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我要吃這個!」
一雙筷子伸了過來,把樂樂的筷子打開,夾走了樂樂本來看中的雞肉。
樂樂媽媽帶著樂樂來到好久不見的姑婆家吃飯,樂樂的表弟小星也在,可是沒有想到,吃飯時小星先是敲碗,又是隔著半張桌子夾菜。
不僅如此,夾菜時還不用自己的小碗接著,袖子都落到菜面上了,現在竟然還打走別人的筷子直接搶菜,真是讓人看不下去。
這樣沒有餐桌禮儀的孩子,其實也是沒有家教、不懂公眾秩序、不會尊重別人的表現,這樣的孩子會有什麼成就嗎?
結局可想而知。可以說,孩子將來的發展,從簡單的餐桌表現即可看出來。
一、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
1、從心培養
孩子的行為是外在表現,究其根本是被他的意志支配的,讓孩子從心底裡去認可這件事,他才會把事情做好。
所以餐桌禮儀首先得從孩子的感恩意識出發,學會尊重長輩,才能有敬畏感,明白規則的重要。
2、從行出發
家長以身作則,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吃飯前,應該先請家中長輩入座,並給長輩盛飯。
長輩遞碗時,應該雙手接過;長輩未動筷時,晚輩不可提前進食。吃飯時,不可狼吞虎咽,不能在菜盤裡隨意攪動。
吃飯後,離席應打招呼,最好可以養成清理餐桌、清洗碗筷的習慣。這樣孩子的表現才足夠得體。
餐桌禮儀是一門學問,所以無論是「心」還是「行」,都需要家長保持耐心,不要因為孩子有所失誤便覺得無可救藥。
耐心對待孩子,孩子能夠給你帶來的驚喜還有很多。那麼在教授時,我們也需要再注意幾點。
二、培養孩子餐桌禮儀的4個注意事項
1、用餐場合
父母對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訓練可以在一些公眾場合進行,如餐館、咖啡廳、酒店自助場所等。
如果一直只在家裡訓練,孩子沒有儀式感,那麼他也不會有太多深刻的理解和記憶。
2、用餐人數
節假日期間,父母會帶著孩子出去走親訪友,或者在外旅行見到很多人,這個時候,孩子有很多的機會跟長輩、客人一起進餐。
這時不僅是引導孩子用餐禮儀的好機會,也是實踐的好時機。
這時孩子面對的不止是父母兩個人,他會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明白禮儀的運用方式。
3、用餐姿態
很多孩子能夠尊敬長輩,但是總坐的七扭八歪,這個小細節其實也可以看出這個人究竟守不守禮。
另外,孩子不僅是吃飯時要坐直,保持挺拔,也不能敲碗,邊吃邊玩等,這些都是失禮的表現。
4、用餐語言
很多孩子會習慣在餐桌上聊天,邊說話邊吃飯,有時候會突然大笑或大叫,還會大哭起來,這都是很不討喜的行為。
三、餐桌禮儀的習得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
1、塑造個人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沒有人會願意和不知禮數的人交往,而很多時候人和人的熟絡通常是在餐桌上。
良好用餐禮儀會讓孩子看上去乖巧有禮,而且用餐禮儀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一個人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孩子的餐桌禮儀是否到位,決定著別人對他的看法。
別人用何種態度來對待他,對孩子的人際關係產生影響。
在用餐時,一個有著良好用餐禮儀的人會照顧到每位在座者的情緒,能做到謙虛體貼不刻意討好,更有利於溝通交流。
2、可以擴大圈子和視野,得到更多信息
當孩子用餐的姿態優雅且讓人感到舒適,在別人的眼裡是非常加分的,他會自然而然想要和你交談。
交談過程中,一個聊得來的朋友,或者一個關鍵的信息也就來了,孩子的交際圈會進一步擴大,而且是有質量地擴大。
3、展現個人素質,創造良好社會風氣
每個人都身處社會之中,一言一行其實都會對社會產生影響,甚至他代表的就是一個地方的形象。
君不見多少國人出國之後在餐廳裡大聲喧譁的行為,引來了多少外媒的批判。為了讓孩子以後在做事時,能夠不出差錯,餐桌禮儀必須從小抓起。
總結
一個人的用餐禮儀透露著一個人的素養,想要讓孩子被人尊重,希望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期待孩子保持優雅的形象,一切都可以從餐桌禮儀教起。
育兒問題萱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萱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