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出去吃飯真是一場惡戰啊!現在的孩子都不像以前那麼拘束,也都比較放得開,更沒有那麼多規矩了。孩子吃飯挑食、吧嗒嘴、護食等等有失餐桌禮儀的行為見怪不怪,大人們也好似對過於限制的事不那麼敏感了,孩子嘛,就由他們去吧!
殊不知,吃飯時間是一個人最放鬆的時間,也最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況且,吃飯這麼點小事都這樣沒規矩,那些大事自然也就更不敢恭維了。規矩不僅是一個人的修養,更是這個人為人處世的能力。「情商之父」曾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來自智商,而80%取決於情商的高低。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也在相關演講中提到: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更是培養情商的好時候,一旦錯過,帶給孩子的將是一生的痛苦。
情商又為EQ,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它實際是指人對待情緒、挫折、意志等方面的掌控能力。
以下行為說明一個人的情商較低。
1、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
如今家家戶戶經濟條件變好了,對孩子的溺愛只增不減,什麼好吃的都先給小的吃,就養成了孩子自私、護食的習慣。一到吃飯時間,愛吃的基本就要全都自己吃掉,碗裡有不算。
要把盤子也放在自己面前,甚至直接端著盤子吃,而家長又不去引導改正。這樣一來二去,孩子就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在家好似沒什麼關係,一旦和他人一起吃飯,就成了沒有教養的代名詞。
2、挑來挑去。
餐桌禮儀中有一項,吃東西時,要夾靠近自己的那一面,現在的許多孩子,不僅不夾靠近自己的,要去滿桌子菜盤子找自己喜歡吃的,一盤菜被這些孩子挑來挑去,其他人根本沒辦法再吃。
還有的,已經放進嘴裡的食物,由於各種原因,味道不是自己想像的,或者其他,遍直接放回盤子裡,禮數全無。
3、不用餐具,用手。
有些小朋友,不會用筷子或者用的不熟練,又急於吃好吃的,便直接用手抓菜、抓飯,抓完飯菜的小手油光鋥亮也不擦洗,便又這裡摸那裡摸。
這樣的吃飯方式,既不禮貌也不衛生,但是卻沒有得到家長的制止和改變,以至於成為一種習慣。
4、長輩還沒上桌,自己先吃起來。
這是很多家庭缺失的,有些老人比較心疼晚輩,尤其是第四代,基本上都會說,沒關係,餓了就先吃吧,慢慢的人們好像就淡化了這種禮貌。等長輩上桌吃飯時,桌上的飯菜已經所剩無幾了,長輩還吃的很開心。
家長應該注重孩子衣食住行,更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情商。
1、家長身體力行。
要想孩子教育的好,無論做什麼,家長都得起到榜樣的作用。孩子的模仿力很強,家庭成員又是和他們相處得時間最長的人,所以孩子往往是家長的影子。
如果想讓孩子擁有高情商,首先家長自己的情商就不能低,把想教給孩子的都通過自己做出來,再告訴孩子學著點。只要有向上的學習者,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2、支持孩子人際交往。
平時多給孩子創造機會,多支持孩子帶朋友來家裡做客,或者多鼓勵孩子走到小朋友中間去。人際交往不是一項可以靠教科書能獲得的能力,它需要親身實踐,甚至需要一些小挫折,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不斷的失敗中,尋找到方法,獲得相應的技能。
3、恰當處理孩子的無理要求。
很多孩子一有要求就會採取極端的措施,發脾氣、打滾不再少數,而家長在接收到無理要求時,挨不過孩子的轟炸方式,於是只好妥協,聰明的他們會如法炮製,屢試不爽。
家長在遇到孩子的無理哭鬧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冷處理,等他們自我冷靜之後,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不僅可以教會孩子如何控制情緒,更能幫助他們明白,問題不是關鍵,解決問題的方式才是重點。
還有一個培養小朋友高情商的方式即是多讀書,可以不限制種類,只要是他們喜歡的都可以讓他們讀,尤其是繪本,繪本這個形式的書最貼近低年齡段的孩子,往往書中也都蘊藏著育兒的方法。
這裡推薦大家給孩子讀一讀《兒童情商培養早教繪本》,讀書的同時不僅可以培養親子關係,更可以使孩子得到成長。
這套繪本總共10冊,通過10個主題,10個故事,幫助孩子了解如何解決失敗、自卑、膽小等問題,且全書為中英雙語,不僅滿足趣味性,更能滿足孩子的語言啟蒙,一套書可謂雙得。
這是一套很受小朋友喜愛的書,現在只需69.9元!你還在猶豫,別人已經開始在為孩子的成功鋪路了!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細節決定成敗。一件小小的事,很可能成為致命性的。社會不再需要書呆子,只有靈活的掌控自己和他人,做一個有修養、識大體的人才可能成為將來的主人。時代在進步,家長同樣需要,育兒不可再忽略情商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