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生的不告而別,為什麼還會紀念他?

2020-12-19 搞怪文史

1997年10月20日凌晨,張雨生駕車回家途中發生車禍,不久離開人世。

一、大海

1998年期中考試後,班主任兌現了他的承諾:教室引吭高歌,他選擇了張雨生的大海,「從那遙遠海邊,慢慢消失的你,本來模糊的臉,竟然漸漸消失……」對於年少的我,無異於打開另外一扇門,因為那個時候,跟在哥哥後面,只有劉德華或者一些所謂經典歌曲聽,因為張雨生不同於他們,他們是流行,而他,卻有自我!

在信息閉塞的時代,有幸聽到了他的更多的歌曲,看到了張雨生的模樣,長長的、白色頭髮。

二、卡拉ok臺北我

在張雨生一次次唱「大海」、「我的未來不是夢」等的時候,他厭煩了。

因為他的代表作是「卡拉ok臺北我」、「帶我去月球」等,唱出自己的心聲。

「走帶我走走出空氣汙染的地球……因為漫天黑煙腐蝕我的夢……」

對社會、對環保的認識,不在甘心只有一個歌者,上升到新的高度。

三、吻我吧,娜娜!

1997年,對於張雨生的確是最為忙碌的一年,不僅擔任音樂劇

「吻我吧,娜娜」的音樂總監,還在為新專輯發行做準備。

四、七匹狼

作為張雨生參演的唯一一部電影,本色出演,用剛剛步入社會青少年的角度開看待生活、愛情和工作!

上世紀90年代的歌,我們現在拿來聽,都會聽到有種「老」的味道。

具體來說就是唱法簡單,編曲簡單,結構簡單,錄音條件不好。

這有什麼用?沒什麼,就是好玩。

玩音樂不就得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和靈性麼。音樂本來就不是沉重嚴肅的論文,不是固定的流水線。

相關焦點

  • 張雨生,你不告而別,我才後知後覺.
    但是今天在電臺裡聽見《後知後覺》,差點淚目,才體會到什麼叫:「你不告而別,我才後知後覺」。;許多人知道張惠妹,卻不知道她有個永遠留在31歲的恩師,讓她每每提起就花了眼;許多人知道張雨生不告而別20年,卻不曾了解真正的他。
  • 張雨生,你不告而別,我後知後覺
    如果活著,這個有著極高聲線的男生已經是50歲的大叔,但是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1歲的11月12日。現在的年輕人,知道這個有著陽光笑容、聲音清亮純淨、書卷氣濃鬱的歌手的應該不多。畢竟在許多人尚未出生的1997年,張雨生就因為車禍重傷,挺了20多天後溘然長逝。在他離開的這19年間,他的歌聲仍會在很多時刻響起。
  • 張雨生去世20年:你不告而別,我才後知後覺
    歷史無法假設,或許只有每年這個時候,那些念舊的人才會想起他,想起他在《後知後覺》裡的那句讖語:你不告而別,我才後知後覺。今天,我們聊聊張雨生。1張雨生20歲時,最疼愛的妹妹在郊遊時意外身亡。妹妹生前愛唱歌,唱得比張雨生好聽。
  • 張雨生:你不告而別,我才後知後覺,已是22年!
    然而圈內最怕的,還是像張雨生這種既擁有天賜好嗓音,又在創作上能獨當一面的天才音樂人。想當年,短短一年時間,寶哥為張惠妹製作的兩張專輯,就將香港市場中的華語音樂份額佔去了大半。作為亞洲第一真聲男高音,人們最喜歡把張雨生跟孫楠、楊培安、林志炫等高音歌手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但其實這些歌手的高音質量和張雨生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 張雨生:你不告而別,我才後知後覺,已是20年!
    多少人因為《大海》記住張雨生,而他年輕的生命亦像潮落無聲的大海般退去。很慶幸他有《大海》這樣的作品,後來喜歡他的人,可在全世界70%的地方紀念他。他真正耀眼的,不止是年年保持神話的專輯銷量,或是傳唱度極高的《大海》、《我的未來不是夢》,這些都是表象。張雨生的特質在於,他的作品脫離苦情歌的窠臼,更難得的是,有些作品還為社會帶來的清醒作用。
  • 「大海」裡「一天到晚遊泳的魚」——記張雨生
    圖/翻攝自google圖片1997年,張雨生給阿妹打造了第二張專輯主打歌《bad boy》徹底讓阿妹在臺灣樂壇站住了腳。這時無奈的事情卻發生了,張雨生的不告而別,讓阿妹悲痛欲絕,也開始找不到音樂定位、暫時迷失了自己。如今20年後的現在,張惠妹的地位,證實了恩師並沒有看錯人,天后的位置仍穩坐泰山,當初沒有他的栽培,也不會有現在的張惠妹。
  • 張雨生的原創專輯為什麼賣得不好?
    ,都會顯得格外感慨和惋惜,甚至還會有一點氣憤在裡面。我們除了感嘆張雨生的音樂太過「高深」而使得人們聽不懂之外,也經常抱怨唱片公司對他的種種「刁難」。似乎在我們歌迷眼裡,張雨生是一個孤獨的鬥士,與他做對的就是那些腦滿腸肥、利慾薰心的商人。商人,眼裡容不下「藝術」,他們只喜歡能賺錢的口水歌。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非常具有好萊塢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 崔恕楊培安紀念張雨生特別歌曲上線 版稅收入將交給張家
    時值跨時代傳奇歌手張雨生54歲生日來臨,知名大陸音樂人崔恕與來自中國臺灣的歌手楊培安共同演唱了新作《世界盡頭》,以此紀念這位對整個華語樂壇都有著深遠影響的音樂人,相約「世界盡頭」,用音樂和熱愛溝通靈魂與靈魂,連接過去與未來。
  • 35歲才出道的楊培安,竟是為了紀念張雨生而出道
    說到華語樂壇的高音男歌手,我們捧著手指數:張雨生、林志炫、蘇見信、動力火車、張杰等等,我們總能遺忘他——楊培安,一個35歲才出道的歌手,音域能橫跨三個八度,高音激昂遼闊,聲音清澈能打動人心。1989年,在一位朋友的邀約之下,楊培安參加臺灣第六屆大學城大專創作歌謠比賽,張雨生在這個節目客串主持,這次交集讓楊培安印象深刻,發現了音樂的新大陸。在1997年張雨生因故去世後,楊培安非常難過,決定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去傳播張雨生的音樂,延續貫徹偶像的音樂理念。
  • 華語樂壇歌后故事:張惠妹與張雨生的完成式
    你給我安慰 我不致頹廢你寬容慈悲 我能振翅高飛你卻功成身退 我不及言謝你不告而別 我才後知後覺
  • 張雨生的《大海》被誤解多年,背後的故事讓人淚奔
    他再也聽不到妹妹的歡笑和歌聲,他對著天空喊:「她是那麼可愛,那麼懂事,而且歌聲又那麼好,老天為什麼這麼不公平,妹妹一直比我更愛唱歌,唱得比我更好,為什麼要這樣對待她……」他的心已經痛到掉不出一滴眼淚,而這傷永遠刻在了他心中,那一年,妹妹15歲,他20歲。
  • 大多數人可能只聽過他幾首歌,只了解他的名字——張雨生
    這個名字我們聽起來或許有些熟悉,但我們更多所熟知的原因或許是因為他的成名作《我的未來不是夢》以及《大海》,這兩首歌可謂是在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甚至響徹亞洲,其中《大海》一曲還被日本搖滾名人堂教父中村根一翻唱過,身為Jaywalk樂團的主唱,中村以其獨特的滄桑聲線重新演繹了這首張雨生的名作,和原唱形成了鮮明的風格。為什麼說鮮明?
  • 張雨生90年代就被誤讀,到今天很多人也不了解真實的他!
    《我是風箏》由同門的鄭智化詞曲,我對鄭智化的創作也如數家珍,但這次遠沒有1+1>2;張雨生詞曲的《不想失去你》也沒被內地歌迷太多留意,他離世後,反而成了紀念他的歌曲之一。某全國發行的音樂雜誌用了非常大的篇幅介紹這張專輯,對張雨生評價很客觀,大意是「張雨生用兩個資本與音樂談戀愛:一個是他源源不斷的創作力,一個是他在華語歌壇無人匹敵的中性嗓音」。
  • 臺灣「音樂魔術師」:張雨生
    2003年豐華唱片發行張雨生紀念專輯《雨生歡禧城》。2007年豐華唱片發行張雨生紀念專輯《如燕盤旋而來的思念》。2013年4月23日,張雨生生前未發表的demo《黃河長江》分別以張雨生、楊培安合唱版,楊培安獨唱版,楊培安、卓義峰合唱版三個版本數位方式發行。
  • 十年流行樂,百年張雨生
    為了紀念在澎湖出生的長子,張建民本想起名為「彭生」。誰知這場雨綿綿不絕,竟下了一個星期。於是張雨生這個名字,便應「雨」而生。學生時代的張張雨生,很喜歡音樂、籃球、看書,但很少將精力放到教科書上。張雨生排行老大,一個弟弟兩個妹妹。
  • 張雨生走了21年,但在我的歌單裡,他從未離去
    更多人相信,這是首關於關於愛情的歌曲,但張雨生似乎將它看做是對妹妹的紀念。妹妹去世時,雖然從頭到尾,張雨生沒有掉一滴眼淚,但這個傷口一直在他心中。1989年,他參演首部電影《七匹狼》,並在電影原聲帶中與王傑、姚可傑、邰正宵等人同唱主題曲《永遠不回頭》。這一年7月,張雨生推出了第二張專輯《想念我》。這張專輯收錄了不少張雨生自己作詞、作曲的作品。他的創作才華和音樂理念漸漸開始展露。
  • 所有的不告而別,都不值得原諒
    既然當初選擇不告而別就應該想到你已不值得原諒1早兩天,一同事突然離職了,工作沒有做任何的交接,說走就走。那天,上司很生氣也很痛心,他一直把這位同事當作重點培養對象,私下裡感情也特別好,同事離職那天,他本想著挽留,卻不料被同事的家人數落了一頓,叫他不要再繼續打擾,同事已經決意去幫親戚工作了。原來,最難測真的是人心。上司不過是想和他好好道個別,不過是想讓他把工作交接一下,沒想到卻被以為是拉著他不肯走,他還把所有決定權交給家人,連好好和上司告別都沒有。
  • 夜話 張雨生誕辰50周年:你們還記得他嗎?
    1994年張雨生發行的精選集《自由歌》是張雨生音樂的分水嶺,在此之前,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口水歌是張雨生的招牌,那是一個聲音清亮乾淨到極致的歌手,好像還沒有變聲的男孩,所以由他唱出陳樂融的經典歌詞「天天想你,天天守住一顆心/把我全部的愛留給你」的時候,有一種特殊的感染力,你能感受到他的一片赤忱,而自《自由歌》開始,經過《卡拉OK·臺北·我》、《兩伊戰爭》這樣「叫好不叫座」的前衛概念專輯,
  • 明年是張雨生去世20周年,哪一首歌會成為紀念電影的片名?
    《帶我去月球》這首歌,出自張雨生於1992年2月發行的個人第三張國語專輯《張雨生創作專輯》中,排在專輯第四首《帶我去月球》有著自由搖擺的搖滾風格,是張雨生的個人代表作之一,傳唱度頗高「阿妹妹」組合張惠春和陳秋琳,在張雨生的紀念演唱會上就唱過這首歌
  • 張雨生的傳奇人生:半路出家成為歌手,一手捧紅張惠妹
    然而在他大一時,一件意外發生了。張雨生曾答應妹妹,等她大學畢業後,陪她成立一個組合,實現她的音樂夢想。可是張雨生的妹妹卻因為溺水,永遠留在了那個夏天。悲痛的張雨生決定獨自替妹妹實現夢想,在大學時期與吉他社同學成立樂團,多次參加比賽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