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香港紙媒的幾種死法

2021-02-28 傳媒頭條

文丨李啟瑋 來源丨界面

提要:7月17日,創刊76年的《成報》因股權問題暫停發行印刷版;壹傳媒旗下的《壹周刊》將裁員一半,9月決定是否結業。稍早前的7月11日,56年歷史的《新報》因巨額虧損宣布停刊。那是香港報業近年來最難熬的一周。

「紙媒已死!」這一驚嘆句,在香港已逐漸變成陳述句,同時也不再是學術界討論的話題。過去的一周,不少習慣早上買份報紙去「嘆」早茶的香港人,突然嘆息,便利店裡再也難見到《新報》與《成報》的身影。

沒有任何徵兆,有56年歷史的《新報》在7月11日下午5點突然宣布,12日起停刊,正式結束業務。當天出版的報紙成為絕版,130名員工即時下崗。

這份經歷香港報業興衰史的傳統報紙,雖有英皇集團、澳門賭王何鴻燊前後接手,仍以停刊收場。當晚,《新報》網站主頁所有的新聞內容已全部刪除,網站頁面直接跳轉至停刊公告。公告稱,感謝讀者支持。

《新報》於1959年10月5日創刊,由著名報人羅斌創辦,早期靠賽馬消息、連載武俠小說等內容吸引讀者,曾捧紅倪匡、亦舒等作家。《新報》1992年由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收購,澳門賭王何鴻燊於2009年入股《新報》。

陪伴一代香港人成長的《新報》為何倒閉?《新報》在停刊公告中這樣寫道,「隨著免費報紙的出現,傳統報紙近年銷量大幅下降,加上讀者讀報的習慣有所改變,該報在可行的方法及預算下已作出多番適切改革,惟仍然處於長期虧蝕狀態。」

《新報》社長顧堯坤對停刊感到惋惜,他感嘆經營報紙在全世界都甚為艱難,香港的年輕人對紙媒更是失去興趣。顧堯坤說,《新報》曾多次改革,希望減低成本,改變長期虧損情況,但成效非常不好,結業決定沉重而困難。

「由於廣告收入大跌,去年10月我們裁掉了40名員工,奈何現在香港越來越少人看報紙。」顧堯坤透露,《新報》每年虧損金額以8位數字(千萬港元)計算。

顧堯坤還感慨,即便是《新報》最為聞名的賽馬新聞,不少賽馬迷在馬場內已轉為使用平板電腦翻查馬匹資料,不再翻報紙。

不到一周,香港的媒體還沒有將《新報》紙媒哀歌唱完。7月16日,創刊已76年的《成報》突然宣布,之後兩日暫停出版印刷版,並未知何時復刊。

一名《成報》記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其實《成報》內部早已有結業停刊的傳聞,但至今工資發放正常,而且報紙的電子版仍然要出刊,所以並無大的影響,員工們仍需正常上班。

根據界面新聞記者的了解,《成報》暫停出版主要因為母公司成報傳媒集團被清盤,成報傳媒集團10年前已在港交所被停牌,近日被強制清盤。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於7月15日被香港法庭委任為臨時清盤人,《成報》的報紙營運戶口16日被凍結,導致《成報》無法支付印刷費。

《成報》比《新報》還「年長」,於1939年由何文法等人創立。1950年代,《成報》曾是香港最高銷量報紙,但1990年代經歷報業價格大戰後銷量下滑嚴重,2000年後更被多番轉讓。據成報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成報傳媒)2014年中期財務報表顯示,該公司負債淨額約4.8億港元(約合3.85億元人民幣)。

界面新聞記者查詢到,成報傳媒2015年2月公布了2014年止第三季度業績,營業額1205萬港元(約合965.45萬元人民幣),按年下降33.8%。錄得虧損由上年同期93萬港元(約合74.51萬元人民幣),擴至1338萬港元(約合1072.01萬元人民幣)。該公司2014年10月公布3月止財政年度業績,收益錄得6808萬港元(約合5454.57萬元人民幣),按年下降9.7%。虧損擴至4081萬港元(約合3269.7萬元人民幣)。再往前推,2012年成報傳媒全年虧損1087萬港元(約合870.9萬元人民幣),2011年虧損4047萬港元(約合3242.46萬元人民幣)。


《成報》董事局主席谷卓恆表示,他會先注資500萬港元(約合400.6萬元人民幣),以及提交計劃書,之後每年注資1億,希望畢馬威向法庭申請,恢復《成報》營運。

香港市民們還沒有從對《成報》的驚愕和惋惜中緩過來之際,壹傳媒旗下的《壹周刊》工會又突然公布,《壹周刊》將在短期內削減一半人手,9月中再決定是否停刊。

香港記者協會對《新報》宣布停刊等事件感到惋惜。記協主席岑倚蘭表示,免費報紙的出現、網際網路及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讓傳統報紙面對前所未有的威脅。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教授黃煜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成報》和《新報》本身都是岌岌可危的報紙,在市場上沒有自己獨特的定位,吸引不到讀者和廣告商,在市場競爭中長期處於羸弱的狀態。

香港人口700多萬,卻有20多家高度市場化的本地和國際報紙激烈競爭。

黃煜直言,相比內地的報業,香港報業則是「特別艱難」。他說:「兩地報紙都在轉型,但香港特殊的地方在於免費報紙的衝擊,促使香港的傳統報業衰退的比較快,也更加徹底。」

與都市類報紙遍地開花,免費報紙半死不活的內地市場不同,免費報紙在香港廣受歡迎。

香港目前至少有4份中文免費報紙,屬於瑞典報業集團的《都市日報》於2002年4月首先在香港發行,現在每日派發量約40萬份。屬於星島集團的《頭條日報》創刊於2005年7月初,現在每日發行量達85萬份,為香港最高。另外兩份為《am730》和《晴報》。

免費報紙每日上午由專人在地鐵站、商場、社區等地派發。相對於傳統的收費報紙,免費報內容輕鬆,圖片較多,內容也較短。

此外,免費報紙的收入來源只靠廣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發表的研究文章寫道,根據廣告市場調查公司admanGo的統計,過去5年香港免費報佔整體報紙廣告市場份額由6%上升至14%,但收費報紙的廣告收入則按年下降1%,

免費報紙繼續進佔香港報紙市場,加上香港人關心香港本地新聞,免費報紙已經能夠滿足絕大多數人的閱讀需求,因此對收費報紙更是造成了極大衝擊。

記協主席岑倚蘭稱,收費報紙面對讀者和廣告量下滑,正處於新一輪淘汰戰,紙媒面臨結業不足為奇,但對傳媒業前景不感到悲觀。

但也有學者認為,傳統收費報紙的影響力是免費報紙所難以比擬的。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高級講師張少威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經過免費報紙10年的衝擊,香港收費報紙對社會的影響力依舊是免費報紙不能比的。「收費報紙有社論、大量有影響力社會人士的評論等,能在社會產生影響力。」

不同報紙在廣告商眼中的地位也不一樣。「免費報紙的廣告多為超市、美容、健康產品,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並不強,而收費報紙仍然吸引汽車、奢侈品等大型廣告。」張少威說,所以免費和收費報紙的競爭一直存在,但重疊的地方不多。

如果說,在免費報紙10年以來衝擊下,香港收費報紙仍能站得住腳,那麼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新媒體業態,則讓香港收費報紙亂了陣腳。手機和平板電腦已成了香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特別是2010年iPhone4推出後,香港人急速養成手機上網的習慣。香港媒體在轉型過程中,主動或者被動地開發起各類新媒體。

2015年4月,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調查發現,在多種傳媒中,電視繼續成為市民的主要新聞來源,但網際網路取代報紙,首次成為香港人第二大新聞來源。

越來越多的讀者習慣於閱讀網絡版而非紙質版報紙。如今,香港絕大多數報紙都創設了自己的新媒體應用,《文匯報》《大公報》《商報》等報紙每日將完整的掃描版免費發布到官網和新媒體應用上,《信報》《明報》等報紙採取收費訂閱模式。

壹傳媒旗下的《蘋果日報》在新媒體的改革位於最前沿。根據香港出版銷數公證會資料,《蘋果日報》2011年每日平均銷量大跌至25.9萬份,按年大跌近12%,2014年更跌至17萬份。

《蘋果日報》近年積極轉型,收入來源開始由報紙拓展至網絡,大力推廣形象生動的「動新聞」。「動新聞」現已成為吸納讀者的主要渠道,該APP長期排列香港的手機軟體下載榜前列位置。此外,《蘋果日報》的Facebook專頁共有約148萬個贊好,YouTube頻道則有92.4萬人訂閱,累計觀看10.9億次。這些數字,是收費報紙的紙質平臺所無法企及的。

黃煜表示,香港主要的報紙中,《蘋果日報》等在網絡平臺拓展的不錯,各家報紙都在網絡平臺拼命的賺取點擊率,佔據有利地位。《動新聞》吸引大量的年輕人,效果也可觀。

在傳統媒體推動轉型之餘,2012年起,一些小規模的網絡新聞媒體開始活躍。這些新聞機構多由前主流媒體記者、評論人和商人創立,大部分都先以Facebook為主線經營,分為商業模式,社會機構模式和非盈利方式,得到廣泛注意。

其中,一些政治傾向比較明確的網絡媒體也受到香港網民的追捧。在2012年一起學生運動時期成立的《立場新聞》一直是香港一部分社會人士所發表意見的媒體平臺。根據《立場新聞》的官網信息,該平臺以非牟利原則營運,接受公眾不附帶條件的捐款。

黃煜表示,2010年以來,香港社會從經濟社會逐漸變得政治化,這時候具有強烈的動員和說服式傳播特徵的媒體順勢而生,社會對這類媒體的需求更強。

但是,大部分新媒體依賴傳統新聞機構作為第一手網絡消息來源,只是加以改編和綜合報導,很少有自己的採訪團隊。張少威指出,香港的新媒體目前還只是邊緣市場,新媒體機構有自己的立場,但沒有大量的信息源,也很難有設置議程的能力。

2015年5月,香港G報正式上線。2個月來在Facebook上最多的文章閱讀量最多的文章是30萬次。創始人周融此前在多家媒體從事,他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介紹,香港G報暫時沒有記者,只有10個編輯,預計一年投資400萬港元(約合320.48萬元人民幣)左右。

在回應做新媒體初衷的問題時,周融表示,傳統報紙做新媒體,脫離不了傳統思維,新媒體能夠脫離傳統模式,以短小、快速的分析為主。「我們現在沒有記者,但編輯有新聞就馬上評論,下功夫解讀。」

新媒體需要解決資金來源和長期運營的問題。2015年6月,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突然被一家網絡新媒體曝光出來一段懷疑設計種族歧視的錄音,引起渲染大波。這家網絡媒體就是僅僅上線兩周的英文網媒HKFP(Hong Kong Free Press)。

HKFP創辦人Tom Grundy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該網站5月初在眾籌平臺發起集資,結果反應異常熱烈,在2天之內就籌得目標的15萬港元(約合12.02萬元人民幣),集資完成時超額籌得58.8萬港元(約合47.11萬元人民幣)。

HKFP目前有8個記者,Tom Grundy指出,眾籌款項主要用於記者薪酬,原先目標的15萬港元(約合12.02萬元人民幣)足夠HKFP運作兩個月。每籌得額外的5萬港元(約合4.01萬元人民幣),即可支持HKFP多運作一個月。

HKFP資金來源主要來自於募資和贊助。Tom Grundy表示,當HKFP運作一段時間後,便會開拓更多收入來源,例如會員付款訂閱、廣告收入及稿費收益,也會繼續通過籌款或群眾集資,眾籌營運經費。

類似HKFP這樣以Facebook為主線拓展新媒體業務的還有很多。黃煜說,新媒體在香港出現了五六年,尤其是社交媒體產生之後,市民獲取信息和社會交往的渠道有極大改變,令小規模資本運作的媒體運行能存活一定時間。

但是,這類新媒體的媒體還沒有定型。黃煜表示,社交媒體成本不高,所以現在有各種各樣途徑可以投資媒體,但這類媒體能維持多久,就仍需觀察。

「但越來越多開發新媒體的人開始不依賴傳統媒體,等到這部分人能完全用產品、資金、市場這三大武器搞新媒體,才會走向另一個新階段。」黃煜說。

免費報紙在和傳統報紙搶佔廣告市場,新媒體又如雨後春筍般蓄勢待發,雙重擠壓下,香港傳統媒體的日子並不好過。

黃煜表示,紙媒總體衰退的趨勢,就是全球傳媒行業轉型的大背景。香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紙媒難免受到命運的衝擊,慢慢完成它們的歷史使命,大眾媒體傳播的模式也將發生重要的轉變。

張少威則感慨,香港傳統報紙一直在做轉型,努力地生存下去,但未來可能繼續有報紙倒閉。

這恐怕就是傳統媒體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李啟瑋 界面記者

界面華南區時政記者,base深圳和香港,關注社會時事,宏觀政策,港澳事務。歡迎提供新聞線索給liqiwei@jiemian.com

-END-

丨傳丨媒丨頭丨條丨

傳媒業的參與者、觀察者、發現者、報導者

微信號:cmtt6636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香港紙媒的幾種死法
    那是香港報業近年來最難熬的一周。「紙媒已死!」這一驚嘆句,在香港已逐漸變成陳述句,同時也不再是學術界討論的話題。過去的一周,不少習慣早上買份報紙去「嘆」早茶的香港人,突然嘆息,便利店裡再也難見到《新報》與《成報》的身影。沒有任何徵兆,有56年歷史的《新報》在7月11日下午5點突然宣布,12日起停刊,正式結束業務。
  • 紙媒之死 香港媒體戰(上)
    香港紙媒正經歷裁員風波,新技術衝擊,未能及時扭轉方向盤的都觸礁下沉,沒人知道哪天才會停止。本文由端傳媒theinitium.com授權轉載7月16日,一名香港雜誌的編輯在玩智慧型手機,突然看到同事的Facebook聊天組分享了一條消息:《壹周刊》推出自願離職計劃,削減一半人手。
  • 八百萬種死法
    在閱讀了勞倫斯·布洛克《雅賊》系列以及馬修·斯卡德系列總計20+部的作品之後,才聚氣凝神地捧起被譽為當代歐美偵探推理小說第一人的第十部作品,也是為其贏得巨大聲譽的代表作《八百萬種死法》。等待得似乎久了些。這位1938年出生於紐約水牛城的高產作家,是繼承冷硬派衣缽的寫作之神。
  • 盤點洛洛歷險記中的幾種死法,金鐵獸忠心而死,黑豹獸慘被撞死!
    《洛洛歷險記》作為一部元老級別的動漫,看過的朋友已經都是成家的人了,但是直到現在還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賞,原因有很多,劇情特效都非常給力,裡面機器人之間的友情也感動了無數人,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一哈機器人的5種死法,第二種死法最正義,最後一種死法很憋屈!
  • 有些紙媒依然讓人愛不釋手,他們承載的不止是情懷
    紙媒已死?身為新媒體的小編卻不這麼認為,每次路過書店總要直奔雜誌櫃檯搜羅一番,每周也定會抱幾本帶進辦公室與小夥伴們共同參閱。
  • 法學界大家雲集:深度解讀《香港國安法》
    法學界大家雲集:深度解讀《香港國安法》 2020-07-03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淺談紙媒新聞專題的製作
    這就是新聞專題——一種紙媒新聞的深度表現形式。  組織好新聞專題,需從專題創意、主題提煉、角度選取、稿件組織、美術設計、數字應用等多方面下功夫。貌似功夫在專題內,實則功夫在專題外,這就要求專題的製作者平時要注意理論和時事的學習,多加積累,同時增強對新聞事件的敏感度,以期厚積而薄發。
  • 《絕地求生》一百種奇葩死法集錦,快來看看你中了幾槍
    導 讀 話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連PUBG死法也有千千種。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絕地求生》中的一百種奇葩死法,大家可以照著看看自己中了幾個。
  • 《魔獸》:杜隆坦的幾種死法,兼談情懷
    杜隆坦被吳爾丹擠死了。他遲早得死,不管是在正史中被古爾丹派人陰死,還是在平行世界中健康快樂地老死。於我而言,這幾種死法沒什麼差別,無論是電影還是遊戲,杜隆坦之死是薩爾(古伊爾)挑起劇情大梁的必要前提——應該慶幸,他沒有經歷高宗李淵的那種死法。
  • 《饑荒》的100種死法,第一種所有人都經歷過
    既然是探索遊戲最免不了的肯定是死亡了,饑荒內死亡的姿勢各種各樣,小編這統計下死亡次數最多的幾種死法。饑荒要說最大的boss不是四季boss,也不是地穴裡的犀牛,蛙妃,暗影boss而是我們的查理姐姐。查理姐姐影響著整個饑荒大陸,到了傍晚和晚上不管在哪都要被她影響掉精神,而夜晚沒有亮光的話就死定了。饑荒玩家不管萌新還是大神多多少少都會死在她手裡幾次。
  • 餐廳的十七種死法
    第一種死法:品質至上死。 很多人以為咖啡館首先咖啡一定要最好,設備也一定要好。如果你選址附近的咖啡店用200元一公斤的咖啡豆,你就要用300元一公斤的咖啡豆,在品質上要比你的競爭對手好。第二種死法:前期不掙錢觀念死。 咖啡店前期一年就別想掙錢。開店就需要養!於是,深信只要開店時間夠長,就可以盈利。於是在店鋪剛開始期間,除了折磨咖啡師或者廚師,除了把自己的朋友邀請過來免費吃喝之外,最多就是發發在附近發發宣傳單之類,然後就等著客戶一年之後自動源源不斷上門!
  • 【新書推薦】八百萬種死法
    ◆30年來,梁朝偉做夢都想演《八百萬種死法》!這本書太懂他的孤獨!
  • 直播公會的一百種死法……
    《公會的一百種死法》本文受到《西部的一百萬種死法》電影啟發,有感而發。電影講述了19世紀末生活在美國西部舊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生存和生活的。雖說電影叫作「一百萬種死法」,但影片裡其實「只」死了15人,不過每一種死法,倒是讓人印象深刻就是了。
  • 一名妻子的八百萬種死法
    妻子的死法,真是多種多樣。每回這樣的新聞出現後,朋友圈都會有人妻唏噓一聲,以後是不是應該對枕邊人好一點? 泰國殺妻案,賭債纏身的丈夫想讓妻子還債,她還了一部分,但沒有全部。他還是算計好了,給妻子買好意外保險,帶著一起去懸崖看日出,隨後順手一推,心想十幾層樓的高度十拿九穩。沒想到妻大難不死,只摔碎幾十根骨頭。
  • 《1000種死法》:1000種千奇百怪的死法,最後一種打死你都想不到
    你能想到多少種非自然死亡的方式?可能耗盡腦細胞只能想到什麼落水溺死,車禍,劫匪......想到十個以上就算你想像力很不錯了。然而現實生活裡,平均每六秒就有一個人死去,除了壽終正寢外,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死法,悲傷的,痛苦的,驚悚的,詭異的,甚至是讓人感到好笑的。
  • 《八百萬種死法》:與孤獨同行
    《八百萬種死法》裡的八百萬其實是指紐約市裡八百萬市民。作者在書中經常寫出各種離奇古怪的死法———只是在家裡看電視卻會無辜被炸死、跟相鄰幾十年的鄰居會因一隻新寵物而爭執動武死亡。「八百萬種死法」的意思是每一個人都有他們死的方法———沒有人可以逃避,尤其是在紐約這個光怪陸離的罪惡城市。
  • 潛水到底有多危險,既有多少種死法(超長但超值)
    (當然,其實,你也可以指出,也許是因為男的潛的次數比女的多,難度比女的大……但是,我還是可以欣慰哈哈哈。) 不過,DAN亞太又指出,女性死於驚慌的比例遠高於男性。我悻悻地說,我偏不驚慌!他的團隊成員認為,HPNS(高壓神經毒性,公認在500英尺以下才會發生)加上在大深度氮醉導致了他無法處理緊急情況而死亡。 當然,這些資深潛水員們挑戰的極限比我們多得多,他們的事故對於我們不用CCR不下40米的普通人來說,也不是特別有參考價值。不過話說回來,這兩樁「不知道怎麼死的」事故,如果硬要塞,也還是可以塞到我要說的第一種死法裡面去:淹死。
  • 你不知道的1000種死法
    )授權轉載作者 | 零仔零死亡無處不在有些人有幸與它擦肩而過有些人則在劫難逃每天我們都要對抗細菌、病毒、傷害、疾病和各種天災人禍終結生命有太多的方式事實上 我們能活下來簡直就是奇蹟因為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要面對「1000
  • 創業這10種死法 你死在哪了
    談創業死法,實際是在談活法。真正的死法可能有一萬種,但真正的活法只有一種,就是衝過這一個個陷阱。即使手中有最完美的攻略,你也必須向死而生!死法一:公司控制權落榜IT在線教育網站「泡麵吧」因團隊內訌,在獲得A輪融資,只差籤署最終協議之際,三個創始人一夜分家。
  • 《1000種死法》告訴我們:活著,就是成功!
    《1000種死法》劇照如果將大量的死亡案例,尤其是大量充滿荒誕色彩的案例,用一種調侃的口吻生動介紹,再加上科學的死因分析,那一部人類妙趣橫生的百態圖,就這樣展開了,它的名叫《1000種死法》,《1000種死法》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