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面前 需要心理處方的人很多 瀋陽「心理王牌軍」襄陽出招

2020-12-23 和訊

王哲(右二)與同事討論患者病情

王哲(中)與患者面談

2月12日,遼寧對口支援湖北襄陽醫療隊首批83名醫護人員出發,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理醫生王哲教授、遼寧省精神衛生中心心理治療師王璐、遼寧省精神衛生中心心理諮詢師王舒等心理治療幹預人員同行。

在襄陽,一些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在三名心理援助隊員的精心治療下,情緒逐漸穩定下來。2月26日,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王哲。

患者被隔離後行為異常語無倫次

35歲的王先生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襄陽一家醫院接受隔離治療。可是,他的異常行為和思維,讓當地的警察、120醫生甚至指揮中心人員都無法應對。

據王哲介紹,王先生離異後自己帶著一個8歲的孩子,日前乘火車到達襄陽,並住在襄陽的一家小旅店。當地相關部門對他進行檢查時,發現他是新冠肺炎患者,於是立即對其進行隔離治療,孩子則被隔離在另一個地方。

被隔離治療後,他總是心神不安,多次找當地醫院醫生了解孩子情況,醫生通過多方努力,讓他和孩子視頻,告訴他孩子狀況很好。但他還是不斷地給當地110、120打電話並尋求幫助,警察和醫生覺得他的行為異常、語無倫次,但是通過詳細了解發現,他以前並沒有患過精神心理疾病。

心理醫生使盡渾身解數「話聊」

招數1:面對面談話

發現他有被監視感

當地醫生向王哲轉述了王先生的表現,並讓他們通過電話對話,但收效甚微,王哲決定帶著王璐和王舒進入病房與他面談,儘管有風險,但這是責任。

在當地警察和患者主治醫生的帶領下,三名精神科醫生穿著防護服走進了王先生的病房,站在房間窗戶處與患者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對話。王先生很緊張,也說不清自己上火車的時間和地點,特別擔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怕孩子被人販子賣了。

王哲:「你總向房頂上看,看什麼呢?」

王先生:(沉默)。

王哲:「你是不是覺得有人在監視你?」

王先生:(點頭)。

隨後,他又看著自己的手機充電寶問:「你們是不是在錄音?」

警察:「這是你自己的充電寶啊。」

王哲:「你是不是覺得整個旅途過程都是被安排好的,有人監視你?」

王先生:是。

招數2:根據環境推理

他患有急性應激障礙

王哲看到他房間內有四盒未吃的盒飯,說明他至少一天沒吃飯,可能是擔心飯裡有毒。王哲判斷他是典型的「急性應激障礙」,這種病人不僅有精神心理方面的異常,思維和行為也異常,有幻覺,有被監視感,但並不是精神分裂患者。當一個人突然遭遇外界的變化時,精神受到擠壓,如他旅途中突然被隔離、突然和孩子分離,這些因素導致他產生了急性應激障礙。通常這種情況是暫時的,發病期不超過一個月。

王先生的情況,僅僅通過心理諮詢是不可能完全治癒的,還需要服用精神類藥物。服用了兩天藥物後,2月26日上午,患者情緒穩定下來,當地醫療隊的醫生非常佩服遼寧瀋陽精神科醫生的技術水平和勇於進入病房面對患者的勇氣。

疑似病例拒絕治療

判斷:急性焦慮發作

招數:抗焦慮藥物+心理疏導

記者了解到,王哲所在的襄陽市中醫院內,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個別的還會引發極端事件。

2月16日,王哲在自己的日記裡記錄了這樣一個極端事件。「今天,一位60多歲疑似新冠肺炎的女性逃離了病房,拒絕治療,後被送回。患者症狀非常重,有窒息感、瀕死感。經過我們幾位醫生仔細會診後認為,這位女性因恐懼出現了急性焦慮發作,也稱為驚恐發作,經過我們對其軀體指標進行核實,決定給予其抗焦慮藥物,並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明後天隨診。」

專家提醒

精神和心理狀態

未及時妥善解決

會導致極端行為

王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疫情需要反思的很多。在災難中,因為事發突然,會導致一些人出現精神情緒、思維判斷力等問題,這叫做『急性應激障礙』,一般來說,症狀持續一個多月,可以有許多幻覺、妄想、敵意和偏激等嚴重的精神症狀以及極度恐怖、緊張、煩躁等情緒問題。這些精神和心理狀態需要及時和妥善解決,不然會出現很多極端的難以理解的行為發生,從拒藥到拔管,出走逃跑到自傷他傷。這些用簡單的安慰、關注、勸導等一般的心理疏導是無法改善的,需要規範的精神醫學藥物治療。」

王哲說,需要警醒的是,目前有些地方存在「心理援助人員被英雄化的傾向」,有誇大心理作用的傾向。從事精神心理工作的醫護人員,用精準的專業服務為精神心理患者服務才是最重要的,這個群體更需要職業精神。有些患者由於一些突發的變故造成的情緒反應並非是心理問題,比如疑似病例患者如果和確診病例住在一起,怕被傳染、心理焦慮是很正常的。

王哲說,「在疫情心理救援中,我們不願意被稱為天使,更願意把自己的技術發揮到極致,把醫者的職業精神發揮出來。而這種精神,恰恰是體現我們的愛和責任最重要的形式。我們更希望社會和民眾能理解醫生的嚴謹、有序、思維縝密等一系列理療行為。」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吳強

圖片由王哲提供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相關焦點

  • 疫情下,如何讓心理遠離病毒?訪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首任部長劉嘉
    新冠病毒疫情仍在國際上蔓延,我國個別地區也偶有暴發。由於新冠病毒具有潛伏期長、傳染性高、來源複雜等特點,在全世界範圍內徹底根除新冠病毒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因此,公眾必須在心理上做好長期抗疫的準備。 疫情之下,如何讓心理遠離病毒?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專訪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首任部長、博士生導師,國家監委特約監察員劉嘉。
  • 新冠病毒攻擊會造成心理精神障礙?精神科醫師析4大原因
    精神科醫師希薩姆·古利(Hisam Goueli)說,在一開始,他還不確定這名女性的心理症狀是否和新冠病毒有關,「但後來,我們有了第二個、第三個和第四個病例,我們就覺得,『出事了』。」在醫學期刊《大腦》(Brain)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也記錄了類似的案例:一名55歲的女性患者,在治癒出院後的第二天,出現怪誕的行為。
  • 「心理健康」6種憤怒情緒的類型和心理處方
    也許把你逼到爆發的邊緣並不容易,但當這一刻真的來臨時,便會地動山搖,身邊人都想逃離。心理描述如果你從來沒有被教過如何處理憤怒,那麼你可能會習慣性地忍住怒氣,直到你無法忍下更多的怒氣。漸漸地,你的「怒點」便會很低,一觸即發。有很多人是火爆脾氣,一遇不順心的事,腎上腺素會突然上升,導致憤怒突然爆發,更不用說有更糟糕的事情惹他生氣。
  • 世界上最賺錢的明星也得新冠了 唯有病毒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據外媒報導,美國男演員巨石強森在社交媒體上稱,自己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妻女也「中標」。連如此富有的名人都感染了新冠,說明了在病毒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不過,體質好的人抗擊新冠的能力應該也會強一點。早先著名影星湯姆漢克斯夫婦也感染上了新冠,但是因為治療及時,而順利度過難關。相信強森也是可以順利抵抗住新冠的。
  • 「95後」護士王語嫣:再續《天龍八部》之守襄陽屠新冠
    王語嫣出生於1995年,是土生土長的瀋陽人。父親是個鐵桿「金庸迷」,他期望女兒如書中的人物一樣博學多才,滿腹經綸,故而為她起名「王語嫣」。2月12日23時許,王語嫣跟隨大部隊到達襄陽。她告訴記者,襄陽是金庸小說中的武俠名城,她和《天龍八部》中的神仙姐姐同名,也許從出生那天起就註定了她和襄陽的緣分。
  • 新冠來襲,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整
    保持身體和心理的寧靜和放鬆,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增強對抗疾病的能力。3.關心周圍的人。即使在隔離的空間內,你也依然可能成為一個助人者,能夠找到幫助其他人的辦法。也許你的疾病經驗可以為你的家人朋友提供很多有價值的借鑑,甚至會幫助到其他的疑似病人,使你成為在醫院內心態穩定、積極對抗疾病的重要力量。
  • 德陽安安熱線為群眾開出心理處方
    前不久,一位網名為「和風細雨」的村民添加了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孝泉鎮「安安熱線」心理諮詢QQ號,向巾幗志願者進行傾訴。李雪璐是來自四川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生,自寒假回到孝泉,就響應號召沒有出門。聽說鎮婦聯在招募巾幗志願者,她毫不猶豫報了名。「沒事,來跟著我,一起先做個深呼吸……好些了嗎?
  • 美國新冠失控|紐約心理學家擔憂:疫情引發心理疾患將提升自殺率
    相比中國應對新冠疫情嚴陣以待的態度,美國似乎從政府到民眾對疫情的防範都較為鬆懈,難道美國人不怕病毒嗎?在日趨嚴重的疫情中美國人還能穩如泰山嗎?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本期《心理學簡報》將為讀者分享美國知名心理學家Leo Sher教授在近期研究疫情中美國民眾心理、精神健康狀況的研究成果,從客觀、專業的角度為讀者剖析籠罩在新冠疫情失控陰影下美國人民的真實心理狀況。
  • 她逃脫了病毒,卻陷入了一場心理感染|疫情之後,心理療愈指南
    有人不幸染病,有人被迫隔離,有人事業重創,有人痛失親友……這些事件都會給人們的心理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嚴重的則需要進行心理修復。那麼,受傷的心靈該如何修復,人們又該如何從災難的陰影中走出來呢?小婚家特推出【疫情之後,心理療愈指南】系列,守護受傷者的身心健康。
  • 心理專家提醒:疫情過後重返校園,「心理口罩」要戴好(講座稿)
    值庚子新年之際,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爆發,各地形勢嚴峻。在這場人類與病毒的戰鬥中,不僅包括身體機理的抵抗,還包含內心世界對疫情的反應和耐受。身心的平和堅韌,對抗擊疫情具有重要作用。這幾天,各地中小學全面複課,師生們重返校園。
  • 新冠病毒帶走了什麼?
    轉眼間,新冠病毒像海嘯般襲來。與全球化相反的是,病毒似乎正帶著我們加速倒退到所有人都陌生的狀態——一個孤立的、自給自足的世界。昨天的那個世界,還回得去嗎?顯然,新冠病毒帶走的不僅僅是生命。但是跟其他很多國家一樣,這裡的醫療系統也沒有準備好在短時間內承受這樣激增的病例。首先,重症病房數量無法承載大量的病人,另外,義大利的醫護人員起初很難區分新冠病毒和普通的流感或者肺炎,在這種情況下,醫護人員就有極大的可能性會被感染。但最大的問題就是醫護人員的短缺,尤其是在最開始的階段,因為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因為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而不得不被隔離。
  • 「明年,邀請我到你們家去看櫻花」——心理治療師李靜與一名新冠...
    新華社武漢3月20日電題:「明年,邀請我到你們家去看櫻花」——心理治療師李靜與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櫻花之約  新華社記者譚元斌  她是一名為新冠肺炎患者剷除「絕望」的心理治療師。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尼泊爾地震的應急救援現場,都留下了她奔忙的身影。這次,她作為重慶醫療隊的一員來到了武漢。
  • 在英國經歷新冠病毒變異華人:很多人仍不信新冠是真的,華人對國內...
    【新聞背景】 據央視新聞,12月14日英國確認出現一種變異新冠病毒之後,英國政府23日宣布,又發現了另一種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新冠病毒。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稱這種新的變異新冠病毒非常令人擔憂,因為它的傳染性更強,而且似乎比此前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的變異程度更高。
  • 聆聽餘杭兩位心理治療師的「安心」故事
    當疫情來臨時,迅速傳染的不僅僅是病毒,還有恐慌與焦慮,與眾多「逆行」醫療人員一樣,餘杭有兩位心理專家的故事也同樣精彩:一位是餘杭區司法局調研員、國家級二級心理諮詢師梅彩菊,另一位是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心理醫生沈禹澤。鏡頭前防護服下的一張張笑臉背後,可能是烙印在心底的記憶創傷,失眠、噩夢伴隨著很多抗疫一線人員,心理治療師用專業知識撫平那一道道傷痕,為不同人群提供專業有效的心理服務。
  • 面對新冠肺炎:心理問題的幹預策略
    當大家面臨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風險,焦慮緊張、抑鬱等情緒的變化就會伴隨著軀體的反應,這時,我們很容易對照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而懷疑自己是否被感染了。絕大多數人經過自我對照和檢查,其實自己是可以排除這種疑慮的。但是,有一部分人會感到持續較長時間的軀體不適症狀,如頭痛、頭暈,胸悶、氣短、心慌、胸痛、疲乏無力等。當自己靜下來休息或獨處時,這種感覺會更加明顯。
  • 尼爾與他的心理病毒
    這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話,但是這句話像一座大山一樣,可以壓垮許多人。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心理病毒。一旦被這種心理病毒感染,終身攜帶,可能一生為其所困。 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7 Up)系列就講了這麼一個典型。
  • 白癜風患者的心理護理問瀋陽醫生
    白癜風患者的心理護理問瀋陽醫生 時間:2021-01-15 14:55:45 瀋陽中科白癜風醫院 白癜風患者的心理護理問瀋陽醫生白癜風患者的這種疾病不但損傷皮膚,病人的身體,而患者的心理健康會受到影響。
  • 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都2020了,憑什麼還用地方命名疾病!
    3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個別媒體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極不負責任,我們對此堅決反對。目前病毒溯源工作仍在進行中,尚無定論。世界衛生組織多次表示,新冠病毒是全球現象,源頭尚不確定,此時應關注如何應對遏制病毒,應避免地域的汙名化語言。
  • 新冠疫情或已影響百萬人精神健康!這3個「心理後遺症」,請重視
    指導專家:謝永標主任醫師 教授 廣東省人民醫院 心理精神科新冠疫情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程度較重,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受到。但是,一些心理問題或精神疾病卻沒有隨著疫情的退卻而消失,甚至愈演愈烈。8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表示,新冠疫情已經影響到全球數百萬人精神健康。全球範圍內,精神健康已經是一個被忽視的健康問題。全球有近10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問題影響,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但是只有少數人能享受高質量的諮詢和治療。
  • 貓比狗更易感新冠病毒,寵物是否需要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近日,據媒體報導,來自比利時列日市的一隻貓在其主人確診新冠肺炎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這是首例已知的貓感染病例。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傳播,一些人對它是否在寵物和人之間傳播感到擔憂。3月3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院士團隊發表在預印本平臺(未經同行評審)bioRxiv上的一項研究表示,新冠病毒在雪貂和貓中複製效率很高,而在狗、豬、雞和鴨中複製能力微弱,此外還發現新冠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在貓之間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