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一句詩長期被人誤解,卻很有現實意義

2021-01-10 文博天下

詩詞,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合上書卷,也會在你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詩詞,仿佛一方小軒窗,窗裡的人對鏡貼花黃,窗外的人早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詩詞,仿佛一株雨後芭蕉,憂愁的雨滴滑落在黃昏,嘆息聲,隔窗點滴到天明。

在唐代,詩歌發展達到了頂峰,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整個唐代,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的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而在如此眾多的詩歌中,有一類詩歌雖然所佔比重不大,但也為唐詩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它就是悼亡詩。

今天,我們來聊的就是元稹的一首悼亡詩。元稹,雖然名氣、實力都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但其悼亡詩堪稱唐代最強。下面,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下他的一首悼亡詩,其中一句是長期被人誤解,但對於今天卻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全詩如下:

《遣悲懷三首·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記得我們曾經開玩笑地說到百年之後的安排,沒想到如今成為了現實,正如你所說的一樣,一點不差。你穿過的衣裳我已經快施捨完了,你用過的針線我珍存著不忍心打開,「睹物思人」,我怕一旦打開針線你的音容就會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因為我懷念著你,因此,你的奴婢還在我這裡,並且我對她非常憐惜,因為看到她我會覺得你就在我身邊,每當夜晚,我總是能夢到你,每次夢到你後,我都會來到你的墳前,為你燒去一些紙錢。我知道陰陽兩隔人人都會經歷,但想到你我二人在貧賤中相知相守,在你去世之前,我竟然沒能讓你過上好日子,想到這裡不覺悲從中來。

這是一首著名的悼亡詩。詩人寫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為了避免「睹物思人」,詩人決定將亡妻衣物盡皆散去,但因為不忍心,於是便把亡妻生前使用的針線留了下來,生前伺候她的奴婢也留了下來。通過這些事情,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對亡妻真摯的愛。

詩人知道,想用這種消極的辦法封存起對往事的記憶,結果一定事與願違。針線、奴婢,無不在勾起他的相思之情。白天事事觸景傷情,到了夜晚,還經常夢到亡妻,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見,元稹對待妻子真是真心一片啊!那份痴情,感人至深。

最後兩句收束全詩,也是最廣為流傳的兩句詩,尤其最後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其中,「貧賤夫妻」本指「共患難的妻子」,妻子離去不得不令人傷心難過,但曾與自己共患難的妻子的去世卻是令人傷心欲絕的。本來情真意切的一句詩,長期以來被後人「望文生義」,完全曲解了意思,但是,在如今喧囂浮躁的社會,如果你理解為「夫妻生活如果沒有錢作為基礎,那什麼事都是做不成的」,似乎更能影射社會,更具有有反面的現實意義。

相關焦點

  • 被誤解千年的唐詩:貧賤夫妻百事哀,其實很有現實意義
    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山盟海誓,一旦理想照進了現實,也終究要臣服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理想再豐滿,愛情再忠貞,也終究要面對現實,我們畢竟不能靠理想來過日子,這不是唯物主義的觀點。說得再直白些,就是錢,如果不能保證生活,愛情也不過是一個笑話。
  • 周揚青這麼好看,羅志祥為什麼還會偷腥,和元稹有一拼
    「和公司旗下的女藝人和化妝師都長期保持著不正當的男女關係。」「你們還會經常舉行正常人都無法想像的『多人運動』。」特別是最後一個,這信息量太大了。我們來看一個比羅志祥還多情的人見一個愛一個的元稹,渣到極致,卻被傳頌至今元稹有一句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被奉為至死不渝的愛情經典。
  • 元稹與白居易:一起當憤青,一起慘敗於現實
    以二王、劉禹錫、柳宗元等為代表的永貞黨人被貶出朝,甚至被迫害致死,唐順宗也被迫禪位於兒子唐憲宗。 作為剛剛踏入仕途的晚輩,元、白都堅定地支持永貞革新,同情敢於以身犯險的二王八司馬,並為之鳴不平。元稹還把此前直詞落第之人的策文抄寫後放在身邊,日夜翻讀。白居易打趣說,微之(元稹字),你篋中有不祥之物。這些人都是因為得罪權貴而被迫遠離朝政,元、白卻深深佩服他們。
  • 元稹思念亡妻,寫下一詩,成千古絕唱,最後一句很多人都會背
    802年(一說803年),韋叢嫁給唐朝著名詩人元稹,809年,韋叢去世。元稹沒有因為妻子的離世就逐漸淡忘她,而是對她的思念越來越深。某一天,思念難耐,元稹提筆寫下《遣悲懷三首》悼念亡妻,就此成為千古名作,影響了無數人。
  • 詩中專一深情的元稹,在現實生活中始亂終棄?真相到底是什麼?
    元稹真正做到了「取次花叢懶回顧」嗎?這要從元稹豐富的情感經歷說起。也許是元稹在愛情中的恩怨糾纏,讓後人對於元稹多少有所誤解。一、 三段放不下的愛情,《離思》中的主角是誰?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2.相守: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2019年有個梗很火,叫做「阿姨,我不想努力了」。吐槽有些男生為了能讓自己少奮鬥幾年,選擇了與自己年紀相差較大但卻事業有成的老阿姨。元稹的幸運之處他的婚姻雖然是政治聯姻,但妻子是他的真愛。
  • 白居易和元稹深愛的女人
    更有挑戰性的是——她不缺才華,而且薛濤出道更早,薛女王成名的時候,元、白都還是毛孩子。如此挑戰,堪稱巨大,但大唐第一才女的魅力,卻令元、白無法抗拒。在元、白的追求之下,薛女王竟然芳心萌動,選擇了顏值更高的元稹(當然這其中也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原因存在),拒絕了白居易:
  • 元稹白居易之間的「心靈感應」,把人讀得想哭……
    或許,思念到極點,便有了心靈感應:梁州夢元稹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白居易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元稹奉命去東川勘察案件,於二十一日到達梁州,當天睡在漢川的一個驛館裡,然後晚上就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與李建和白居易一起去曲江遊玩,還去了慈恩寺諸院落。突然,亭吏的一聲吆喝把他驚醒。時天已大亮,換乘的馬已牽到了階下。曲江是唐代一個著名的景點,但在元稹心中它還帶有別樣的意味。
  • 元稹:只需讀詩不必鑑人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元稹家族久居東都洛陽世代為官。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他曾經官至宰相,詩詞成就巨大,但因為一生與崔鶯鶯、妻子韋叢以及著名女詩人薛濤的感情糾葛,被人們認定是一枚不折不扣的渣男。
  • 挑一首白居易和元稹這對超級CP深情的詩句
    幾千年來,很多人都對這種感覺進行了解讀,最受認可的是知己之情和心心彼此珍惜。十七年來,元稹和白居易在於貞元相識了十七年,從小機智過人,他年輕時就有才華和名聲,當時,他和白居易有著相同的主題,並見面了,後來,他們還共同發起了新樂府運動,可以說是一輩子的朋友。
  • 元稹:寫最「撩」的詩,做最「渣」的人
    這樣的人註定是不凡的人,這種不凡在元稹的感情上體現的更是淋漓盡致。陳寅恪先生於《元白詩箋證稿》中這樣寫道:「微之以絕代之才華,抒寫男女生死離別悲歡之感情,其哀豔纏綿不僅在唐人詩中不多見而影響及於後來之文學者尤巨。」可見元稹的詩作對於男女之情把控的是多麼到位,才能夠寫得如此「情詩」,其中感情也都是發自他內心的真情實感,畢竟他可是「撩」過六位痴情女子的「渣」男。
  • 元稹其人,到底是濫情渣男,還是多情種
    我記得讀書時,別人問我最喜歡的詩詞是哪一句,我總會提起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那種唯美專一,似表白心跡卻又託於蒼山白雲的感覺,有一種篤定和「過盡千帆皆不是」的痛感,深深打動我的心。待後來知道了更多做這首詩的元稹背後的故事,我突然對這兩句詩又生出了深深的厭棄感,似乎它欺騙了我的感情。一個對感情並不專一的人,怎麼會寫出這樣的詩句,仿佛褻瀆了什麼。元稹是一個很矛盾的人,究竟該定義他為濫情還是多情呢?我們來回顧一下他的感情生活。反正他絕對談不上「專情」二字了。
  • 都知元稹和白居易的元白,卻不知她們才是元稹的最佳CP
    但是世人都知元稹和白居易的元白,卻不知她們才是元稹的最佳CP。從歷史的記載和元稹的詩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多情的人,但是因為他本人也很優秀,所以能夠和他在一起的人也都很有名,愛情的火花碰撞出了文學的煙火,這些女子也都留下了美麗的足跡。首先要說的,便是元稹和崔鶯鶯這對CP。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一位唐朝有名的多情才子,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詞,這兩者之間似乎在感情上不存在任何交集,但是在邏輯與現實歷史中,卻是真實存在的。這位多情的才子就是元稹。元稹似乎除了在友誼方面與白居易交好之外,剩下的感情生活、交際基本上是與不同的女性打交道了。他與薛濤的斷舍離,使他成為《西廂記》張生的原型人物,但是元稹卻不是一位薄倖的人,當他後來遇到了韋叢,倆人的愛情中成為唐朝的一段佳話。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 元稹的宦海沉浮,人們頗有微詞?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憲宗元和九年(806),在科考試中名列第一。獲得如此優異成績,進入仕途是理所當然的事;對他的宦海沉浮,人們也頗有微詞。元和二年(807),他在左拾遺的位置上,升任為監察御史,也算位高權重;就因為得罪了宦官仇士良,於元和五年一下子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
  • 元稹|一往情深何來六欺紅粉,直躬律人可惜四為謫臣
    可這樣一個「失德」文人,卻收穫了頗多讚譽:白居易稱讚他「直躬律人,勤而行之」;一向以直臣名於青史的劉禹錫則視他為「同心友」,並褒揚他「多節本懷端直性,露青猶有歲寒心」;就連與元稹關係並不親密的百代文宗韓愈也稱讚他「能以直言策第一……舉職無所顧」,「足下以抗直喜立事,斥不得立朝,失所不自悔,喜事益堅。微之乎,子真安而樂之者!」歷史是公正的,但記錄歷史的人卻未必是無私的。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也曾寫下「豔詩」
    元稹詩歌最具個人特色的是他的豔詩和悼亡詩。其極受人歡迎的「思深語近,韻律調新,屬對無差,而風情宛然」的「元和體」詩歌中,就多有此類作品。陳寅恪說:「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係,而於正式男女關係如夫婦者,尤少涉及。」因此元稹此類詩歌顯得彌足珍貴,也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元稹內心世界的一面獨特的鏡子。
  • 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雖然元稹在丞相位置上不長,但是這一系列詩詞卻廣泛深入民間。但是印刷技術應該是先進的,但是熱愛詩詞的唐朝人用手工抄錄的方式帶在身邊,上世紀新疆發現的兩本手抄詩稿就證明了二十四節氣詩在中唐時代深入民間的流行。元稹的二十四節氣詩,有節氣的變化,歷史典故,當時的氣候氣象知識,更重要的是有精煉的詩美,無疑是當時教科書般的文學範本。
  • 元稹:騎馬向通州 除卻巫山不是雲
    《使東川並序》中記錄了元稹出入蜀地時沿途的風光,既有濤聲如鼓聲陣陣的嘉陵江「江聲如鼓復如風」,也有梨花隨風萬片飛的「梨花萬片逐江風……半路江流半在空」。 元稹回到長安之後,再次彈奏山南西道枉法貪贓,使該道觀察使和各位刺史都受到罰俸的處分。這一來,元稹惹惱的人更多,被調離長安,派到洛陽「分務東臺」,以閒差作警告。然而元稹在東臺又一連彈奏數十事,鋒芒指向各地當權官僚。
  • 唐時詩人元稹與崔鶯鶯
    唐時著名詩人元稹,779到831,活了五十餘歲,字微之,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人,為南北朝北魏皇室的後裔。 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拓跋鮮卑酋長拓跋什翼健,自稱代王,建立代國,他與慕容鮮卑聯姻,有妻妾三人,她們為他生了十子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