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的黑色幽默

2020-05-23 憩硯

​顧城的《一代人》中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看了《我不是藥神》之後,內心其實很複雜。因為影片中的人物似乎都有說不完的故事,程勇、老呂、老呂媳婦、劉牧師、黃毛、曹斌……短短的117分鐘是不足以道出每個人生活的酸甜苦辣的。或許這正是我思而不清的原因。在這場黑色的幽默裡,我被影片的一些場景逗笑,也在影片末尾掩泣。我去久久思考這部影片所述說的故事。

電影有時候不僅僅是電影,它折射了現實,它會折射生活中的美好,給人以希望;它會反射現實的缺點,讓人去思考。雖然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不是一部影片所能治好的,但能改變一點,總歸是會好的。就像影片中程勇在接受審判時所說的「今後都會越來越好吧,希望這一天早點來。」

《我不是藥神》的黑色幽默

這部影片改自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陸勇,他的事跡很令人震驚,也與電影中有些不同。他得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等待合適骨髓移植的過程中,在醫生的建議下,陸勇選擇服用瑞士產「格列衛」來控制病情,但在兩年後,因為「格列衛」的昂貴藥價和其他各種治療支出,殷實的家境也在快速空虛。在一機緣巧合之下,陸勇知道了印度「格列衛」。在服用印度「格列衛」幾個月後,確認無副作用,他在病友群內分享了自己服用印度「格列衛」的經歷。有不少人尋求他的幫助,替人買藥漸漸成了他的副職。

而影片的主人公叫程勇,他並不是一個白血病患者。但卻是一個貧窮的人,就像影片中張長林所說「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這也是造成程勇第一次選擇幫助呂受益從印度代購藥物的原因,他需要錢讓自己的父親做手術,需要錢去交房租……第一次的選擇是為了利益,是為了生存,這是一次無奈的選擇。而這個選擇要讓他承受很大的風險,在一次警察來到店裡時,他深深的感受到了這其中的危險。經過一夜的深思,他選擇將代理權給張長林。在散夥飯上,程勇說他上有老下有小,他不想坐牢,他選擇將代理權讓出來,他沒有錯;

黃毛,為那些買不起正版格列寧的病人考慮,他沒有錯。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錯,只不過我們站在不同的地方。第二次選擇重新賣印度「格列寧」,是因為呂受益的去世,是因為很多人因為吃不起正版格列寧而死去,他備受自責。上一次買5000元,這一次他只賣500元,這是一次精神的成長。到最後他傾盡所有去幫助他人,在他的世界裡,他不再只為自己考慮,他變得無私,變得有愛。

《我不是藥神》的黑色幽默

《我不是藥神》的黑色幽默

《我不是藥神》的黑色幽默

程勇去監獄的時候,有一條街的人送他。因為他是他們的藥神。他們都主動摘下口罩,表示對他的尊重。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淚水溢滿了眼眶。三年後,程勇出獄。我以為出獄時也會有很多的病友在監獄門口,但是沒有,只有曹斌一個人。因為三年後,格列寧納入了醫保。病友們不再需要他了。難道真如錦旗上所說「仁心妙手普眾生,徒留人間萬古名」嗎,難道真的叫升米恩,鬥米仇。

影片中的很多對照都令人深思。呂受益在查出患有白血病時,他的妻子並沒有拋棄他,選擇始終陪伴在他的身邊,醫生說老呂要骨髓移植,但仍可能人財兩空,她毫不遲疑的說「我們做」。而思慧的丈夫在得知女兒患白血病後選擇了拋棄妻子。有人選擇大難臨頭各自飛,有人選擇至死不渝。

在看電影的時候,後座的小女孩說,「黃毛真可憐」。是的,他出場的第一幕是去搶印度「格列寧」,但拿回去之後,他是分給了其他人。散夥飯上,他第一個站起來,喝完酒,碎的酒杯刺傷了他的手,鮮紅的血液流出。落日下,黃毛坐在河邊,享受著這一點點美好。原本打算回家的他,剃掉自己的頭髮,結果為保護程勇,第一次開車,明明已經逃過警察了,結果出了車禍。生命是多麼的不可想像,「他才二十歲,他有什麼罪。」來不及精彩的活,來不及欣賞明日的日出。


《我不是藥神》的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背後是令人深思的人性。在現實的生活中還有像張長林一樣賣假藥的人;也還有像呂受益、黃毛、劉牧師一樣沒有錢治病的人,也有像程勇一樣的人。但生活還在繼續,儘管一路會有人情的人暖和冷漠,儘管一路會有酸甜苦辣,或許前程似錦,或許滿路荊棘,或許一路平凡。即使生命是可輕可重的,也不能像張長林的生命一樣輕,也不要像程勇的生命一樣重。而面對生命中的很多選擇時,一定要慎重,因為人生是一條不歸路,走上去,就回不了頭。過了就過了,成了就成了,做了已做了,錯了已錯了。回頭的路,已不是原來的路;回頭的你,已不是當初的你。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黑色幽默直刺人心,心靈救贖直面人性
    而由寧浩與徐崢聯手監製、徐崢主演的喜劇片《我不是藥神》,無疑是2018暑期檔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當然,我們很多人是奔著看《印囧》的心態去影院的,卻不小心看到了一部現實題材作品。而且,影片的主題,是與十四億國人息息相關的醫藥業。2002年的上海,小商人程勇和背運交上了朋友。父親臥病在床,妻子和他離婚,性保健品商店入不敷出,租住的房子,也面臨著被房東隨時收回的尷尬處境。
  • 我不是藥神:意識形態黑色幽默電影,對社會的影響,是成功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由徐崢主演的黑色喜劇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藥店老闆開始替他賣毒品和向印度收錢,然後發現自己的良心的故事。影片上映後,引起熱議,徐崢成為金馬獎電影之王。02隻想活下去,不是嗎?還有一個很好的理由哭,那就是老太太在電影中。這場演出太感人了,她懇求警察不要逮捕程勇,雖然她知道程勇在賣假藥,但她仍然堅持「我不想死,我只想活著」,真讓人哭笑不得。這句話充滿無奈,看不起病買不起藥,是很多人的現狀,程勇真的不對嗎?
  • 《我不是藥神》在線免費看
    《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的劇情片,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等主演!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訪,打破了神油店老闆程勇的平凡人生,他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收穫巨額利潤的他,生活劇烈變化,被病患們冠以「藥神」的稱號。但是,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也在波濤暗湧中慢慢展開 。
  • 《我不是藥神》:我們都是凡人,不是「神仙」
    ,可鮮少有電影能拍出來感同身受,在近幾年的電影中,卻出現了一部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拍案叫絕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算是國產電影公映歷史中,口碑接近滿分,票房在當年飆升的電影。截取自《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極具話題性的影片,片名曾一改再改,中國藥神,印度藥神,生命之光……賺足傳噱頭
  • 基層的勝利,人民電影,電影《我不是藥神》要理解
    這部電影一上映,票房就一路飆升,大受好評,豆瓣得分一直保持在9.0以上,在《我不是藥神》名利雙收的背後,實際上是這類作品市場需求的真實反映,這也是國產電影在主題轉換思維方式上的又一次突破,再次成功。幽默延續了電影的風格這部電影和他電影中獨特的幽默一直受到觀眾的歡迎。荒誕、滑稽、無邊無際是這位才華橫溢的導演最好的標籤。
  • 《我不是藥神》:向死而生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具有社會現實意義,並且選材深刻,不乏幽默,其中各個演員演技精湛的好電影。剛開始看介紹此片分類為喜劇,我認為不太合理,影片中刻意加入的搞笑橋段幸虧合理,原因其一為了商業化宣傳及符合廣電要求,其二類似於黑色幽默豐富題旨。本片取勝不在於情節,在於大膽的選材以及演員的表演。
  • 我不是藥神,我是男神
    ,聽聽三刀侃大山我不是藥神,我是自信的男神相關連結:《我不是藥神》簡介:《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的喜劇片,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黑色幽默,後半段寫實沉重,這是標準的韓影模式,但說著容易做起來難。
  • 電影畫面發現——《我不是藥神》
    18年的《我不是藥神》上映,讓我們對醫藥行業的的關注更高,李克強總理也做出相應的批示。這部電影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可以說《我不是藥神》是中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裡程碑作品。那這部電影的魅力風格在哪呢?《我不是藥神》多數鏡頭為實景拍攝,現實主義題材的紀實場景選擇和設計,沒有太多的複雜製作。多處街景、暗道、底層人的住房等場景沒有過多的修飾光。呈現真實的場景,給觀眾的代入感強。
  • 【點映】《我不是藥神》口碑炸裂,良心推薦!
    電影《我不是藥神》7月3日—7月5日 18:30—20:30連續三天點映提前點映,速來選座。程勇   演員 徐崢困頓的中年男性保健品商販,經營慘澹,他鋌而走險,後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更被病友冠以「藥神」稱號。
  •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上映了有兩年了,記得當時從進場開始到結束,全程沒有人離席。通篇的黑色幽默,超強的代入感使得大家有了兔死狐悲的感觸。《我不是藥神》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不論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影片中想要表達的都是
  • 我的我的家鄉電影《北京好人》葛優劉敏濤玩轉「黑色幽默」
    我的我的家鄉電影《北京好人》葛優劉敏濤玩轉「黑色幽默」  8月20日,全民喜劇《我和我的家鄉》曝光《北京好人》單元預告及海報,寧浩、葛優二度合作上演「張北京」續集。2019年國慶檔,葛優憑《我和我的祖國》之《北京你好》中熱心的哥張北京一角徵服無數觀眾,網友紛紛稱讚「後腦勺都會演戲」。
  • 經典案例:《驢得水》,黑色幽默喜劇又一部口碑力作
    很多喜劇的內核,往往是悲劇,《驢得水》也是這樣,用黑色幽默手法,講了一個很悲傷的故事,電影裡每個人的性格都很完整,幾乎都能從生活中,找到與其相似的人物,都可以從現實中找到參考系,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案例分析《驢得水》是一部映射現實社會的黑色幽默喜劇,雖然喜劇,但骨子裡卻是悲劇,電影的前半段把一切描述的十分美好,後半段又將這些美好一點一點打碎。《驢得水》的確讓大家笑了,但不是一味把笑料堆積起來,而是用喜劇的本質來表達諷刺意義,所以《驢得水》在收穫票房的同時,口碑也一直居高不下。
  • 為什麼說《我不是藥神》牛逼
    這種資本主義殘酷黑色幽默在印度屢見不鮮。先富帶動後富,如今的印度已然是世界山寨藥廠之國,全球藥販子的聚首之處。在海德拉巴,古爾岡等地潛伏著全球高端精細的工廠,仿著世界上最頂尖的藥。這也就是《我不是藥神》的張力所在。
  • 喜劇三個等級:青銅是滑稽,鑽石是幽默,王者是黑色幽默
    《羞羞的鐵拳》雖然也能讓我笑出聲來,笑出眼淚,但那是機體在物理刺激下的眼淚,與心靈、與藝術無關。喜劇分為三個等級,青銅級是滑稽,鑽石級是幽默,而真正的王者是黑色幽默。滑稽是寓莊於諧,幽默是寓智於諧,黑色幽默則是寓悲於諧。《我不是藥神》、《夏洛特煩惱》式的喜劇太少了。
  • 《我不是藥神》在線觀看 ‖ 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健康 !
    「我吃了三年藥,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電影《我不是藥神》這幾天似乎朋友圈都颳起一陣風跟「我不是藥神」有關作為一部「難以相信能過審」的現實題材作品,看過它的,幾乎無一不對它點讚的點映票房突破1億、豆瓣評分高達9.0,電影《我不是藥神》在正式上映尚不到一周的時間內,迅速收穫了10億以上的票房,有望趕超去年霸主《戰狼》。
  • 電影《我不是藥神》「兩彈一新」新在哪裡?導演文牧野把「第一次」送給你
    《我不是藥神》從劇本開發到拍攝完成再到定檔上映,用了三年。我想讓文牧野講講其中的事件和過程,他卻說,那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他喜歡那些真實、充滿了荷爾蒙的電影,《飛躍瘋人院》、《教父》、《黑客帝國》、《通天塔》這樣的電影,喜歡史匹柏,也喜歡看《跑男》,「看那些輕鬆愉快的東西時,我完全沒用工作的心去看,我就是一個觀眾,我那時候看東西的目的不是為了學習,我是為了快樂。」在《我不是藥神》的這三年中,它的名字從《印度藥神》變成了《中國藥神》,又變成了《我不是藥神》,多少折射出一些有趣的變化。
  • 《我不是藥神》:我不怕沒錢,怕沒錢生病
    圖片來自:《我不是藥神》當代生活的「速度」到底快到什麼程度? 從票房看,《我不是藥神》7月5號正式公映,加上前兩天的點映,截止發文已經突破了5億。 當然,《我不是藥神》非常值得肯定。夠商業、夠關注社會痛點,演員演技個個在線,所有文章誇它的點,它都能接得住。 想來上一部試圖撕開社會敏感問題的,還是全篇帶有壓抑感和黑色幽默的《暴裂無聲》。《我不是藥神》比較聰明,一開始就先套上了相對輕鬆的喜劇外表,做到了票房與口碑雙豐收。
  • 真實事件改編的《我不是藥神》,成為醫藥領域向前發展的驅動力
    2016年,寧浩拿著劇本兒《我不是藥神》找到徐崢,徐崢看完劇本後,二話不說就同意投資拍攝,至於他為什麼如此堅決,那還要從11年前說起。2005年《瘋狂的石頭》片方給陶虹寄了一份劇本,希望她能出演片中的一個角色,而這個劇本兒不小心被徐崢看到了,他看完後立刻給片方打電話,你們需不需要演員,我這樣的免費,寧浩當時正愁資金不足,徐崢願意免費出演,他自然同意。
  •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今天在影院裡看了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很走心的電影,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劇兼具淚點與笑點,是一部黑色幽默式的悲喜劇。看完影片後,我一直在思索一個最早由蘇格拉底提出的倫理學問題:「什麼是正義」。
  •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談癌色變的你知道麼,20%的癌症患者與肥胖有關    距離《藥神》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火和熱都不是足以讓他一直持續發燒的理由,在當下社會裡,快餐式的商業電影和豪華的陣容特效早已經不能滿足看客們的精神需求,所謂情懷也不好多次賣弄,而《藥神》恰好不是中國近期火的電影中的任何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