電影的記憶,似乎再一次被喚醒了。


1950年出生,已經70歲的張藝謀,在拍完電影《歸來》之後,再度回歸現實主義,回到他的青春記憶,拍出了這樣一部時代故事。


電影《一秒鐘》劇照


本片的主線是,張譯飾演的張九聲為了看女兒出現在電影裡一秒鐘的鏡頭,不惜從大漠裡的勞改農場逃出,穿過百裡沙漠,只求能遠遠地在影像中見女兒「最後一面」。



這部電影,雖然只是張藝謀電影事業的一秒鐘,卻也是他熱愛電影的一生寫照,更鉤沉起中國電影五十年來的歷史!


電影放映員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當時各地電影院還極少,所以那時有一個專門的職業叫做——電影放映員。


電影《一秒鐘》劇照


放映員們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腳底板走遍各個鄉村,為老百姓帶去寶貴的精神食糧。


當時的放映員一年中有兩百多天都在下鄉,用馬車或者牛車拉著電影放映機、發電機去各村輪流播放電影。



這種由一塊幕布、一臺放映機和一名放映員共同構成的露天電影,成為了中國人獨有的共同記憶。


電影膠片



在張藝謀《一秒鐘》裡,我們除了能感受到人們對電影的狂熱之外,還會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大家對電影膠片的執迷。


那時,如果電影在放映途中膠片出現意外,放映員會臨時剪下幾段丟掉,孩子們就會爭搶了去,在所有的同學當中炫耀大半年。


電影《一秒鐘》劇照


膠片上的圖像,一節一節,是一種關於時間的記錄。電影《一秒鐘》裡,人們能想像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用電影膠片做燈罩。


電影《一秒鐘》劇照


現在,膠片電影也已經成為歷史,人們在數碼的世界裡,很少能再感受到膠片的魅力和魔力了。


張藝謀導演將膠片時代最深刻的記憶挖掘出來,可以看做是對膠片時代最為盛大的告白。


新聞簡報

那時候,每次在放電影之前,都會先放一段《新聞簡報》,相當於故事片開映前十分鐘的「加片」,然後才是正片。


1949年,《新聞簡報》伴隨著新中國一起誕生。每集《新聞簡報》時長約10分鐘,每周一期,影片通常會以「××××年第××號」進行編號。


電影《一秒鐘》劇照


它用電影膠片紀錄和傳播新聞,影片內容涉及重大的時政新聞,以及經濟、文化、軍事、社會生活,各條戰線上的先進人物等。


它讓那時的人們得知了南國糧食的豐收、東北工廠的投產、西部鐵路的鋪通、外國友人的來訪;


還有,潑水節的歡樂有多麼濃烈,全運會上是誰打破了紀錄,全聚德的烤鴨如何美味……


《新聞簡報》是電視機進入中國家庭之前,一個極為廣泛而有效的大眾傳播渠道。


1978年後,《新聞簡報》改為《祖國新貌》,直到1993年結束。可以說,它是國人在那個時代集體收看的「新聞聯播」。


那時候的電影名單



那時候的電影,不論國產還是外國引進,內容多為戰爭題材的影片。


國產電影有《地道戰》《地雷戰》《南徵北戰》《奇襲》《上甘嶺》《英雄兒女》《冰山上的來客》和《小兵張嘎》等戰爭片;



也有一些非戰爭片,如《女藍五號》《小叮鐺》《我們村裡的年青人》《今天我休息》《五朵金花》等等。



這樣的老電影裡,也經常會出現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臺詞和插曲,至今耳熟能詳。


比如:《閃閃的紅星》中的插曲「映山紅」,《英雄兒女》中的主題歌「英雄讚歌」,還有「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等;


電影《英雄兒女》劇照


再比如:「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全城戒嚴,抓住李向陽!」「不見鬼子不掛弦。」等臺詞,都已經成為上一輩人抹不去的記憶。


電影《一秒鐘》劇照


此次張藝謀電影《一秒鐘》裡放映的《英雄兒女》就再現了那時候大家集體唱《英雄讚歌》的壯觀場面,看得觀眾也都熱淚盈眶。



當時人們還為這些各國特色電影編了個順口溜:


中國電影新聞簡報;

越南電影飛機大炮;

朝鮮電影哭哭笑笑;

羅馬尼亞電影摟摟抱抱;

阿爾巴尼亞的莫名其妙。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朝鮮電影,因為當時革命歌曲和革命現代京劇響徹神州,中國一時沒有抒情的歌曲,所以,朝鮮電影便以優美抒情的旋律,震撼了所有人的心。


電影《賣花姑娘》劇照


讓人難忘的作品有《賣花姑娘》《金姬銀姬的命運》《摘蘋果的時候》等等。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於大家平時的娛樂活動還很少,所以露天電影也還很流行。


但是隨著九十年代音像製品和電視機的快速普及,露天電影開始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人們更願意坐在家裡看電視,或者去正規電影院享受視覺體驗。


如今,一些城市的社區,有時也會在夏季天悶熱的時候,自發放映一些電影,作為大家解暑消遣的東西,露天電影變得似乎可有可無。



那屬於一代人的美好回憶永遠留在了記憶深處,儘管現在也時有露天電影播放,但已經再也不是當年那種萬人空巷的感覺了。


END

相關焦點

  • 《一秒鐘》首映 張藝謀:這是我心心念念想拍的電影
    現場張藝謀還將影片拷貝盤贈予資料館收藏,希望有更多的觀眾能感受到膠片時代對於電影最初的欣喜。《一秒鐘》講述了張九聲為看女兒一秒鐘影像穿越千裡黃沙,與劉閨女、範電影因一卷膠片電影結緣的故事。談及創作初衷,張藝謀導演表示,《一秒鐘》是自己心心念念想拍的電影,自己是從膠片時代走過來的,通過膠片的不斷轉動,傳遞一份情感,仰望一片星空,是每個電影人熱愛的夢。
  • 《一秒鐘》:張藝謀不再是張藝謀,張藝謀還是張藝謀
    那大體的意思是,你是張藝謀啊,是「國師」啊,誰不知道這個題材拍起來有難度、有限制重重,可是如果你作為全中國地位最高、資源最好的導演,你都不能突破開拓出一些尺度,那你也枉費觸碰它了。幾年過去,到了《一秒鐘》,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影評幫著宣傳補充影片中被刪除掉的最重要的信息——張譯苦苦追尋的那一秒鐘膠片畫面裡的女兒其實已經在「積極表現」中死去了。
  • 張藝謀拍《一秒鐘》,展現對膠片的執念
    11月27日,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在全國公映。電影的背景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西北某地,沒趕上放映場次的張九聲(張譯 飾)悄悄從勞改農場溜出,就是為了看一場電影,膠片中有他已經去世的女兒的「一秒鐘」影像。
  • 《一秒鐘》:張藝謀不再是張藝謀,張藝謀還是張藝謀
    能記得上一次張藝謀拍「文革」,《歸來》種種春秋筆法之下,評論裡倒有許多不買帳的。那大體的意思是,你是張藝謀啊,是「國師」啊,誰不知道這個題材拍起來有難度、有限制重重,可是如果你作為全中國地位最高、資源最好的導演,你都不能突破開拓出一些尺度,那你也枉費觸碰它了。
  • 張藝謀談《一秒鐘》:最想向大家傳遞對電影的愛
    他說作為導演,對他來說一部電影最好的時刻,就是放下一切,以平常心坐在觀眾中間一起看。明日上映的《一秒鐘》,也迎來了它最好的時刻。把自己青春期的記憶拍出來《一秒鐘》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看電影是當時人們重要的精神享受。張譯飾演的張九聲想看一場宣傳性質的新聞片,因為他堅信那部片裡有他去世女兒的一秒鐘影像。他發瘋似的尋找這盤膠片,偶遇劉浩存飾演的流浪兒劉閨女。
  • 張藝謀電影《一秒鐘》-重現一代人對電影的夢想
    #電影一秒鐘##一秒鐘新謀女郎劉浩存#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秒鐘》今天在電影院排片上映了。看了一分鐘的預告片和一張紙的定檔海報,看到了一個電影人的追求,實現了張藝謀導演的夢想,還原了我的少年對電影的記憶。
  • 電影放映員為何是「農村八大員」?張藝謀《一秒鐘》都向其致敬
    一聽說哪個村要放電影,十裡八鄉的百姓都會趕來看,特別熱鬧,甚至有時候電影隊去下一個地方放映,大家還會跟著去看,一個片子看個十遍八遍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可以說,這部電影雖然是張藝謀的《一秒鐘》,也是他熱愛電影的一生,更濃縮了中國電影五十年來的歷史!
  • 張藝謀新電影《一秒鐘》定檔:是「傷痕文學」還是情懷佳作
    這部電影張藝謀親自參與編劇工作,以自己年輕時下鄉接受政治再教育的經歷為藍本,講述了在那個物質和精神都十分匱乏的年代,人們對於膠片電影瘋狂的好奇與熱愛。 電影預告片播出後,很快就登上了熱搜。在預告中,影片十分貼切的還原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電影行業發展情況——沒有高大上的影院放映廳,也沒有現在題材多樣、尺度大膽的各類電影。
  • 張藝謀拍《一秒鐘》的執念:膠片的轉動是最好聽的音樂
    11月27日,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在全國公映。電影的背景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西北某地,沒趕上放映場次的張九聲(張譯 飾)悄悄從勞改農場溜出,就是為了看一場電影,膠片中有他已經去世的女兒的「一秒鐘」影像。
  • 張藝謀拍《一秒鐘》的執念:膠片的轉動是最好聽的音樂
    《一秒鐘》海報。11月27日,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在全國公映。電影的背景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西北某地,沒趕上放映場次的張九聲(張譯 飾)悄悄從勞改農場溜出,就是為了看一場電影,膠片中有他已經去世的女兒的「一秒鐘」影像。
  • 【華贏熱映】張藝謀新片《一秒鐘》一秒雖短,光影情長.
    起初電影《一秒鐘》的官宣海報是張藝謀的一封親筆信放電影——在你的印象裡是什麼?
  • 通過《一秒鐘》,看張藝謀的電影人生
    沒趕上場次的張九聲為了看一眼電影中女兒的一秒鐘畫面。他穿越漫漫黃沙千裡追尋,為保護膠片與偷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開始了搶奪。膠片在一次不小損毀後張九聲便比放映員更用心拯救膠片。最終張九聲看到了女兒那一秒鐘的影像,轉身淚流滿面說再看一遍吧。短不過一秒鐘,長不過一輩子。一個是失去女兒的父親,一個是失去父愛的女兒,就這樣二人因為電影發生了一系列故事。
  • 張藝謀:我一直心心念念想把《一秒鐘》拍出來
    早年在北京電影學院上學時經常來中國電影資料館1號廳學習觀摩,如今站上這裡的舞臺,張藝謀動情地說,雖然現在膠片時代結束了,但那個時代膠片放映機傳遞出來的溫暖依然讓他魂牽夢縈,「我自己心心念念很想把《一秒鐘》這個故事拍出來。」
  • 張藝謀電影《一秒鐘》定檔11月27日,一場拯救電影的殊途同歸
    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一秒鐘》由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餘皚磊飾演崔幹事,李延飾演楊河,張邵勃飾演劉弟弟,唐孜悅飾演不良少年。「總有一部電影會讓你銘記一輩子,銘記的也許不僅僅是電影本身,而是那種仰望星空般的企盼和憧憬。」《一秒鐘》追溯了張藝謀自己的光影記憶,也抒發了中國電影人對電影的熱忱與堅守。
  • 張藝謀《一秒鐘》上映在即,情懷裡看中國電影一路徵途
    拋開國慶檔的加持與商業大製作的吸睛,11月上映的眾多「小而美」電影,以另一種姿態展示出中國電影的活力。其中,既有張藝謀的情懷之作《一秒鐘》,也有宋佳領銜主演的《風平浪靜》,以及王千源領銜的警匪動作片《除暴》等。  某種程度上,疫情帶來的全球影市蕭條,成為了中國電影快速健康發展的一個窗口期。
  • 張藝謀:我一直心心念念想把《一秒鐘》拍出來
    早年在北京電影學院上學時經常來中國電影資料館1號廳學習觀摩,如今站上這裡的舞臺,張藝謀動情地說,雖然現在膠片時代結束了,但那個時代膠片放映機傳遞出來的溫暖依然讓他魂牽夢縈,「我自己心心念念很想把《一秒鐘》這個故事拍出來。」把膠片情懷帶進電影裡《一秒鐘》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看電影是人們重要的精神享受。
  • 如何評價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秒鐘》?
    但真的看完電影之後,我反倒覺得之前的擔心多餘了,畢竟能去電影院上映的片子,早就有人幫你把不能看的刪掉了,所以「技術」現在反而成了《一秒鐘》最不是問題的問題。作為經歷過那個特殊年代的第五代導演,張藝謀向來對那段時期有著難以言說的心結,所以電影成了他讓自己釋懷的最好的途徑,這在他的很多電影中都有跡可循。
  • 《一秒鐘》於膠片時代的回眸,張藝謀的獨家記憶
    《一秒鐘》以電影膠片作為故事的線索,演繹了一場惺惺相惜的相遇。勞改犯張九聲(張譯飾)從一封來信中得知自己的女兒出現在第22號新聞簡報裡,但卻沒趕上一分場的電影場次。為了看一秒鐘銀幕裡的女兒,他跟著放映員到下一個生產隊放映地,穿山越嶺,發瘋似地尋找這盤膠片,與想要用廢舊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劉浩存 飾),以及放電影從未失誤過的範電影(範偉 飾)結下了不解之緣。
  • 張藝謀電影《一秒鐘》定檔,張藝謀親筆信述說對電影的情愫
    10月14日上午,張藝謀電影《一秒鐘》官宣定檔11月27日上映,張藝謀此次親自參與編劇,和預告片同時曝光的還有一封張藝謀親筆信,作為電影的定檔海報,他在信中書寫對電影的情愫。,那種難言的興奮和快樂,就像一場夢。
  • 張藝謀:哭戲很難,《一秒鐘》裡張譯演得不能再好了
    由張藝謀執導並參與編劇,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將於11月27日全國上映。26日,影片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了北京首映禮,張藝謀、張譯、劉浩存亮相。張藝謀表示,能夠在電影資料館舉行首映,就仿佛一個輪迴,讓他回到初心,回到起點。現場張藝謀還將影片拷貝盤贈予資料館收藏,希望有更多的觀眾能感受到膠片時代對於電影最初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