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溼、火、燥、熱……六邪如何艾灸引出?

2021-03-04 楚葉神農艾製品

邪,談到這個字眼,每個人都不會覺得是個好東西。在某度搜索這個字的解釋,會看到:不正當,不正派;鬼神給予的災禍;

而在中醫裡,邪是什麼呢?邪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影響我們身體的?
圖片
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

——《素問·調經論》
圖片
邪氣也作「 邪炁 」,來源於大自然的六氣,為風、寒、暑、溼、燥、火,謂之六邪。

正常情況下,六氣組成大自然,人體亦有六氣,若六氣過盛,而表現出對人體有害的一面,即為六邪。當正氣受損時,邪氣則乘虛而入。

接下來一起認識一下這六邪。
圖片
【 風邪 】

《素問 風論》曰:
「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生他病也」。

風邪侵犯機體可致腠理疏洩開張,表現為汗出惡風之症。從病位而言,風邪多侵犯人體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陽位。
圖片

【 寒邪 】

寒為陰邪,易傷陽氣。

寒邪侵犯人體可使機體出現各種疼痛的症狀。寒邪所致疼痛的特點是,遇寒加重,得溫減輕。女性屬陰,最怕的就是寒邪侵體。

【 溼邪】

溼為陰邪,易損傷陽氣,阻遏氣機。

脾主運化水液,性喜燥而惡溼,故外感溼邪,常易困脾,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從而使水溼內生、停聚,發為洩瀉、水腫、尿少等症。

【 暑邪 】

火熱屬陽,故暑為陽邪。

暑熱侵犯人體,初期衛表的證候非常短暫,很快惡寒消失,呈一派陽熱之象。如壯熱、汗大出、口大渴、心煩、苔黃燥、脈洪大。

【 燥邪 】

燥邪為乾澀之病邪。

侵犯人體,最易損傷津液,出現各種乾燥、澀滯的症狀,如口鼻乾燥,咽幹口渴,皮膚乾澀,甚則皸裂,毛髮不榮,小便短少,大便乾結等。

【 火(熱)邪 】

熱邪致病多在夏季。

火熱之邪傷人最易迫津外洩,損傷人體的陰液;津能載氣,熱邪在迫津外洩之時,往往導致氣隨津洩;且「壯火食氣」,故熱邪致病,還可出現體倦乏力少氣等氣虛的症狀。

引邪出表,助「本能」一臂之力

六邪,稱之為邪,其實只是一個名諱。這是大自然的原始狀態而已。

人生存於天地之間,有的人能適應這些,那這些就不能稱之為邪。有的人不能適應,從而使身體出了一些狀況,這才是邪的含義。

中醫常見的藥物和外治療法,其目的都不是針對於某個症狀,而是在於激發人體的自愈能力。

當邪氣入侵,身體會有本能的自衛反應,那些出現的症狀即反應的結果。邪氣入侵之始,通過一些常見的手段,或可將邪氣引出體表,謂之「引邪出表」,一旦引出,則無大礙矣。

比如:艾灸,是最常見且無副作用的手段之一。

艾灸「引邪出表」

蕁麻疹,皮膚瘙癢,發無定處,可以在「大椎穴」、「命門穴」等3個穴位進行艾灸,拔除「風邪」,緩解瘙癢。
圖片
痛經可以痛到臉色慘白的境地。那麼可以選取「關元穴」等2個穴位進行艾灸調理,拔除寒邪,促進氣血的順暢。

暑邪傷人,可上犯頭目,見頭昏、目眩證。選取「印堂穴」等2個穴位進行艾灸,拔除「暑邪」。有效緩解頭暈、目眩等症。

小腹脹滿、小便淋澀不暢。可以選擇「中脘穴」等2個穴位進行艾灸,拔除溼邪,一點一滴引邪出表。

大便乾澀不暢,選取「命門穴」等2個穴位進行艾灸,拔除燥邪,有效改善大便乾澀不暢的症狀。

手足顫動,可以選擇「合谷穴」等2個穴位進行艾灸,「引邪出表」。斬斷病患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精神不能止邪氣,邪氣畜積而不得洩,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蹷而死。」。

可見,邪氣侵害身體,如果不能夠及時加以處置,邪氣慢慢積聚而不能出表,就會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在邪氣侵害身體的初期,進行艾灸。

為邪氣開闢一個出路,「引邪出表」,就可以讓身體恢復「本能」的力量,達到一個常態。

相關焦點

  • 「諸熱瞀瘛,皆屬於火」:熱邪引起的危急重症,該如何治療?
    風、寒、暑、溼、燥、火為自然界中之六氣,其隨著四季之變遷而盛衰。但若六氣過極,則可成為六淫,侵害人體,威脅我們的健康。雖謂風為百病之長,但實際上在六淫中,火也是我們難對付的主兒。醫者就有「六氣皆從火化」之言,且現今,上火仿佛成為了我們普通百姓的常態,各類清熱解毒藥物隨之成為大家的心頭愛。其實早在《黃帝內經》之病機十九條中,火和熱的病機條文便佔據了過半。而今天就從溫病的角度,同大家一起探討「諸熱瞀瘛,皆屬於火」之原理及辨證施治。溫病,為外感溫熱邪氣而引起以發熱為主要表現之外感疾病的總稱。
  • 中醫所說的「風邪」是什麼?為什麼說它是百病之首?如何防範呢?
    在中醫中,「淫邪」的本義是指太甚、太過,也可引伸為「異常」,風、寒、暑、溼、燥、火這六種外感病邪被中醫稱為「六淫」。一年四季中正常的氣候變化稱為「六氣」,它的變化也是生命過程中的基本,人自身在很多方面是能適應六氣變化的,但當「六氣」變化發生異常,破壞人體正常形體結構或內在生理正常活動的程度時,或人在適合「六氣」變化的能力減退時,人則發疾病,因而稱風、寒、暑、溼、燥、火這六種外感病邪為「六淫」或「六淫之邪」。
  •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聖人、高明的人教給我們,說一切虛邪賊風我們都要學會躲避。 所謂虛邪,一年四季裡頭不正之氣,能夠傷人身體,讓我們的正氣變弱。 《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說:「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溼燥火,以之化之變也」。很多種病都是因為風、寒、暑、溼、燥、火這六個邪氣,中醫叫六淫。風、寒、暑、溼、燥、火六氣平時都有,但是過度的話就變為六淫,傷人身體,侵犯人體以後可以變化,可以化可以變。
  • 把握三伏天艾灸時機,勝過吃人參
    寒是萬病之根,溼是萬病之母,風是萬病之首,火是萬病之華,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灸,與艾火的純陽,雙重陽氣作用於人體病灶,祛除一切寒溼,打通經絡,也就是所謂的「冬病夏治」。解暑, 祛溼,祛寒,降火。因為艾灸補充的的是元陽之氣。到了夏季,許多人怕熱,這是 因為體內寒、溼氣重的緣故。中醫講:「虛火、邪火之根是寒溼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
  • 艾灸後上火怎麼辦?看完你就可以放心了
    邪者,風,寒,溼,火,燥都是病邪。艾灸藉助火力將藥力直送人體經絡,遇風去風,遇寒驅寒,逢溼去溼,遇火消火,遇燥去燥。這股純陽之力,就象一把寶劍,摧破一切邪淤,打通人體的經絡,從而使人體的元氣,營氣,衛氣都能正常良好的運轉。當然,艾灸後的確有上火的情形,其主要原因是病邪在反抗,正邪交戰時,火燥之邪暫時佔了上風,這種上火現象表明陰陽正在調整,陽不勝陰。
  • 三伏天艾灸,堅持敷紅花艾草膏,勝吃千年參!
    寒是萬病之根,溼是萬病之母,風是萬病之首,火是萬病之華。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灸,與艾火的純陽,雙重陽氣作用於人體病灶,祛除一切寒溼,打通經絡,也就是所謂的「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源於《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 夏天這麼熱,為什麼還要艾灸?因為病邪會趁虛而入...冷病要熱灸!
    大家都知道「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最悶、最潮的時候。但是三伏天,也是艾灸的好時間!很多中醫艾灸愛好者都知道,夏天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季節,但很多人肯定不知道,陽氣最旺的夏天,病邪反而更容易趁虛而入,因為夏天人有個特點——外熱內寒!
  • 女人要美麗,先除寒和溼!教你這個好方法,趕走一身溼寒!
    中醫認為,女子屬陰,身體稍不注意便會偏寒、偏涼,溼氣更容易滲透,溼與寒「勾結」會形成寒溼。寒溼是影響女性生理健康、加速女性衰老的一大「兇手」!寒溼過盛,會致使人因血運不暢而面色憔悴、長斑生皺,因代謝不良而變得身體虛胖、身材走樣,以及因功能失調而變得早衰!
  • 《黃帝內經》:風邪上受,首先犯肺,做好四點遠離風邪,清肺養肺
    《黃帝內經》:風邪上受,首先犯肺,做好四點遠離風邪,清肺養肺。我們都知道,中醫對於病因的區分,大致分為「內邪、外邪、不內外邪」三者。其中的「外邪」,又包括「風、寒、暑、溼、燥、火」六種,又被稱為「外感六淫」。可以說,中醫理論裡,幾乎所有的外感諸證,都是由感受外邪而來。
  •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八大功效
    下面樸艾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於艾灸功效的知識,看看艾灸到底都有哪些神奇作用! 一、溫經散寒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
  • 新城街上圍滿了人竟是因為這個香港「古方艾灸貼」!
    火啦!火啦!新城街上圍滿了人!原來是因為這個古方!人體因風、寒、暑、溼、燥、火六邪所引起的不同病症,可以通過由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所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使得毛孔擴張,讓藥物迅速進入人體激發經氣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化功能,從而達到疏通經絡、溫補經絡、活血化瘀、排寒袪溼、清熱解毒、協助睡眠等作用。香港LP古方艾灸貼,具備國家醫療器械許可證明,直接可在藥房銷售,其功效就足以證明!哪裡不舒服貼哪裡!
  • 虛、寒、溼、滯、瘀、閉!疾病發生的六階段你知道嗎?
    許多疾病的發生大致可分虛、寒、溼、滯、瘀、閉六階段。體虛、正氣不足是外邪侵入、誘發疾病的根本原因,隨後身體會出現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體內寒溼、瘀滯等。在疾病發生時,如果能及時發現,儘早按下「暫停鍵」,就可能阻止疾病發展,以免給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 艾灸並非包治百病,艾灸有三不灸,這些艾灸禁忌你知道幾個?
    正因為艾草有溫經、去溼、散寒的功效,而且藥力是向下向內的,因此具有快速壯陽發熱的效果。如有的人灸關元、神闕等穴位,灸完會感覺到小腹溫暖舒暢。但是,艾灸並非包治百病,但有些情況是不能灸的,否則就會灸出問題,使病情更加複雜。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若火燻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 悠家新包裝艾熱灸價錢如何?艾灸後出現這23種現象,是好事!千萬別停,否則前功盡棄
    ⑥【 順芝堂新包裝艾熱灸是真的假的】⑦【新包裝艾熱灸貼了會有效嗎?】⑧【悠家新包裝艾熱灸價錢如何?】①【順芝堂新包裝悠家艾熱灸貼】②【新包裝艾熱灸貼使用方法】⑤【悠家新包裝艾熱灸哪裡生產的】④【悠家新包裝艾熱灸廠家地址】⑤【艾熱灸正品順芝堂批發】⑥【艾熱灸貼新包裝有副作用嗎】⑦【新紅顏效果如何】⑧【初生肌密多肽飲】①【悠家新包裝艾熱灸的國家專利】②【悠家順芝堂新包裝吸附貼】②【新紅顏價格】④【悠家吸附貼】⑤【悠家新包裝艾熱灸多少錢】悠家新包裝
  • 一艾灸就上火?是你這裡太堵了!
    灸後上火該如何應對降低艾灸溫度,採用懸灸的話可以離皮膚更遠點;減少艾灸的時間,比如原來每穴灸20分鐘,那麼現在就灸15分鐘。人體「陰陽」的升降是有其固定規律的,元氣逐漸充足了,「陰陽」就必定按照其規律運行,該升的就自然會升,該降的就自然會降,也就是說,等寒邪被驅除以後,「上火」的症狀就自然會消失。
  • 孩子咳嗽別著急,寒咳、熱咳要分清!
    外感咳感染了外邪而導致的肺氣不降造成的咳嗽,也就是說感染了外界的風寒暑溼燥熱,六淫之邪,克傷了肺臟系統而出現的咳嗽。中醫將外感咳嗽分為三種常見咳嗽:風寒咳嗽、風熱咳嗽和風燥咳嗽。一起來看看。臨床表現的區別1、風寒咳嗽風寒咳嗽是感染了外界寒邪。
  • 一艾灸就上火,說明這裡太堵了,艾灸一個穴,火氣蹭蹭趕出去
    灸後易上火的人群1上熱下寒中氣虛上熱:有上火的表現;下寒:畏寒,手腳冰涼,特別是腳;中氣虛:脾胃差,消化吸收差。人體「陰陽」的升降是有其固定規律的,元氣逐漸充足了,「陰陽」就必定按照其規律運行,該升的就自然會升,該降的就自然會降,也就是說,等寒邪被驅除以後,「上火」的症狀就自然會消失。艾火通過穴位的作用,激發了真元的功能,真元又藉助艾火的力量去除寒邪,一旦寒邪被驅淨,真元就會恢復「藏而不洩」的功能,將散在外面的熱量收回來,根本就不會出現繼續上火或發燒的情況。
  • 冷病要熱灸|夏季外熱內寒,病邪趁虛而入~
    最近,有不少的艾粉問:夏天這麼熱,還要艾灸的話,這不是火上澆油?身體受得了?💭 大家都知道「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最悶、最潮的時候。但是三伏天,也是艾灸的好時間!古人云:「寧事溫補、勿事寒涼。」
  • 艾灸有三不灸,這些艾灸禁忌你知道幾個?
    時常在群聊中發現很多朋友喜歡艾灸,但他們又對艾灸的一些情況知之甚少,於是寫下此文,以糾認識之偏。艾灸是中醫傳統療法,據傳起源於舊石器時代,從有文字記載起已傳承幾千年歷史,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養生治病手法。艾灸是通過艾絨燃燒產生的溫熱對人體穴位或病灶進行熱灸,以此促進氣血循環來達到治療作用。
  • 艾灸、拔罐、刮痧,合理搭配效果翻倍
    拔罐中有一個「拔」字,從字面理解就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拔出來體內的寒、溼、熱等外邪,當然,邪氣拔出來的同時身體的正氣也會損耗,所以,從這個層面理解的話,拔罐一種外排的調理方式,並且通過走罐的操作還可以疏通經絡和淤堵的部位,我們可以把拔罐歸類於中醫中的「清、排、通」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