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式餐桌規矩」引爭議:孩子的未來,一頓飯就看得見

2021-03-01 首都教育

日前,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演員應採兒提出的「虎媽式餐桌規矩」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告誡兒子不要浪費食物;

不可以把菜都轉到孩子面前,讓孩子先吃;

不讓孩子在飯桌上擁有特權感:家裡不是餐廳,有什麼就吃什麼。

有其他嘉賓提出異議,覺得給孩子定了太多的規矩,有些「小題大做」了。

在另一檔綜藝節目中,應採兒也是將她的「虎媽式餐桌規矩」貫徹到底。

節目播出後,有網友對應採兒的「虎媽式餐桌規矩」紛紛點讚。

有網友評論:「現在父母給到孩子的『寬容』太多了,打的是寬容之名,行的卻是放縱之實。以至現在的孩子,自由有餘,教養不足。」

教育學家尹建莉曾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餐桌是最好的課堂,家是最出色的學校。」

只需要一頓飯,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教養。而一個人的教養又恰好決定了他未來的發展。

有網友曾講述了自己在參加婚宴時看到的一件「小事」:

吃到一半,服務員端上了一盤大閘蟹,一桌人你推我讓,最後讓一個老者先動筷子。

這時候,同桌的一個11歲左右的的小男孩也踮起腳躍躍欲試。

沒等他起身,老爺爺已經夾走了一隻大閘蟹,其他人也陸續動筷。

小男孩一時氣急,將筷子摔到桌上,大吼:「為什麼不讓我先吃?」

一桌人面面相覷,尷尬至極。

孩子又哭又鬧,媽媽一邊拽走他一邊哄:「爺爺壞,等會媽媽再給你買,全給你吃。」

還有網友說自己在參加宴席時,看到有寶媽帶著穿著時尚的「小潮男」赴宴,結果孩子的行為舉止一點兒都不好看:

由於夠不著菜,就直接把腳踩在了椅子上,拿著筷子在碟子裡扒來扒去,弄得一片狼藉。

再看一旁的媽媽, 也不管孩子,還順手把蝦、魚等菜都倒進孩子面前的盤子裡,笑著說「孩子就喜歡吃這些」。

很多家長無視餐桌禮儀,對孩子不雅的吃相不以為然,甚至無底線地縱容。

卻不知道,餐桌並無小事。

飯桌上的表現,體現著孩子的禮貌和規矩,更折射著孩子對他人的尊重,和其中蘊含的規則意識和自我約束。

在小小的飯桌上,最是能體現一個孩子的教養。

而孩子的教養,往往暴露出了一個家庭的教養。

餐桌上的規矩不光體現孩子的教養,有時也關乎孩子的安全。

不久前有這樣一則新聞:武漢一個1歲半的小女孩,因為在吃飯的時候,邊走邊玩,不小心摔了跤,筷子插進嘴裡,深入顱內,並且還有2釐米插入了小腦。

當時有人在新聞底下評論:「為什麼要給孩子用筷子呢?我家孩子都5歲了還不敢給他用。」

「這位媽媽劃錯重點了。這不是用不用筷子的問題,是吃飯時邊吃邊跑的問題。如果把筷子換成別的,也是不安全的。」

即使換了安全的叉子、勺子,孩子的餐桌習慣不改正,也可能會發生摔傷、異物卡喉等狀況,更不用說不利於消化等問題。

孩子飯桌上有這些「壞表現」,家長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飯桌教育不容忽視,關係到孩子未來人際交往與處世之道。

很多孩子一上桌,就變成品鑑大師:這個不好吃、那個難吃死了、媽媽你怎麼不把魚刺剔乾淨、奶奶你包餃子為什麼不放肉?

看不到一絲一毫別人給他做飯的感恩,把全家圍著他的喜好做飯這件事當成了理所應當。

這時候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甚至包括你的父母,理所應當的為你做任何事。

平時家庭飲食也不要娃愛吃啥就做啥,或者刻意強調,這都是你愛吃的/都是專門為你準備的。

那些大人喜歡但孩子不喜歡的食物,也不需要避諱,孩子需要知道,這世界不是圍著他轉的。

還有很多人「偏愛」娃的方式是,孩子想吃啥就做啥,喜歡哪個就直接把盤子放在孩子面前。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我喜歡的理應放在我面前、而且只能是我的」吃獨食的習慣。

讓孩子不再吃獨食第一改變就是,不將娃喜歡的飯菜單獨放在娃面前。同時引導孩子觀察或者大人主動提及其他家人的愛好,比如,爸爸愛吃木耳,奶奶愛吃雞蛋。

不能讓孩子行事「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只有「看得見」別人,才不會那麼自私。

吃飯席間,孩子不顧及場合,隨便亂跑、吵吵鬧鬧。或者需要家長在身後又哄又追。

這種情況,需要家長及時糾正孩子吃飯習慣,如果孩子不肯好好吃,那就減少這頓飯,到下一頓飯之前不提供零食,並做些運動,讓孩子到下一頓飯時感到飢腸轆轆,便會認真吃飯,不再又吵又鬧。

其他還有像敲打餐盤、不等家人上桌就先行動筷的習慣,家長可以酌情糾正。

生活細節,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和素質。

對於餐桌上的小禮儀,家長一定要從小給孩子培養。

一個媽媽帶著3歲的兒子去看太爺爺,一家人樂呵呵地在一起吃飯。

太爺爺由於年紀大了,拿筷子時手會發抖。

小男孩見此,停下吃飯,湊到太爺爺面前,很貼心地一勺勺餵太爺爺吃飯。

一老一少,配合默契,雖然太爺爺吃得慢,但小男孩非常有耐心,互動畫面非常有愛。

視頻一經發布立馬走紅,小男孩被網友封為「最孝順寶寶」。

網友紛紛評論:「這才是最高級的教養。」

一些細心的網友表示:「孩子餵老人的動作有模有樣,這指定是大人平時經常餵老人被孩子學到了。」

吃得好、吃得精,父母們一門心思想著如何給孩子飯碗中添加營養,卻對孩子飯桌上的教養少有注重。

飯桌上的規矩和禮儀,看似沒什麼了不起,卻在一個孩子的成長軌跡中顯山露水。

為了不讓您最關心的內容被湮沒

防止我們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首都教育」設置為星標吧★

只需三步↓↓

相關焦點

  • 虎媽的這個規矩引發爭議……家有兒女必看
    「虎媽式餐桌規矩」引爭議:孩子的未來,一頓飯就看得見日前,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演員應採兒提出的「虎媽式餐桌規矩」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告誡兒子不要浪費食物;不可以把菜都轉到孩子面前,讓孩子先吃;不讓孩子在飯桌上擁有特權感:家裡不是餐廳,有什麼就吃什麼。
  • 郭德綱餐桌上給徒弟講規矩引爭議,不講規矩哪有愛
    秦霄賢一臉懵。于謙補了一句:「這規矩,這得懂。」這些餐桌上的禮儀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人有益無害,理應繼承。為何吃西餐的那些禮儀,講究被視為文明,我們的餐桌禮儀就是糟粕呢?真正的愛之深則為之計深遠的父母,都會給孩子立規矩。
  • 唐嫣育兒:我曾以為自己會成為一個「虎媽」,沒想到卻成「貓媽」
    或許每個沒有孩子的女性,在心理都會認為自己是一個「虎媽」,但看到嬌小、柔軟的子女後就會化身成「貓媽貓爸」。 在節目中,朱丹說應採兒給兒子制定了太多規矩,而應採兒之間回懟:這不是規矩多,這是基本禮儀。
  • 90後孕媽的「懶人飯」走紅,本想曬照傾訴卻引爭議,網友:自己懶
    0190後孕媽的「懶人飯」走紅,本想曬照傾訴卻引爭議,網友:自己懶>有些孕媽因諸多因素影響,不得不自個照顧自個,曾有位90後孕媽無人照顧,自己做「懶人飯」意外走紅,其火爆網絡的原因並不是用餐搭配得如何科學健康,而是這些照片背後孕媽無人照顧的心酸、心疼感觸。
  • 「孩子不吃飯,餓一頓就好了?」真的管用嗎?!
    每周六我都會在《朵媽三分鐘》這個欄目,為大家解答關於娃心理方面的小問題。大家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留言告訴我,點讚最高的留言,我會優先寫出來哦。相信很多家長都有著和婷婷媽媽共同的煩惱,尤其是元旦假期,孩子們都在家裡: 孩子平常都挺乖的,可就是一吃飯的時候就鬧得和打仗一樣,想讓孩子乖乖的吃飯簡直比登天還難。
  • 《新生日記》劉璇虎媽式教育引爭議,網友:五歲孩子竟不知糖滋味
    #新生日記#《新生日記》在芒果臺熱播,引起了很大的關注,相信有孩子的父母們都比較喜歡看這類節目,《新生日記》第二季熱播到現在一直熱度不減,幾對夫妻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近期節目,我們看到劉璇對兒子軍事化的管理,不僅在作息上還是飲食上都非常的嚴格和嚴謹,在網絡上也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 你家的餐桌上,藏著孩子的未來
    不要小覷一頓飯。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餐桌不僅僅是盛放食物,滿足味蕾的。更多的時候,它承載著一個家庭的教養方式,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不要讓孩子輸在「餐桌上」 ,因為這才是決定人生馬拉松耐力的起跑線。 餐桌教育絕不是單純的餐桌禮儀、餐桌文化,以及尊老愛幼,感恩教育等,它更多地體現的是一個人的教養問題。
  • 應採兒怒懟朱丹獲網友支持:這不是規矩多,是孩子該學的基本禮儀
    告誡兒子不能浪費食物不可以把孩子喜歡吃的菜放到孩子面前讓孩子先吃不可以讓孩子在飯桌上擁有特殊權家裡不是餐廳,不是孩子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對於應採兒的「餐桌教育」朱丹不以為然,而且還認為應採兒的規矩太多。餐桌的教育不僅影響著孩子的交友,還會覺得孩子的未來,
  • 鄧文迪崇拜的「虎媽」,把女兒送進哈佛耶魯,老公卻翻車了?
    ,而虎媽在書中描寫的「另類」方式,不僅限制孩子的自由,還加以「威脅打壓恐嚇」,在西方人看來相當難以接受。因此在支持她的聲音以外,爭議也從沒斷過。因此發行時就曾引起軒然大波,虎媽甚至被指控死亡威脅和虐待兒童。很多專家都認為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是「機器人」,就是有精神疾病。
  • 郭德綱一語點醒眾人,揭老祖宗餐桌「潛規則」:有種尊重叫做規矩
    為了避免餐桌尷尬,今兒我們就來了解下關於這餐桌規矩背後暗含的社會邏輯。當然,除上述的餐桌規矩外其中,漢朝很著名便是飲食文化裡的規矩,筆者翻閱了關於餐桌飲食的規則,只有一個感覺:並且吃飯時不能大口吃飯、大聲咀嚼,更不能把吃進去的飯放回碗裡。
  • 應採兒談「虎媽式育兒」,直言要鞭策孩子學才藝,不怕被討厭
    應採兒與兒子Jasper一起參加《新生日記》錄製,有一次Jasper在學習拉小提琴,可能是剛開始學,Jasper有點不熟練,拉著就沒興趣繼續,但應採兒就在一旁嚴格地督促孩子,因為她一開始就和Jasper說過,既然自己選了那就不能不學,鞭策孩子繼續練習。
  • 應採兒回懟朱丹獲千萬點讚:這不是規矩,這是孩子的基本禮儀
    文|酷媽此前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有嘉賓誇應採兒很會選菜,不多不少剛剛夠吃。應採兒解釋說:自己深惡痛絕鋪張浪費的行為。並且還分享了自己家的餐桌教育:告誡兒子不能浪費食物!不可以把孩子喜歡吃的菜放到孩子面前讓孩子先吃,不可以讓孩子在飯桌上擁有特殊權,家裡不是餐廳,不是孩子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對於應採兒的"餐桌教育"朱丹不以為然,而且還認為應採兒的規矩太多了。這時,應採兒苦笑著臉怒懟朱丹:這不是規矩多,這是孩子的基本禮儀。
  • 「寶寶不吃飯,餓一頓就好了」?:拜託,別再害孩子了!
    前段時間,我在《別再「自殺式」給孩子餵飯了!苦了自己還毀了娃!》中有提到:爸爸媽媽就要尊重寶寶的進食意願。這話一說,然後很多爸媽就get到了——不聽話,餓一頓就好了!可沒過幾天,又有一些家長來問我:「為什麼這個方法不見效呀!我家孩子餓了一天,也沒主動要飯吃呢!
  • 「中國式餵飯」坑了媽害了娃,獨立吃飯的重要性,多數媽媽忽略了
    生活中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吃飯,整個餵飯的過程不僅耗費時間還異常艱難,不是追來追去,就是東一口西一口,到最後孩子到是吃好了,可媽媽只能吃些餐桌上的殘羹剩飯。
  • 應採兒回懟朱丹獲千萬點讚: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
    ,就藏在一蔬一飯之間。一旁的于謙提了醒:「這規矩得懂,孩子!」;家裡有客要讓客人先上桌吃飯;給客人添飯不能問:還要飯嗎?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兩個人合不合適,一起吃頓飯就知道了。,決定著孩子的未來,甚至預示著他一生的成就。
  • 熱詞:「虎媽」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分享的表達是「虎媽」,很多朋友直接想到的兩個詞語是「tiger mom」, 沒錯,其實「虎媽」的正確英文表達就是:tiger mom 虎媽A:Jessica isn't allowed
  • 秦霄賢被師父指點倒茶規矩,是餐桌禮儀文化還是封建糟粕?
    果然,一頓烤串吃下來,在兩位老師的一路指點下,小秦同學受益匪淺然後於老師親自示範,告訴他:「這是規矩,得懂。」多數的網友認可郭德綱的做法,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師者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自然要言傳身教,包括臺上的玩意兒、臺下的規矩都是應該教的;而另有一部分網友卻認為,不就是吃個飯嗎,要那麼多規矩幹嘛,都什麼年代了,以前傳統的那一套就是封建糟粕,早應該被摒棄了。
  • 應採兒回懟朱丹獲3000萬網友點讚: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
    秦霄賢一臉茫然,完全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一旁的于謙提了醒:「這規矩得懂,孩子!」老祖宗的餐桌禮儀有一條:茶壺嘴對著誰,就表示這個人是主人不歡迎的客人。這段內容迅速引發爭議。有網友認為郭德綱倚老賣老,欺負年輕人。也有人認為餐桌見人品,連最基本的餐桌禮儀都做不好,如何傳承更深層次的相聲藝術?
  • 章齡之一個假期被逼成「虎媽」,卻依然被贊「中國式」好媽媽
    昨晚播出的《天天向上》節目,章齡之一人在家帶兩個孩子,化身「虎媽」,稱自己崩潰了。在節目中,章齡之帶著兩個孩子上節目,在節目中大談自己的教育方式,分別陪兩個孩子上網課,找合適他們的課程,晚上要備課、查資料、批作業,為了減輕孩子壓力還要不斷尋找新方式給他們上課,這個假期多少家長都是這麼過來的。
  • 看應採兒的客廳,再看霍思燕家的,「虎媽」和「貓媽」的差距真大
    每個家長對於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長對於孩子要求比較嚴格;有的則對孩子進行放養式教育。孩子也在不同的教育之下形成不同的性格。 在綜藝節目《新生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到應採兒家裡的客廳是十分乾淨整潔的,並沒有什麼孩子的玩具。這也是因為在生活中,應採兒會給jasper立下很多的規矩,例如在飯桌上吃飯時不可以吧唧嘴,要懂得禮讓,自己的玩具用完之後要歸類收拾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