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PK阿里,打出一個滿堂春彩!

2021-01-09 搜狐網

  眼看春節快到了,騰訊和阿里兩家的戰況貌似也越來越激烈了。在言辭上,從最開始的打砸搶,已經發展到目前的"吸血洗腦"了;在玩法上,從給全國人民發紅包,到陪全國人民玩遊戲,再到請全國人民打車。按這個節奏發展下去,除夕當天過路費的問題估計也解決有望了。

  但也有很多人跟小西一樣,特想問一下騰訊和阿里兩家的人:你們就這樣一來一往,可勁兒給全國人民發這發那的,全國人民會怎麼看你們倆這種掐架狀態呢?小西特意跟朋友們聊了下目前這兩家的戰況,然後把主要觀點整理了一下,發現大家基本上是這麼看滴。

  第一,從戰場形勢上看,目前騰訊主攻,阿里主守。

  小西常聽朋友們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穿逼格看內牛。雖然馬雲這邊在面上先出手,而且話撂得狠,但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如果這幫人只有一個人敢說拿到了移動網際網路門票的話,那除了掌握微信的小馬哥,別無他選。微信一出,數億的用戶轉眼到手。這麼好的產品,這麼大的數據,無數人在暢想可以操作的空間,同時又不斷嫌棄自己的想像力不夠豐富。賣貨的賣遊戲的賣字賣節操的,都自動聚攏來,商量著如何迎來自己的第二春。一邊商量一邊還回頭看著安在淘寶、天貓、支付寶的老家,越看越覺得土、覺得渣。喜新厭舊本來就是人性,何況面前站著的又是一位瞬間就從新生事物變身壟斷寡頭的高大上呢?而在阿里這邊,面對這麼個牛逼的對手,老油條想耍點橫也可以理解,但戰略上的被動態勢也無法掩蓋,何況之前已經被京東攪得七葷八素的,現在這個局面無疑更為蛋疼。

  第二,從人心向背和盟軍來看,相對持平。

  這裡就不說"全國人民"了哈。有人請我們打車、給我們紅包,那自然是極好的。在這裡小西也可以替朋友們表個態:當我從淘寶上買完東西、出門打車又用微信支付的時候,心裡絕對不會有任何道德負擔。

  全國人民沒問題,那關鍵是什麼?盟軍。前一段有篇文章專門按照二戰時期同盟國和協約國的劃分,給各大公司分配了國家角色。其中關注到的一點就是與騰訊、阿里之間的關係。坦白說,在這個問題上,雙方基本持平。阿里不用說,馬老闆的朋友遍天下,周老闆攜360已經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銀泰、美邦等合作夥伴也已經到位;騰訊的小夥伴們也很多,比如小米,其某款手機預定只能用微信支付,飢餓營銷,餓也只能在這餓著。在此之外,更多的小商小販,可能目前的家底都還在阿里的平臺上,但基本上都在明目張胆的跟騰訊套近乎了。

  第三,從投入的大殺器和陣法招式看,騰訊新,阿里老。

  千億級別公司間的對決,的確不一般。本來沒有戰火的地方,也在創造條件力爭把火點起來。簡單說,騰訊的主力航母就是微信,後面停著QQ,左右兩翼分布的則是遊戲、微生活、易迅、地圖、騰訊門戶等這些戰列艦、巡洋艦。阿里的主力航母是淘寶、天貓和支付寶老三樣,旁邊站著的是來往、手遊平臺等,都還比較稚嫩。除此之外,雙方還各自投資過一些衛星公司,比如打車、遊戲等,作為遊擊部隊,進行戰術牽制。馬老闆為了打仗,基本把田忌賽馬、釜底抽薪等各種招數都用上了。

  排兵布陣之後,關鍵的還有如何叫陣。小西必須說,騰訊這回的公關表現的確有驚喜,相比之下,阿里的招式倒是顯得就有點老了。用騰訊的話說,你要打仗就搞個牛逼的產品來打,一招一式的打,別一會說員工離職,一會說張小龍功高震主的,這些東西不上檔次。對此,小西以為所言極是。然後我們再看騰訊對阿里的反擊,總結的就挺好。說白了,騰訊想跟那些商家們傳達兩點信息:第一在阿里這裡你賺不到錢了;第二你不但賺不到錢你還會累個半死。小西翻了翻最近幾篇文章,基本都能說的清楚。

  說到這裡,估計很多朋友憋不住要罵小西了,你這傢伙這種說法不擺明了黑阿里的嗎?STOP!別著急,情勢馬上逆轉了。

  怎麼逆轉?小西再說三點。

  第一,平臺也講究"拳怕少壯"。

  小西認為,一個平臺、一個生態系統的生命周期都自有其發展規律,從內部孕育到橫空出世,從引爆需求到遭遇增長瓶頸,再到被徹底顛覆或者基因突變成為新一代王者。這是一個內外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對於阿里來說,現在無非相當於正在處理中年危機的時候恰巧趕上一個剛下山的少俠上門來踢館。閉門不出不行,硬碰硬也不行。

  這種時刻對於阿里來說是好事,因為時局激變有利創新,原先因為形勢穩定壓下來的問題可以集中解決了;而對於商家來說肯定也是好事,因為在全渠道的運營中,多了一個渠道就會多一些增量。而對於騰訊來說,現在發展勢頭是猛,但他也是一個平臺,在發展幾年之後也會遇到很多跟阿里一樣的問題。商家們如果站在這個角度上看待兩家的爭奪,心裡就會得出一個比較客觀的結論。

  第二,實力派和偶像派的不同發展路徑。

  阿里是實力派,你說他產品賣相不行,但他有一支地推鐵軍。產品+地推,協同作戰,戰果明顯。商家不會做沒關係,哥手把手教你。所以,現在不要覺得阿里的來往剛推出來,沒微信好看,長期看還是取決於綜合執行力。

  騰訊是偶像派,賣相超好,粉絲眾多,但這其中比較危險的追求者也不少,所以運營者天天怕被玩壞了。同時,騰訊沒有線下經驗,所以無論要做哪種電商,都需要一支聯盟大軍。但這些個盟軍不好管,會出現各種奇葩的事件,你就看看現在微信營銷的,要說搞成傳銷都不奇怪。

  或許騰訊對此也比較糾結,所以他在這種開放政策上比較搖擺。前幾天,程苓峰的文章裡也說了,有人要開放,有人要自己搞。就中國的網際網路環境來說,微信再好用再傻瓜,還是跟傳統產業老闆有隔閡。你需要一批人幫你去布道。現在有人哭著叫著替騰訊去幹,這說明什麼?民心可用。你不能一棍子打死,說那些收錢的全是騙子,你要學會給這幫盟軍留出利潤空間,甚至留出一些灰色地帶。但總起來說,就如何管理這些盟軍這一點,騰訊還有的學呢。學不好也會出大問題。

  第三,轉化率的死穴,誰也繞不過去。

  小西此前在一篇文章裡提到過一個詞,叫做消費路徑依賴。就這兩家而言,阿里的消費路徑無疑早已建成。用戶來阿里就是買東西的,目標明確。來一個是一個,翻臺率高。在阿里電商這條體系裡,商家的所有動作都是與平臺的定位同向的,不存在本質矛盾。

  但在微信這裡就不是。微信的定位不是專門給你做電商做營銷的,人家是做社交的。張小龍天天都在擔心朋友圈亂發東西的,忽悠人家分享的,這些都會破壞用戶的社交體驗。也就是說,商家的所有動作基本都可以視為與微信的定位相矛盾的。你在微信裡做營銷,做少了不行,因為人家是點對點的嘛,看不到你;做多了更不行,一毀人品二毀平臺,下一撥被封殺的命運你肯定逃不掉。(別跟我說朋友營銷,那不就是光明正大的殺熟嗎),所以,別看微信用戶多,人再多可能跟你賣貨都沒關係。即便是微信上的易迅,算是騰訊親生的了吧,轉化率也很一般。唯一一點沒有疑問的是,即便轉化率一般,但做營銷的總基數還是比較少,最早一批入場的出頭機率總會高一些。就像當初第一批做淘寶的,當大家都不以為然的時候,正是那些千萬富翁起家的關鍵時刻。

  到此,小西想說的六點內容都說完了,在此再跟兩家公司說一句,對全國人民來說,你倆怎麼折騰應該都是好事,時刻記著全國人民一致看好你們噢(別又讓大家做二選一的選擇題哈)。最後小西藉機會,送給大傢伙兒一副對聯,望各位笑納。

http://media.sohu.com/20140123/n394023074.shtml media.sohu.com true 鈦媒體 http://media.sohu.com/20140123/n394023074.shtml report 3105 眼看春節快到了,騰訊和阿里兩家的戰況貌似也越來越激烈了。在言辭上,從最開始的打砸搶,已經發展到目前的"吸血洗腦"了;在玩法上,從給全國人民發紅包,到陪全國人民玩

");}

相關焦點

  • 阿里向左轉,騰訊向右轉,京東居中
    在春秋時代,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再借用齊國的力量扶持周王室,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最終稱霸春秋。從始至終,齊桓公是以周天子旗下的金牌打手自居,沒有越權一說。而在東漢末年,曹操本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可最後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最後曹魏竊取了大漢江山,但最終曹魏也被司馬家所取代!這就叫,天道有輪迴!
  • 疾步出圈與騰訊PK阿里攜易居「學貝殼」?
    阿里攜手易居,與騰訊鬥法。9月16日,2020房地產數位化峰會、天貓好房成立暨阿里易居聯合戰略發布會舉行。阿里和易居攜手推出「不動產交易協作機制」(ETC);同時,天貓宣布正式成立房產部門,這意味著阿里與易居要對標的是市值超過600億美元的貝殼及背後的大股東——騰訊。
  • 阿里和騰訊背後的一群人
    號稱二號馬雲的男人,一步一個腳印和馬雲從零到1的創辦阿里,淘寶,算是馬雲肚子裡的蛔蟲,阿里和淘寶沒有他不熟悉的,只可惜後面厲害了阿里。陸兆禧。一個從阿里CEO到淘寶CEO的男人,是全公司最了解公司業務的人之一張瑛。
  • 兩個流量爸爸加持難阻貓眼破發,阿里大文娛終極PK騰訊?
    王長田保本,騰訊賺1倍終極PK阿里貓眼雖有騰訊和美團點評兩大流量入口,但是第一大股東卻是光線傳媒(300251)董事長王長田一方。從股東方分析,有大股東光線傳媒,收購過來的微影系,和美團騰訊系,幾方力量交錯,此時選擇上市自然是最大公約數,但未來股東是否還同心同德,沒人敢早下結論。貓眼與早早開始融入阿里系的阿里影業相比,在穩定上或存在較大變數。
  • NBA,騰訊與阿里的新戰場
    NBA與騰訊合作已久,上一份合同即將到期,新的版權爭奪戰重新打響,在與阿里的直接競爭中,騰訊笑到了最後,事實證明,它依然是NBA在美國地區外最大的合作方。最近的一個賽季,騰訊交出了一張令NBA滿意的成績單:2018-19賽季中,通過騰訊平臺觀看NBA賽事直播和視頻節目達到4.9億人次,該數字是2014-15賽季的近3倍;更有超過2100萬球迷觀看了2018-19賽季NBA總決賽第六場比賽的直播
  • 百度、騰訊、阿里的2020年度關鍵詞
    大公司的創新力不及創業公司,但複製成功的能力是無可比擬的,擅長「微創新」的騰訊正在遊戲領域復刻過去「航母」生態的成功經驗。遊戲業務蒸蒸日上,日進鬥金。遙想去年底,市面上出現了一個與騰訊綁定最高頻的詞:科技向善,到今年,顯然提的少了。相比於遊戲,社交和2B業務要顯得暗淡不少。騰訊「向善」的基調決定了微信和QQ不可能向陌陌唐巖與探探王宇看齊。
  • 阿里是楚,騰訊是漢,現在是「楚漢之爭」?
    網際網路是一個神奇的行業!騰訊之於社交,阿里之於電商,騰訊想做電商,阿里想做社交,兩家公司折騰了好幾年,誰也沒能撕開對方的口子。如馬化騰所說,騰訊與阿里在10多個領域都有競爭,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騰訊和阿里不能走向合作呢?
  • 揭秘阿里、騰訊、字節跳動在家辦公的區別
    作為國內網際網路三家大廠,阿里、騰訊、字節跳動在家辦公有什麼區別呢?一起來看——返崗時間阿里用釘釘,騰訊用企業微信,字節跳動當然用飛書。各自有何特色阿里:釘釘最強大的功能就是釘一下;騰訊:企微的雲打卡很好用;字節跳動:遠程辦公,用飛書一個就夠了。最怕聽到什麼聲音
  • 阿里系、騰訊系、順豐系被處罰 阿里、騰訊跌近3%
    來源:新浪港股阿里系、騰訊系、順豐系被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騰訊跌幅擴大至2.7%,阿里跌幅擴大至2.6%。
  • 騰訊VS阿里:三代目們的對決
    相較於阿里雲的高舉高打,騰訊雲的出世就完全是無心插柳。 2008年秋天,中國白領們的作息顛倒,數億人都在偷菜。憑藉「偷菜遊戲「,開心網成為社交黑馬,人人網走上巔峰。QQ空間順勢推出QQ農場,但遊戲火爆的背後是程式設計師們在拼命維護。為了支撐QQ農場的正常運行,騰訊在一個月內額外採購了4000臺伺服器。
  • 阿里吃50萬罰單!股價連續2天重挫!阿里騰訊真的在壟斷嗎?
    昨日,阿里巴巴收到監管的50萬元罰單,雖然只有50萬的金額,但這其實是給我們釋放了一個信號。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反壟斷,阿里這邊躺槍了,那麼騰訊這邊又是什麼情況呢?騰訊和阿里都是國內網際網路巨頭,但相比較阿里而言,其實騰訊的日子還算好過些,因為這和兩家公司的基因有關係。
  • 阿里入股B站:左擁騰訊,右抱阿里,B站在兩巨頭間左右逢源
    早在去年10月底,就曾有傳言,稱B站獲得阿里投資,當時B站對經濟觀察網記者予以否認。2月14日晚,阿里巴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報告,宣布通過淘寶中國入股B站近2400萬股, 持股比例佔B站總股本約8%。值得注意的是,B站此前一直有濃厚的騰訊屬性,騰訊是B站第二大股東,在B站上市前多次投資B站。
  • 自動駕駛,百度、騰訊和阿里的「速度與激情」
    那麼,為何阿里選擇了這樣一個時間點切入?底層技術各有千秋,百度先發優勢短期難追在PC和手機之後,汽車被視為AI變革人機互動的下一個領域。在自動駕駛這條賽道上,目前百度領先,騰訊次之,阿里則是新加入的選手,三家可以說都有機會,因為真正的無人車相關技術尚不成熟,誰先突破誰就能成為贏家。不過我們也可以從BAT三家的底層技術儲備看到各自的優勢。
  • 百度阿里騰訊的動漫與IP野望
    騰訊推行泛娛樂戰略。騰訊:去年淨利200多億,今年動漫基金5000萬馬化騰在兩會上的一項主要提案,表明了騰訊在文化娛樂產業的策略。一方面,「我們把微信、QQ平臺作為連接器」,希望連接所有的資訊和服務。到騰訊副總裁程武這裡,是「泛娛樂」戰略,他說,「任何娛樂形式將不再孤立存在,而是全面跨界連接、融通共生」,「『網際網路+』將催生大創意時代」。騰訊2012年成立騰訊動漫,今年初將其獨立為與遊戲電影文學並列的部門,在UP大會上動漫板塊第一個登場,這樣看來它的戰略地位不可謂不高。
  • 百度阿里已死 騰訊音樂請挺住!
    在去年七月份,中國音樂集團(以下簡稱「CMC」)與騰訊集團正式宣布聯姻,這標誌著騰訊旗下的QQ音樂業務和CMC旗下的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業務將逐漸進行整合
  • 為什麼騰訊、阿里、百度註冊地不是中國, 而是加勒比海中一個島?
    根據某消息稱2016年的阿里、華為、騰訊、格力等優秀企業的營收及利潤等數據已經明朗,從透露的數據來看,各家有各家的優勢。在營收方面,華為以5200億的營收冠絕登頂,其次是騰訊、格力與阿里。在淨利潤方面,仍然是華為第一,淨利潤達到579億,緊隨其後的是騰訊、阿里與格力。而在市值方面,因為華為沒有上市,所以只有其他三家的數據,騰訊市值最高,阿里次之。不過這次統計並沒有把百度放進來,或許是2016年百度的表現差強人意。
  • 阿里、騰訊、華為爆發雲巔大戰
    今天網際網路的現狀已經足以說明,誰是那場爭論的勝者。如果說電商是阿里的過去,螞蟻金服是現在,雲則代表阿里的未來。當時尚看不清輪廓的戰役如今早已硝煙瀰漫。不止騰訊、百度,華為、金山、京東,甚至眾多創業公司也蜂擁而至。2017 年 3 月,騰訊雲以 0.01 元的價格中標廈門市政務外網雲服務項目。
  • 騰訊阿里牽手,音樂版權割據的亂象終於要結束了
    12日,阿里音樂和騰訊音樂雙方宣布達成版權轉授合作,授權規模在百萬以上。阿里音樂授獲得等騰訊獨家代理的華納、環球、索尼、杰威爾(JVR)、YG娛樂版權,而阿里音樂也將獨家代理的滾石、華研、相信、寰亞等音樂版權轉授給騰訊音樂。
  • 【JMedia】騰訊阿里又開撕了!這一次,是就音樂版權問題
    近日,阿里音樂CEO宋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阿里音樂佔據在線音樂市場的「半壁江山」,而騰訊方面則認為,當下在線音樂領域的格局應該是「一超多強」,「一超」自然是指騰訊自己。不管哪種市場格局,一個基本的現實是,騰訊陣營已囊括「QQ音樂、網易雲音樂、酷狗、酷我」4個App,阿里陣營則是「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
  • 騰訊文娛帝國已成,追擊的阿里能否扭轉局面?
    目前來看,切入文娛產業的網際網路公司當中,以騰訊和阿里最為成功。實際上,兩者龐大的體量和充裕的資金,已經幫助它們建立起自己完整的業務體系,形成對網際網路文娛產業鏈條的市場壟斷。騰訊旗下有騰訊遊戲、閱文集團、騰訊影業、騰訊動漫和騰訊電競等業務板塊,而阿里文娛的體系以優酷土豆、UC等為核心平臺,涉及綜藝網劇、電影、文學、音樂、體育、遊戲等多個細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