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95年歷史的《哈佛商業評論》,今年的發行量同比增長10.2%,創歷史之最。就在《哈佛商業評論》公布這條消息的時候,作為其10餘個版本中的小兄弟,《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也就是小佛爺我剛好5歲啦。
五年來,感謝大家的關注、支持和鞭策。小佛爺的成績單今天也向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做一匯報。
先來看看來自海外的喜訊~
2017年8月8日,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美國媒體發行公信會(Alliance for Audited Media,簡稱AAM)近日發布數據顯示,《哈佛商業評論》2017年上半年發行量創下記錄(報導原文)。
過去6個月裡,《哈佛商業評論》付費訂閱數從27.6428萬份增加到30.4680萬份,同比增長10.2%(數據由AAM提供,尚需審計)。該成績的背後是訂戶更新率達到歷史新高,市場團隊通過數字推廣吸引大量新增訂戶,以及今年1月-2月期和3月-4月期在報亭銷售強勁。
2017年是《哈佛商業評論》轉型的一年。今年1月,雜誌大膽啟用全新視覺風格,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閱讀體驗。另一處重大調整是,《哈佛商業評論》將出版頻率從每年10期減為每年6期,同時增加僅供訂閱用戶的數字版內容。此外新增「大創意」互動欄目,與作者共同啟動詳盡報導計劃。其他新增內容還包括提供辦公室建議的放鬆程序——哈評機器人;經常在Facebook上直播;《哈佛商業評論》提供的管理層技巧流量可觀;此外為印度年輕專業人士推出了主打移動端的數字產品HBR Ascend。
「《哈佛商業評論》品牌力大為增強,」《哈佛商業評論》集團出版人、負責產品創新的執行副總裁喬什·馬赫特(Josh Macht)表示。「從設計風格更新到推出『大創意』,一系列新產品都在為過去幾年裡迅速增加的讀者提供更多價值。忠實粉絲對雜誌的變化都很滿意,吸引新讀者的工作也令人滿意。」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提供有助於公司運作以及個人職業提升的真知灼見,」《哈佛商業評論》總編殷阿笛(Adi Ignatius)表示。「我們每天都在努力尋找更好的方式提升影響力,儘可能將有價值的觀點廣泛傳播,發揮更大的作用。」
除了超過30萬付費訂戶,《哈佛商業評論》網站HBR.org平均每月獨立訪問量達650萬,社交媒體上的粉絲也超過1100萬人。 此外,去年以來,《哈佛商業評論》廣告收入增加了5%,其中網絡研討會、分析服務、移動應用、推廣內容和播客方面的收入增幅均達兩位數。
美版的成績令人豔羨,中文版也在中國市場煥發生機。2012年夏天,《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全新起航。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總編輯王波明(左三)、英文版總編輯殷阿笛(左二)和魏建國、秦曉、傅成玉等嘉賓一起祝賀中文版發布
2015年秋天,《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編輯部主要負責人歡迎來訪的英文版同事們
參與《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16年年會的部分經營部同事
我們雖然剛滿5歲,但也有一份給自己的禮物:
雜誌印刷版用戶訂閱量繼續增加,連續4年保持增長。數字媒體方面:iPad客戶端、iPhone客戶端、Andriod客戶端和Kindle版付費用戶訂閱量和收入急劇增長;讀者數量已經突破百萬。
數字雖然很有說服力,但不生動。下面來講講我們的創新。首先是我們的年會創新,今年哈評管理年會進行了重大創新,我們顛覆掉了傳統的圓桌討論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沉浸式演講方式,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聽眾獲得更多的知識。
年會的創新僅僅是我們5年來創新的一個縮影,我們在新媒體方面的嘗試一直領先於《哈佛商業評論》的其他版本。在推出高質量內容的同時,我們也在各個社交媒體平臺和粉絲互動活躍。官方微信、微博、LinkedIn等社交媒體帳號粉絲量大幅增長。
如果將我們視為一家創業企業,那麼五年的存活期已經超過了創業企業的平均壽命。秉承著打造切中當下並不失經典的HBR一貫原則,對於未來,我們有以下的期許:
創造更多的產品。請注意,我們說的是產品,而不是渠道,因此,或許明年我們將推出新的紙質刊物,一年16期也不是不可能哦。
推出管理工具。我們的目標客戶是所有的職場人。我們將聯合其他專業機構,推出針對中國用戶的管理工具。
定製化的培訓課程。我們深知,中國的諸多管理者苦於沒有適合自己的管理培訓課程,為此,明年我們將推出管理培訓課程,你們的需求將一定會變成我們的課程。
……
所有一切的創新,都將根植於我們對於各位讀者需求的了解。因此,請和我們聯繫,你們的意見將成為我們最好的5周年生日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