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廣東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在開平市舉行,138位非遺傳承人在會場上展示傳統製作技藝。一名「柑普茶」製作技藝非遺項目傳承人演示用傳統方法製作「柑普茶」,引起大家的關注。
在過去的一年,新會「柑普茶」異軍突起,在全國各地茶博會上,「柑普茶」成為最耀眼的品類。與低迷冷清的傳統茶葉行情相比,「柑普茶」正上演高歌猛進的逆市傳奇,帶動了新會陳皮及傳統茶葉兩個行業的發展。
2015年,新會「柑普茶」年產值約6億元,僅僅一年後,其產值達到16億元。數百家企業進入了「柑普茶」生產及銷售行業,他們把現代科學與傳統工藝相結合,規模化生產。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柑普茶」製作工藝的演示,使人們反思,在製作「柑普茶」時,離不離得開傳統製作工藝?
火爆:去年產值增十億
佛山茶協常務副會長陳巧芬表示,普洱茶市場從2013年末開始,持續低迷。而據記者了解,到2016年底,新會柑種植面積6.5萬畝,總產量達7萬噸,亦面臨著市場消化問題。陳巧芬介紹,新會後來有茶商想到了「柑普」,於是有知名普洱茶品牌找新會柑基地合作生產「柑普」茶,很快得到了消費者認可。
隨著瀾滄古茶、大益等普洱茶知名品牌推波助瀾,一呼百應,更多的普洱茶商開始追逐這股市場動向,與江門柑橘基地合作生產柑普茶,柑普茶就此火熱起來了。一個小小的柑普,解決了兩個產業面臨的問題。
據了解,到2016年底,新會柑種植面積6.5萬畝,總產量達7萬噸。2015年新會柑普茶的產值約6億元,2016年則已達到16億元,一年時間暴增10億元;與之相關的是,2015年新會擁有柑普茶生產QS證的企業只有20多家,2016年底擁有SC證(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已逾100家。
傳統生曬需20多天
其實新會「柑普茶」的歷史已有百年。傳統製作工藝複雜,掏果肉晾乾、曬普洱茶葉,自然晾曬,再包裝保存,整個過程要耗時20多天。
傳統手藝者羅先生說:採用傳統手工製作的「柑普茶」,過程複雜、耗時長,年輕一代都不願意靠製作柑普茶為生,用傳統方法製作出來的「柑普茶」甘香美味,有助消化、清熱解毒等功效。
柑普茶如何發展壯大?
據了解,柑普茶能在短時間內營造出一個健康、向上的發展氛圍,得益於消費市場的崛起和便捷、時尚的飲品需求。
隨著各路資本不斷湧入柑普茶行業,如何保護好「柑普茶」這個品牌?「柑普茶」如何發展壯大,出路在哪裡?業內人士給出了其中一些建議。
出路一
改良加工工藝,滿足口感和規模化生產需求
「新會陳皮是廣東『三寶』之一;而普洱茶被譽為『可以喝的古董』,暖潤、養生。兩大國家地理標誌核心產區的品種結合在一起,是完美的組合。」新會陳皮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何先生稱。
「關鍵是要突破柑普茶傳統做法,將傳統與科學製作技藝結合,才能滿足市場需求,才能把這個行業做大做強。」廣東陳皮人家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富瑞說。
從柑果種植、養護、釆摘標準、製作等方面探索出企業標準,如新會柑果在新會核心區內種植,有嚴格的柑果種植、養護和釆摘標準。一些企業製作「柑普茶」有54道工藝,這些工藝主要以生曬、風乾、烘焙相結合,通過生產工藝的革新,讓柑普茶更適合消費者的口感,既保留原味又能長期保存。
「雖然製作柑普茶工序較為複雜,但其核心是生曬!所以這些企業在摘果、洗果、乾燥、切帽、取肉後,先是經過30多攝氏度低溫處理,再進行兩至三天的晾曬,才進行入茶、乾燥等。
這樣「半生曬」製作出的『柑普茶』保存著傳統製作的風味。」新會有20多年傳統製作柑普茶經驗的陳先生介紹,「傳統生曬需要用半個月時間,而這種製作方法採用規模化、企業化生產,用兩至三天就可以了,可以極大地滿足市場需求。」
出路二
推袋裝陳皮普洱
據廣東陳皮人家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富瑞介紹,新會陳皮有理氣、健胃、燥溼、祛痰的功效,而陳年普洱茶對人體具有通氣道、通血道、通谷道的作用,能生津、順氣、益氣等。當陳皮與雲南普洱茶相配時,兩者相得益彰。
但目前許多「柑普茶」的製作,都是拿當年的柑果去除果肉填入普洱茶再曬乾或烘乾而成,而柑皮需要陳化3年以上才能稱為「陳皮」,故這些當年的柑普茶都不能稱為「陳皮普洱」。
「為此,生產『陳皮普洱』也是其中的出路。我們準備推出的新產品,是將3年以上的陳皮與普洱茶混合,8克或10克一包製成便攜小包裝,不但讓陳皮的藥用價值更完美展現出來,還解決了柑普茶一次不能衝泡完的問題。」謝富瑞說。
而常年研究普洱茶的華農茶科所副研究員許玫也表示,從風味上來說,柑果與普洱兩者有疊加的效果,柑普茶近來很火的原因的確與陳皮滋味與普洱的香味十分協調,且風味容易被大眾所接受有關。
專家建議 建立地方標準
佛山食藥監局相關人員表示,柑普茶的標準問題不是一個佛山的區域性問題。柑普茶的原料是柑皮加茶葉,對這個特定品種目前沒有產品質量方面的國家標準,也暫時沒有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只有企業標準。
華農茶科所副研究員許玫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柑普茶有很多類型,包括小青柑、二紅、大紅柑等,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為了柑普茶長遠發展,要在柑普茶外形、加工工藝、品質、衛生安全上進行規範,建立一個統一標準,推動柑普茶行業更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許玫建議,生產柑普茶的企業和柑果的主要產地不妨先行一步,建立起企業標準和地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