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看出孩子人生狀態,孩子的餐桌禮儀教育,父母不容忽視

2020-12-24 萱媽育兒糖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我要吃這個!」

一雙筷子伸了過來,把樂樂的筷子打開,夾走了樂樂本來看中的雞肉。

樂樂媽媽帶著樂樂來到好久不見的姑婆家吃飯,樂樂的表弟小星也在,可是沒有想到,吃飯時小星先是敲碗,又是隔著半張桌子夾菜。

不僅如此,夾菜時還不用自己的小碗接著,袖子都落到菜面上了,現在竟然還打走別人的筷子直接搶菜,真是讓人看不下去。

這樣沒有餐桌禮儀的孩子,其實也是沒有家教、不懂公眾秩序、不會尊重別人的表現,這樣的孩子會有什麼成就嗎?

結局可想而知。可以說,孩子將來的發展,從簡單的餐桌表現即可看出來。

一、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

1、從心培養

孩子的行為是外在表現,究其根本是被他的意志支配的,讓孩子從心底裡去認可這件事,他才會把事情做好。

所以餐桌禮儀首先得從孩子的感恩意識出發,學會尊重長輩,才能有敬畏感,明白規則的重要。

2、從行出發

家長以身作則,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吃飯前,應該先請家中長輩入座,並給長輩盛飯。

長輩遞碗時,應該雙手接過;長輩未動筷時,晚輩不可提前進食。吃飯時,不可狼吞虎咽,不能在菜盤裡隨意攪動。

吃飯後,離席應打招呼,最好可以養成清理餐桌、清洗碗筷的習慣。這樣孩子的表現才足夠得體。

餐桌禮儀是一門學問,所以無論是「心」還是「行」,都需要家長保持耐心,不要因為孩子有所失誤便覺得無可救藥。

耐心對待孩子,孩子能夠給你帶來的驚喜還有很多。那麼在教授時,我們也需要再注意幾點。

二、培養孩子餐桌禮儀的4個注意事項

1、用餐場合

父母對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訓練可以在一些公眾場合進行,如餐館、咖啡廳、酒店自助場所等。

如果一直只在家裡訓練,孩子沒有儀式感,那麼他也不會有太多深刻的理解和記憶。

2、用餐人數

節假日期間,父母會帶著孩子出去走親訪友,或者在外旅行見到很多人,這個時候,孩子有很多的機會跟長輩、客人一起進餐。

這時不僅是引導孩子用餐禮儀的好機會,也是實踐的好時機。

這時孩子面對的不止是父母兩個人,他會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明白禮儀的運用方式。

3、用餐姿態

很多孩子能夠尊敬長輩,但是總坐的七扭八歪,這個小細節其實也可以看出這個人究竟守不守禮。

另外,孩子不僅是吃飯時要坐直,保持挺拔,也不能敲碗,邊吃邊玩等,這些都是失禮的表現。

4、用餐語言

很多孩子會習慣在餐桌上聊天,邊說話邊吃飯,有時候會突然大笑或大叫,還會大哭起來,這都是很不討喜的行為。

三、餐桌禮儀的習得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

1、塑造個人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沒有人會願意和不知禮數的人交往,而很多時候人和人的熟絡通常是在餐桌上。

良好用餐禮儀會讓孩子看上去乖巧有禮,而且用餐禮儀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一個人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孩子的餐桌禮儀是否到位,決定著別人對他的看法。

別人用何種態度來對待他,對孩子的人際關係產生影響。

在用餐時,一個有著良好用餐禮儀的人會照顧到每位在座者的情緒,能做到謙虛體貼不刻意討好,更有利於溝通交流。

2、可以擴大圈子和視野,得到更多信息

當孩子用餐的姿態優雅且讓人感到舒適,在別人的眼裡是非常加分的,他會自然而然想要和你交談。

交談過程中,一個聊得來的朋友,或者一個關鍵的信息也就來了,孩子的交際圈會進一步擴大,而且是有質量地擴大。

3、展現個人素質,創造良好社會風氣

每個人都身處社會之中,一言一行其實都會對社會產生影響,甚至他代表的就是一個地方的形象。

君不見多少國人出國之後在餐廳裡大聲喧譁的行為,引來了多少外媒的批判。為了讓孩子以後在做事時,能夠不出差錯,餐桌禮儀必須從小抓起。

總結

一個人的用餐禮儀透露著一個人的素養,想要讓孩子被人尊重,希望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期待孩子保持優雅的形象,一切都可以從餐桌禮儀教起。

育兒問題萱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萱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孩子吃飯禮儀大有學問!
    去親戚家做客,父母都要提醒我們,吃飯時不能狼吞虎咽,不能發出聲音,對長輩夾菜時要說謝謝等。誰家孩子要是做不到這些,就會被人說沒家教,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孩子吃飯的禮儀往往被一些家長忽視。孩子良好的吃飯禮儀有哪些?家長又該培養孩子吃飯禮儀?
  • 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從孩子吃飯的狀態就可看出,別不信
    所有父母都有同樣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未來可以出人頭地,成為人中龍鳳。因此,許多父母在孩子沒出生時便開始研究育兒的方式方法,想通過對孩子的教育,來改變孩子的人生。不過,育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會出現許多意外情況,有時父母認為正確的事情,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影響。所以,父母教育的方式是否正確,並不是父母決定的,而是通過外界他人看出來的,從一些簡單的地方就可以看出父母教育方式是否正確。
  • 趙麗穎吃飯扒菜引熱議!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這5個方面必不可少
    如果您的家裡有孩子,一定要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人是有社會性的,很多時候,吃飯已經超越了果腹的需求。我們每天都要與周圍的人溝通、聯繫、打交道,而餐桌是拓展社會關係的重要場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您現在對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會直接影響到他將來事業的發展、人際關係的建立。
  • 應採兒怒懟朱丹獲網友支持:這不是規矩多,是孩子該學的基本禮儀
    現在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上過於簡單,本來有些基本禮儀是孩子必須要學會的,但是在家長眼中卻變成了可學可不學的狀態。此前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有嘉賓誇張應採兒很會選菜,不多不少剛剛夠吃。應採兒解釋:自己深惡痛覺鋪張浪費的行為,並且還分享了自己家的餐桌教育。
  • 餐桌看人品,孩子吃飯時的兩個表現,說明情商低,前者最難忍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餐桌禮儀是一種文化,吃飯並非填飽肚子那麼簡單,我們常說吃飯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而一旦形成習慣,後期就很難更改,小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直接能從側面反映出家教和人品,作為未來的接班人,家長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當有如下表現時,要好好管教。
  • 孩子在餐桌上吃飯有這3種表現,往往自私沒出息,父母要多多注意
    媽媽覺得是在針對自己,和孩子叫什麼勁呢,一個孩子想吃什麼就吃唄,你個大人還不如個孩子呢。這個無理的媽媽頓時惹的一桌子人無法安心吃飯,可是桌子上還有兩個小孩子,一直沒有動筷子,這可是人家父母教育的好,飯桌上的禮貌禮儀還是需要有的,先動筷子這樣的行為本來就是不可取的,有這樣的家長護著孩子,孩子當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多麼糟糕。
  • 14歲的兒子敢打父母?孩子叛逆期的教育不容忽視
    每個人都要經歷青春期,叛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都不能超出法律與道德,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和引導,讓他們有一個健康有意義的青春期。通常情況下,12~16周歲的青少年都處於叛逆期;只是有的叛逆期更晚、叛逆的變現形式有所不同;而且女孩子會比男孩子表現的更為不明顯。孩子的叛逆期間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對於以後的人生道理影響是比較大的,家長和老師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 你家的餐桌上,藏著孩子的未來
    那一刻,我心裡一陣難過,為這位年輕的媽媽,更為她年幼的孩子。 一個在餐桌上吃相難看的大人,又怎麼可能養育出吃相好看的孩子? 也許這位媽媽很是注重培養孩子的外表,把孩子打扮得光鮮亮麗,甚至也很注重舌尖上的營養,把孩子養得白白胖胖,但卻忽視了對孩子內在修養的教育。
  • 孩子是否情商高,從餐桌上就能看出來,有這三種表現的娃趕緊糾正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 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麼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 應採兒節目中怒懟朱丹獲3000萬高贊,父母失職,別再甩鍋給孩子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就能看出整個家庭教育是否合格,也能看出孩子日後是否有出息,父母不能不重視。吃飯這件小事,關係到孩子的教養,甚至關係到孩子將來深入社會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世。很多父母總以「孩子小不懂事」為託詞,實際上就是把自己的失職,甩鍋給孩子而已。
  • 應採兒回應朱丹獲千萬贊: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教
    節目中,應採兒提到,自己非常討厭鋪張浪費的行為,對於自己的兒子,也有非常嚴格的餐桌教育。她認為:不應該把菜全部轉到孩子的面前,讓孩子優先吃;不能讓孩子在餐桌上擁有特權感。因為,這是家裡不是餐廳,不能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所以在平日裡家長應該注重孩子的餐桌禮儀,因為通過餐桌上的一些行為能夠反映出孩子的教養有以及情商高低,而在家長培養的過程中教養以及情商都會有所提升。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由於長期研究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因此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說出孩子問題的真正根源所在。
  • 應採兒: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
    老祖宗的餐桌禮儀有一條:茶壺嘴對著誰,就表示這個人是主人不歡迎的客人。這段內容迅速引發爭議。有網友認為郭德綱倚老賣老,欺負年輕人。也有人認為餐桌見人品,連最基本的餐桌禮儀都做不好,談何傳承更深層次的相聲藝術?
  • 應採兒一句話回懟朱丹: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
    應採兒回懟朱丹:這是基本禮儀!最近小康君在看一檔綜藝節目,在節目中應採兒對Jasper的餐桌教育,引起了小康君的關注。Jasper在餐桌吃飯時往桌子上掉了米粒,然後就接收到了親媽的「白眼」;在親媽「白眼」下,Jasper又往桌子上掉了米粒,這下應採兒直接發聲教育。
  • 應採兒回懟朱丹獲贊:吃飯的規矩,孩子得懂!
    應採兒表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鋪張浪費的行為是深惡痛絕的,並且很重視孩子的「餐桌禮儀」教育,她說自己對兒子的餐桌禮儀要求非常嚴格。 廣大網友對應採兒的回應紛紛持贊同態度,並且回憶起了自己小時候受過的「餐桌禮儀」的教育,以及碰到的餐桌上的不愉快經歷。
  • 趙麗穎吃飯扒拉菜碗被罵,比缺乏餐桌禮儀更可怕的是「稀缺心態」
    原因很簡單,吃飯的時候在菜碗裡不停地扒拉來扒拉去,完全沒有顧忌到同桌就餐的別人的感受。一時之間,各種餐桌禮儀「教學」紛紛上線。那麼,這個小孩子都懂的餐桌禮儀,趙麗穎真的不懂嗎?其實,比缺乏餐桌禮儀更可怕的是「稀缺心態」。
  • 為何法國孩子在餐廳都不吵鬧?從咖啡廳收「尖叫費」看禮儀教育
    淘璞說:該如何教育孩子在公共場所能夠達到基本的文明要求,以及年輕父母該如何以身作則呢?臺灣的亞力媽媽(王君萍)有這樣的思考和感悟,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予您啟發。但是在國內,很多家長帶孩子到餐廳吃飯,也會擔心孩子上躥下跳、吵吵鬧鬧,破壞了就餐環境。該如何教育孩子在公共場所能夠達到基本的文明要求,以及年輕父母該如何以身作則呢?
  • 「虎媽式餐桌規矩」引爭議:孩子的未來,一頓飯就看得見
    在另一檔綜藝節目中,應採兒也是將她的「虎媽式餐桌規矩」貫徹到底。節目播出後,有網友對應採兒的「虎媽式餐桌規矩」紛紛點讚。有網友評論:「現在父母給到孩子的『寬容』太多了,打的是寬容之名,行的卻是放縱之實。以至現在的孩子,自由有餘,教養不足。」
  • 趙麗穎扒拉菜被罵,一場關於餐桌禮儀的爭論
    不少網友紛紛指責,扒拉菜行為&34;,直批趙麗穎不懂餐桌禮儀。在各種違背餐桌禮儀的行為中,網友們最受不了的有以下五種:第一,吃飯吧唧嘴。一般來說,吃飯太快的人,容易出現吧唧嘴的情況。有些時候聲音還很大,直接影響旁邊的人用餐。電視劇《二胎》裡的婆婆,吃飯就是吧唧嘴,從而被兒媳嫌棄。《父母愛情》中,安傑更因丈夫吃飯吧唧嘴大哭。
  • 郭德綱怒斥弟子沒規矩引熱議,網友:是教孩子禮儀還是封建糟粕?
    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正確認識中國的餐桌文化呢?吃飯是每個人每天都要經歷的事情,很多人覺得何必給孩子定那麼多條條框框?但是,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卻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