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到3歲的寶寶如何餵養?注意4個重點,寶寶長得又高又壯

2020-12-23 三優親子

兩到三歲不僅僅是寶寶步入的又一個年齡段,同時也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而良好的膳食搭配則是促進寶寶生長發育的基本所在,那麼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到底該怎樣餵養才能夠滿足孩子機體所需呢?下面就來一起了解下吧!

2—3歲寶寶的餵養重點

① 培養規律吃飯的習慣

兩到三歲的寶寶已經從牙牙學語的小娃娃,過渡成一個「小大人」了,也應逐漸學會大人們的生活方式。

家長要引導寶寶獨立吃飯,自己使用勺子進食,同時也要教導孩子飯前洗手,水龍頭儘量安在寶寶可以夠得著的地方,也可以在固定的地方放一盆清水,方便寶寶習慣的養成。

② 專注吃飯

應逐漸嘗試讓孩子與家長一起就餐吃飯,可以在飯桌上給寶寶一個固定的位置,進食過程中要保持環境的安靜,不要開電視,也不要與寶寶嬉笑打鬧,以免孩子分心。

這個階段是培養寶寶專注吃飯的好時機,好習慣要從小培養,等到5~6歲再教,就不好教了。

③ 飲食逐漸「大人化」

兩歲以後的寶寶,飲食上基本就可以和家人一致了,烹飪方式也可以多樣化,除了蒸、煮外,也可以嘗試烤、炸、煎等方式製作出來的美食。

但整體還是要保持清淡,比如鹽,不宜和成人一樣。攝入過多的鹽分很容易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威脅,因此,應嚴格控制鹽分的攝入,讓寶寶從小就適應淡味食物。

正常人對於鹽分的攝入在每日五克左右,如果有條件的話,寶寶的飲食最好可以單獨製作,避免放入味精、糖精等過多的調味品。

④ 膳食金字塔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咀嚼能力,食物就無需切得太碎了,也不用製作的過於精細,應同時保證粗糧、優質蛋白的供給,每天攝入足夠的五大營養素。

水果類、蔬菜類、谷薯類、奶類、肉禽蛋魚類的食物要均衡,這五大類食物最好每天都能適量攝入,儘量按照膳食金字塔來吃。

三餐應該這樣吃

為保證孩子的生長發育,可在每天早晚給寶寶喝一小瓶牛奶,如果不喜歡喝牛奶,可以用酸奶、奶酪等奶製品替代,每日攝入量保證奶量350~500ml。

除了保證一日三餐以外,還要在此基礎上,至少給寶寶加餐兩次。時間可安排在下午四點左右、睡前兩小時左右,加餐要以果蔬或奶類為主,晚上加餐的話儘量避免甜食,以預防蛀牙的發生。

當然,這個加餐的時間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自家寶寶的習慣來調整。但是儘量都固定在同一個時間段,不要每天變來變去。

以下推薦兩種營養輔食,不僅美味可口,且營養豐富,很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食用哦!

1、蘑菇青菜炒肉

食材:蘑菇、青菜、裡脊肉

製作:裡脊肉切薄片洗淨,加入少量食鹽、醬油進行醃製。香菇切片,青菜切段備用。肉片下鍋翻炒,炒變色後加入香菇、青菜,根據寶寶口味加入適量的鹽調味,稍微翻炒即可。

2、番茄牛肉蓋飯

食材:番茄、肥牛卷、米飯等

製作:番茄切小塊備用,鍋中熱油,將肥牛卷下鍋進行翻炒,加入番茄,炒出汁來後撒點鹽,炒熟後出鍋,再倒在米飯上就可以吃了。

兩到三歲的寶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行為能力,代謝旺盛的情況下,所需要的營養也就更高,應根據寶寶體質,積極為其搭配合理的膳食,才更能利於寶寶的正常發育和生長。

相關焦點

  • 母乳餵養,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有這2個表現,說明寶寶吃飽喝足了
    導語:母乳餵養是目前國家大力提倡的。母乳中含有很多的營養物質都是配方奶粉無法替代的。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乳餵養至少要到寶寶兩周歲。如果實在條件有限制,那麼至少也要吃到寶寶六個月。孩子從出生到長大,花在配方奶粉方面的錢一個月至少就有5000元左右。所以,母乳餵養好處真的非常多!營養價值高、省錢、省力、方便、快捷。2、對於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來說,母乳餵養,隨時可以吃。
  • 7-24個月寶寶如何餵養?每天幾次奶幾次飯、咋安排,看看指南建議
    -24個月的寶寶如何安排一天的餵養? 輔食從每天2次逐漸增加到3次,以富含鐵的食物優先添加。 如 先添加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衝成泥糊狀,到9個月時可以每天加1個蛋黃、50克肉類,其他穀物類、蔬菜、水果的添加量根據寶寶的實際需求量添加即可,這時的輔食就比較稠了,可以做成厚粥、肉末、碎菜、爛面給寶寶吃。
  • 脾胃不和的寶寶越來越多?是餵養方式出了錯,寶寶吃飯沒那麼簡單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社區「媽媽幫」開展了一場主題活動:如何讓寶寶吃得好,長得高?都說「民以食為天」,吃飯這件事的確是重中之重,尤其對於剛剛添加輔食的寶寶來講,更是容不得半點馬虎。1、總怕孩子吃不飽,餵得太多了對於寶寶而言,他們沒有自控能力,往往是家長餵多少吃多少,從小時候吃奶到輔食添加,如果媽媽不能有效地掌握餵食量,只會造成餵養過多,從而超出了寶寶脾胃的承受量,導致脾胃損傷。當然還有一部分家長喜歡追著餵孩子,或者孩子邊吃邊看電視等等,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都會造成孩子不能專心致志地進食,造成消化不良。
  • 寶寶輔食餵養指南來了!這些輔食誤區你還在犯嗎?
    如何加呢?加多少」,往往是新手寶媽對輔食的三連問。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其中規定了健康足月出生的滿6月至24月齡的嬰幼兒進行輔食添加基本原則、分年齡段輔食添加指導及輔食製作要求。下面我們一起就來看看吧~01輔食多久加?這個問題是很多寶媽非常糾結的,「到底是4個月還是6個月呢?」
  • 混合餵養的寶寶長得慢是什麼原因?別大意,看看是不是方法沒對!
    混合餵養不會損害寶寶的健康母乳是寶寶最好的口糧,混合餵養雖然不如母乳餵養好,但混合餵養能夠使寶寶吃到儘可能多的母乳,同時在乳汁總量不足的情況下,保證寶寶攝入足夠的奶量,維持寶寶正常生長發育。混合餵養的前提是讓寶寶吸到儘可能多的母乳之後,再進行配方奶的添加。
  • 0-1歲寶寶餵養常識,包括母乳餵養、輔食、營養補充等
    0-1歲的寶寶怎麼餵養?輔食怎麼添加好?營養素是不是要及時補充?等等一系列關乎寶寶的成長和發育的問題,你都應了解。 你知道嗎初乳是寶寶天然的免疫疫苗,它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和抗病因子。寶寶喝初乳,不僅有利於寶寶胎便的排出,還有利於預防黃疸,增強寶寶自身的免疫力。因此,寶媽應儘早開奶,趁早哺乳! 2、6個月後的母乳沒有營養了嗎? 6個月後母乳有營養,只是6個月之後母乳餵養並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
  • 0-2歲奶粉餵養的寶寶每日奶量參考標準,值得收藏!
    大約2周左右,大部分嬰兒就能每餐吃90~120毫升。 溫馨提醒:提示:注意配方奶濃度,嚴格按照奶粉說明書來按比例配奶,衝奶粉先放水,再放奶粉。注意奶溫,涼了容易讓寶寶腹部難受。配奶過濃會給腸胃腎臟增加負擔,過淡不能獲得足夠營養。如果寶寶出現腹瀉等情況要考慮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過敏等。
  • 0-12個月寶寶吃奶量標準、吃奶次數和吃奶時間,避免寶寶餵養不當
    滿月後一次能吃90-120ml,一天吃上個7-8次。吃奶時間間隔少則1-2小時,多則3-4小時。鑑於新生兒體重會經歷一個生理性下降過程,寶寶出生3-4天後,媽媽要稱一下寶寶的體重,判斷近期餵養是否正常。
  • 不同階段寶寶的胃到底有多大?如何判斷寶寶吃飽?
    看體重 對於一個足月出生的寶寶,1個月後體重可增長1-1.5kg ;3個月時體重約為6kg;1歲時體重增長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9kg)。 如果寶寶的體重波動在正常範圍內,家長就無需擔心餵養欠缺的問題了,但是如果寶寶的體重小於均值的10%,就要注意寶寶是不是餵養不足了!
  • 滿月的寶寶如何餵養?一篇「護理全攻略」,先收藏再看
    寶寶前6個月都應該是純母乳餵養的,奶水不足的媽媽也可以選擇混合餵養。想要寶寶吃得飽,寶媽首先要養好自己的身體,保證營養充足,給寶寶提供更多的奶水。滿月寶寶應該這樣餵:滿月的寶寶應該每2-3小時餵一次奶,全天餵養8-10次左右。如何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正常來說滿月的寶寶可以持續吞咽10分鐘以上,在吃飽後寶寶會主動停止,並且表情滿足。
  • 想知道寶寶體重是否達標?附幼兒標準體重公式,自查是否過度餵養
    2. 希望寶寶長得好 出生不長時間的寶寶,要是被媽媽餵養的肉乎乎,一定會得到別人的交口稱讚。超重肥胖,引起一系列問題 2013年調查結果顯示,我國6歲以下兒童超重率為8.4% ,肥胖率為3.1%。 研究表明,肥胖極易引起兒童血壓、血糖異常,從而引發一系列如呼吸睡眠暫停等全身多系統的健康問題,且會誘發兒童早熟。
  • 0到12個月寶寶標準喝奶!拒絕過度餵養
    新手爸媽們在剛開始養娃時,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吃喝拉撒都能討論半天,不過最常碰到的問題還是寶寶喝奶的問題,畢竟吃的好才能長得好,有的父母擔心孩子吃少了影響發育,便使勁給孩子喂,這樣其實反而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 你家寶寶超重了嗎?過度餵養了解一下
    體重標準測量公式: 1-6月齡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67-23個月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52-7歲體重(公斤):年齡×2+8 判斷標準: 正常範圍
  • 寶寶也會「吃到撐」嗎?寶寶的胃不是無底洞,4個表現是吃飽信號
    這個時候,家長也大可不必擔心寶寶會「撐到」,這時候的寶寶胃容量非常小,每次吃的也都很少,很快就能消化掉了。 如果非要一個具體的次數,那麼應該1-2小時餵一次,一天餵養8-12次左右。
  • 母乳餵養,媽媽如何知道寶寶吃沒吃飽?可以從三個方面判斷
    因為第一次當媽媽沒有經驗,小寶寶年齡小又不會說話,媽媽每次餵寶寶吃母乳的時候,心裡都會有顧忌。一是怕寶寶如果吃多了會撐著,二是擔心吃少了寶寶餓肚子會影響到正常的發育。 如何才能知道寶寶吃沒吃飽呢?
  • 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長得「醜」?這3個原因,爸媽要知道
    事實上,剛出生的孩子都是差不多的,新生兒只有體重和性別上的差異,外貌的辨識度真的不高,都是得掛著標籤來分清。寶爸寶媽可能都很好奇,為何剛出生的寶寶都會有點醜,甚至讓人懷疑是不是自己抱錯孩子了,其實,剛出生的孩子長得"醜"不是真的"醜",只是他們的真實面貌被"保護"起來。孩子長得醜主要有3個原因導致,寶爸寶媽要了解,不要"錯怪"孩子。
  • 1歲寶寶如何餵養?一日三餐還喝粥?這樣安排,娃長得更高
    上周天氣好,堂妹帶著她的兒子來我家玩,許久沒見,小外甥已經一歲了。可是看起來有點瘦巴巴的,不如以前白白胖胖。聊天中才得知,斷奶後要餵他吃米糊、粥,而小外甥似乎也不太喜歡吃,吃幾口就玩去了,追著餵也不肯張嘴。小外甥已經一歲了,餵養方式也需要隨之改變和調整,以滿足寶寶的生長需求。
  • 新生寶寶的3個「猛漲期」,寶媽要抓住「信號」助娃多長几公分
    「又高又壯」。總有一些寶媽,常常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大高個和強壯的體格,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矮蘿蔔頭」一個,實在是令人糟心,讓很多家長時常自責:「都是因為自己長得不高,所以孩子才長得不高。」其實,一個孩子到底長得高不高,遺傳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後天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
  • 4招教你「母乳餵養怎麼判斷寶寶是否吃飽」
    這可愁壞了很多母乳餵養的媽媽們,不知道如何判斷新生寶寶是否吃飽了。1、觀察寶寶的小便寶寶出生後的頭兩天,應至少排尿1~2次,從出生後第3天開始,每24小時排尿達6~12次,所以吃足了的寶寶每天尿溼4-6片紙尿褲。
  • 輔食怎麼餵寶寶才能長得好?2歲前打牢營養基礎,4原則分5步走
    有的說自己每天絞盡腦汁做輔食,孩子也就只願吃兩口; 有的說孩子必須看電視才能坐下來吃飯,但吃的極慢,從熱菜吃到冷菜;有的說自己家寶寶還不到一歲就已經不愛吃輔食,總覺得是自己的餵養方法有問題; 還有同事乾脆直接稱自家孩子是「飯渣」,只能在孩子不願吃飯後餓個一兩頓,家人習慣了孩子難喂,也做足了心理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