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事件改編的《我不是藥神》,成為醫藥領域向前發展的驅動力

2020-09-11 木斯鵬影視

2016年,寧浩拿著劇本兒《我不是藥神》找到徐崢,徐崢看完劇本後,二話不說就同意投資拍攝,至於他為什麼如此堅決,那還要從11年前說起。2005年《瘋狂的石頭》片方給陶虹寄了一份劇本,希望她能出演片中的一個角色,而這個劇本兒不小心被徐崢看到了,他看完後立刻給片方打電話,你們需不需要演員,我這樣的免費,寧浩當時正愁資金不足,徐崢願意免費出演,他自然同意。

2006年,電影《瘋狂的石頭》一上映便大獲成功,300萬成本的電影票房2350萬,為了感謝徐崢的支持,寧浩寫了個劇本《無人區》要求徐崢當主演,可是因為審查原因,這部電影擱置了四年後才上映,2010年不甘寂寞的徐崢終於等到了小成本喜劇《人在囧途》,搭檔王寶強,徐崢規規矩矩的演完,沒想到電影上映後票房達到五千萬。

2012年,他花了兩年的時間打磨,又拿出《泰囧》這一次他既是主演,又是導演,還力邀好友黃渤加入,最終《泰囧》收穫票房12.67億,從此徐崢開啟了他的黃金時代,之後三年,徐崢的名字成了票房的保證,但是他並不快樂,他覺得自己在商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不是他的初心。2016年,好友寧浩拿著劇本兒《我不是藥神》找到他,希望他出演男主程勇,並投資擔任監製,按照正常的商業模式看,這麼嚴肅硬核的故事和賺錢搭不上邊兒,不值得投資。可是徐崢看了劇本以後說了一句,就算不賺錢也要拍這個電影,後來他們誰也沒有想到,2018年,《我不是藥神》上映後票房達到30.7億。

更讓人感嘆的是,這部電影的影響力之大遠超預期,電影上映的同年,2018年7月18日,李克強總理就電影《我不是藥神》引發輿論熱議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我國就開始實施進口抗癌藥的零關稅,把17種臨床急需療效好的抗癌藥納入醫保範圍,這樣的結果令人欣慰,也讓《我不是藥神》,成為醫藥領域向前發展的驅動力,徐崢也用自己的初心,成就了電影事業更進一步的高度。

《我不是藥神》不僅象徵著中國現實主義批判題材影片的重生,同時也彰顯了我們電影的審查制度也在不斷進步,影片以程勇宣布散夥那一幕為節點,前後兩段是可以分開看的,前半段的風格荒誕帶有黑色幽默,後半段寫實沉重,這是標準的韓影模式,但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徐崢對於程勇的刻畫,是近年來他在銀幕上最好的表演,程勇這個角色,從一開始的玩世不恭,到後面的實現救贖,徐崢近乎完美地將這個人物呈現在了銀幕上 。

《我不是藥神》的剪輯流暢,鏡頭語言乾脆富有幽默感。影片,有笑有淚,還有思考。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無甚波瀾,但在生活小細節的層層推進下,導演走到了更為深遠的一步。每個個體的力量也許是微弱而無力的,如果大家都團結起來共同為他人、為自己而努力時,也許就能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破三億 改編自真實事件
    我不是藥神破三億:數據據貓眼數據顯示,電影《我不是藥神》票房突破3億元,用時20時29分。電影《我不是藥神》在今天提前上映,而這部電影在之前的點映階段就引發了熱議。徐崢飾演的保健品店主在一群癌症患者的懇求下,成了某種印度產「救命藥」的總代理商,由此捲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渦,也使得法律和倫理不斷碰撞。實際上,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故事的原型陸勇是一名慢性白血病患者,被稱為「藥俠」、「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他所代購的是治療白血病靶向藥「格列衛」。
  • 《有罪》會成為香港版的《我不是藥神》嗎?
    被網友稱為「封神之作」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是如何成為一部口碑逆天的黑馬呢?作為同類型題材的電影《有罪》預計11月在香港上映,會不會成為香港版的爆款呢?影片《我不是藥神》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編劇在真實的基礎上更是進行了藝術的加工和創作,通過不斷地與故事原型人物的溝通與交流,使劇本故事更具有感染力,獲得了市場,力壓耗資巨大的好萊塢大片。
  • 《我不是藥神》點了哪家醫藥股的火!
    7 月 4 日,《我不是藥神》點映票房已經突破 1 億元,理所當然,這部電影必定成為這兩天屏霸。 從韭菜的專業精神來看,根本沒有興趣做劇透,倒是有興趣查查《我不是藥神》涉及的醫藥背景和對應的醫藥上市公司。 《我不是藥神》講得是真實故事,有位大俠陸勇,慢性粒白血病患者,自購印度高仿抗癌藥格列衛,並且幫其它網友代購,因此涉嫌賣假藥被關。
  • 除了《我不是藥神》陸勇事件,還有這些真實事件改編的高分電影
    我不是藥神根據真實事件陸勇改編,受到了民眾的一張認可。其實,還有這些電影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評分和票房都非常高《親愛的》主 演:趙薇,黃渤,佟大為,郝蕾,張譯,張雨綺等票 房:3.44億(中國大陸)原型事件:該片是根據央視早年的一則「打拐」新聞改編而成,2008年3月,湖北人彭高峰的兒子彭文樂被抱走。
  • 我不是藥神:值得深思的經典之作
    對於許多國內觀眾而言,《我不是藥神》應該就是多年來我們一直眼饞「別人家的孩子」式的那種電影,就是那種能用成熟的類型片手法完成一個豐沛飽滿的故事、並且富有現實意義的電影,那種我們所謂的韓國和印度不斷在拍的「能改變國家的電影」。現如今,我們自己終於也拍出了這樣的電影。
  • 《我不是藥神》幕後: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王傳君狂吃44個包子
    《我不是藥神》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故事的原型是江蘇省無錫市一家針織廠老闆陸勇的故事,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2004年陸勇了解到印度生產的仿製致癌藥物具有相同的功效,就開始幫人代購此藥,2014年陸勇被抓,罪名是銷售假藥,陸勇被抓後有300多名病友聯合寫信向相關部門求情,2015年2
  • 《我不是藥神》記錄著真實的故事,講述的卻是活著的力量
    韓國有很多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他們以真實故事作為背景,反應社會問題,直面人性醜惡。比如口碑很好的韓國電影《素媛》、《熔爐》、《殺人回憶》,都是觀眾認可的好劇。但是一直以來,中國內地的影視在這個領域的題材電影卻始終是比較欠缺的。直到18年《我不是藥神》的出現,才讓觀眾們眼前一亮。假期延長,足不出戶的小編又刷了一遍這部電影。
  • 《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神作?
    沒錯,說的就是《我不是藥神》。其實作為寧浩和徐‍‍崢的粉絲,這個片子我期待了快一年了。之前還和電影宣發方聯繫過,看能不能搞一次觀影團,後來可能人家覺得我號太小,又不是專業影評人,就沒找我做,但依然阻止不了我想安利這部片子的決心。
  • 原來都是真的:4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都是曾經的事實
    俗話說得好「藝術來源於生活」,我們平常在熒幕上看到的影視作品,其中大多數都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的。不少人在觀看這些影視作品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尋找電影的原型,看看真實情況和這些經過藝術加工的作品是不是有很大的出入。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原來都是真的:4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都是曾經的事實!
  • 《我不是藥神》:藝術來源於生活,這部電影看哭了多少人
    早在1921年,真實事件改編電影就已載入中國史冊。任彭年導演的《閆瑞生》取材於上海名妓被殺事件,沒有照搬現實,而是重新創作,來披露當時歷史語境下的腐朽與墮落。其後上映的《張欣生》《董存瑞》《西安事變》《盲井》等是現實生活或歷史題材的類型道路的探索。由此可見,真實事件改編電影在中國曆時已久。
  • 口碑佳作迭出,「據真實事件改編」成爆款背後的方法論?
    關注度持續走高的《破冰行動》、上月底完結的《鐵探》,再加上近兩年電影市場湧現的《綠皮書》《何以為家》《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戰狼Ⅱ》《摔跤吧!爸爸》……這些電影、劇集作品儘管國別、題材類型、拍攝風格、展現內容大相逕庭,但都有著一個共同標籤——據真實事件改編。
  • 《我不是藥神》影評摘錄
    《我不是藥神》影評摘錄《我不是藥神
  • 豆瓣評分9.0《我不是藥神》:真實事件的故事,走進人間的「善」
    ——電影《我不是藥神》主題曲2018年有許多優秀的電影在影院上映,相信有一部電影對於看過的觀眾而言,絕對是看後難忘的、並且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但我想救人程勇一開始是由他不是偉大的藥神,他只想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救人,能救一個是一個。
  • 《我不是藥神》:十年最好國產電影,真實的揭露了癌症患者的痛苦
    或者你是自己生病,或者是你家中的某一人,成為疾病者。這其中,又以癌症最讓人生無可戀。我的兩個至親,也曾經以癌症的形式離開了我的生命,我如今已經記不起和他們相處時的許多點滴,唯一能想起來的,而且印象極為深刻的,是一個在臨終前瘦骨如柴,一個在臨終前全身浮腫。
  • 《我不是藥神》7月5日提前上映咯~~~
    《我不是藥神》火了!《我不是藥神》點映第五天,票房就已過億,比同期正式上映的電影票房還多,排片在不足10%的情況下上座率超過40%,而且點映口碑也一直處於上遊,不出意外的話《我不是藥神》很有可能成為今年暑期檔的第一個爆款。《我不是藥神》點映6小時,票房破億!
  • 《我不是藥神》背後的真實案件,現實版藥神「陳勇」!
    最近的《我不是藥神》上映有一段時間了,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一個什麼故事,一個神油店老闆接待了一個白血病患者,而去私「盜版」格列寧的故事。而且該片曾在上海舉行了上千人超前點映活動,監製兼領銜主演的徐崢現場發言,這個電影在中國出現是一件特別高興的事情。
  • 我不是藥神,我是男神
    ,聽聽三刀侃大山我不是藥神,我是自信的男神相關連結:《我不是藥神》簡介:《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的喜劇片,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花絮: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不過具體人物的性格都有一定的虛構和再創造。
  • 《我不是藥神》與它背後的阿里影業
    由阿里影業聯合出品、淘票票聯合發行的《我不是藥神》,徹底火了。點映期間,該片在票務平臺的評分高達9.7,問鼎國產片最高紀錄;豆瓣評分9.1,成為華語影史第九部豆瓣9分電影。如果沒有原藥專利保護期,任由仿製藥發展,那將成為全人類健康的災難。仿製藥會直接扼殺醫藥公司的創新動力,最終的結果是面對疾病,人類將沒有新藥可用。
  • 看完這篇文章,所有的《我不是藥神》的影評都不用看了
    大家都知道這部電影是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程勇這個人設的原型是陸勇,當年轟動全國的一個案子。HOGO就從背後的事件出發,寫了這篇《挖掘背後的故事:<我不是藥神>爆了,背後的真實事件當年震驚全國》。Hisense海信微電視推送了一篇《他不是藥神,他是藥俠!原型比電影更傳奇》,也講述的是陸勇的故事。
  • 《我不是藥神》爆了,背後的真實事件當年震驚全國
    看了《我不是藥神》的點映,很感動。記得影片結束時,後排一個女生哭到男朋友都扶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