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則研究蘇暢:貨幣政策的收緊可能影響短期需求

2020-12-23 期貨日報網

期貨日報網訊(記者 王寧)9月23日,由大連商品交易所特別支持,證券時報、期貨日報聯合指導,期報投資、信達期貨共同主辦,恒生i私募協辦的「第二屆中國期貨(期權)FOF私募邀請賽」第一季度頒獎典禮暨錢塘論道·化工品種高端論壇在杭州舉行。弘則研究首席經濟學家蘇暢對化工面臨的貨幣和需求環境作了主旨演講。

蘇暢表示,當前貨幣環境或類似於2009年年底及2016年6月,國內的貨幣寬鬆已經結束,外部貨幣環境仍然保持寬鬆,總體仍然有利於實物資產價格。

蘇暢認為,短期需求環境有兩個特點:一是增長由復工後的高速修復期向正常增速回歸;二是需求結構上投資相關的需求對衝了消費需求的下滑。未來消費需求是否能夠完全恢復尚需觀察,兩個因素可能構成拖累。而新冠疫情、綠色增長可能帶來長期的化工需求的改變,貨幣政策的收緊則可能影響短期需求。

責任編輯:李國雷

《期貨日報》社有限公司版權聲明

相關焦點

  • 邁科集團攜手弘則研究開展業務交流分享會
    12月18日,邁科集團邀請弘則彌道(上海)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沛、有色研究總監錢鵬、首席經濟學家蘇暢、諮詢主管時代就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有色金屬行業發展開展了一場別有生面的業務交流分享會。會上,邁科集團董事局主席何金碧對王沛董事長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 盛松成對話管濤:中國經濟全年增速或達2%以上、貨幣政策還不需要收緊
    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11月曾表示,儘管「就全球範圍而言,寬鬆政策退出為時尚早」,但「中國在經濟復甦上走在前面,已經到了研究前期部分貨幣政策有序退出的時候」。盛松成旗幟鮮明地表示:「在目前,甚至明年上半年,中國都不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 2021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央行主動收緊流動性概率小
    不僅如此,MLF操作亦打破此前維持數月的一次性超額續做格局,市場又開始擔憂央行收緊流動性。觀察人士認為,2021年貨幣政策「穩」字當頭,春節前流動性供求形勢總體好於前兩年,給予央行更充分的騰挪時間和空間,短期降準可能性不大,但也無需過度擔心貨幣政策操作收緊,MLF縮量續做反而給進一步操作預留了空間。 1月15日,債券市場情緒轉弱,國債期貨全線走低,代表性的10年期主力合約明顯下跌。
  • 中誠信國際閆衍:警惕債務風險逐步顯化 貨幣政策不宜過快收緊
    由於低基數效應的影響,2021年實際GDP增速將顯著高於疫前水平並主要表現為上半年高同比增速,呈現「前高后低」走勢。閆衍同時提醒,疫後中國經濟復甦仍然面臨多重風險與挑戰。首先,從外部環境來看,新冠疫情演化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拜登當選並不會改變中美博弈大勢,外部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持續存在。其次,經濟復甦基礎仍不穩固。
  • 黃益平:央行數字貨幣可能帶來的短期和長期影響
    如果不能較快推出CBDC,將來就有可能受到比特幣和Libra等民間數字貨幣的影響,尤其是Libra作為穩定幣,具備兩大明顯的優勢,其一是Libra以主權貨幣作為基礎的價值支持,因此是有內在價值的,其二是Libra一經推出就可能成為國際支付與國際貨幣,這會對各國造成較大的壓力,主要體現在Libra對各國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的影響,以及對於主權貨幣地位的衝擊。第二個層面的競爭主要是在各國央行之間。
  • 更趨精準 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
    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展望明年,業內人士表示,宏觀政策向常態化回歸是大方向,但貨幣政策投放力度不會驟然收緊。與上一次強調「靈活適度」不同,這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這意味著結構性貨幣政策將作為明年貨幣政策的主要發力點。
  • 喆安政策解讀月報|前8月樓市調控368次,下半年「松少緊多」現收緊...
    下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風向突變,從上半年的全面寬鬆,開始出現收緊趨勢。7月24日召開的房地產工作座談會指出,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的會議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央行定調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降準預期落空
    「目前經濟已經回到潛在產出水平,企業信貸需求強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說明當前利率水平是合適的。」孫國峰稱。談及未來央行是否考慮降準,孫國峰也表示,2020年人民銀行3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共釋放長期資金約1.75萬億元。
  • 【任澤平:未來應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來擴大需求】恆大...
    2020-04-11 12:21:03來源:FX168 【任澤平:未來應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來擴大需求】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發文稱,當前我們面臨四大挑戰:控制疫情、復工復產、紓困企業、擴大內需。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什麼貨幣政策信號 四位機構首席解讀「不急...
    「經濟持續復甦之下,市場擔心宏觀政策大幅收緊。」廖志明認為,「不急轉彎」體現了宏觀政策會保持一定的連續性、穩定性,不會驟然大幅收緊。只不過,貨幣政策收緊方向還是比較確定的,但收緊節奏會比較慢及時間拉長,實現在穩槓桿的同時避免對經濟復甦產生較大的影響。
  • 央行釋放重要信號,貨幣政策大概率這麼走
    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但明年難加息在經歷了四五月份市場對貨幣政策收緊的擔憂後,隨著下半年來央行邊際加大流動性投放,市場對於貨幣政策轉向的擔憂大為緩和。目前,對於來年的貨幣政策基調,市場基本形成較為一致的預期,即認為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不會再明顯放鬆,但也不會再收緊。
  • 《薩繆爾森談財稅與貨幣政策》|財智推薦
    現任耶魯大學斯特林經濟學教授,考爾斯經濟學研究基金會理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研究員。諾德豪斯的經濟學研究範圍很寬,包括環境、能源、技術變革和經濟增長,以及利潤和生產率的增長趨勢。此外,對經濟政策研究非常感興趣。1977~1979 年是卡特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的成員,曾多次出席政府顧問委員會的會議,不時為《紐約圖書評論》和其他報刊撰文。在耶魯大學他主講經濟學原理課程。
  • 弘則研究:疫情之後 倫銅價格低位料為5500美元/噸
    SMM網訊:弘則研究預計疫情之後 ,LME銅最低價為5500美元/噸,該假設基於銅的金屬屬性衰退到極致,也就是說風險投機性行為削弱到最低位。一方面,內陸地區(如寧夏、甘肅)的冶煉廠受到硫酸漲庫的影響,現有煉廠利潤空間微小,預計將主動減產來防止硫酸外溢,對銅價有一定支撐。
  • 貨幣政策或重新主導通脹預期
    未來3個月貨幣寬鬆將重新主導通脹預期。  2. 美國大選投票日以後,利率互換期權的短期波動率明顯回落。這意味著財政政策對通脹預期的邊際影響下降。  3. 全球央行擴表對風險資產至關重要。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相對擴錶速度的變化,改變美元趨勢和貨幣套利方向,並且影響大類資產配置。  4.
  • 明年貨幣政策定調:穩健 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對於這一表述的轉變,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2021年,我國仍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宏觀政策既不會大幅度收緊  董希淼進一步分析指出,「靈活」,要求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進行適時調節,如果經濟恢復速度較快,部分階段性政策可能退出;「精準」,要求流動性更加精準滴灌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 啟富投顧:上半年貨幣及財政政策要點
    政策導向上,隨著經濟回歸潛在增速,宏觀槓桿率也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將改革和調控、短期和長期、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結合起來,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 觀點解讀:根據世界銀行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實際GDP可能萎縮5.2%,其中高收入經濟體萎縮6.8%,發展中經濟體萎縮 2.4%。展望未來,央行繼續認為「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 新冠疫情衝擊下的貨幣政策:目標、立場與操作
    在此背景下,如何權衡我國貨幣政策的多重目標?貨幣政策的立場將有何變化?央行又可能進行哪些貨幣政策操作?本文將嘗試回答上述問題。未來一旦流動性結構性收緊,資金市場利率快速上行,中小銀行或將再次暴露風險,可能不利於實體信用擴張與企業融資成本的下降。
  • 央行對貨幣政策定調轉為「合理適度」 流動性定調改變後續可能釋放...
    原標題:央行對貨幣政策定調轉為「合理適度」 或釋放偏緊信號 但不會「急轉彎」  近日央行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央行會議強調明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同時,提出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 把握時度效2021年財政貨幣政策以穩為主基調
    貨幣政策回歸常態穩定槓桿率將成重點此前市場預期,2020年各類非常規的疫情救助與經濟紓困政策將在2021年陸續退出,貨幣政策將會收緊,經濟反彈的政策支撐力逐步減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
  • 專家:特殊時期貨幣政策退出時機基本成熟 明年上半年降準可能性小
    總之,明年國內經濟及全球經濟均有望恢復正常狀態,我國特殊時期採取的特殊貨幣政策也就有了退出條件和必要。國內貨幣調控進入下半年後就已啟動某種程度退出。貨幣政策調整的藝術在於前瞻性和漸進性,尤其是經濟好轉下的貨幣調控回歸,會更注重預調微調,不可能是跳躍式分段實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