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部由孫儷,羅晉主演的電視劇《安家》火了!
這部劇是由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翻拍改編而成。
很多人會拿這兩部劇進行比較,當然每個人切入的點不一樣,觀點也會有些不一樣。小編今天也準備來扒一扒這兩部劇!
開始扒之前,先要做一點聲明,小編表達的僅代表一家之見,或許不一定對,如果說錯的地方,還請大家指正!
中版在人物塑造方面確實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舉手投足都是戲。裡面的人物都是放在一個具體的事件、一條具體的街道裡,和街上街坊鄰居的互動方式、每個人的人物背景和人脈資源,細節之處都體現得淋漓盡致,就像是還原了那個地方的生活。我們的眼中是魔都不再只是東方明珠、霓虹閃爍,而是多了很多生活氣息。劇中對每個人物都是從一個點入手,到撐開一條線,由此再反映到整個魔都的某一面,或許還可以再延伸一點,到當今時代、時事……而相對於中版宏大的敘事觀,日版顯得比較簡約。大部分是描寫職場,帶了一些人物脈絡清晰的感情線。這個也是霓虹國的文化體現,他們主張「少就是多」,極簡主義的敘事原理。在他的思維觀念裡,一直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法則。房似錦更像是來打破這種價值觀念的人。這個角色是從日版裡搬過來的,本劇日版播放時間是2016年。那個時候,整個影壇都流行人定勝天,逆天改命,企業革新的設定。但這個價值觀念不符合當下的理念潮流。「順勢而為」是中國近段時間被提及比較多的價值體現。所以在中版的設定裡,對房似錦開啟了外圓內方的「工作改造」,劇情也就一不小心跌進各種深坑。因為對於中版而言,或者以目前的形式來看,利益和人際關係同等重要。(比如前段時間出現的新名詞:友商)而日版有一個很明顯的價值觀念:工作業績排第一。只要你創造業績,完成業績,就是成功的。(據小編潛伏職場多年的經驗來看,這個應該算是比較重要的職場價值觀之一)在中版裡,公司的定位就像是《紅樓夢》裡的大觀園。在這樣的一個框架結構裡講述各種人物形象、事件發生、每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每個人的命運歸屬……公司在劇中充當的是「以小見大」,「由近及遠」的一個參考系。日版裡,就像我們這些外部人員(門外漢,外行等)推開門,進入一個行業,以「管中窺豹」的視角,來跟隨裡面每個人物,又以他們的視角認識,去看到他們看到的世界。單純從劇的定位角度來講,日版的沒有中版的定位廣大。對於中版來講,其實有一個上帝視角,在事件發生前,有些事情就已經不自覺被判定「是非對錯」。對於日版來說,很大程度上,是從人物角度的感性思維出發。對於中版來說,劇情核心所講述的,就是苦苦掙扎在大城市的人,想在魔都裡有一屋安家。這部劇開始的前幾集,對主角沒有太多的描寫,就像是在刻意去主角化。這類技巧,我在前些年《人民的名義》裡見到過。而那些看似背景般的人物,反而描繪得更生動,比如姚書記、小紅帽的店長等。日版則是大女主IP人設,主角光環很強,是一部表達著「花木蘭」似的「巾幗英雄」主義的劇。核心主題就是「誰說女子不如男」,這算是日劇裡表達主題中比較少的這一類。PS:因為一些原因,《安家》中版小編只看了前面部分,沒能追完整劇,所以可能一些見解會帶有狹隘性,小編僅僅從劇出發,不涉及對其他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