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餐桌禮儀是一種文化,吃飯並非填飽肚子那麼簡單,我們常說吃飯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而一旦形成習慣,後期就很難更改,小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直接能從側面反映出家教和人品,作為未來的接班人,家長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當有如下表現時,要好好管教。
吃飯時的表現暗示情商低
▼吃飯時顧己不顧人
有的孩子在家裡被寵壞了,毫無禮貌可言,總是一副以自我為中心、全然不顧他人感受的樣子,在飯桌上只顧自己吃得舒坦,看到喜歡吃的食物,恨不得獨吞,還沒等長輩動筷子,就開始扒拉,這類孩子比較自私,且不懂禮教。
▼吃飯時不顧形象
有的孩子碰上喜歡吃的食物,狼吞虎咽又吧唧嘴,扯著大嗓門講話噴口水,完全不顧他人的感受,甚至搞得到處都是飯漬、油漬,給人的感覺十分邋遢。
一個人在飯桌上的談吐舉止都折射著教養和品格,說白了如上兩種行為都是情商低下的反應,有人說一個人成功,20%取決於智商,80%靠的是情商,一個人的情商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高度。
對孩子情商培養的重要性
如今多數父母將培育孩子的著重點放在智力開發和學業成績上,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情商的培養。其實,情商和智商對一個人的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個情商低的孩子可能身處陌生環境時茫然無措,內心感到緊張又無助,缺乏表現自我的勇氣和信心,尤其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可能白白失去很多機會,對未來發展十分不利。
高情商的孩子懂得控制自身的情緒,清楚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對自我的優劣勢認知清晰,能夠迅速調整心態和做事策略,很好地應對事事的變化無常。
一個高情商的孩子能主動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在人際交往中,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他們可以控制自身的思想和行為,避免將負面情緒轉嫁給他人,遇到問題不是推卸責任,而是主動反思去解決。
高情商的孩子逆商也很強,他們心態樂觀,遇到問題時,能夠將內心的憤怒和不甘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一次次磨練自己,堅韌、坦然地面對挫折。
高情商的孩子人緣很不錯,他們能做到感同身受,懂得尊重他人,融洽地處理人際關係,能夠和周圍人建立親密關係,在實際相處中愉快又舒適。
智商在很大程度上受遺傳基因的控制,而情商不同,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它受自身資質的影響較小,主要與後天教育和實踐有關,而孩子情商低主要是缺乏教育方法和環境。
專家認為,小孩情商培養的關鍵期是3~12歲。尤其是3~6歲是黃金期,這一階段孩子85~95%的性格得以形成,而7~12歲是一個鞏固期和修正期,孩子的好性格和好習慣需要得到鞏固和發展,如果此時孩子的情商較低,一定要及時糾正。
如何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父母主要培養其樂觀積極的態度、自律、自信、情緒管理、問題解決能力以及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為其適應複雜的社會和未來高品質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情商涵蓋了自我認知、情緒控制、人際交往等多個方面,從諸多成功人士的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們具備一些共同的非智力因素的特點,比如清晰的自我認知、心態平和、不畏懼困難以及社交上遊刃有餘。
據調查顯示,那些在關鍵期得到靠譜情商培養的兒童少年,在學習成績、人際交往、工作生活以及未來婚姻中,均要好於未受到情商塑造的孩子,他們樂觀開朗、抗挫能力強、不怕失敗,能夠獲得成功和幸福。
為此,培養孩子的情商至關重要,《幼兒情商與性格培養繪本》非常適合3~6歲的孩子,親子共讀再合適不過。全套書共分為十個主題,分別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更利於孩子理解和領悟。
涵蓋了幼兒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諸多問題,旨在教會孩子認可自己、挖掘自身的潛能、提高情商,每本書都是中英雙語,既能提高孩子的英語學習能力,又能鍛鍊口語能力,有效提升孩子的情商,讓其克服自卑、膽小等負面情緒,成為一個自信、獨立、樂觀、誠實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