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暑、溼、燥、火為自然界中之六氣,其隨著四季之變遷而盛衰。但若六氣過極,則可成為六淫,侵害人體,威脅我們的健康。雖謂風為百病之長,但實際上在六淫中,火也是我們難對付的主兒。醫者就有「六氣皆從火化」之言,且現今,上火仿佛成為了我們普通百姓的常態,各類清熱解毒藥物隨之成為大家的心頭愛。
其實早在《黃帝內經》之病機十九條中,火和熱的病機條文便佔據了過半。而今天就從溫病的角度,同大家一起探討「諸熱瞀瘛,皆屬於火」之原理及辨證施治。
溫病,為外感溫熱邪氣而引起以發熱為主要表現之外感疾病的總稱。「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若感受普通之溫邪,其最先侵犯之部位為上焦肺衛,則可出現微熱、咳嗽、咽痛等輕症,與風熱感冒之症狀其實非常類似,而在此時的治療便需要以宣肺解表為主。
但若是溫邪未解,則可順勢入裡,傳至氣分,出現大熱、大渴、大汗及脈洪大等白虎湯證。若此時再未解,便會入營血分,或是在肺衛階段溫邪未除,也可直接逆傳心包入營血,這時便會表現出身熱夜甚,斑疹顯露甚則出血,神昏譫語,四肢抽搐等危急重症。
再反觀之「諸熱瞀瘛」,其熱則為發熱,而瞀為神昏,瘛為動,四肢抽搐。其症狀之表現與溫病熱入營血其實是十分相似的。心主血脈且主神志,熱入營血,血分熱盛,則擾亂心之正常功能,因此出現神昏譫語。而熱盛則可動風,肝風內動故可見四肢抽搐,而言皆屬於火,也因此為溫邪所致,熱邪熾盛。這時可以使用涼血地黃湯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