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喜多郎的音樂: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黑水城幻想》 《尋找他鄉的故事》

2021-03-02 MEISHI美視 馬主想建一涼棚

早上好!今2019-12-15日星期天。今天是我小兒子EricMa生日(美國時間12-14日)祝他生日快樂!

明天我將去日本訪問考察。知己知彼…真正的認識自己,方可邁出真實並實在的第一步!

日本喜多郎的音樂: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黑水城幻想》

《尋找他鄉的故事》

該專輯共29首曲我選29之14,23、13曲編為一版便於你分享。

喜多郎(Kitaro)1953年出生於日本豐橋市,日本當代作曲家、音樂家。喜多郎這個藝名是他的朋友根據一套日本的動畫《鬼太郎》中「鬼太郎(日文讀音和喜多郎一樣)」這個角色給他取的綽號。高中時代與友人合組搖滾樂團,其後加入由世界療效音樂泰鬥「宮下富實夫」所創辦的Far East Family Band(遠東之家樂隊)經常赴歐美等地演出,得到很高的評價。

喜多郎所創作的樂曲《絲綢之路》己風靡全球整整30年,喜多郎憑藉著對中國音樂的間接認識和音樂人對歷史特殊感悟,創作出了充滿中國韻味的絲綢之路樂曲,並由此一舉成名。

分享【日本當代作曲家、音樂家。喜多郎Kitaro(1953年出生於日本豐橋市)。1999年著名作品】

日本喜多郎的音樂: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黑水城幻想》

《尋找他鄉的故事》

編入《喜多郎1990-2000》專輯中之14、23、13中共29首音樂於1999-12-1日出版發行。

MElSHl美視

馬主想建一涼棚

2919-12-15

MFC作品序號0953/0951/0911

關注公眾號"MEISHI美視馬主想建一涼棚"分享更多好音樂。


相關焦點

  • 馬友友和他的「絲綢之路樂團」
    馬友友生於巴黎,長於美國,作為華裔,絲路之旅於他或許是一趟尋找身份認同之旅。這些音樂聽來以即興演奏為主,很友好,充滿活力和使命感。也許僅有合作並不夠,民間音樂與樂器有它們特別的美與表現力,不僅是一種東方情調。
  • 紀錄片《新絲綢之路》全集
    《新絲綢之路》是一部10集大型紀錄片,該片再現悲壯的古戰場,探索神秘的古商道,重現恢宏的古文明。《新絲綢之路》在技術手段上採用了超級高清晰設備,這也是紀錄片有史以來第一次使用這種高端的設備進行拍攝。劇組還特別為此成立了航拍組,以直升機、動力傘、航模飛行器從空中全方位進行拍攝。
  • 紀錄片《新絲綢之路》合集
    《新絲綢之路》在技術手段上採用了超級高清晰設備,這也是紀錄片有史以來第一次使用這種高端的設備進行拍攝。劇組還特別為此成立了航拍組,以直升機、動力傘、航模飛行器從空中全方位進行拍攝。 第四集一個人的龜玆導演:韋大軍 在絲綢之路上曾經有許多僧侶為了信仰捨生忘死,鳩摩羅什是佛教文化東傳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之一。在龜茲的時空中,功名與寂寞、宏大與渺小如同高山與石子悄然轉換。
  • 紀錄片《新絲綢之路》合集(共10集)
    《新絲綢之路》第四集 一個人的龜玆▼在絲綢之路上曾經有許多僧侶為了信仰捨生忘死,鳩摩羅什是佛教文化東傳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之一。在龜茲的時空中,功名與寂寞、宏大與渺小如同高山與石子悄然轉換。《新絲綢之路》第七集 青海之路▼當北方絲綢之路在4-5世紀陷於阻塞的時候,東西方的經濟貿易是通過什麼途徑接觸的呢?從青海出土的大量絲綢成為「青海之路」的有力證據,絲綢之路的線路圖也許需要重新繪製。
  • 喜多郎演繹絲路意象,渺遠,深邃!!
    喜多郎是新世紀音樂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有著日本新世紀音樂開路先鋒的獨特風格
  • 久石讓和喜多郎,你更欣賞誰?
    總是有人將久石讓和喜多郎的名字放在一起,因為久石讓和喜多郎都是日本新世紀音樂界的骨灰級大師,並且也都是配樂大師 ,兩個人的音樂風格自有其相同和不同之處。但不變的是,這兩個人的音樂都能讓你不可自拔地陷落其中!
  • 世界級音樂大師有沒有你喜歡的
    音樂也是我們日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在國際上享譽成名的音樂大師,有沒有你喜歡的音樂類型1,恩雅,來自愛爾蘭新世紀音樂家,愛爾蘭國寶級音樂大師,擁有多項殊榮,曾擔任創作電影(指環王,魔界)主題曲,作詞,作曲並演唱,早期最為經典的作品,從(奧裡諾科之流)到(加勒比海藍)(樹的回憶)等作品,帶著夢幻色彩的天籟之音,每次聆聽恩雅的音樂,覺得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使,來到了這個世界
  • 國際頂級音樂大師有沒有你喜歡的
    音樂也是我們日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在國際上享譽成名的音樂大師,有沒有你喜歡的音樂類型1,恩雅,來自愛爾蘭新世紀音樂家,愛爾蘭國寶級音樂大師,擁有多項殊榮,曾擔任創作電影(指環王,魔界)主題曲,作詞,作曲並演唱,早期最為經典的作品
  • 十四年前的這些歌曲,滿足了我們對於絲綢之路的一切想像
    匯聚了國內紀錄片領域的頂尖人物,編曲配樂更是精益求精,以致造就了《新絲綢之路二〇〇六》在影視音樂領域的卓爾不凡。原聲大碟共收錄十三首作品,包含序曲《向東方向西方》、片頭曲《新絲綢之路》、主題曲《思念與對視》,以及《一個人的龜茲》《草原石頭祭》《永遠的長安》、《敦煌生命》《和田尋寶》《探訪黑水城》《十字路口的咯什》《生與死的樓蘭》《青海之路》與《吐魯番的記憶》這十首以每集紀錄片為名的配曲。
  • 純音樂 | 喜多郎《響宴》大氣磅礴,宏大開闊,肅殺祥和
    《音樂時光》中國最美音樂微刊©點擊上方音頻收聽音樂很久以前,在學校文藝匯演的時候跳了一支叫
  • CCTV-2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解密絲綢之路的財經密碼
    今天的世界,將這條古老道路稱為絲綢之路。 歷經數千年的修建,絲綢之路已經像一張網,把整個歐亞大陸的不同種族、國家,緊密編織在了這張交通網絡中。網絡暢通,文明前行的腳步富足而輕盈;交通閉塞,歷史呈現的則是貧瘠和荒涼。21世紀的今天,當東方大國提出了這條古老道路的復興計劃之後,絲路沿線的國家民眾,開始尋找自身在這張巨大道路網絡中的位置。
  • 喜多郎與黃家駒因長城相識,這位音樂大師每次到香港必去拜祭
    當一首好歌穿越時光來到耳邊時,當我們如數家珍地向別人介紹作品背後的故事時,聽者往往只會關注或記住演唱者的名字,而在不經意間將其他參與者忽略掉。任何一首絕世好歌的背後都是一串名字,而不是一個,他們對作品的貢獻可能有主次,我們卻不能有抹殺。長城由黃家駒作曲劉卓輝詞,編曲工作由Beyond和梁邦彥共同完成,而鍵盤部分的演奏者則是日本著名音樂家喜多郎。
  • 「絲綢之路文學」正義
    有關絲綢之路的文學題材各式各樣、千差萬別,絲綢之路本身也是一個涵蓋多學科、內蘊極豐富的概念。何謂絲綢之路題材?著實難以把握。這一概念忽略了地域、時間等要素,存在泛化的不足。日本文學家真人元開的《唐大和上東徵傳》,對唐代高僧鑑真六次經海路赴日本傳經送法的曲折歷程進行了生動記述,屬於海上絲路文學。東晉法顯的《法顯傳》既屬於沙漠絲路文學,也屬於海上絲路文學。這是因為法顯行經的路線是陸路而往、海路而還,《法顯傳》不僅是留存下來的第一部陸上絲路見聞錄,而且首次對海洋絲路進行了生動描繪。
  • 絲綢之路音樂計劃:請一定讓小朋友耳朵聽到這中西交匯的上好音樂
    波士頓環球報將「絲路合奏團」譽為「流動的沒有牆壁的音樂實驗室」。在絲路合奏團的演出現場,你會看到代表西方音樂的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也會看到中國的琵琶和笙、日本的尺八和印度的鼓,這些代表東方和西方音樂精髓的樂器同臺演奏,不禁令人想起盛唐時代東西方物質文化的融合盛景,可謂當代版的「音樂絲綢之路」,音樂流派的藩籬被打破,多民族的音樂文化得以融合。
  • 馬友友和絲綢之路合奏團
    馬友友說:「在世界各地旅行和演出,使我有機會探索大量不同的文化和聲音。我結識了一些音樂家並得到他們的指導,這些音樂家能在文化交匯中總能用創造性的潛能為我帶來新的驚喜。」馬友友說絲綢之路合奏團是一個需要好奇心和熱情合作的音樂團體,「我們演奏的音樂不只屬於一種文化或只屬於絲綢之路地區,我們的創造力始於演奏,探索聲音並試驗想法,這也使得我們的一些演奏者能創作和改編音樂了。」
  • 絲綢之路
    ◎譯  名 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僵局◎片  名 Silk Road◎年  代 2021◎產  地 美國
  • 以音樂之名向世界發聲 「絲綢之路」中國民謠音樂節即將登陸普拉圓形競技場
    張總對於此次「絲綢之路」中國民謠音樂節的發言中主要提及三大板塊:一是北演為何要做「絲綢之路」中國民謠音樂節,二是「絲綢之路」中國民謠音樂節具體做什麼,第三點就是北演如何去做「絲綢之路」中國民謠音樂節。北演一直在尋找中國的演藝項目如何與世界對話,如何與世界的演藝和觀眾進行一些溝通和交流 ,既要從中找到極具中國特色的音樂客體,同時也希望找到國外觀眾能夠接受和喜歡的藝術作品,因而策劃了「絲綢之路」中國民謠音樂節。希望這個品牌能夠在海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也希望能夠藉助克羅埃西亞普拉圓形競技場的演出,讓中國的演藝項目、音樂項目真正的進入到海外市場。
  • 史詩級音樂《大蛇》,日本音樂大師喜多郎,大陽聊音樂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大陽,本期節目是大陽聊音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日本音樂大師喜多郎的音樂作品《大蛇》,《大蛇》是喜多郎作品《古事記》的第四樂章,我相信很多和我同一年齡段的人,只要一聽到這首大蛇開始的旋律,就會想起一部古裝武俠電視劇《蓮花爭霸》。
  • 隋唐時期,路上絲綢之路為何會衰落,而海上絲綢之路又為何興起?
    古代,中國出口貨物主要是絲綢,因此德國學者李希霍芬(FRichthofen1833-1905年)把我國西北對外進行絲綢貿易的陸路稱為「絲綢之路」。後來海路對外貿易日益發達,有人便把海上絲綢貿易航線,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 大型紀錄片《穿越海上絲綢之路》央視播出 32個故事帶你重溫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和文化精神
    紀錄片立足於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依託海上絲路沿線國家的32個人物故事,既梳理從漢唐以來長達兩千年的古代絲綢之路,也講述發生在當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故事,帶領觀眾重新發現海上絲綢之路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