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別名香山,是中國5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位於廣東省中南部,享有廣東省曲藝之鄉(粵劇)、華僑之鄉的美譽。中山飲食資源豐富,作為一個沿海城市,其海產資源更為豐富;而且特色小食更是豐富多樣、層出不窮。地方飲食文化表現的淋漓盡致。
石歧乳鴿是中山市的名禽特產,主產於中山城區石岐及小欖等地,名餚「紅燒乳鴿」嫩滑、骨鬆軟,色香味俱佳,該菜式曾在1975年的佛山地區13縣稱譽。至令省港澳灑宴名菜之一『紅燒乳鴿」,無不以「石岐乳鴿」為響耀招牌。
中山蘆兜粽,是廣東省中山市的傳統特色小吃。蘆兜粽呈圓筒狀,粗如手臂,兩頭交錯一字平口。配料分為甜鹹兩種。甜的有豆沙、棗泥、蓮蓉、慄蓉等;鹹的有冬菇、綠豆、蛋黃、燒雞、鹹肉、叉燒等。吃起來美味可口、軟糯香滑。
中山脆肉鯇 ,廣東省中山市地理標誌產品。由於獨特的養殖環境和技術,脆肉鯇肉質結實、清爽、脆口,耐煮不爛、且肉味清香可口,屢獲榮譽,並遠銷港澳地區和南美部分國家。
三鄉瀨粉是廣東中山三鄉鎮的傳統名吃。粉條按特殊工藝製成,粉質韌滑爽口,類似桂林米粉。配以上湯肉料,可煮成美味可口的湯粉。現經不斷改進工藝,以優質粘米為主要原料,並選用當地的優質礦泉水,拌和成稠度適中的粉漿,蒸製成細長而很有韌性的園條狀鮮粉,成品配上上湯肉料,吃起來粉條潤滑爽口而有彈性,非常可口。
鹹豬骨粥,在中山有一道鹹骨粥真的是超級無敵的美味,如果你是愛喝粥的人,這一道絕對是屬於你的美味。在一大盤鹹骨粥裡面放有十足的配料,除了有豬骨以外,裡面還放了腐竹、髮菜、花生等配料,可以說料是特別的足。
杏仁餅是中山食品的代表作,為「易味廬」餅家始創,以綠豆粉為主要原料、用無筋肥肉片作夾心餡料的餅食,咀嚼而帶杏仁清香,所以名之。杏仁餅經烘烤後,其色金黃帶綠,餅質細膩、酥化可口、甘香濃鬱、餅肉爽而不膩。一個世紀以來,飲譽海內外,現以「咀香園」為正宗。
廣東碌鵝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菜。旭景碌鵝惹味且香醇,色澤金黃的表皮搭上入味的鵝肉,鮮嫩、多汁的口感,味道濃鬱的湯汁還適合拿來配飯,絕對令你停不了口,是營養價值與美味完美結合的一道農家菜餚。
有句俗話叫「秋風起,食腊味」,天氣微涼就是食腊味的最佳時候。聰明的黃圃人將豬肉用鹽、糖、醬油、酒醃製後再曬乾,色香味美的臘肉就誕生了!經過100多年的改良和,黃圃人製作腊味的技藝已聞名於世,現在,黃圃腊味現已成為中外馳名的名牌產品。
蕉蕾粥是廣東中山市的傳統小吃。其做法是將蕉蕾去掉外層的殼,中間部分將蕉蕾切絲用鹽水泡一會兒,然後用力擠乾淨水分,以去掉它的澀味。下米煮粥,燒開後加入蕉蕾絲及紅棗絲,元貝,髮菜一起燒開,文火煮到粥軟爛適中,加點鹽、雞精調味就好了。
中山小欖鎮盛產菊花,在過去每60年會舉辦一次大型菊花會,逢上會期是人生不可多得的機緣。菊花會期間,小欖人會烹飪菊花肉、菊花菜餚和菊花點心。其中,菊花炸魚球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起源於明代小欖山,是由一群自北南下的難民傳授下來的美食。 在1979年的菊花會上,菊花炸魚球更是名噪海外,飄香整個東南亞。新鮮的菊花瓣加上中山肥美的鯪魚,再搭配特製蘸料蜆蚧汁,口感瞬間變得豐富。
沙溪扣肉,這是沙溪鎮所有酒樓食店甚至一般家庭均懂得製作的地方名菜。這種菜式首先講究選料,所選豬肉既不太肥也不太瘦,以偏肥的「五花腩」為首選。製作時最花工花時間是漂油,即原大塊肉清水煮熟後,用特製的「釘板」把有豬皮的一面拍打再浸水使肥油漂出,然後加配料醃製再紅燒,直至肉麵變黃而皮色和瘦肉部份變紅,然後切件,每件夾一塊已熟的粉葛(稱葛扣)或香芋(稱芋扣)或用青菜或梅萊墊底(稱菜扣),排好上缽隔水燉約一小時。這種扣肉味香肉滑雖肥而不膩,特別豬皮部份,其味更佳,原來怕吃肥肉的人,試吃也會感到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