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春節快到了,騰訊和阿里兩家的戰況貌似也越來越激烈了。在言辭上,從最開始的打砸搶,已經發展到目前的"吸血洗腦"了;在玩法上,從給全國人民發紅包,到陪全國人民玩遊戲,再到請全國人民打車。按這個節奏發展下去,除夕當天過路費的問題估計也解決有望了。
但也有很多人跟小西一樣,特想問一下騰訊和阿里兩家的人:你們就這樣一來一往,可勁兒給全國人民發這發那的,全國人民會怎麼看你們倆這種掐架狀態呢?小西特意跟朋友們聊了下目前這兩家的戰況,然後把主要觀點整理了一下,發現大家基本上是這麼看滴。
第一,從戰場形勢上看,目前騰訊主攻,阿里主守。
小西常聽朋友們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穿逼格看內牛。雖然馬雲這邊在面上先出手,而且話撂得狠,但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如果這幫人只有一個人敢說拿到了移動網際網路門票的話,那除了掌握微信的小馬哥,別無他選。微信一出,數億的用戶轉眼到手。這麼好的產品,這麼大的數據,無數人在暢想可以操作的空間,同時又不斷嫌棄自己的想像力不夠豐富。賣貨的賣遊戲的賣字賣節操的,都自動聚攏來,商量著如何迎來自己的第二春。一邊商量一邊還回頭看著安在淘寶、天貓、支付寶的老家,越看越覺得土、覺得渣。喜新厭舊本來就是人性,何況面前站著的又是一位瞬間就從新生事物變身壟斷寡頭的高大上呢?而在阿里這邊,面對這麼個牛逼的對手,老油條想耍點橫也可以理解,但戰略上的被動態勢也無法掩蓋,何況之前已經被京東攪得七葷八素的,現在這個局面無疑更為蛋疼。
第二,從人心向背和盟軍來看,相對持平。
這裡就不說"全國人民"了哈。有人請我們打車、給我們紅包,那自然是極好的。在這裡小西也可以替朋友們表個態:當我從淘寶上買完東西、出門打車又用微信支付的時候,心裡絕對不會有任何道德負擔。
全國人民沒問題,那關鍵是什麼?盟軍。前一段有篇文章專門按照二戰時期同盟國和協約國的劃分,給各大公司分配了國家角色。其中關注到的一點就是與騰訊、阿里之間的關係。坦白說,在這個問題上,雙方基本持平。阿里不用說,馬老闆的朋友遍天下,周老闆攜360已經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銀泰、美邦等合作夥伴也已經到位;騰訊的小夥伴們也很多,比如小米,其某款手機預定只能用微信支付,飢餓營銷,餓也只能在這餓著。在此之外,更多的小商小販,可能目前的家底都還在阿里的平臺上,但基本上都在明目張胆的跟騰訊套近乎了。
第三,從投入的大殺器和陣法招式看,騰訊新,阿里老。
千億級別公司間的對決,的確不一般。本來沒有戰火的地方,也在創造條件力爭把火點起來。簡單說,騰訊的主力航母就是微信,後面停著QQ,左右兩翼分布的則是遊戲、微生活、易迅、地圖、騰訊門戶等這些戰列艦、巡洋艦。阿里的主力航母是淘寶、天貓和支付寶老三樣,旁邊站著的是來往、手遊平臺等,都還比較稚嫩。除此之外,雙方還各自投資過一些衛星公司,比如打車、遊戲等,作為遊擊部隊,進行戰術牽制。馬老闆為了打仗,基本把田忌賽馬、釜底抽薪等各種招數都用上了。
排兵布陣之後,關鍵的還有如何叫陣。小西必須說,騰訊這回的公關表現的確有驚喜,相比之下,阿里的招式倒是顯得就有點老了。用騰訊的話說,你要打仗就搞個牛逼的產品來打,一招一式的打,別一會說員工離職,一會說張小龍功高震主的,這些東西不上檔次。對此,小西以為所言極是。然後我們再看騰訊對阿里的反擊,總結的就挺好。說白了,騰訊想跟那些商家們傳達兩點信息:第一在阿里這裡你賺不到錢了;第二你不但賺不到錢你還會累個半死。小西翻了翻最近幾篇文章,基本都能說的清楚。
說到這裡,估計很多朋友憋不住要罵小西了,你這傢伙這種說法不擺明了黑阿里的嗎?STOP!別著急,情勢馬上逆轉了。
怎麼逆轉?小西再說三點。
第一,平臺也講究"拳怕少壯"。
小西認為,一個平臺、一個生態系統的生命周期都自有其發展規律,從內部孕育到橫空出世,從引爆需求到遭遇增長瓶頸,再到被徹底顛覆或者基因突變成為新一代王者。這是一個內外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對於阿里來說,現在無非相當於正在處理中年危機的時候恰巧趕上一個剛下山的少俠上門來踢館。閉門不出不行,硬碰硬也不行。
這種時刻對於阿里來說是好事,因為時局激變有利創新,原先因為形勢穩定壓下來的問題可以集中解決了;而對於商家來說肯定也是好事,因為在全渠道的運營中,多了一個渠道就會多一些增量。而對於騰訊來說,現在發展勢頭是猛,但他也是一個平臺,在發展幾年之後也會遇到很多跟阿里一樣的問題。商家們如果站在這個角度上看待兩家的爭奪,心裡就會得出一個比較客觀的結論。
第二,實力派和偶像派的不同發展路徑。
阿里是實力派,你說他產品賣相不行,但他有一支地推鐵軍。產品+地推,協同作戰,戰果明顯。商家不會做沒關係,哥手把手教你。所以,現在不要覺得阿里的來往剛推出來,沒微信好看,長期看還是取決於綜合執行力。
騰訊是偶像派,賣相超好,粉絲眾多,但這其中比較危險的追求者也不少,所以運營者天天怕被玩壞了。同時,騰訊沒有線下經驗,所以無論要做哪種電商,都需要一支聯盟大軍。但這些個盟軍不好管,會出現各種奇葩的事件,你就看看現在微信營銷的,要說搞成傳銷都不奇怪。
或許騰訊對此也比較糾結,所以他在這種開放政策上比較搖擺。前幾天,程苓峰的文章裡也說了,有人要開放,有人要自己搞。就中國的網際網路環境來說,微信再好用再傻瓜,還是跟傳統產業老闆有隔閡。你需要一批人幫你去布道。現在有人哭著叫著替騰訊去幹,這說明什麼?民心可用。你不能一棍子打死,說那些收錢的全是騙子,你要學會給這幫盟軍留出利潤空間,甚至留出一些灰色地帶。但總起來說,就如何管理這些盟軍這一點,騰訊還有的學呢。學不好也會出大問題。
第三,轉化率的死穴,誰也繞不過去。
小西此前在一篇文章裡提到過一個詞,叫做消費路徑依賴。就這兩家而言,阿里的消費路徑無疑早已建成。用戶來阿里就是買東西的,目標明確。來一個是一個,翻臺率高。在阿里電商這條體系裡,商家的所有動作都是與平臺的定位同向的,不存在本質矛盾。
但在微信這裡就不是。微信的定位不是專門給你做電商做營銷的,人家是做社交的。張小龍天天都在擔心朋友圈亂發東西的,忽悠人家分享的,這些都會破壞用戶的社交體驗。也就是說,商家的所有動作基本都可以視為與微信的定位相矛盾的。你在微信裡做營銷,做少了不行,因為人家是點對點的嘛,看不到你;做多了更不行,一毀人品二毀平臺,下一撥被封殺的命運你肯定逃不掉。(別跟我說朋友營銷,那不就是光明正大的殺熟嗎),所以,別看微信用戶多,人再多可能跟你賣貨都沒關係。即便是微信上的易迅,算是騰訊親生的了吧,轉化率也很一般。唯一一點沒有疑問的是,即便轉化率一般,但做營銷的總基數還是比較少,最早一批入場的出頭機率總會高一些。就像當初第一批做淘寶的,當大家都不以為然的時候,正是那些千萬富翁起家的關鍵時刻。
到此,小西想說的六點內容都說完了,在此再跟兩家公司說一句,對全國人民來說,你倆怎麼折騰應該都是好事,時刻記著全國人民一致看好你們噢(別又讓大家做二選一的選擇題哈)。最後小西藉機會,送給大傢伙兒一副對聯,望各位笑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