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疫情反彈,給以為疫情馬上就要過去的我們又潑了一盆冷水。
一些本來準備按照30%入座率忍痛開門的演出,忽然被按了暫停鍵,未來又開始變得撲朔迷離。
如果疫情一直這麼反覆下去,劇院到底要不要開門,沒有演出,我們又該如何生存?全球劇院的從業人員都在不停地追問著上帝和政府。
安德魯·勞埃德·韋伯
近日,著名音樂劇作曲家韋伯在參加英國BBC電臺節目採訪時,面對疫情對全球劇院的打擊,他也認為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並且透漏了自己接下來的一些計劃。
他說,自己會通過一系列的演出測試,來向觀眾和政府證明,只要做好必要、嚴格的措施,劇院是可以重新開放的。因為正在韓國巡演的《劇院魅影》已經向大家做出了令人興奮的榜樣。
正在首爾巡演的《劇院魅影》的確是全球演出界的一個特列,它不僅給了我們榜樣,更重要的是給了我們希望。
《劇院魅影》韓國巡演海報
在全球劇院都因為疫情而被迫關閉的情況下,韓國卻有三部音樂劇一直沒有停止演出,他們分別是韓語版的《Rebecca》和《Dracula》,以及英文版的《劇院魅影》。
這三部音樂劇不僅一直在演出,而且觀眾席也並未進行社交隔離,還像平常一樣全部開放。觀眾的反應也十分積極,觀看演出的熱情並未因為疫情的影響而減退,演出的平均上座率依然保持在90%以上。
他們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由於韓國政府從疫情的開始就採取了科學而積極的應對措施,所以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相對較好的效果。
世界衛生組織負責人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3月份就曾對韓國表示讚賞,證明遏制這種病毒雖然很困難,但「是可以做到的」。同時他也敦促各國「借鑑韓國和其他地區的經驗」。
我們就以《劇院魅影》為例。2019年12月13日,《劇院魅影》從韓國釜山的夢想劇院開啟了其本次亞洲巡演的首演,將會依次到釜山、首爾、大邱和臺北演出。
2020年2月9日,在結束了釜山的演出之後,演出團隊各自回到家鄉修整。在這期間,韓國和全球的疫情都進入了緊急狀態。3月11日,世衛組織正式把本次疫情定性為全球大流行疾病。
關於首爾的演出是否按原計劃進行,巡演團隊和首爾的主辦方也一直在溝通,巡演團隊也做好了延期的準備,決定尊重韓方的一切決定。
但是韓方的回覆是:大家最近都在用『前所未有』這個詞,但是在韓國沒有什麼是前所未有的,一切照舊。
3月14日,在巡演團隊和首爾主辦方的共同努力下,《劇院魅影》按照原計劃在首爾藍色廣場 Interpark Hall 成功上演。
看完演出離開劇院的觀眾(Woohae Cho)
他們為什麼可以這麼『大膽』?
一個經歷過『中東呼吸綜合症疫情』的國家,和一個已經拍出疫情災難電影《流感》的國家,從民眾到政府的心理可能都已做好了準備,對病毒的看法可能早就變得更加理性和坦然。
他們正視病毒,而不是一味的懼怕。就像毛主席說的那樣,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但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他們不僅開放劇院,而且觀眾無需保持社交距離,除了第一排觀眾席不開放,讓舞臺與觀眾席保持5米以上距離之外,其他觀眾席都是100%開放。
而敢於這麼做的前提是,一整套科學嚴謹的防禦體系:進入劇院前的安全檢測、進入劇院後的嚴格規定、和離開劇院後的準確追蹤。
每位觀眾在進入劇院之前都會進行嚴格的體溫測試,也會通過手機上的專用APP登記和檢查每位觀眾在來劇院之前的行程和健康狀況,類似我們的健康碼。劇院也會對每位觀眾噴灑專用消毒劑。
進入劇院之後,隨處可見要求觀眾全程佩戴口罩的提示,同時在很多地方都放置了洗手液,提醒觀眾勤於洗手,劇院也會在儘可能多的地方安裝自動門,減少觀眾用手觸摸的機會。
在演員的後臺同樣是這樣,隨處都有提醒標語:禁止擁抱,禁止握手、禁止沒必要的接觸等等。工作人員會經常對服裝、道具進行消毒。每個人也必須佩戴口罩,除非在化妝和上臺表演的時候。
至於臺上的表演,絲毫沒有做出修改,就連羅爾和克裡斯汀,在接吻的時候依然會接吻。
儘管重重防護,不幸的事還是發生了。
3月31日,劇組有位樂隊成員忽然覺得不適,繼而被檢測出核酸呈陽性。劇組立刻停止了演出,並對所有劇組人員進行核酸檢測。接下來,又有一位演員也被證實感染了病毒,其他人員核算檢測暫時都是陰性。隨後,兩位感染人員被送進醫院治療,其他人員在酒店各自隔離。
同時,政府也立即對劇院的防護措施進行了二次審核,並通過APP給之前進入劇院的8千多名觀眾發送了病毒提醒和檢測建議。幸運的是,經過檢測和隔離,觀眾裡面並未發現感染者。
經過3周的隔離,各劇組人員確定無恙後,演出於4月23日晚又正式復演。復演後演出的平均上座率依然保持在80%-85%之上。
看來,病毒一點都沒有嚇到他們。當媒體問到一些觀眾的時候,他們表示雖然也有些擔心,但是依然相信劇院的安全措施和國家對於疫情的掌控能力。
在韓國政府關閉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公共劇院等公共場所的同時,仍然允許民營劇院開業,但是必須嚴格按照韓國疾控中心的指導原則來運營。
但是即使是這樣,在韓國也並不是所有民營劇院都在開業運營。因為除了疫情防控,觀眾的消費信心也影響著演出的成敗。《劇院魅影》畢竟是特列,並不是所有劇院都可以做到嚴格防控、滴水不漏,同時保證自己的劇目對觀眾還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Jonathan Roxmouth 飾演 the Phantom(Tom Mraz)
若無意外,《劇院魅影》本次首爾巡演會一直演出到8月7日,之後還會去到大邱演出至8月30日。下一站將會在11月中旬去到臺北演出。
韓國的經驗,其他國家是否可以學習和借鑑?韋伯決定先從自己的劇院開始嘗試。
按照計劃,韋伯將會在7月初首先在自己的倫敦守護神劇院(The London Palladium)進行一系列演出測試。這些演出都會借鑑韓國的防護經驗,進行嚴格而科學的檢測程序。
守護神劇院是韋伯在倫敦擁有的7家劇院之一,大概有2300個座位,足夠大,也具有足夠的代表性。
The London Palladium
韋伯說:我們每個人所能做的就是積極地去嘗試和證明,我已經在劇院工作和生活了50多年,劇院就是我的生命,現在看著劇院慢慢地在我的生命中消失,我的心在不停地流血。我只想用實際行動去告訴政府和觀眾,劇院是可以完全開放的。
6月7日,隨著臺灣疫情的逐步放緩,臺灣地區正式宣布全面解除防疫措施,休閒及公共運輸的限制措施鬆綁,劇院不用安排隔開座,但依然要遵守嚴格的體溫檢測、佩戴口罩、實名登記等衛生防護規定。
臺灣國家兩廳院防疫公告
事到如今,不僅是韋伯,我們所有人都需要嚴肅的去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真的像某些專家所說的那樣,新冠病毒有可能會像流感那樣將長期與我們共存,我們又將如何應對。
一直封鎖和限制並非長久之策。可能是時候面對現實,要開始學習如何一邊生活一邊與病毒做鬥爭了。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等
| 你 可 能 對 以 下 內 容 感 興 趣 |
除了微信公眾號,
你還可以在以下平臺閱讀唄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