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後宮幹政」為何兩漢最多?

2021-02-13 歷史故事

在中國古代,皇帝是一國的象徵,君臨天下。而皇后則是一國之母,母儀天下。漫漫歷史長河中,不乏有許多傑出的皇后,她們不單是作為皇帝正妻,統領後宮佳麗,更是參與朝政與皇帝共同治理天下,這被後世稱為「後宮幹政」。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死後,其後呂雉便開始了奪權之路。在群臣的自保下,漢惠帝劉盈死後,呂雉便臨朝稱制,行使皇帝的權力,她改變劉邦」非劉氏不得為王「的定製,大封諸呂為王,這在實際上已經形成了改朝換代。

司馬遷做《史記》將呂后列入本紀,實際上就是承認她是皇帝。若非呂氏諸男沒有呂后的政治能力,周勃平叛能否成功還是未知數。

呂氏之後,長期把持朝政的是文帝的皇后竇氏。竇太后和其女館陶長公主劉嫖權勢滔天,甚至可以左右景帝立嗣。

在景帝去世後,升級為太皇太后的竇氏把持朝政,武帝親自任命的重臣趙綰只因提出「竇氏不應再幹涉朝政」,竇氏就迫使武帝罷免了自己任命的丞相和太尉,並把趙綰逼死在獄中。在其母王太后的建議下,武帝採取韜光養晦之計,不再過問政事才得以保全。

武帝時代,儒學興起。儒生根據夏桀、商紂、周幽王寵愛女色、荒政亡國的事實得出「女色亡國」的結論,甚至把帝王寵妃視為「禍水」。

不過儒家的興起並沒有阻擋住後宮幹政之路,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在元帝病故後,便開始了60年的當政生涯,先後經歷了成帝劉驁、哀帝劉欣、平帝劉衍和劉嬰五朝,最終由王莽篡漢。

民國初的歷史學家蔡東藩對王政君作了高度評價「孝元皇后,無傅太后之驕恣,又無趙氏姊妹之淫荒,亦可謂母后中之賢者。乃過寵王莽,使其罔上行私,得竊國柄,是則失之愚柔,非失之驕淫也。」但是經歷了新朝代漢的者班彪認為「孝元後群弟世權,更持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位號已移於天下,而元後卷卷猶握一璽,不欲以授莽,婦人之仁,悲夫!」

明學者王夫之對漢代母后這一現象做出了總結「所見所聞不出於闈闥,其擇賢辨不肖、審是非、度利害,一唯瑣瑣姻亞之是庸」,故「母后臨朝未有不亂者也」。

這確實言中要害。后妃得寵一般是憑藉色相而非才能,即所謂「女以色進」。這其中有少數極具政治才能的女性,例如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呂后、漢和帝皇后鄧綏、武則天、清孝莊太后等人,但更多的女性從未接受過治理國家的教育,加之年紀尚幼便入深宮,對國情民意一無所知,一旦掌握權力很容易帶來災難。另一方面,后妃沒有執政合法性,她們又不得不依靠外力幹預朝政,一般後宮幹政都與外戚幹政相連。

尤其東漢政權實際上是在豪強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而光武帝劉秀不同於其它開國皇帝的是,沒有大肆屠殺或者壓制開國功臣,反而對他們禮遇有加,功臣們大多能保全性命、待遇和地位。東漢時,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更成為一種牢固的觀念,於是,與皇帝結親的大多是將相功勳和世代公卿巨族的家庭,他們本來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當他們的女兒姐妹甚至姨姑成為后妃特別是皇后或太后時,靠著這種裙帶關係,他們會得到更多的恩寵,獲得更高的權力和地位。

如漢章帝的竇皇后在年僅十歲東漢和帝即位後,尊竇氏為皇太后,竇氏臨朝稱制。竇太后的兄弟竇憲、竇景、竇篤等人都在朝中任要職。竇家兄弟為所欲為,公報私仇,凡是對他們專權不滿的人都被致死。在近五年的時間裡,竇太后一直把持朝政,和帝聽之任之,是一個傀儡。永元四年(92年),和帝14歲時,與宦官鄭眾合謀,將竇氏兄弟一網打盡。竇太后被迫歸政,臨朝稱制5年。

另一方面,由於漢朝又確立了皇后的嫡正地位,在皇帝年幼、懦弱、昏庸或皇嗣中斷時,皇太后可以監護人的身份監督、選立嗣位人,以至臨朝稱制。太后臨朝稱制,其權力與皇帝相等,東漢「臨朝者六後」,這種情況下,太后們在選擇嗣君時大多「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有些太后為了滿足自身的權欲,還廢長立幼。

如和帝皇后鄧氏,以長子劉勝有痼疾為由不立,而偏立少子劉隆,其生時才百餘日,剛立不久就夭折,後又立劉牿,也才12歲,一太后竟兩立幼帝,把持朝政達16年之久。

公平的來講,無論是章帝皇后竇氏、安帝皇后閻姬、順帝皇后梁妠以及桓帝皇后竇妙都知書達理,其家族外戚並非市井,雖然行事跋扈,處理政事也算及格。但靈帝生母董氏以及皇后何氏出身市井,一貪財一貪權,董太后打開賣官鬻爵的地獄之門,何皇后家族則將士大夫排擠出權力中心,兩人的爭權奪利加劇了東漢末年動蕩的局勢,最終導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

   公號ID : lishigushi   

   商務合作QQ:328662397

   閒聊歷史 個人微信號:lsgs2016    閒聊QQ群423261292

   購書WeChat : lsgs2016

民間歷史故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沒有女人幹政的朝代,你知道是哪個朝代嗎
    在中國封建社會,權力最大的自然是皇帝,但是在很多王朝,太后和太監幹政的現象屢見不鮮。如漢朝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宋朝的劉太后、清朝的慈禧太后、元朝的皇太后答己。看到列舉發現了吧,對了就是沒有明朝。秦朝可不是從秦始皇開始老秦人女人幹政的就多了所以沒有舉例。明朝大太監出了不少比較出名的就有劉瑾、王振、魏忠賢等,但是奇怪的大家沒有聽到明朝後宮的那些女人幹政的情況,即使皇帝年幼也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為什麼明朝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難道明朝的那些太后們都不喜歡權力?
  • 朱元璋對馬皇后發怒,說後宮不能干政,馬皇后把凳子踢翻了
    歷史上,有很多陰後,包括漢武帝衛子、漢光武帝皇后陰麗華、唐太宗皇后長孫無垢、清太宗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等等,這些在歷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唐太宗長孫皇后幫助唐太宗建立貞觀之治,有"萬世賢后"之譽。其實歷史上的馬皇后和長孫皇后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兩個人都是非常賢德的皇后。無論什麼時候,馬皇后都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 朱元璋對馬皇后發怒,說了一句後宮不得幹政,馬皇后踢翻了凳子
    歷史上出現了很多賢后,這其中包括漢武帝皇后衛子夫、漢光武帝皇后陰麗華、唐太宗皇后長孫無垢、清太宗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等等,這些都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賢后。其實歷史上的馬皇后與長孫皇后相差不大,兩人都是非常有賢德的皇后。馬皇后無論是什麼時候,都是輔佐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後世有學者認為,假如沒有馬皇后,朱元璋可能會殺死很多無辜的人。從這一點來說,馬皇后都是賢德的皇后。元末時期,天下大亂,本身馬皇后的家庭還是很不錯的。她的父親是馬員外,可是馬員外失手殺了人,結果就逃亡了。
  • 郭臺銘為「後宮幹政」說道歉:口誤,會虛心檢討
    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的「後宮不要幹政」說在島內引發不小爭議,他26日就此表示道歉,並炮轟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利用自己的口誤失言指責自己是
  • 兩漢時期女人眾多的後宮相關官員設置及其管理
    但秦漢時期,家國不分,政府和皇帝的宮廷在組織構建上有許多混同之處,國家各級官吏都是皇帝的奴僕,朝官和宮官往往混淆不清,有些官員雖屬九卿,卻有宮官的性質,如掌管皇帝私產的少府等。這就需要對宮官和政府官員認真仔細地區分,否則容易出錯。秦漢時期,上層社會一般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作為最高權力擁有者的皇帝更是如此。
  • 《少年天子》同是後宮幹政,為什麼佟臘月失寵,烏雲珠卻獨得君恩
    在秀女選秀上烏雲珠落選,嫁給了博果爾。而佟臘月則順利進宮,得到了福臨的寵愛。而然他們的糾葛並沒有因此結束,在博果爾死後,烏雲珠也順利入宮為妃,而佟臘月徹底失去了福臨的寵愛。佟臘月失寵,在很大程度上,看似是因為烏雲珠入宮的關係,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佟臘月的幹政行為。
  • 乾隆朝既沒宦官幹政,也無外戚幹政,為何清朝卻開始衰退
    古代很多王朝的衰敗,都是從宦官幹政,或是外戚幹政開始的。比如西漢時呂后幹政,她的兒子劉盈死後,她就找了個小孩子,號稱是劉盈的兒子繼承皇位。好在她去世後,眾人扳倒了呂氏一族,才迎立劉恆為帝。說起宦官幹政,就不得不提唐朝和明朝。明朝的王振、劉瑾、魏忠賢等都是鼎鼎有名,其中王振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徵,結果導致土木堡之變。明朝的實力從這時候開始,就逐漸衰弱。唐朝的宦官更加猖狂,他們甚至敢廢立皇帝,然後殺了廢帝。而清朝吸取了前朝的教訓,既沒宦官幹政,也無外戚幹政。
  • 皇帝不喜後宮幹涉政事,漢武帝處斬鉤戈夫人
    看的這些年的古代電視劇,那些妃嬪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後宮不能干政。但是看她們的行事作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沒有一個不幹涉政事的。鉤戈夫人是漢武帝後來得到的寵妃,在位時極其寵愛她,她還是漢昭帝劉弗陵的母親,但是在漢武帝臨死的時候還是選擇將他的寵妃一起帶入地下。
  • 朱元璋嚴禁太監幹政,為何明朝宦官仍然大權在握?朱棣是始作俑者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朝代宦官幹政相當嚴重,東漢、唐朝和明朝尤其如此,明朝宦官雖然權柄受到一定製約,不如東漢和唐朝那樣可以廢立皇帝,但仍然是左右朝局的重要力量,有明一朝權柄極重的太監不在少數,比如王振、汪直、劉瑾、馮保、魏忠賢等等莫不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太監。
  • 何謂「外戚幹政」?
    最近線上學習進行的如何?林老師有點頭禿,總感覺時間不夠用,壓力山大的樣子但無論工作還是學習,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嘛最近得知一部韓劇很棒——《王國》(又譯《李屍王朝》)喪屍劇也看過一些,本來只想隨便瞧瞧,誰知只看了第一集就被吸引關鍵是滿滿的知識點首先,何謂「外戚幹政」?
  • 同是「閨蜜幹政」,歷史上這兩個女人,卻造就強大國家
    比如中外兩位比女總統還牛的女強人,一輩子也沒繞開這個被深扒的話題:閨蜜幹政。可比比悲戚戚捲鋪蓋走人的女總統,人家為啥事業風風光光,還帶領國家民族霸氣自強?一:東漢太后鄧綏東漢政治一大毛病,就是外戚專權,而這位鄧綏太后,更是其中專權到呼風喚雨的一位。
  • 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臨終遺言?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人物都曾在臨終前說出過一段深入人心的遺言,下面就來盤點幾段比較著名的臨終遺言。其實這句話只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捏造出來的,歷史上真正的周瑜遠遠比小說中描述得更加有才智和謀略,即使是在臨終之前,他也只是交代了一些家中後事安排以及國家大事。而其中就有一句話也頗為有名:「劉備寄寓,有似養虎」。一句話道破了之後政權的發展走向,足以見得周瑜也是個深謀遠慮之人。
  • 朱元璋嚴禁后妃幹政的鐵律為何對馬皇后不起作用?主要有三個原因
    馬皇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后,與長孫皇后齊名。她不僅是朱元璋的髮妻、皇后,更是朱元璋創業開國、治理天下的賢內助。一、輔助太祖建立明朝元至正十四年(1356年),由郭子興做主,馬皇后與朱元璋結為布衣夫妻,馬皇后賢德善良,識大體,明大局,再加上在政治上見識非凡,夫以妻貴,朱元璋多得益助於馬皇后。
  • 孫權之女孫魯班,曾經有過兩段婚姻,為何稱她是歷史上的「毒婦」
    孫魯班與孫魯育兩姐妹有一個特別之處,她們二人在《三國志》的記載當中,是少有的記載了全名的女性,不知道陳壽為何會對這雙姐妹不惜筆墨。孫魯班,字大虎,她的妹妹字小虎。所以孫魯班也被後人「親切」地稱為「孫大虎」,看著像是在給人家起外號,但這確實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字。
  • 駿馬藝術形象:兩漢時期精神世界的象徵
    究其原因漢朝對駿馬的重視、神化和崇拜程度在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極為罕見,僅《史記》《漢書》《後漢書》和《資治通鑑·漢紀》等正史中就有大量關於駿馬的文獻記載。《後漢書·馬援列傳》云:「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明確點出了駿馬在漢朝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生活】《甄嬛傳》甄嬛歷史原型 ,歷史上的甄嬛是誰?
    熱播電視劇《甄嬛傳》,通過一幕幕充滿陰謀和陷害的後宮爭鬥戲,展現了雍正身邊的女人「甄嬛」的一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甄嬛」這個人?大清後宮的女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喜歡看宮鬥戲的觀眾會發現,大清後宮有很多像甄嬛一樣的女子。因為年輕貌美,她十幾歲就通過選秀入宮。後宮佳麗三千,她只能排隊等待皇上的寵幸。除此之外,她還要膽戰心驚地周旋在妃嬪之間。
  • 《清平樂》中她大婚五年沒圓房,被舞女欺負,歷史上的曹皇后更慘
    劇中的曹皇后怎麼看都是一個悲劇,那麼歷史上的曹皇后呢?其實比劇中的更慘,如果說劇中的曹皇后人生中還有那麼一點甜的話,那麼歷史中的曹皇后真的是一生苦楚。曹皇后家世很高,出自「今天下言諸侯王世家,以曹為首」的真定曹氏,是真正的將門虎女,他祖父曹彬是宋朝開國元勳。雖然曹皇后出生名門,賢良淑德又寫得一手好字。
  • 甄嬛的養子乾隆,在歷史上他們關係怎樣呢?是否真的母慈子孝
    前兩年,清宮劇可以說霸佔了各個熒幕,包括陪著我們度過青春的《還珠格格》也是清宮劇,後來的《甄嬛傳》,再到這幾年上新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每一部都非常火。沒有母親,後被甄嬛撫養,雖然是電視劇,但是這段歷史的真實性也被引起了注意。他們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呢?《甄嬛傳》中,四阿哥弘曆和甄嬛的關係是相互扶持,表面上非常和睦,沒有任何瑕疵。實際歷史上的乾隆對甄嬛更好,非常孝順。
  • 「高平陵之變」曹爽手裡有皇帝為何向司馬懿投降?並不是因為愚蠢
    電視劇裡的曹爽在後三國時期最有名的歷史事件當屬發生在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變」了。曹魏太傅司馬懿乘大將軍曹爽帶著小皇帝曹芳出城掃墓之機,以郭太后名義突然發動政變,最終誅滅了大將軍曹爽滿門;從此,曹魏軍政大權逐漸落在了司馬氏的手裡,為後來司馬氏篡魏自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甄嬛」們
    這部電視劇通過一幕幕充滿陰謀和陷害的後宮爭鬥戲,展現了雍正皇帝身邊的女人「甄嬛」的一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甄嬛」這個人?大清後宮的女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現在就為大家還原歷史真相。事實上「甄嬛」不過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在她的身上有著不同後宮女人的影子。劇中雍正見到甄嬛就被她吸引住了,其原因是她長得很像現任皇后的親姐姐,即已故的純元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