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視頻用戶8.5億 網劇"逆襲"要靠過硬品質

2020-09-05 1號財經

  部分網絡劇劇照。

  因疫情宅家的你看劇了嗎?雲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網絡劇有效播放量比去年同期增長58%。根據近日發布的《中國電視/網絡劇產業報告(2020)》,網絡劇已告別粗製濫造的刻板印象,成為新發展方向,湧現出不少優秀作品。

  明星也來演網劇

  在北京工作的肖女士最近愛上了「煲劇」。工作日的午餐時分、通勤路上,她都會用手機看看網絡劇。「一開始是同事給我推薦《慶餘年》,後來我發現有挺多好看的網絡劇,朋友們都在看,還一起交流劇情、討論相關話題。」據統計,網絡劇的女性觀眾佔比為58.5%,視頻平臺一般選擇工作日上新,平均30到40分鐘一集的網絡劇佔比最高。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日前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反對內容「注水」,要求規範劇集長度,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網劇不僅集數在變少,而且單集時長也在變短。

  網絡劇曾因製作成本低、班底業餘、題材單一、劇情注水等諸多問題,一度成為「粗製濫造」的代名詞。隨著移動端快速發展,視頻網站在網絡劇領域的投入逐漸加大,一些專業影視製作團隊開始介入網絡劇製作,網絡劇品質日漸提升。業界認為,網絡劇正朝著精品化製作、大牌演員參與、去偏見化等方向發展。

  以騰訊、愛奇藝、優酷為代表的網際網路視頻平臺,參與了越來越多的主控、主投、獨播產品,成為行業內重要的出品方和優質劇的推手。如騰訊的《奔騰年代》《光榮時代》《慶餘年》,優酷的《在遠方》《大時代》《長安十二時辰》,愛奇藝的《破冰行動》等,其中不乏知名演員參演。

  網劇「出圈」也「出海」

  今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首設重大題材網絡影視劇項目庫,涉及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紀錄片三大類。業內人士認為,網劇創作納入「重大題材」項目,將帶動網劇劇本創作水準的提升,為大眾帶來更多製作精良、品質有保證的網絡劇。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組織參加第3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評獎工作的通知》,評選範圍為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在中央電視臺或各地衛視頻道播出的電視劇,其中包括在全國性重點視頻網站首播的電視劇。這是「飛天獎」首次將全國性重點視頻網站首播的電視劇納入評選範圍。

  無獨有偶,將在6月舉辦的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已於去年底宣布開設網絡劇參與通道。而早在2018年,金鷹藝術節就將網絡劇納入了評選體系。業內人士認為,參評這些重要獎項,是對網絡劇近年來發展的積極肯定。

  網絡劇「出圈」的同時,也成功揚帆「出海」。《河神》《無證之罪》和《白夜追兇》被世界最大的收費視頻網站網飛採購,《扶搖》成為巴基斯坦的「網紅劇」,《鶴唳華亭》落地海外多個平臺,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與國內觀眾同步追劇……

  首都影視發展智庫首席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表示,未來網絡自製劇在形態、類型、產品方面會更加創新,比如互動劇、短劇、迷你劇,還會將電視劇與遊戲結合,將電視劇與移動終端結合,這是影視、網際網路與科技的強大聯合,更是觀眾與創作者的全新互動,將為整個影視行業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付費模式仍需優化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5億。網絡視頻付費用戶規模擴大,內容付費佔比逐年提升,已成為各視頻平臺營收的重要來源。

  與網絡劇質量提升並存的是製作成本的提高,視頻平臺已經開始探索一些新的內容付費模式,比如超前點播等。此類新的付費形態也曾引發爭議。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表示,隨著5G廣泛應用,通過移動網際網路觀看視頻將成為未來文藝消費的主要形態之一,這就需要平臺方在兼顧文藝作品的公共性和商業性基礎上,探索更加普惠、可持續發展的付費模式,而當務之急是優化會員制度及內容付費規則。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網劇「逆襲」要靠過硬品質
    原標題:網劇「逆襲」要靠過硬品質因疫情宅家的你看劇了嗎?雲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網絡劇有效播放量比去年同期增長58%。根據近日發布的《中國電視/網絡劇產業報告(2020)》,網絡劇已告別粗製濫造的刻板印象,成為新發展方向,湧現出不少優秀作品。
  • 中國網絡視頻用戶達8.5億,佔網民整體的94.1%
    國內速遞中國網絡視頻用戶達8. 5 億,佔網民整體的94.1%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影視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20)》顯示,截至 2020 年 3 月,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
  • 早報|《復仇者聯盟3》北美定檔;《暴走大事件》回歸;中國網絡視頻用戶達5.65億;2017中國遊戲行業收入約2189.6億
    據悉,《暴走大事件》從2013年3月開播至今,一共播出了5季的內容,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網絡節目變成全國最大的網絡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王尼瑪更是微博粉絲超過1600萬,網傳下架原因是因為涉及敏感時事內容,具體下架原因並未公布。
  • 網絡影視6周年紀:哪些大劇拯救了視頻平臺的「會員KPI」?
    故而,這些精品網劇一經上線便深受VIP用戶的喜愛,從而達到拓展會員用戶、拉動會員增長的強大效果。從2017年騰訊視頻VIP摯愛榜單來看,上榜的十大劇目中有八部均屬於網絡自製劇,其中《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更是位居騰訊視頻VIP摯愛榜單第一,推動騰訊視頻會員突破6200萬,超過愛奇藝同期的5080萬。
  • 從《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漂亮逆襲,看「超級網劇」的行業新標準
    ,匠心製作、精彩故事、電影質感、「炸裂」演技成為討論最多的話題,網絡劇已經全面擺脫「粗製濫造」的標籤,進入精品比拼的時代。應該說,處於2017-2018年相交的時間節點上,視頻平臺提出的「超級網劇」概念,也被注入了新內涵。回想一下2015年,當時年度網劇TOP10榜單上,流行的還多是《屌絲男士》《萬萬沒想到》等幽默「段子」劇,而愛奇藝當年憑藉一部《盜墓筆記》,引爆了網劇的行業新標準。僅僅時隔兩年,如今的超級網劇,品質過硬、「電影級別」已經不再是一句空談。
  • 史上最窮網劇《太子妃升職記》歲末逆襲(圖)
    圖據該劇導演侶皓吉吉微博沒有一點點防備,樂視網自製的史上最窮網劇《太子妃升職記》(下稱《太子妃》),在這個歲末「喪心病狂」地火了。據樂視網提供給《金證券》的最新數據,該劇最新點擊量達到7.5億。2015年,各家視頻網站自製劇搶佔風頭。數據顯示,去年55部自製劇的點擊量為246億次,幾乎翻了一倍,其中,有5部自製劇躋身「10億點擊俱樂部」。
  • Netflix買下《白夜追兇》| 看國產網劇的逆襲之路
    如果說當年的《萬萬沒想到》、《太子妃升職記》在衛視大佬面前只是吃泡麵擠地鐵的屌絲,只能靠幽默搏美人一笑,那麼如今的國產網劇已經憑藉不斷的努力成功逆襲。今天,知著君帶你看國產網劇是如何實現逆襲的。 IP可能加分,但精良的製作和演技在線的演員依然是網劇的靈魂。15年底,《太子妃升職記》靠著「榴槤是全劇組最貴的道具」名噪一時,可這樣的獵奇營銷是不可複製的。
  • 告別搜狐:大鵬和中國網絡視頻的最好時光
    近幾年,成名後的大鵬一直在電影領域奮戰,他先導演了超過10億票房的電影《煎餅俠》,而後又導演了4.5億票房的《縫紉機樂隊》。搜狐創始人張朝陽則認為,搜狐視頻的主打產品一直是小本經營的網絡自製劇,投資電影不是常態。在搜狐的14年,大鵬見證了搜狐視頻和中國網際網路視頻這十四年的風雲變幻。
  • 視頻網站競爭進入拼刺刀階段,網劇市場要變天!
    2018年將近過半,視頻網站競爭的下半場也進入了拼刺刀的階段。經過了漫長的發展,視頻網站已經變成人們休閒娛樂、追劇看綜藝的首選。對於視頻網站而言,用戶需求越來越大的同時,是隨之而來的新挑戰。那麼,在視頻網站競爭的下半場,網劇的市場出現了什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視頻網站拉新用戶的下一個突破口又在哪?
  • 2020年上半年中國網絡視頻節目發展現狀分析 網劇大量上新、國產...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網劇大量上線,網絡電影上線規模下降,同時網綜推出「雲錄製」等創新模式,網絡視頻商業模式也在不斷創新。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快速普及的推動下,我國網絡視頻行業蓬勃發展,網劇、網綜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行業商業模式逐漸成熟,與此同時,觀眾的審美不斷提升,對網絡視頻節目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對網絡視頻製作團隊提出來更高的要求。
  • 2017年口碑網劇盤點:豆瓣評分8.0網絡自製劇達13部,愛奇藝比例超50%
    「我相信,很多創作者在製作的時候都有把握覺得自己的劇是今年網劇製作上的一個標杆,但播出之後發現,大家今年做得都不錯。」一位網劇導演曾對記者表示。對於高速發展的網絡市場來說,精品劇的出現已不再是偶然性事件,而成為一種常態化的趨勢。各個網絡平臺在製作上的你追我趕,同樣推動了中國影視製作的整體進階。
  • 觸達用戶超8億,短視頻如何「吸睛」又「吸金」
    數據顯示,僅抖音平臺上以「坐著高鐵看中國」為標籤的視頻播放量就達到23.3億次。  日前,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了《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已經擴大至9.4億,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加速滲透下,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8.18億,日均使用時長110分鐘,短視頻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網民獲取信息的首選。  未來一年,具有「吸時、吸睛、吸金」特點的短視頻將繼續滲透和深化,不僅對整個視聽行業,甚至對國民經濟都將產生影響。
  • 企鵝影業的8部網絡劇透露了哪些大信號?
    當李少紅、侯鴻亮、於正、唐麗君、樊斐斐、楊磊等這些傳統電視圈的金牌大咖,紛紛加入網劇這個隊伍,意味著「網劇很low」的印象標籤,已經徹底被撕下,這些等同於高品質、風向標、資金流的名字和項目說明——網絡劇,已經進入「大時代」。
  • 《2018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發布網絡影視市場:網劇、網大...
    封面新聞記者 於婷 攝影報導從《延禧攻略》到《如懿傳》,從《靈魂擺渡黃泉》到《罪途1之死亡列車》,從《創造101》到《偶像練習生》,2018年,中國網絡影視市場驚喜不斷。網劇、網大、網綜,60後到00後,每個人都能pick到自己喜愛的內容。
  • 中國網絡直播發展規模分析:電商直播用戶規模達3.88億
    「網絡直播」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在網上提供電視信號的觀看,例如各類體育比賽和文藝活動的直播,這類直播原理是將電視(模擬)信號通過採集,轉換為數位訊號輸入電腦,實時上傳網站供人觀看,相當於「網絡電視」;另一類是人們所了解的「網絡直播」:在現場架設獨立的信號採集設備(音頻+視頻)導入導播端(導播設備或平臺),再通過網絡上傳至伺服器,發布至網址供人觀看。
  • 日活3.1億的愛奇藝,用戶付費收入與廣告收入已經1:1,將探索超級網劇直接收費
    除了廣告和向用戶收費,我們可能還有IP價值的延伸、衍生的開發等等。 此外,經過7年的發展,愛奇藝不簡單是一個視頻播放器,我們要把視頻播放相關的生態系統中各個環節有機的非常有邏輯的集中在一起。 龔宇認為,這個娛樂世界要持續健康地發展需要兩大核心能力: 第一,內容分發能力; 內容分發能力用市場份額來衡量,同一部劇在愛奇藝平臺上播放量要足夠大,大到最好佔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如果獨播的話,在這個平臺可能是20億,在那個平臺可能只有10億。
  • 中國網絡視頻用戶半年增5.2%;Youtube擬將盈利方式轉向廣告;微博收購一直播丨本周資訊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發布: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超6億11月28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在成都發布了《2018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據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6.09億,佔網民總體的76%,半年增長率5.2%。
  • 樂視視頻發布自製劇白皮書:網劇新一輪下架引震蕩,270億市場將走向何方?
    實際上早在10年前,視頻網站就開始了在自製劇版圖裡的逐鹿。《白皮書》顯示,2006年樂視首開自製先河,打造了中國首部用膠片製作、專門在手機上播放的自製劇《約定》。隨後,樂視視頻推出的《東北往事》成為第一部成系統、有影響力、讓大量受眾熟知的網絡自製劇,在當時上線僅一周時間點擊量就破1億,16天突破2億,並迅速成為網絡話題,讓公眾第一次看到了網絡自製劇的巨大能量;後來推出的《女人幫·妞兒》、《我叫郝聰明》,也均在不同時期創造播放奇蹟,成為自製劇行業的代表之作。
  • 復盤2017 , 看優酷如何「換道超車」布局視頻下半場
    《好萊塢報導》《南華早報》《投資者商業日報》等海外主流媒體和行業媒體在相關報導中稱,優酷作為中國視頻平臺的領導者,提升劇集品質為國產內容出口提供了新機遇。最近兩年國產網劇數量不少,走出國門的為什麼是《白夜追兇》?自今年8月30日在優酷獨播以來,《白夜追兇》的播放量累計超過45億,豆瓣評分9.0,有超過16萬人為其打分,是今年當之無愧的現象級劇集。
  • 【網劇網大】耽美網絡劇勢盛原因及製作旨趣的演進
    近年來,耽美網絡劇在中國大陸悄然成長起來,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作品、影視作品開始和同性戀等性少數群體發生關聯;而另一方面,大眾對耽美類的影視文學作品也展現了愈發濃厚的興趣和接納的態度。2016年1月,一部名為《上癮》的耽美類網絡劇開始在騰訊視頻、愛奇藝等各大視頻平臺上線。在其開播的24小時內,便以過千萬的點擊量刷新了網絡劇首日最高點擊量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