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
央視的一檔節目《匠心》
火遍全中國……
匠人們的專注和認真
打動了無數人……
《匠心》欄目是一檔大型電視紀實類節目,通過訪談和外景拍攝兩種形式刻畫大國工匠、匠心傳世,講述創新傳統技藝、傳承工匠精神的匠心故事。CCTV《匠心》欄目組相關負責人表示,經國務院批准,自2017年起,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匠心》欄目作為響應,致力於講述中國企業家追求和傳承中國匠心故事,從而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最終實現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
如今
新會柑的故事
也被《匠心》欄目拍攝成視頻
↓↓↓
新會,古稱岡州。
這裡三江匯流,山海交接,沃野千裡。
這裡是一代文豪巴金筆下的小鳥天堂,
這裡也是南宋最後一場海戰的戰場。
這裡是改良運動先驅梁啓超的故鄉,
也是新會柑的核心產區。
每到新會柑成熟的季節,
這裡的街頭巷尾都洋溢著柑果香氣。
▼
區柏餘,是土生土長的新會人,新會柑的清香與甘甜,滋養出他內心深處濃鬱不散的鄉情。
然而,上世紀九十年代,新會柑和新會陳皮的銷售卻陷入了低潮,新會柑的種植面積迅速下降,不及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
新會柑的種植已經走入了困境,但區柏餘看好新會陳皮背後的潛在市場,他開始大量收購陳皮。
為了給消費者建立新的消費習慣,區柏餘和麗宮國際酒店的廚師們鑽在廚房裡,一鑽就是兩年。
他們每天看陳皮、品陳皮,不斷鑽研,尋找能夠與它搭檔、共同創造出美味的食材。
經過不懈的努力,四十餘種陳皮菜餚、多種陳皮月餅和陳皮醬終於面世。
為了保護這些來之不易的研發成果,區柏餘向國家申請了多項專利並獲得了批准。
除了專注於深加工,他更是將目光投向了大市場。幾番尋覓,他想到了柑普茶。在嚴格要求製作工藝的同時做了外觀改良,最終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如今,隨著新會陳皮、柑普茶、柑果醬的熱銷,新會柑的種植面積,也從九十年代中後期的兩三千畝,擴大到今天的六萬多畝,價格也不斷提高,果農們的臉上又洋溢起了笑容……
每到新會柑收穫季
就有大批的外地客商前來買柑
因為,中國最好的陳皮出自新會
陳皮,就是新會柑的果皮
人說:「廣東有三寶,陳皮、老薑、禾稈草」
這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新會陳皮
不只廣東人把新會陳皮推崇為「廣東三寶」之首
由於其功效卓著
連李時珍也為它「免費打廣告」
不騙你,真的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陳皮「今天下以廣中(即新會)來者為勝」。
《中國藥典》:陳皮,為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藥材分為「 陳皮」 和「 廣陳皮」 。採摘成熟果實,剝取果皮,曬乾或低溫乾燥。
能君能臣的陳皮,自古以來就在中藥界吃得很開,江湖地位無可替代。根據《中國藥典》的記載,藥材分為:
① 陳皮:一般指芸香科福橘、茶枝柑、大紅袍和溫州蜜柑等乾燥、成熟果皮。如上圖①、②所示,通常剝成數瓣,有的呈不規則的片狀,比較厚(1~4mm)。有細皺紋和凹下的點狀油室,內表面淺黃白色,粗糙,附黃白色或黃棕色筋絡狀維管束。質稍硬而脆。氣香,味辛、苦
② 廣陳皮:一般為芸香科茶枝柑的乾燥成熟果皮,廣陳皮中又以新會陳皮最為地道。如上圖③所示,常3瓣相連,比較薄(約1mm)。點狀油室較大,對光照視,透明清晰。質較柔軟。 均以片大、色鮮、油潤、質軟、香氣濃、味甜苦辛者為佳
(所列區別不排除特例)
得益於新會「茶枝柑」這一優秀品種,新會陳皮中的「揮發性油」和「黃酮類物質」含量均高於常見芸香科品種(如下圖)
↑圖自:南京藥學院《 中草藥學》
可見,新會「茶枝柑」陳皮的揮髮油含量在採樣陳皮中為含量最高的
↑圖自:《陳皮、青皮中 4種黃酮成分的比較研究 》,南京中醫藥大學
可見,廣東陳皮各項含量均高於其它地區的含量,部分物質甚至多於其它地區近10倍。
新會陳皮的出眾品質
源自新會柑的優良品質
一個正宗新會柑
是「天時」、「地利」、「人和」
共同作用的結晶
光熱水充沛,非常有利於新會陳皮形成片張較大、適當皮厚、油胞粒大、油室飽滿和芳香濃鬱的質量特色。
新會依山傍海雙江流——形成了以銀洲湖兩面岸為核心的潭江兩岸衝積平原帶。南邊有銀洲湖為出海口,南北兩座山(北圭峰,南古兜),使潭江、西江雙江交匯。江海鹹淡交界,土地肥沃,是非常優質柑類栽培區。
每年汛期前,西江、潭江的水流會減少,銀洲湖出海口海潮倒灌,迎來每年一次的鹹潮,含鹽量達3—9‰,水土中滲透了海水元素。
汛期來臨時,西江將遠在祖國西南的雲貴高原的土壤元素隨洪水帶到新會的衝積平原帶,形成獨特的灌溉用水。
西江洪水+潭江潮水+南海海水,形成「三水融通」的水文奇觀和水土特色,使新會的土壤兼具多種土壤成份類型,豐富的水分、沉積有機質和海水鹽類成就了新會柑種植中地道性物質的來源。
不懂中餐的人很難明白
陳皮不就是幹的柑橘皮
哪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
最老的新會陳皮
事實上,大部分人對「什麼是陳皮」,都只是一個模糊概念,正因如此,很多人甚至是「吃了一輩子陳皮,原來根本沒吃過真的陳皮」。
根據「新會陳皮製作技藝」傳承人陳柏忠先生介紹,我們平常所說的陳皮通常是指「廣陳皮」,而「廣陳皮」指的,就是新會地區所產的新會陳皮,沒有之一。概括來說,新會陳皮是用新會茶枝柑製成的,並且是將茶枝柑的鮮果皮開成三瓣狀,陳化1年以上的才能叫得上「新會陳皮」。
三年外地陳皮
▼
三年新會陳皮
▼
十年外地陳皮
▼
十年新會陳皮
▼
如果細分下去,按採收加工時間和質量,又可分為:柑青皮(青皮)、微紅皮(黃皮)和大紅皮(紅皮)。
青柑加工剝出的皮叫青皮,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採摘,其皮薄、色深、性溫和,質硬味香,辛辣帶苦,耐儲藏。
二紅柑指未完全成熟柑,二紅柑加工剝出的柑皮叫二紅皮,一般在每年的11月份採摘,其皮稍厚,褐綠帶紅,質地軟硬適中,性溫和略甜,辛辣帶苦,耐藏。
大紅柑是指充分成熟柑,11月至冬至前的柑叫大紅。由於這是柑皮糖分很高,用大紅皮煲湯、糖水,十分香,但就建議儲存10年以上。
用新會柑晾曬的陳皮具有化痰止咳、化瘀和暖胃、防癌等功效。而二紅陳皮放置越久就越有價值,可見,新會陳皮也非浪得虛名。新會陳皮越陳,其香越清,其味越純,其效越佳,其品越高,素有「百年陳皮勝黃金」、「千年人參,百年陳皮」的說法。
秋華 攝
常言道,「陳久者良」
陳皮是需要一定的年份
才能更好體現出它的「功力」
如今,春風徐徐來,柑花淺淺開
白色的小花掛在枝頭
意味著新一年育果期的開始
也意味著
新會人的生活也會如花盛放!
來源: 江門發布綜合整理自新會發布、CCTV、江門日報、網絡等
責任編輯:鄧豔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