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點了哪家醫藥股的火!

2020-08-30 瘋狂韭菜園

7 月 4 日,《我不是藥神》點映票房已經突破 1 億元,理所當然,這部電影必定成為這兩天屏霸。

從韭菜的專業精神來看,根本沒有興趣做劇透,倒是有興趣查查《我不是藥神》涉及的醫藥背景和對應的醫藥上市公司。

《我不是藥神》講得是真實故事,有位大俠陸勇,慢性粒白血病患者,自購印度高仿抗癌藥格列衛,並且幫其它網友代購,因此涉嫌賣假藥被關。具體情節,大家有興趣去看電影。

一、首先講這個神藥格列衛。

格列衛是瑞士諾華的原研藥,一款治療慢粒白血病等諸多惡性腫瘤最有效的神藥。每盒格列衛的國內售價約為23000~25800元(現在在降進口藥的關稅,應該會便宜一點),大約是一位患者一個月的用量,這種吃法,病沒病死人,傾家蕩產可能壓死人的。

而仿製藥「印度格列衛」的Veenat卻便宜得多,一個月藥費加上代購等其他費用,總計也不到格列衛的1/4。於是,中國患者都想辦法買這個藥。所以有了《我不是藥神》的故事。

二、涉及上市公司

國內已有3家企業有格列衛仿製藥:正大天晴藥業的格尼可、江蘇豪森藥業的昕維,以及石藥集團生產的諾利寧,他們產品的成分都有格列衛有效成分「甲磺酸伊馬替尼」。

從終端市場來看,格列衛市場份額最大,根據HDM數據,2016年,總市場份額約4.27億元。其中,格列衛佔83.87%,昕維佔比12.31%,格尼可、諾利寧分別3.63%、0.19%。其中涉及到兩家上市公司,一家是石藥集團(01093),一家是正大天睛的母公司中國生物製藥(01177),江蘇豪森藥業有恆瑞醫藥的背景,但至今資產獨立。

作為港股的石藥集團,2017年收入總額約154.625億元,同比增加25%,毛利約93.46億元(賣藥不是一般的好),同比增加約48.1%;利潤約34.82億元,同比增加31.4% 。

有沒有眼睛一亮?,對,沒錯,恆指醫藥藍籌「第一股」,權重0.97%。

2017年,石藥集團成藥業務銷售收入增加26.8%至113.74億,其中創新藥增長強勁,銷售收入達到65.82億元,佔總收入約42.6%,增加37.9%。

多麼亮麗的業績,成長中的醫藥股大象、大藍籌、績優股。不止這些,石藥集團每年按新產品銷售收入的8%以上作研發投入,在研新產品約200個,全部集中在心腦血管、代謝類 疾病(如糖尿病)、腫瘤等大病、慢病領域。同時新靶點大分子生物藥、細胞免疫治療及幹細胞領域、小分子新藥等熱門新藥品種有55個,48個已經獲得臨床證書。

石藥集團月K線圖

作為正在天睛的母公司中國生物製藥,中國生物製藥全年收入148.19億元增長9.4%,盈利21.71億元,增長32.6%,其中肝病藥物仍是其收入支柱,貢獻65.43億元收入,佔總收入44.2%。中國生物製藥共有32個品種全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2017年研發支出15.95億元,佔總收入的10.8%。2017年共提交臨床申請33件,生產申請38件,獲得臨床批件54件,生產批件2件。最近5年ROE均在達到25%,最近十年ROE達到20%。旗下有個特別牛的企業就是中國首仿之王,正大天晴,有180多個在研產品。

中國生物製藥月K線圖

看看股價表現,噢,也很胸悶,怎麼看都是人家的股票?講真的,看電影,也忘不了分析醫藥股,韭菜們很累。(本文為作者學習筆記,不是推薦股票,讀者們慎閱!慎閱!)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火了,這背後的故事才是真正的痛點!
    本周四,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的黑色喜劇電影《我不是藥神》正式上映。此前從上周六到本周三的點映,票房便達到1.15億!
  • 《我不是藥神》與它背後的阿里影業
    由阿里影業聯合出品、淘票票聯合發行的《我不是藥神》,徹底火了。點映期間,該片在票務平臺的評分高達9.7,問鼎國產片最高紀錄;豆瓣評分9.1,成為華語影史第九部豆瓣9分電影。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藥神」的故事仍有可能發生——治療肝癌的多吉美,治療痛風的非布索坦等藥物的價格高企或缺失,仍在病痛之外,折磨著病患家庭的神經。如何在保障研發的同時,讓更多人享受新藥的福利,是一個比電影複雜幾何倍數的難題。相較理不清、道不明的醫藥平衡,《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誕生,或許更值得關注與討論。
  • 真實事件改編的《我不是藥神》,成為醫藥領域向前發展的驅動力
    2016年,寧浩拿著劇本兒《我不是藥神》找到徐崢,徐崢看完劇本後,二話不說就同意投資拍攝,至於他為什麼如此堅決,那還要從11年前說起。2005年《瘋狂的石頭》片方給陶虹寄了一份劇本,希望她能出演片中的一個角色,而這個劇本兒不小心被徐崢看到了,他看完後立刻給片方打電話,你們需不需要演員,我這樣的免費,寧浩當時正愁資金不足,徐崢願意免費出演,他自然同意。
  • 《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神作?
    沒錯,說的就是《我不是藥神》。其實作為寧浩和徐‍‍崢的粉絲,這個片子我期待了快一年了。之前還和電影宣發方聯繫過,看能不能搞一次觀影團,後來可能人家覺得我號太小,又不是專業影評人,就沒找我做,但依然阻止不了我想安利這部片子的決心。
  • 《我不是藥神》:程勇不是藥神,兩次都不是
    儘管《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與實際原型有所出入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會懷疑這個故事所投射的現實。但正如電影的名字一樣,程勇不是藥神,兩次都不是。在《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中,我想最具爭議的話題就是真藥與假藥之辯。一方是瑞士諾瓦公司的正版格列寧,而另一方是印度仿製的盜版,但它們卻在藥效上相差無幾。如果以藥物的療效為評判標準的話,他們都是真藥,但如果以一個法制社會的法律規定的話,印度的仿製藥是在竊取正版格列寧技術版權的基礎上生產的假藥。
  • 福利《我不是藥神》在線觀看
    在情、理、法的糾纏中,在生、病與死的交戰中,人性之光不斷閃現,世間本無神,卻終顯普世之光,這便是《我不是藥神》的高能之處。但之後中印關係出現了輕微的摩擦,為了避免風險,《印度藥神》一度更名為《中國藥神》,直到今年4月才正式更名為《我不是藥神》,此番波折很像之前的《我不是潘金蓮》。
  • 《我不是藥神》火了,王傳君也火了
    最近新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非常的火,評分也很高。而王傳君也正是在裡面擔任主角。在這部電影裡,仿佛讓全國觀眾人民重新認識了他這個骨瘦如柴充滿理想與追求的青年。自從拍了這部電影那真的是好評如潮,呼聲一片。在《愛情公寓》電影版準備開拍時,他拒絕了「大家都覺得拍完《愛情公寓4》就應該結束了。因為已經合作不下去了,先不說抄不抄的事,你不覺得越看越像一部廣告片嗎?
  • 電影畫面發現——《我不是藥神》
    18年的《我不是藥神》上映,讓我們對醫藥行業的的關注更高,李克強總理也做出相應的批示。這部電影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可以說《我不是藥神》是中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裡程碑作品。那這部電影的魅力風格在哪呢?《我不是藥神》多數鏡頭為實景拍攝,現實主義題材的紀實場景選擇和設計,沒有太多的複雜製作。多處街景、暗道、底層人的住房等場景沒有過多的修飾光。呈現真實的場景,給觀眾的代入感強。
  • 《我不是藥神》:上帝保佑你!
    最近幾天朋友圈內刷屏的除了世界盃之外就是電影《我不是藥神》,說實話這部影片確實是部好電影,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很好!
  • 電影《我不是藥神》為什麼這麼火?因為……
    電影《我不是藥神》為什麼這麼火?》為什麼這麼火?不久,風停雨住,一起去某影院看電影《我不是藥神》,何種心境,不得而知。巨幕電影,然而觀眾不多,大抵因為惡劣天氣吧。不過,此一場觀影人少,不足為慮。這部像雙刃刀一般刺痛現實的電影吸睛能力很強,而攬金能力更是不可小看。整體來說,劇情一般,但是作為國產影片來講,創下了又一個票房紀錄,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這一切都源於它的超強現實性。
  • 《我不是藥神》在線免費看
    改變從我做起、只要找對方向,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我不是藥神》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好電影,而這個世界最荒誕也在於、越貼近真實越荒誕,許多事真的是現實無敵。電影更有一個強大內核,即「告訴你沒有錢,你誰都幫不了」。
  • 我不是藥神,我是醫生!
    電影《我不是藥神》在今天(5日)提前上映,而這部電影在之前的點映階段就引發了熱議。
  • 最近一部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火了,反映了患者對生存的渴求
    最近熱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真的火了,自上映以來,這部電影的票房直升,光單日票房就3億,雖然這部電影被定義為喜劇電影,但是電影故事中反映出來的卻人感到無比的悲涼。「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一旦生病高高昂的醫藥費用,很快就能榨乾你的所有積蓄,不僅自己所受病痛折磨,而且拖累整個家庭
  • 《我不是藥神》爆火 直擊抗癌藥高價之痛
    攝影:李秀芝    7月5日零點正式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火了,11天票房超23億。影片的主人公程勇,機緣巧合下為了幫慢粒白血病人,從印度帶回了天價藥(格列寧)的仿製藥並私自販賣。再次將「看病貴」「仿製藥」這些話題引入了人們的視野。>>詳細     當前,進口抗癌藥多是「天價」,特別是進口靶向藥,價格昂貴,「一人得癌,全家返貧」。
  • 我不是藥神,我是男神
    ,聽聽三刀侃大山我不是藥神,我是自信的男神相關連結:《我不是藥神》簡介:《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的喜劇片,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新快報》評)《我不是藥神》以草根群像式的現實刻畫,生動展開小人物堅韌的生命故事。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和王佳佳等一眾演員所扮演的小人物,也都充滿閃光點,每個人都貢獻了紮實的表演 。
  •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談癌色變的你知道麼,20%的癌症患者與肥胖有關    距離《藥神》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火和熱都不是足以讓他一直持續發燒的理由,在當下社會裡,快餐式的商業電影和豪華的陣容特效早已經不能滿足看客們的精神需求,所謂情懷也不好多次賣弄,而《藥神》恰好不是中國近期火的電影中的任何一種
  • 為什麼勸你不要輕易研究醫藥股?
    人的疾病五花八門,也就意味著藥品的種類和疾病的治療手段無法像肯德基的雞腿那樣標準化生產,所以醫藥企業數量多、但沒有哪家藥企可以包治百病一統天下。人體是個特別複雜的生理系統,給人治病不能像修理機器那樣直接用標準零部件替換。二是因為醫藥行業的知識體系特別複雜。
  • 關於《我不是藥神》朋友圈說說精選 聊聊藥神觀後感
    近段時間,朋友圈基本被《我不是藥神》看後說說刷屏了。很多人都表示,我不是藥神是我近年來,看過最好的一部國產電影了。以下是小編精選的關於《我不是藥神》說說大全,如果覺得不錯的話,也可以轉發作為自己的朋友圈說說話題哦。
  • 我不是藥神:值得深思的經典之作
    對於許多國內觀眾而言,《我不是藥神》應該就是多年來我們一直眼饞「別人家的孩子」式的那種電影,就是那種能用成熟的類型片手法完成一個豐沛飽滿的故事、並且富有現實意義的電影,那種我們所謂的韓國和印度不斷在拍的「能改變國家的電影」。現如今,我們自己終於也拍出了這樣的電影。
  • 歷年最火暑期檔電影大盤點,《我不是藥神》是最經典的作品?
    盤點歷年來最火暑期檔電影,這些作品裡哪一部你最喜愛?2015暑期檔捉妖記:票房 24.4億15年上映的捉妖記刷新了該年票房新紀錄,白百何與井柏然也從一眾演員裡脫穎而出。沈騰和馬麗在喜劇界頗有幾分名氣,沈騰還被網友蓋章是「長在笑點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