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的寶寶越來越多?是餵養方式出了錯,寶寶吃飯沒那麼簡單

2021-01-08 豆寶奶奶育兒經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社區「媽媽幫」開展了一場主題活動:如何讓寶寶吃得好,長得高?

都說「民以食為天」,吃飯這件事的確是重中之重,尤其對於剛剛添加輔食的寶寶來講,更是容不得半點馬虎。可一提到吃飯寶媽們總有吐不完的苦水:

一號媽媽:自從寶寶6個月添加輔食開始,每餐都能吃一大碗,可身高體重卻沒有變化,甚至還沒有之前壯實,你說怪不怪。

二號媽媽:我家孩子每次吃飯不是玩玩具就是看電視,吃飯時總是東一口西一口,天天如此都快愁死我了。

三號媽媽:你們孩子最起碼都是主動吃飯,我們家的每次都是爺爺奶奶追著喂,問題是就這樣也吃不了幾口,和同齡孩子比起來明顯矮半截。

聽了媽媽代表的發言,你是不是有一種熟悉的感覺?也許這就是你家孩子吃飯時的真實寫照。其實這幾位媽媽所闡述的問題,絕大多數的媽媽都經歷過,面對孩子吃不胖、長不高的情況,總是束手無策。

事實上,引發這些問題的根本因素就是寶寶脾胃不和,導致孩子身體發育緩慢,再或者抵抗力下降,三天兩頭地生病。

寶寶為什麼會出現脾胃不和的現象?

脾主要的功能:是將人體吃進去的食物運化吸收,胃的功能是收納食物,所謂脾胃不和就是兩個器官不能友好合作,胃的收納消化功能降低,脾的運化能力減弱,從而不能為人體提供營養供給服務。

脾胃不和常見的現象就是消化不良、食慾差、腹脹、噁心、便秘等,這時就算吃再多食物都得不到充分的吸收。

對於新生兒來說,他們的脾胃都尤為嬌弱,錯誤的餵養方式會直接造成寶寶脾胃虛弱,久而久之寶寶身體吸收不到足夠的營養,就會日漸消瘦、生病。

脾胃不和的寶寶越來越多?是餵養方式出了錯,寶寶吃飯沒那麼簡單

在媽媽幫活動中,很多家長都反映自家孩子體檢、生病住院時,醫生總會說孩子脾胃不和,我們常說「病從口入」,孩子脾胃出現問題和日常飲食習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是因為家長的餵養方式出錯了。

1、總怕孩子吃不飽,餵得太多了

對於寶寶而言,他們沒有自控能力,往往是家長餵多少吃多少,從小時候吃奶到輔食添加,如果媽媽不能有效地掌握餵食量,只會造成餵養過多,從而超出了寶寶脾胃的承受量,導致脾胃損傷。

當然還有一部分家長喜歡追著餵孩子,或者孩子邊吃邊看電視等等,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都會造成孩子不能專心致志地進食,造成消化不良。

2、飲食不規律,過多地攝入零食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沒到飯點會餓,然後給他們加餐,吃水果和零食。要知道這種餵養方式非常不健康,寶寶的胃本來就很小,這樣中途吃了這麼多東西,哪裡還能正常三餐吃飯,一來二去飲食習慣越來越不規律,這樣只會讓孩子的脾胃越來越差。

3、一昧地給孩子吃肉,不注重營養搭配

對於愛吃肉的孩子,家長更要能掌握攝入量,雖說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對孩子的成長也具有一定幫助,但是絕對不能一昧地給孩子吃。

第一肉類除了含有蛋白質,也有不少脂肪,吃多了很容易讓孩子超重,影響身體健康發育;第二孩子的脾胃本來發育還未完善,肉類消化起來也比較困難,這樣就會加重孩子腸胃負擔,繼而變得營養失衡脾胃不和。

4、輔食種類的單一化,加重腸胃系統負擔

有的家長為了孩子吃飯時好吞咽,只會給孩子吃一些麵條、粥類的食物,水果也會切成小塊或者直接榨橙汁,這樣的飲食習慣本就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吃飯來提高他們的咀嚼能力和胃腸道的消化能力,如果只是單一地吃這些流質食物,就會排斥那些口感較硬、難以吞咽的食物,這樣再吃這些食物的時候,胃腸道負擔過重不能有效分解食物,導致營養元素的流失。

什麼樣的餵養方式,才能助力寶寶健康成長?寶媽別再陷在誤區裡了

寶寶脾胃不和不是一兩天形成的,從孩子吃輔食的階段,家長就要有意識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讓身體處於一個健康發展的狀態,這些小細節家長一定要記下來:

▼飯前1小時儘可能地少吃食物,保證一日三餐的規律飲食習慣;

▼每餐葷素搭配,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和牛奶,確保各種微量元素和鈣質的補充;

▼教會寶寶自主吃飯,讓他們自己掌握進食量,切忌暴飲暴食吃太多;

▼每天要多運動,多吃一些有助於消化的食物,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

▼根據月齡選取大小、硬度合適的輔食,有效鍛鍊他們的咀嚼能力,避免長時間吃較軟的食物。

說到寶寶脾胃不和,家長們還要特別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寶寶的輔食問題。

從添加輔食開始,寶寶就正式地向成人吃飯模式發展,這期間最重要的就是給寶寶奠定一個「好底子」,讓胃、腸道、脾這些消化類器官,能夠更加默契地配合,讓寶寶長得更高、更壯、更好。

在這裡為各位媽媽推薦一本《兒童長高食譜》,一本適合0-12歲寶寶的飲食寶典。

孩子長高的秘籍是什麼?應對四季長高的美食有哪些?如何把握孩子長高的黃金期?這些問題的答案,在這本書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該書中涵蓋193道增高食譜,每道美食中都有一個二維碼,媽媽可以跟著視頻邊看邊做,瞬間變身為家庭膳食專家,讓孩子不僅能夠全面地吸收各類營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還能幫助孩子突破身高障礙,變得更加愛吃飯了。

在家長眼裡,吃飯是一件極為普通的小事,可也正是因為吃飯這樣一件小事,不能引起家長的重視,才導致很多寶寶出現脾胃不和的現象,家長一定要儘早規範寶寶的飲食習慣,注重調理寶寶的脾胃,助力他們健康成長。

討論話題:對於寶寶怎麼吃,你有研究過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萌煮最全《寶寶餵養手冊》,寶寶餵養的所有文章都在這!
    創立這個公眾號的起因就是——我家四歲的女兒是不愛吃飯的仙女。這幾年,最讓我頭疼的事情,就是:「為什麼她不愛吃飯?」「才吃這一點,我要不要再餵一些?」為了吃飯這件事情,耳邊始終充斥著爺爺奶奶對寶寶比「別人家」孩子瘦小的埋怨,還有七大姑八大姨的煽風點火,他們總是站在「過來人」的高度去指責我質疑我,就是因為我這個當媽的沒讓寶寶長肉。
  • 寶寶吃飯六種方式 原來都錯了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爸爸媽媽常常將目光放在「給寶寶吃什麼」,而忽略的寶寶到底應該怎麼吃才對。這不,小編搜羅了六種寶寶常見的飲食方式,看完了也許爸媽們會驚呼:原來都錯了!誤區一:咀嚼過的食物易於消化吸收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胃腸功能尚不成熟,給他們餵食咀嚼過的食物,更易於消化吸收,再說了,他們當年也是在這樣的嗷嗷待哺中成長起來的呀,現在照樣活潑亂跳。其實,這是一種不科學、不衛生的餵養方式。
  • 新生寶寶多少奶量才合適?按表格餵養就錯了,最佳餵養方式當如此
    自從有了孩子,寶寶的吃喝拉撒就是我們眼中的大事,而尤其吃,更是讓很多家長都摸不清頭腦,吃多了怕吐、怕稱、怕積食,吃少了怕餓、怕長的不好,為人父母真是太難了。那麼寶寶出生後該如何正確餵養,第一周,半個月、滿月吃多少呢?
  • 混合餵養的寶寶長得慢是什麼原因?別大意,看看是不是方法沒對!
    佳佳生完寶寶有三個月了,因為奶水一直不太充足,有時候寶寶餓的急了,家裡人就會給衝奶粉,佳佳也希望自己能實現純母乳餵養,但用了各種辦法都不見效,醫生說這是先天發育缺陷,沒辦法改變的,老老實實給孩子加奶粉吧。
  • 2到3歲的寶寶如何餵養?注意4個重點,寶寶長得又高又壯
    兩到三歲不僅僅是寶寶步入的又一個年齡段,同時也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而良好的膳食搭配則是促進寶寶生長發育的基本所在,那麼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到底該怎樣餵養才能夠滿足孩子機體所需呢?下面就來一起了解下吧!
  • 1歲寶寶因一碗湯撐破胃,醫生斥責:胡亂餵養,孩子都會被你害慘
    歸根到底,錯在了父母給孩子吃了大量不符合該月齡的食物。正如醫生所說:「玉米本身就不易消化,即使是成年人進食大量玉米也會引起脹氣、消化不良,何況是一歲多牙齒還沒長齊的幼兒。」不同月齡的孩子吃的食物種類、質感、大小不盡相同!這點非常重要。
  • 3歲寶寶不吃飯,奶奶一句話讓他乖乖吃飯,結果越吃越挑食
    同事小玲有個3歲的兒子,最近不知怎麼了,變得越來越挑食。每次一到吃飯的時候,兒子總是沒吃幾口就飽了,兩口子真是既焦慮又擔心。奶奶就聽到了孫子的變化,親自上門監督吃飯。一開始,孩子和之前一樣沒吃幾口就說吃飽了。奶奶走過去和他說了句悄悄話,就見他拿起碗狼吞虎咽,一會兒就把飯吃完了。
  • 嬰兒一出生就給寶寶餵奶粉,兒科醫生:別那麼著急,這樣餵養才正確
    小美和剛出生的寶寶到病房後沒多久,奶奶就高興地給寶寶衝奶粉,嘴裡還念叨著:「趕緊給我孫子吃點,別餓著了。」而當奶奶準備給剛出生的孫子餵奶粉時,被正好來查房的醫生制止了。
  • 0-1歲寶寶餵養常識,包括母乳餵養、輔食、營養補充等
    0-1歲的寶寶怎麼餵養?輔食怎麼添加好?營養素是不是要及時補充?等等一系列關乎寶寶的成長和發育的問題,你都應了解。 因此一般寶寶6個月後,醫生都會建議給寶寶添加輔食,以補充寶寶生長所需的額外營養。 3、奶水太清不濃沒有營養嗎? 奶水太清不濃沒有營養?若你信了那就錯了!母乳分為前奶和後奶,前奶較清,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水分是給寶寶解渴的;後奶呈乳白色,富含脂肪和熱量給寶寶抗飢餓的。為了保證寶寶營養,建議哺乳媽媽在餵奶時儘量餵完一側再換另一側。
  • 「討債寶寶」和「報恩寶寶」都是啥樣?趕緊看看你家寶寶是哪樣?
    討債寶寶和報恩寶寶的差別是很大的,從平時的生活中就能看出:報恩寶寶特別乖巧,一般情況下不會哭鬧,自己安靜的玩耍,吃飯也特別讓媽媽省心,不挑食,不少食,活潑可愛。討債寶寶是不斷地大聲哭鬧,經常性生病,只讓媽媽抱,一分一秒也離不開,不吃飯,挑食、可勁的哭,還特別調皮。
  • 「寶寶不吃飯,餓一頓就好了」?:拜託,別再害孩子了!
    那個來諮詢的媽媽說,她家孩子不愛吃飯,經常要追著餵飯,1個小時下來,都吃不了幾口,搞得她焦頭爛額的。後來,她聽朋友說「餓幾頓孩子就吃了」,她也覺得挺有道理的,所以,自此之後,她就不再主動讓孩子吃飯,想吃就吃,過了飯點也不補飯。這樣子大概持續了半年,沒想到孩子胃口越餓越小,越來越不肯吃飯,孩子也越來越瘦。你看,這就是「濫用餓一頓」的後果!
  • 專治寶寶不愛吃飯的小妙招,你get了嗎?
    關於寶寶不愛吃飯這檔事,Mommy實在是太深有體會了!!!不僅是我,很多媽媽應該都深感這中的焦慮、慌張、無措、心疼、奔潰……大部分寶寶到了一定時間段都會開始抗拒吃飯,這不但影響寶寶的健康和成長,也讓媽媽們焦心不已。那麼,寶寶不愛吃飯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Mommy曾在知乎上搜索過「寶寶不愛吃飯怎麼辦?」的提問,猶記當時赫然出現了一個這樣的回答。
  • 母乳餵養,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有這2個表現,說明寶寶吃飽喝足了
    導語:母乳餵養是目前國家大力提倡的。母乳中含有很多的營養物質都是配方奶粉無法替代的。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乳餵養至少要到寶寶兩周歲。如果實在條件有限制,那麼至少也要吃到寶寶六個月。讓她頭疼的是,這兩天孩子哭鬧的次數越來越多了,不能總是餵母乳吧?其實曉文的問題也是很多新手媽媽面臨的問題,到底母乳應該怎麼喂?面對不會表達的小嬰兒如何判斷孩子吃飽了沒有?1、新生兒一定要及時吸吮母乳,有利於早下奶,幫助孩子更有抵抗力。
  • 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
    橙子的原創個人公眾號0-3歲的育兒百科全書教你像美國媽媽一樣輕鬆帶娃▲越來越多的後臺留言提出讓橙子寫一篇如何訓練寶寶自己吃飯的文章
  • 寶寶一頓飯要吃1小時?這4點不要再做了,寶寶才能乖乖吃飯!
    很多家長都為寶寶吃飯慢傷透了腦筋,我的閨蜜靜靜也不例外,為了讓寶寶把飯吃完,一家人齊上陣:媽媽唱歌,爸爸做鬼臉,奶奶拿玩具,一頓飯下來,大人小孩都折騰得夠嗆!「其實寶寶是知道飽餓的,家長不必擔心寶寶一頓飯不吃會餓壞,反而是不當的餵養方式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 初加輔食,寶寶吃出好胃口.
    古人云的這些其實很有道理,那麼從小養出一個好胃是每一位寶媽的責任。根據寶寶日益完善的消化系統,越來越粗的養娃細則,等到看著娃能跟你坐一桌開心同食同餐的時候,在來回憶回憶剛剛加輔食的時候的小心翼翼。一切都值得!自豪。相信每個媽咪都勵志做個廚娘,保護好嬌嫩的寶寶,加油去做就行了!說到嬌嫩,就想配個貝爾剛出生時候皺皺的小腳。
  • 你家寶寶超重了嗎?過度餵養了解一下
    很多情況下,寶寶一哭,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寶寶不是尿了就是餓了,看了一下尿不溼,發現沒尿,二話不說就給寶寶餵起奶來。 之前我們也專門講過,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餓了,也可能是病了,或是求關注、要安撫等等,因此寶寶一哭就餵奶是非常不科學的,不僅容易讓寶寶形成依賴心理,還容易出現過度餵養的情況。
  • 1歲寶寶如何餵養?一日三餐還喝粥?這樣安排,娃長得更高
    上周天氣好,堂妹帶著她的兒子來我家玩,許久沒見,小外甥已經一歲了。可是看起來有點瘦巴巴的,不如以前白白胖胖。聊天中才得知,斷奶後要餵他吃米糊、粥,而小外甥似乎也不太喜歡吃,吃幾口就玩去了,追著餵也不肯張嘴。小外甥已經一歲了,餵養方式也需要隨之改變和調整,以滿足寶寶的生長需求。
  • 寶寶得了厭食症老是不好好吃飯,寶媽們該怎麼辦呢?
    引起寶寶厭食的原因很多,除了一些病理因素外,飲食不當和父母教養不當也是引起嬰兒厭食的原因之一。那麼具體都有什麼原因會引起寶寶厭食,寶寶厭食寶媽們又該怎麼辦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2、飲食習慣不當母乳餵養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說很重要,但是寶媽們也不能忽略輔食的添加,在寶寶需要添加輔食的時期,如果寶媽們沒有及時的為寶寶添加輔食,沒有給寶寶適宜的鍛鍊,使寶寶的咀嚼能力落後於同齡兒童,可能寶寶不習慣進行食物的咀嚼,就會引起厭食得到發生。
  • 奶水不足或媽媽要上班,需混合餵養,寶寶寧願餓也不吃奶瓶怎麼辦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母乳餵養一直是人們推崇的育兒方式,天然營養又放心,可與此同時也會遇到很多現實問題,比如奶水不足或媽媽要上班,不得不添加奶粉。混合餵養學問多多,在無法餵母乳的情況下,選擇配方奶粉是最好的方案,現在很多奶粉的營養成分都很均衡,接近母乳。不過光寶爸寶媽接受混合餵養方式還不行,最關鍵的是寶寶,執行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很可能就是,寶寶寧願餓著也不吃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