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合上書卷,也會在你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詩詞,仿佛一方小軒窗,窗裡的人對鏡貼花黃,窗外的人早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詩詞,仿佛一株雨後芭蕉,憂愁的雨滴滑落在黃昏,嘆息聲,隔窗點滴到天明。
在唐代,詩歌發展達到了頂峰,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整個唐代,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的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而在如此眾多的詩歌中,有一類詩歌雖然所佔比重不大,但也為唐詩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它就是悼亡詩。
今天,我們來聊的就是元稹的一首悼亡詩。元稹,雖然名氣、實力都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但其悼亡詩堪稱唐代最強。下面,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下他的一首悼亡詩,其中一句是長期被人誤解,但對於今天卻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全詩如下:
《遣悲懷三首·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記得我們曾經開玩笑地說到百年之後的安排,沒想到如今成為了現實,正如你所說的一樣,一點不差。你穿過的衣裳我已經快施捨完了,你用過的針線我珍存著不忍心打開,「睹物思人」,我怕一旦打開針線你的音容就會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因為我懷念著你,因此,你的奴婢還在我這裡,並且我對她非常憐惜,因為看到她我會覺得你就在我身邊,每當夜晚,我總是能夢到你,每次夢到你後,我都會來到你的墳前,為你燒去一些紙錢。我知道陰陽兩隔人人都會經歷,但想到你我二人在貧賤中相知相守,在你去世之前,我竟然沒能讓你過上好日子,想到這裡不覺悲從中來。
這是一首著名的悼亡詩。詩人寫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為了避免「睹物思人」,詩人決定將亡妻衣物盡皆散去,但因為不忍心,於是便把亡妻生前使用的針線留了下來,生前伺候她的奴婢也留了下來。通過這些事情,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對亡妻真摯的愛。
詩人知道,想用這種消極的辦法封存起對往事的記憶,結果一定事與願違。針線、奴婢,無不在勾起他的相思之情。白天事事觸景傷情,到了夜晚,還經常夢到亡妻,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見,元稹對待妻子真是真心一片啊!那份痴情,感人至深。
最後兩句收束全詩,也是最廣為流傳的兩句詩,尤其最後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其中,「貧賤夫妻」本指「共患難的妻子」,妻子離去不得不令人傷心難過,但曾與自己共患難的妻子的去世卻是令人傷心欲絕的。本來情真意切的一句詩,長期以來被後人「望文生義」,完全曲解了意思,但是,在如今喧囂浮躁的社會,如果你理解為「夫妻生活如果沒有錢作為基礎,那什麼事都是做不成的」,似乎更能影射社會,更具有有反面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