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被誤解的唐吉柯德們

2020-10-12 an
看完所有的評論,那麼多人,真的是那麼多人,都在或貶或抑著精英主義。這他媽是怎麼了?

把TNR和精英主義掛起鉤的不就是國內娛樂版的寫手嗎?那麼有多少人,那些引用精英主義的人,有多少是真正去理解過「精英主義」呢?還是僅僅憑藉字面的意思和這麼多年來習慣性的批判意識去下的結論呢?那不妨就百度一下來看看吧。
「以大眾主義者的角度而言,常認為精英主義者是蔑視大眾的。甚至認為精英主義是一種蔑視、嘲笑,甚至是仇視普通大眾,認為大眾是一個無知、盲動而又自命不凡的群體的主張,而認為「奴隸」、「野蠻人」、「烏合之眾」、「群畜」 等名詞是精英主義下的產物(這很可能是一種對精英主義的誤會與偏見)。事實上,理想的精英主義其實具有一種高道德的自持,關於知識的追求更是無止境的。真、善、美的全面成長應當是身為精英的使命。然而,精英主義卻常成為既得利益者作為剝削、奴役中、下層階級的藉口,以致使精英主義這個觀念後來卻成為 「剝削者」、「敵視大眾者」的代名詞,但這樣的認知都是具有階級偏見的。」
當思想在無數次的革命以後,在無數次的被禁錮以後,自然是選擇一種現世安好,屈服於任何看似穩妥的環境,自然無須花費數年的努力去成為所謂的精英,對於任何不同於自身的思維立時選擇唾棄。可是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的心有不甘和惡意的貶低,因為那些精英是那麼地高傲和自負,是那麼地「不接地氣」,是被千萬次和白人至上主義聯繫在一起。然而,這些印象有多少是親身經歷?又有多少是在受政治意圖指示下的電影、電視劇和文章不斷教化下的產物?因為精英主義是某些主義看來最容易樹立的反面教材,所以要被摒棄要被批判。因為我們只能接受一種主義!所以我們會臆想出一個理想化的民國來安慰失落和不滿,以至於臆想過了頭,而沉溺於被過分美化的往昔,而無法面對現世。

那麼TNR真的是關於精英主義的教化眾生的失敗嗎?看看TNR影評下的評論吧,似乎任何認同或者對Will這樣的理想主義者的悼念都被認為是一種應該被奚落的精英主義,這他媽是怎麼了?

寫到這裡我真的是停頓了很久,憤怒地停下來,選擇去理性地思考: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以至於這麼批判?到底是「傻傻的」唐吉柯德的理想主義還是被過分扭曲的精英主義?
在這塊土地上,我們是否早早地視唐吉柯德為異類,將其不合乎大眾的理想式的行為視為愚蠢,而只有那些符合主流的思維才是唯一聰明的?
Will如同唐吉柯德一樣,在一部分人眼裡是愚蠢和失敗的代名詞,可是我們需要知道在另一部分人眼裡是勇敢和不妥協和義無反顧,比如Mac,她在第一季中第一次對Willf喊出「it's time for Don Quixote!」,她非常明白唐吉柯德的結局,但是她仍選擇相信,而唐吉柯德在死前的懺悔其實無需被放大。
我想索金其實從一開始就在表達這是一個唐吉柯德式的故事,結局就是這樣不好,但是那支矛還是應該提被起來,那頭傻驢和桑丘還是陪著唐吉柯德去前行,然後,就是現在這樣。
當寫到這裡,索金的話又自己跑出來,他說「他們不是真正的騎士,是精神錯亂的老頭子,自以為是騎士,在與一個無可救藥且道德敗壞的世界較量」。突然間,憤怒平息了,取而代之是心酸。因為一直以來都不願意去相信這是一個無可救藥的世界、這是一個道德敗壞的世界,因為一直以來都被認為這個世界根本不需要那麼嚴肅地被教化,因為一直以來都相信社會最終會選擇某些自我修復或者救贖。因為始終還抱著這樣去相信的理想,所以還堅持去寫真實的想法,即使不合時宜。

索金不是神,不是完人,所以他寫了道歉信,滿滿的自我矛盾,滿滿的蕭索失望,留給我們3季的TNR,無數的批評。可是我想,其實還是會有那麼一些人在聽,用自己唐吉柯德的方式在前行,即使被攻擊,但是還願意去分享,去提醒別人前頭的深淵和暗坑。起碼因為TNR,我學會了去辨識新聞的真偽,學會了挖掘更多的second source來交叉印證。

如果沒有了唐吉柯德,那麼人生會是多麼得索然無味。呵呵,至少我是這麼相信的。


關於精英主義,豆瓣還有篇文章http://www.douban.com/note/163833718/,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新聞編輯室:極佳的一系列美劇
    幽默參雜著正經新聞行業,使得整個追劇過程輕鬆又有動力。看過一片國產法律劇的評論,美國的法律劇、律政劇,和國產的同題材劇不同的,就是美國的是含有愛情故事的法律劇,而國產的是有法律專有名詞的愛情劇。說實話,在騰訊視頻連續刷完三季,但其實很多時候看著字幕,第一遍都沒有看懂各個專有名詞連接在一起時候的意思。還要倒回去再看一遍才能略微看懂。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All for nothing
    第一次看完新聞編輯室,是2015年。已經記不得當時是在什麼樣的場景下看完的,有什麼樣的心情。5年後,可能反反覆覆又重看了兩三遍,有時候隨便點開一兩集看,有時候會把整一季或者整三季從頭到尾看一遍。重看的場景和心情倒是很明確的,無非是遇到了困境,尋找一個情緒出口。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新聞編輯室:疲憊生活裡的英雄夢想
    在這個幾乎人人眼裡都進不得沙子的新聞編輯室,唐的這種靈活有時候甚至讓他看起來像個壞人。在查理去世之後,唐放棄了有收視保障的黃金檔,在更加冷清的十點檔堅定地扎了營。在新聞編輯室這樣的環境裡,他身上那些世俗、功利的部分最終被同化,他也站進了理想主義者的隊伍裡。瑪姬從第一集裡緊張侷促的新手長成為第三季結尾一名成熟的新聞人。她一路跌跌絆絆,卻把這條路走得比別的菜鳥都要更快更好。
  • 新聞編輯室 第一季至第三季 完結豆瓣評分9.0+
    這一次,Will不得不帶領一批全新的團隊成員,重振《晚間新聞》的旗鼓新聞編輯室 第二季 The Newsroom Season 2 (2013)導演: 艾倫·保爾 / 安東尼·海明威 / 萊斯利·林卡·格拉特 / 卡爾·弗蘭克林 / 傑雷米·波德斯瓦 / 朱利安·法裡諾 / Jason Ensler編劇: 艾倫·索金主演: 傑夫·丹尼爾斯 / 艾米莉·莫迪默 / 艾麗森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影評
    新聞編輯室並不是一部流行劇,或者說一部可以流行的劇集,如果哪位觀眾曾認為TNR會像《老友記》一樣連播10季,那麼這個人一定沒有理解這部劇,也沒有理解索金。至於索金,他是不是知道自己試圖以一部劇集去行教化使命同樣如此呢,我相信他沒有如此幼稚,但他恐怕並沒有想到,TNR裡的價值觀不僅沒有得到弘揚,反而被嘲笑,這大概是為什麼第二三季的故事變得如此壓抑。 第一季的爭論無非是新聞理想與商業社會的掙扎,這並不新奇,好萊塢作為美國左派大本營拿商業社會的弊端開片已是慣犯。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二刷
    只因一個月前看了那部還原波士頓馬拉松案的電影,很想回顧一下新聞編輯室裡的報導方式就來看了。誰知看了一個開頭就一發不可收拾地看完了一二季,第三季遲遲不肯重啟,對一部劇的感情有多深大概就體現在這種時候了。劇裡的每個人物Charlie Leona Reese Will Mackenzie Jim Don Sloan Maggie Neil的內在都有趣且豐富。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堅守和終結
    美劇Newsroom被翻譯成《新聞編輯室》,乍看像是一個情景喜劇的名字。事實上它確實是一部帶有黑色喜劇風格的系列劇集。從「唐吉訶德」這個名字在劇中出現的次數,就可見端倪。《新聞編輯室》的主角是一個晚間新聞節目,隸屬於一個叫做ACN的電視臺。他們所做的事情說出來有點像廣告語:作為一個黃金時段的新聞節目,他們只做有含金量的新聞。不在乎收視率,不在乎投資方,誓死也要保衛自己的新聞純潔。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唐吉坷德,理想不死
    從第一季到第三季《新聞編輯室》,始終都貫穿著新聞行業中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鬥爭。第一季,是理想主義從現實中甦醒,崛起拯救整個瀕臨道德危機的新聞行業,將ACN晚間新聞打造成整個新聞行業節目中的聖潔存在。第一季對於還未從事新聞行業的新聞學子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關於理想、道德與正義的教材。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堂吉訶德三部曲
    這部劇很容易讓人熱血上湧,尤其是第一季和第三季。亞倫·索金有能調動觀眾情緒的能力但同時他又是一個異常理性的編劇。回過頭來看這三季二十五集,它的結構很複雜,每集、每季之間的關聯很強,三季二十五集是一個完全的整體。我也想不通我為什麼要拿《新聞編輯室》和《黑暗騎士》三部曲做比較但是我覺得它們的結構的確很相似,也可能是因為堂吉訶德使我在「騎士」的層面上對二者感到相似?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他們的理想國
    #有劇透#實在是很喜歡這部劇,這幾天又把第二季第三季連著看了一遍。再聯繫上第一季的劇情,忍不住再度拍手稱讚。這群人太可愛了,倒不是長相的adorable,是面對新聞工作的執著和熱情令人著迷。他們用自己的價值觀和職業操守守住信息化時代的新聞底線,在故事線回顧第一季起初故事時,Jim甚至說他希望自己做的新聞」不以盈利「為目的。在這樣的境遇之下,如果你身邊還有人這樣談論TA為之奮鬥的事業,你肯定覺得TA在做夢,並且會以失敗草草告終。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唐吉可德與聊齋
    新聞編輯室裡,男主是皇帝,可你我也是。    這是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每一個人是新聞,每個人都在製造新聞。第三季用高中時代語文最經典的中心思想法來分析,就是在討論「什麼是有價值的新聞」我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新聞人『這兩個核心問題。最後一集查理死了,大家回憶過去,那本厚厚的《唐吉可德》是對於查理的蓋棺定論,一個勇士,一個唐吉可德。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亞特蘭蒂斯從沒有消失
    我知道僅僅看完一遍寫不出讓自己滿意的影評,尤其是對於新聞編輯室這樣的劇。第三部結尾Charlie突發心梗去世,隨後不久MacKenzie懷孕,正是象徵著理想主義精神永存,新生命是希望,也是阿倫索金寄托在這部劇裡自己的美好願望。缺點就是所有人一直群情激昂隨時在吵架。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一群可笑的堂吉訶德們
    追了兩個周,追完了三季《新聞編輯室》,而且就剪輯來看,應該不會有第四季了。鮮少看美劇的我,很難想像自己居然這麼忠誠的看完了一部劇。其實個人認為第一部是三部裡面最好的一部,事件環環相扣,一直勾著人往下看。第二部和第三部主要圍繞一個事件展開,劇情進展有些拖沓,而且很多時候有些難以理解編劇的邏輯,總是帶著一種任務的心態在看。
  • 關於我跟三季《新聞編輯室》的分手
    我剛剛看完第三季《新聞編輯室》的最後一集。我覺得有必要總結一下自我的感受,以致敬這位偉大的作品。以下的感受基於看過的各位。就不在此敘述劇情了。感情部分我基本上忘掉了季與季之間的部分。本以為世界所有故事都應該有著完美的結局。可是有的時候就是看見大片的灰暗。大家的神之信仰Charlie面對了一個完全不講道理的人Pruit,他只能選擇保全大家。不再堅持什麼真正的新聞。他是與全世界對抗吧。在一個商業化的世界裡,為了公正,捨棄金錢。好像一個道德標杆一樣,與整個世界背道而馳。最後,死掉了。這個讓所有人尊敬的老人結束了他的生命。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舀水行舟
    《新聞編輯室》的故事圍繞著一群新聞工作者中的理想主義者展開,Aaron Sorkin的本子固然劇情精彩、敘事聰明,本質上卻還是對Greater Fool的頌揚和同情的交織,其混合比例隨著劇情走向而不斷變化。從這個角度上來說, 拋開那些排列組合交錯縱橫無比複雜、但刪了過後可以讓整部劇再上一個臺階的二不掛五的辦公室戀情,《新聞編輯室》的核心其實相當簡單。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有一種劇,叫做必須吐血推薦的劇。
    就是這部HBO的新聞類大劇:新聞編輯室 The Newsroom《新聞編輯室》(The Newsroom),是美國有線電視頻道HBO於2012年6月24日首播的電視連續劇2014年播出完畢,前兩季每季十集,第三季只有六集,也就是說一共只有二十六集,這和我們這裡動輒五六十集的「大劇」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兒科啊,可是這二十六集劇集卻成為了佳作頻出的HBO自製劇史上的一朵奇葩,口碑居高不下,在很多網絡社群裡都被奉為神劇。
  • 【資源推薦】HBO美劇《新聞編輯室》
    《新聞編輯室》由好萊塢金牌編劇索爾金打造,通過新聞間裡的緊張工作來反應整個美國社會,在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有著犀利的觀點,對美國近年來的重大社會事件都有所涉及,也深層展現了媒體人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兩個人感情舊帳一大堆,可是對新聞的追求卻始終一致。在他們的合作下,晚間新聞欄目有了更高的追求,力求為觀眾提供真相而不關注收視率。但是事情發展卻沒有想像中順利,McAvoy團隊不斷受到來自各方的阻力甚至威脅。第二季第二季故事起始於2011年9月,正值9-11事件發生10周年之際。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感覺編劇編著編著編跑偏了
    除了第一集講了一下波士頓馬拉松的爆炸案之後,後面五集基本上就沒在講新聞,似乎變成了一部發生在新聞編輯室的肥皂劇。我理解編劇的意圖。他肯定想,我該想些什麼轍來表現這群新聞人為了新聞自由而能迸發出的大無畏精神呢?即便在XXX面前也堅守陣地呢?錢?不行,光Will就幾百萬年薪,這群人不差錢。美色?不行,太低級。職位?這個終究還是事關錢。
  • 《新聞編輯室》更新第四集 劇情被批過於浪漫化
    《新聞編輯室》劇照    東方早報訊 HBO夏季檔新劇《新聞編輯室》播出到第四集,這部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3的"神作"褪去了神話的外衣。失望的原因,永遠是先期覺得可以期待,而後發現期待過高。但看看現在的新聞,它拋棄了事實,卻試圖表現『公正』,實在是讓我很困擾。"  美媒抨擊其過於浪漫化  如果說,將新聞浪漫主義化讓觀眾看得很帶勁,《新聞編輯室》更多關注美國本土的政治話題也使中國國內觀眾在觀劇時產生了一些語境上的障礙,如關注茶黨崛起的第三集。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關於新聞的故事
    第二季討論了新聞道德,第三季討論了什麼是Journalism。主題都很大,討論都很嚴肅,於是中間穿了大量感情戲調節奏。第一季滿滿鋪人物關係譜,穿插實際發生過的新聞,顯得相當緊湊有趣。第二季拍到後來劇情崩壞,為了湊劇情人物動機變得沒有理性,嚴肅主題線和人物成長線也感覺有點脫節。第三季縮短了劇情,把故事張力找回來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