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某乎一直討論一個問題:如何評價電影《花木蘭》豆瓣評分4.9分?
迪士尼出品的電影《花木蘭》在國內還未能上映,就已經在某知名評分網站上有多達兩萬八千人打分,而評分居然只有令人震驚的4.9分,這個成績比起國外爛番茄網站指數的81%算是非常大的差別。
縱觀整個迪士尼真人版翻拍電影,《花木蘭》的爛番茄指數算是相當不錯的了,但是為什麼在國內卻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口碑呢?
電影並沒有在全世界範圍內上映,國外也只有流媒體平臺付費才得以觀看,所以說我們也很難確定是不是真的有兩萬八千的在外華人返回國內網站打分,但是剛一開畫就被打低分絕對還是有它自己的原因。
首先第一點根據國人的固有印象,作為當之無愧的女主角劉亦菲,她的演技一直存在著爭議。
從最開始出道之時在《仙劍奇俠傳》和《神鵰俠侶》當中的神仙姐姐,到後面在《功夫之王》、《銅雀臺》中飾演冷麵女殺手,劉亦菲的演技從來沒有得到過業內外人士的認可。
對於這一點,哪怕是劉亦菲自己的粉絲,他們有時候也都會說自己愛豆的演技並不算是天賦異稟,表情生動能夠傳達情緒。
「花木蘭替父從軍」是一個在中國婦孺皆知的傳統故事,小時候我沒有懷疑過但,現在我總覺得這個故事可能不存在因為按照漢人的禮教。
不過作為一個美好故事,我們就把這個故事當做一個傳奇故事吧。但以現在思維來看這個故事本身就是內核其實挺殘酷的故事。
劉亦菲的這個版本更多還是服務歐美市場的,反而對中國市場不友好這是事實,但大家可以換一種思維。
那就是你把它當做美國好萊塢製作的同人《花木蘭》你就好理解了,此外為了更好的敘述故事,好萊塢又把中國的很玄妙的概念「氣」放在了花木蘭的身上,這樣也就能解釋花木蘭為何天賦異稟有一騎當千的能力。
當然男女平權的思想在這部電影裡也是依舊的政治正確,雖然鞏俐出演的女巫是一個反派角色,但她的行為更像是一個花木蘭的內心的導師,讓她學會認清自己,展現真我。
本身它講的就是一個西方中世紀的騎士故事,只是套了一層中國皮,中國人看了雲裡霧裡不知所云很正常,因為裡頭充斥著中世紀文學的內味兒,具有很多騎士文學的典型特徵。
你只要把花木蘭想像成一個西歐女騎士,整個影片的味兒就對了,但問題是要解讀騎士文學,首先得了解西歐中世紀的歷史背景和騎士這一存在。
在國內,我想大部分人對這個不太了解,所以撲街才是正常的。
如果我是一個歐美人,我給這個片子的故事會打A的分數,裡面既滿足了歐美文化中的騎士文化,又能滿足他們對東方的獵奇心理,的確很棒。
雖然有人反對,但這部片子整體確實達到了迪士尼公主電影的平均水準,很標準的商業片。
我去外網看了一下,拋開那些政治偏見評價,有很多差評其實是給了刪掉的木須龍這個角色,說實在的,我對木須龍這個角色其實沒什麼印象,但老外似乎很喜歡。
第二多的給了動作戲拉胯,這一點中外都認可。
不過,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就會覺得很難接受,因為它的內核離我們太遙遠了,只能有C的分數。
綜上所述,不要拿中國精神內核去期待它,《花木蘭》本質還是講的白人故事。
提起劉亦菲,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仙女姐姐、天仙。
她的外貌是最讓人無法忽略的存在。
高貴冷豔、清純中帶點嫵媚……她很巧妙的把這些詞完美的結合起來。
她的美貌與生俱來。
8歲的時候參加童裝模特比賽,在1800多名孩子中脫穎而出,奪得冠軍。
因為相貌出眾,還曾給影樓拍攝過不少的宣傳片。
真正被大眾熟知這份美貌,還是在《金粉世家》。
2002年,15歲的劉亦菲以敢愛敢恨的大小姐白秀珠的身份出現在觀眾面前。
確切來說,是14歲半。
那時候,少女還未長開,但眉眼間已經具有驚豔眾人的韻味。
緊接著,2003年她的首部古裝劇《天龍八部》播出,在劇中飾演善解人意的王語嫣。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成為了觀眾的神仙姐姐。
2004年,從善解人意的神仙姐姐變成了溫柔可愛,天真善良的趙靈兒。
靈兒的笑,成為了多少男孩子的桌頭貼畫。
2005年的《神鵰俠侶》,直接達到了神仙姐姐的巔峰。
她在劇中飾演小龍女,白衣飄飄配上飛揚的黑髮,加上清冷的神情。
金庸先生評價他說,有亦菲小姐出演小龍女,觀眾才知道金庸沒有騙人。
被原作者認可的美貌,是何等高的評價。
憑美貌火的一塌糊塗之後,劉亦菲並沒有繼續沿著這條最好走的路走下去。
相反,她漸漸不怎麼拍電視劇,而是去拍了很多風格迥異的電影。
《四大名捕》裡的無情,以及《功夫之王》裡的金燕子都讓人看到她在打戲上的可塑性。
《銅雀臺》裡,又跑去演內心情感錯綜複雜的女殺手。
就在大家都對劉亦菲的古裝扮相稱讚不已的時候,她又跑去演了許多現代題材的文藝片。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劉亦菲的這三部電影,和劉燁共同主演的《夜孔雀》,和宋承憲搭檔的《第三種愛情》以及讓她和唐嫣結緣的《露水紅顏》。
這三部電影,在劉亦菲的演繹生涯裡,算是比較沒有水花的幾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再爛,至少還有點熱度。
其實《夜孔雀》的豆瓣評分也不高,但我個人超愛這部影片中的劉亦菲。
有一種破碎的、無病呻吟的,甚至矯揉造作的美,和她以往的任何一個時候都不相同,但就是讓我相信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會有一些男人和一些女人就是那樣虛無地浪費著生命,活在普世價值觀之外。
那個階段的劉亦菲,能感覺到是在試圖去詮釋當代不同階層女性的生活。
從票房和反響上看,或許是失敗了吧。
但不能否認的是,劉亦菲確實努力了。
說實話,劉亦菲真的很適合花木蘭這個角色,英姿颯爽的個人形象與好身手在全球觀眾面前顯露無疑,只是,身邊一眾大牌明星組成的工具人,除了推動劇情之外啥正事都沒幹,讓故事的情感方面大打折扣,引發共情就更甭提了。
或許是中國觀眾對《花木蘭》期待太高了?
或許人家壓根就要拍一部讓不了解中國文化的西方觀眾看得爽快的奇幻大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