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多郎是新世紀音樂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有著日本新世紀音樂開路先鋒的獨特風格。他將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爵士樂融入電子音樂,展現出東方音樂的魅力。他的音樂風格屬於大全景、大寫意似的感受型音樂,這種音樂流暢且抽象,給予聽者肆意想像的空間。他在音樂上的描寫對象是多變而難以琢磨的自然對象,如水、雲、天、地等。他把在自身生活環境中所知所悟,諸如自然的雄渾、荒遠、溫暖、冷漠,反映到他的音樂裡,帶給聽眾獨特的東方感受。他的音樂著重內心感受個性的表現,幽昧深遠,令人迴腸盪氣。
喜多郎上中學時,喜歡靈樂和藍調,會玩電吉他,並作為信天翁樂隊的成員在一些派對及俱樂部中演出。1970年,還是清潔工喜多郎分期付款買下了日本第一臺電子合成器。1972年,前往歐洲留學深造,得到了德國音樂組合橘紅色的夢成員Klaus Schulze的指點。1976年歸國,開始全身心投身於音樂創作。
20世紀70年代初期,喜多郎運用高科技合成器,率先玩起了電子樂。他早期的音樂創作受到德國電子合成器音樂人Klaus Schulze的影響,因此其作品中的電子合成器音色濃厚。在1978年發行的首張音樂專輯《天界》中,喜多郎便表現出對音樂理解的獨到之處。他的音樂表現得具有感染力,質樸飄逸的旋律、獨特的音響效果,讓人初次領略到東方神秘的哲學思想韻味,使東方人有了屬於自己的新世紀音樂。之後,其陸續推出《大地》《飛雲》等多張音樂專輯被主流市場所認可。
進入20世紀80年代,喜多郎嘗試運用現代電子合成器演繹東方文化精神,創作出《絲綢之路》系列音樂作品。在該音樂作品中,喜多郎把他和煦的創作手法與廣袤的絲綢之路融合。隨後,他對樂器的使用更為廣泛,如日本太鼓等樂器都被他用來進行音樂創作。在1990年發行的音樂專輯《古事記》,喜多郎以日本民族音樂為內核,將管弦樂與電子合成器作結合,將他的創作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1991年後,喜多郎的音樂風格出現了較大轉變。在1992年發行的《夢》和1993年發行的《天與地》中,均表現出喜多郎的個人色彩。在《天與地》中,喜多郎除了合成器運用得更純熟外,開始大量運用西洋管弦樂和中國民樂、日本民族音樂和越南音樂的元素。1997年發行的《宋家皇朝》中,他將中國民樂的調式和西洋管弦樂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成功結合。
「喜多郎從未接受過系統的音樂教育,但他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除了演奏吉他、貝司、鍵盤、簫、太鼓及許多其他的樂器之外,他還作曲、編曲、製作,有時他也兼任音樂總監。除此之外,他還會攝影和設計房子。他能超越文化融合各民族的特色製作音樂,又不忘記傳統。他是個謙虛隨和的人,對宗教有著虔誠的信仰。喜多郎控制電子組合具有一流技術,他的音色有人味,旋律有個人風格」。(黃霑)
絲路明月☼品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