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寒冬?《哈佛商業評論》中英文版發行量逆勢崛起

2021-02-18 哈佛商業評論

擁有95年歷史的《哈佛商業評論》,今年的發行量同比增長10.2%,創歷史之最。就在《哈佛商業評論》公布這條消息的時候,作為其10餘個版本中的小兄弟,《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也就是小佛爺我剛好5歲啦。

五年來,感謝大家的關注、支持和鞭策。小佛爺的成績單今天也向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做一匯報。

先來看看來自海外的喜訊~


2017年8月8日,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美國媒體發行公信會(Alliance for Audited Media,簡稱AAM)近日發布數據顯示,《哈佛商業評論》2017年上半年發行量創下記錄(報導原文)。

 

過去6個月裡,《哈佛商業評論》付費訂閱數從27.6428萬份增加到30.4680萬份,同比增長10.2%(數據由AAM提供,尚需審計)。該成績的背後是訂戶更新率達到歷史新高,市場團隊通過數字推廣吸引大量新增訂戶,以及今年1月-2月期和3月-4月期在報亭銷售強勁。

 

2017年是《哈佛商業評論》轉型的一年。今年1月,雜誌大膽啟用全新視覺風格,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閱讀體驗。另一處重大調整是,《哈佛商業評論》將出版頻率從每年10期減為每年6期,同時增加僅供訂閱用戶的數字版內容。此外新增「大創意」互動欄目,與作者共同啟動詳盡報導計劃。其他新增內容還包括提供辦公室建議的放鬆程序——哈評機器人;經常在Facebook上直播;《哈佛商業評論》提供的管理層技巧流量可觀;此外為印度年輕專業人士推出了主打移動端的數字產品HBR Ascend。

 

 「《哈佛商業評論》品牌力大為增強,」《哈佛商業評論》集團出版人、負責產品創新的執行副總裁喬什·馬赫特(Josh Macht)表示。「從設計風格更新到推出『大創意』,一系列新產品都在為過去幾年裡迅速增加的讀者提供更多價值。忠實粉絲對雜誌的變化都很滿意,吸引新讀者的工作也令人滿意。」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提供有助於公司運作以及個人職業提升的真知灼見,」《哈佛商業評論》總編殷阿笛(Adi Ignatius)表示。「我們每天都在努力尋找更好的方式提升影響力,儘可能將有價值的觀點廣泛傳播,發揮更大的作用。」

 

除了超過30萬付費訂戶,《哈佛商業評論》網站HBR.org平均每月獨立訪問量達650萬,社交媒體上的粉絲也超過1100萬人。  此外,去年以來,《哈佛商業評論》廣告收入增加了5%,其中網絡研討會、分析服務、移動應用、推廣內容和播客方面的收入增幅均達兩位數。

美版的成績令人豔羨,中文版也在中國市場煥發生機。2012年夏天,《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全新起航。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總編輯王波明(左三)、英文版總編輯殷阿笛(左二)和魏建國、秦曉、傅成玉等嘉賓一起祝賀中文版發布

2015年秋天,《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編輯部主要負責人歡迎來訪的英文版同事們

參與《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16年年會的部分經營部同事

我們雖然剛滿5歲,但也有一份給自己的禮物:

雜誌印刷版用戶訂閱量繼續增加,連續4年保持增長。數字媒體方面:iPad客戶端、iPhone客戶端、Andriod客戶端和Kindle版付費用戶訂閱量和收入急劇增長;讀者數量已經突破百萬。

數字雖然很有說服力,但不生動。下面來講講我們的創新。首先是我們的年會創新,今年哈評管理年會進行了重大創新,我們顛覆掉了傳統的圓桌討論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沉浸式演講方式,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聽眾獲得更多的知識。

 

年會的創新僅僅是我們5年來創新的一個縮影,我們在新媒體方面的嘗試一直領先於《哈佛商業評論》的其他版本。在推出高質量內容的同時,我們也在各個社交媒體平臺和粉絲互動活躍。官方微信、微博、LinkedIn等社交媒體帳號粉絲量大幅增長。

如果將我們視為一家創業企業,那麼五年的存活期已經超過了創業企業的平均壽命。秉承著打造切中當下並不失經典的HBR一貫原則,對於未來,我們有以下的期許:

 

創造更多的產品。請注意,我們說的是產品,而不是渠道,因此,或許明年我們將推出新的紙質刊物,一年16期也不是不可能哦。

推出管理工具。我們的目標客戶是所有的職場人。我們將聯合其他專業機構,推出針對中國用戶的管理工具。

定製化的培訓課程。我們深知,中國的諸多管理者苦於沒有適合自己的管理培訓課程,為此,明年我們將推出管理培訓課程,你們的需求將一定會變成我們的課程。

        ……

所有一切的創新,都將根植於我們對於各位讀者需求的了解。因此,請和我們聯繫,你們的意見將成為我們最好的5周年生日禮物!

相關焦點

  • Soul APP榮登《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商業進化榜」,引領Z世代...
    近日,由《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20新增長大會於北京舉辦,備受Z世代喜愛的社交平臺Soul APP入選「2020中國新增長·商業進化榜」,在社交新勢力中拔得頭籌。《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延續多年來對企業增長的持續關注,在會上邀請30餘位國內外企業家、經濟學家、管理學者帶來精彩演講與對話。
  • 紙媒寒冬加劇:百年小報《紐約每日新聞》關閉新聞編輯室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我在紐約丨盛夏疫情中的 「寒冬」:百年小報關閉新聞編輯室作者: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徐曉飛手機一聲震動,打破了艾莉茲·馬努基安(Elize Manoukian)原本平靜的午後。這天是周三,工作日。
  • 資本寒冬之下 他們憑什麼逆勢而上?
    讓他欣慰的是,資本寒冬之下,所投項目目前都處於良性發展之中。「當然,不可能所有項目都如拼多多一樣,能夠3年成為獨角獸,但只要往前發展,就有希望。」  過去幾年來,資本市場狂飆突進,一些投資人、創業者心態稍顯浮躁,容易急功近利,但在方宇鋒看來,這種狀況已成為歷史。他強調,接下來,無論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應從商業的本質去思索發展方向。
  • 深度解碼名創優品IPO:逆勢崛起背後的商業模式、戰略、管理與文化
    礪石導言:為什麼名創優品在線下零售受電商嚴重衝擊的大背景下,還能逆勢崛起並成功實現上市?《礪石商業評論》曾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走訪了名創優品在國內外的數十家門店,並與各個層級的員工進行深度溝通,從商業模式、戰略、管理與文化等多個維度對其進行了全面復盤,以期找到名創優品逆勢崛起的深層次邏輯。
  • 在「紙媒將死」的哀嚎中,他們昂然地走到了第十年
    一篇題為「我們一起『殺死』報紙,17家紙媒邁不過新年!」的文章,寫道:自2015年開始,國內紙媒集中選擇在元旦停刊成為一大現象。其中,15年元旦停了4家,16年為10家,17年為6家,18年高達19家。
  • 現場直擊2020新增長大會 | 在經濟新周期裡看見商業新未來
    企業之間的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不少企業在巨大的外部衝擊下掙扎在生死的邊緣,迫切需要重新思考商業的本質,尋找新的增長思路。  《哈佛商業評論》堅持透過「長期主義」的視角來觀察商業世界,也一直保持著對「可持續性增長」的關注。在我們看來,即使身處新的周期裡,企業也可以通過加速數位化變革、探索新的商業場景等手段取得逆勢增長。
  • 韓國900多家賣場將關閉 芳香產品卻逆勢崛起
    韓國900多家賣場將關閉 芳香產品卻逆勢崛起 2020-07-31 16:07:53 來源:央視財經 受疫情影響,韓國的化妝品行業整體低迷。
  • 香港紙媒的幾種死法
    屬於星島集團的《頭條日報》創刊於2005年7月初,現在每日發行量達85萬份,為香港最高。另外兩份為《am730》和《晴報》。免費報紙每日上午由專人在地鐵站、商場、社區等地派發。相對於傳統的收費報紙,免費報內容輕鬆,圖片較多,內容也較短。
  • 深度:香港紙媒的幾種死法
    《新報》於1959年10月5日創刊,由著名報人羅斌創辦,早期靠賽馬消息、連載武俠小說等內容吸引讀者,曾捧紅倪匡、亦舒等作家。《新報》1992年由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收購,澳門賭王何鴻燊於2009年入股《新報》。陪伴一代香港人成長的《新報》為何倒閉?
  • 淺談紙媒新聞專題的製作
    聚合新聞  應對新媒體時代挑戰  專題是紙媒改革的創新。傳統紙媒在新聞的表現形式上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消息、通訊、評論等新聞稿件;另一類則是各種欄目的拼合。新聞專題的首創當推《中國青年報》的「冰點」,目前已發展為「刊中刊」,仍以它卓爾不群的風採享譽新聞界。
  • 逆勢出爆款:凱德廣場·諾和木勒雙100%開業的獨家秘籍
    貓頭鷹日誌(MalltoWin Log) 100%的出租率、100%的開業率、首日客流近10萬、營業額超1000萬——凱德廣場·諾和木勒12月20日交出的這份成績單給處於寒冬的商業地產送來的應該不只有暖意。
  • 《吳伯凡·每周商業評論》
    在我的職業生涯當中,有十年的時間都在做一份紙質的商業評論雜誌,叫《21世紀商業評論》。所以一直以來,觀察商業,用我所學輸出商業洞察,都是我時時刻刻在做的事。這一次的《吳伯凡·商業評論》就是我為你重新打造的一份商業雜誌。 不過,在這份雜誌開刊之前,我要先跟你聊三個問題。
  • 年度英劇《PRESS紙媒》:八卦和真理的取捨之間
    《申江服務導報》將於本月歸隱,感謝她陪伴上海的二十年。紙媒凋敝是趨勢,所以我們也對告別習以為常了。今天剛好有朋友說起,紙媒出來的人有節操。我想說,節操不是與生俱來的東西,而是「經驗」教會我們這些後生:「傳播」這件事的能量。10w+是個中性的東西,能帶來多大的讚美,就能帶去多大的傷害。這是個事實層面的東西,不難理解。
  •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中英文版第一輯出版
    叢書中英文版是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的衍生出版物,在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已出版書目的基礎上重新整合資源,編輯出版適合國際傳播並能代表佛山文化的中英文雙語讀本。  昨日下午,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編委會編輯部召開叢書中英文第一輯總結會議和2021年叢書中英文版第二輯工作會議。廣州出版社、翻譯審讀團隊、作者代表以及市委宣傳部、市委外辦、市僑務局等相關單位領導和專家參加會議。
  • 美業連鎖品牌逆勢崛起,下沉用戶養活的「新賽道」?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攜手生活服務電商平臺美團發布的《2020中國生活美容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生活美容市場規模約為6373億元,已經突破6000億大關。但與此同時,美業市場消費不透明、營銷套路多等亂象也屢抓不止,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