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民族文化之有顏有味賀歲人——年畫人物
(陳可鑫 男 10歲)
(高小雅 女 10歲)
(龔啟瑞 男 10歲)
(韓晗 女 10歲)
(何煦 女 10歲)
(李思維 女 10歲 )
(羅雲哲 男 9歲 )
(尼瑪措 女 10歲)
(戚博語 女 10歲)
(覃路涵 女 10歲)
(王馨珧 女 10歲)
(徐小嵐 女 9歲)
(許睿凌 女 9歲 )
(楊焰墉 女 10歲 )
(曾子益 女 10歲 )
張國和老師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人,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自2003年工作定居於成都。現系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工筆畫學會會員、四川省教育學會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成都市第十五屆優秀青年教師。山水畫先後受業於雷久泰、段七丁、管苠棡等先生,主張用傳統筆墨現代形式抒寫當代情懷。主張美術教師應「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自己的美術專業,有主攻方向,不負己生;一條腿是美術教學,不負學生。在美術教育教學中「尊重個性,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現於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每天帶領學生做愉悅的藝術之旅。
生長沃土中綻開的藝術之花
國和兄擬在網上推出學生美術作品,以展示近幾年在教學中弘揚民族文化方面的探索和成果,囑咐我寫幾句話,雖然頗有些忐忑,但卻之不恭,也就應承下來了。
其實,我與國和兄相見、相識到相知,僅僅四個月時間而已。今年八月下旬,我來成都七中實驗學校任教,在新教師培訓會上,一位老師的講座令我印象深刻。這位老師便是國和兄,他以《回望·沉思》為題,通過一組組圖片,現身說法,談了他自七中實驗創建之初至今十四年來的人生領悟。他認為,日出日落,花開花謝,逝去的是光陰,不變的是初心,人必須努力堅持最初的夢想,把學習當做一生的主題。在具體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就應該堅持「單純做人,勤懇做事」的原則,努力做到「兩個純粹」,即純粹為了「人」,純粹為了「美」。說真的,他的這一席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激勵我繼續為理想而奮鬥。
作為一個畫家,國和兄是有自己的理想的。他主張用傳統筆墨現代形式抒寫當代情懷,虔誠地接受傳統文化和大自然的教育,以期達到「吾手隨意寫吾心」的自由之境。我看過他去年以家鄉升鍾湖為題材的系列作品,無論是鏡心、扇面,還是鬥方、長卷,其湖光山色、土石林木、村居禾苗、霧藹漁船,都是那麼素雅平和、寧靜淡遠,絕無豔麗之色,了無驚聳之氣。若無傳統文化的長期淫浸和民族精神的自覺修煉,是不可能創作出如此超凡脫俗的佳作的。國和兄閒聊時不經意間蹦出的一句古語,微信朋友圈隨手寫出的幾個散句,真的好有詩情畫意……
然而國和兄首先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是一位小學美術教師。因此,他平時對自己個人的創作總是三緘其口,極少提及,而對自己學生的作品,卻忍不住要津津樂道。呵呵,國和兄是值得自豪的,因為教師的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學生的成長和成就,作為和作品。近幾年來,國和兄在他執教的2016屆學生的美術教學中,從四年級到六年級,分階段分專題地進行了弘揚民族文化的一系列嘗試。
我們經常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可是,現實的教育中,我們似乎是離傳統文化越來越遠了,反倒是遠離中國大陸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對古老的中華文明卻推崇備至。這些現象,引起了包括國和兄在內的一些有識之士的警覺和擔憂。作為一線美術教師,不可能在更高的層面上力挽狂瀾,那就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於是,國和兄率領自己的學生,一群十歲上下的娃娃,利用中國畫工具材料和孩子們能夠掌握的方法技巧,開始了神奇而愉快的學習和創作之旅。具體的過程,也就無須贅言了,我們只需知道,他們師生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在課外,利用休息的時間進行的;他們的這趟旅行,不是淺嘗輒止,而是經歷了長途跋涉;旅途中感受到的不是多麼的艱辛,而是無比的快樂;不是苦行,而是享受!經過了一個專題又一個專題,學生興趣高漲欲罷不能,無奈,他們升學了……而他們可敬的張老師呢,又在下一批弟子中開始了新的探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七條指出:「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國和兄這批學生作品,緊緊圍繞「弘揚民族文化」這個主題,分「有顏有味賀歲人(年畫人物)、舞顏留色皮影人(皮影人物)、飛顏走筆劇中人(戲曲人物)、童顏無忌壁上人(壁畫人物)」四個專題進行展示。這些作品展以前也曾在不同場所展出過,得到了包括知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專家的高度評價。
溢美之辭我就不說了,各位讀者朋友自己去欣賞品味吧,相信你們看過之後會贊同這樣一句話:「不要低估了學生!」
擁有理想的人是可敬的,追求理想的人是充實的,達成理想的人是幸福的。把學習當做一生的主題的國和兄,願你繼續帶著孩子們,乘著理想的翅膀高飛!(蒲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