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錦添,奧斯卡金像獎級別的新東方主義美學

2021-02-08 文藝星球


授權轉載自:有禮有節微雜誌,ID:ylyj2015

流形

葉錦添+施華洛世奇

——

        就在這時,葉錦添和上海施華洛世奇合作打造的裙裝「凝態」在他的個展「流形:葉錦添」中迎接觀眾。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內展出的除了過去為人熟知的名作外,還有激動人心的新品。

        「流形」是葉錦添創作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內容最廣泛的一次亮相,有服飾、裝置、攝影、雕塑等多種形式,展品的創作時間跨度逾20年。裙裝「凝態」一身哥德式緊身連衣裙,點綴100000多顆黑色、灰色仿水晶,流溢出暗夜美的基調。

        該展覽於9曰23日開幕,為期一個月。目前正在進行展出中,最耀眼的是40餘件珍貴的服裝原件,有為電影《臥虎藏龍》《赤壁》《夜宴》舞臺劇《孔雀》等創作的戲服,還精選了他電影之外充滿個人風格的藝術創作。




新東方主義美學

——

        展覽入口被裝飾成一座江南庭院,主展廳旁有一間書房,布置得古色古香。展廳正中3個大型Lili雕塑巍然屹立,牆上投影不同的攝影作品。

 

        「流形」是抽象詞語,意指歷史與現實的幻覺。參展時,既可以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又可以細細尋味、觀摩各種細節。整個空間布置成就一個腦部地圖,過去、現在、自然世界和想像空間都被勾勒現行。

 

        展出的戲服多為葉錦添為古裝片而作,設計與工藝極為考究,尤其反映了他對於刺繡的偏愛。比如《臥虎藏龍》中玉嬌龍的婚服,俞秀蓮的日常服裝,都有刺繡裝飾。

 

        葉錦添為電影設計的服裝體現的是「新東方主義」的美學理念,而電影之外的服裝作品卻更貼近西方的審美取向,如後擺延展的「蟲族」、婉轉繁複的「紅魔」和「陀螺」、有未來主義風格的「蛇女」。





《樓蘭女》

——

        一套重10多千克的連身裙是他為1993年的舞臺劇《樓蘭女》設計的。連衣裙散發著西域風情,有水波紋的黑色下擺,綴滿鐵線和絲綢,這也是他第一個正式的舞臺創作。

 

        設計《樓蘭女》時,葉錦添還籍籍無名。接到邀請後,他提著皮箱,帶著一臺縫紉機從香港奔赴臺灣,住簡陋的小公寓,和兩個裁縫一起,耗時4個月,完成了這服裝。

 

        《樓蘭女》曾在當時的臺灣文藝圈造成轟動,批評與讚美聲齊頭並進。林懷民也說,「從來沒有過,太複雜了」。女主演魏海敏穿著這套服裝上場,每次都要適應很長一段時間才不至於跌倒,但她很愛它,不肯換掉。



《臥虎藏龍》

——

        玉嬌龍和俞秀蓮的原版戲服也出現在展覽現場。據葉錦添回憶,李安拍《臥虎藏龍》時,設定的朝代是清朝,「但清朝的顏色系統是炸裂的,很豔、很俗。」他大膽將清朝服飾中最常用的青花瓷、建築中的紅柱子元素全部拿走,走清淡素雅路線。



《胭脂扣》

——

        「只要你足夠瘋,把所有細節都弄對了,就可以找回一個時代。」葉錦添為《胭脂扣》做執行美術時悟出這個道理。《胭脂扣》的故事遊走於1930年代、1980年兩個時代。片中大量使用戲曲語言,為營造影片中的時間錯覺,他翻閱大量資料,先考古,再思考設計,傾注了大把心血。

《誘僧》

——

        1993年電影《誘僧》的故事發生在唐朝,葉錦添卻為片中大將軍的盔甲雕刻了繁複的花紋。這種巴洛克風格的穿越,連接了東方與西方、溝通了時間與空間。

《風聲》

——

        為了還原《風聲》的年代質感,他特意搜集了大批「古物」作為裝飾,所有道具只要有「古董」就絕不使用仿品:鋪有天鵝絨毯的木榻,黃銅鑄成的花枝燭臺,原木的落地擺鐘,掛滿流蘇的琉璃燈具,不僅養眼,也把時光倒回至戰爭年代。

《夜宴》

——

        電影《夜宴》中,皇宮的空間巨大、空曠,構圖簡約、極富繪畫感;屏風則以獸形圖騰作為紋案,象徵宮廷潛伏的陰謀和伺機而動的暗勢力。他回憶說,因為女主角章子怡皮膚白皙,所以妝容都是鮮豔濃重的色調,再配以很高純度的紅色飛鳳裙,凸顯角色的高貴端莊。


《赤壁》

——

        《赤壁》的美術摒棄了浮誇,走寫實風格,在布景、服飾上體現出肅穆嚴謹的歷史感。片中小喬沒帶髮髻,簡單的中分和束髮把角色襯得落落大方又嫻靜優雅,同時暗色的衣服也體現出她剛強不屈的內在氣質,溫婉之中不乏女中豪傑的意味。

 

        孫尚香也把打造得古典而嫵媚,她穿著棉麻長衫,搭配披風和簡單盤發,頗有漢室女子風情,而利落的裝束顯得聰明幹練、堅強而獨特。




《紅樓夢》

——

        為電視劇《紅樓夢》做服裝造型時,葉錦添的設計再次引來兩極討論。喜歡者說它們造型別致、精美,批評者則覺得它們缺少清朝味。葉錦添卻說他給賈寶玉穿上龍袍、戴冠,都為了營造夢境效果。


 

《孔雀》

大型舞劇

——

        《孔雀》是舞神楊麗萍傾盡半生的嘔心力作,絢麗的舞臺,絕美的服飾,賦予了孔雀超凡的靈性。葉大師也說:「《孔雀》是我這輩子做過的最難的衣服!所有的服裝靈感都來自大自然的元素,還有很多東方美學的精華。」

 

《昭君出塞》

歌舞劇

——

        李玉剛潛心3年心血巨製《昭君出塞》,人物造型及舞美效果美得令人心馳神往。禪意之境的東方古韻,將觀眾帶回那神秘的絲綢之路。葉錦添的服裝設計讓觀眾感受到幾千年來東方女性之美,以及中原與塞外的風土人情。

奧斯卡金像獎

——

        葉錦添對藝術的狂熱雖招徠一些非議,但其與生俱來敏銳審美觸覺卻成就其一生。他的童年窮苦而孤寂,藝術之路坎坷而有爭議;又沉默寡言,捉摸不透的神情似乎永遠藏在帽簷下;設計服裝的時候可以奼紫嫣紅信手捏來,但對自己卻似乎設有清規戒律:只穿白、黑、灰三色衣服。

 

        最體現他執著的事例在《臥虎藏龍》的拍攝現場。因劇本需要,副導演臨時搭了一面不符合那年代情緒與基調的牆。葉錦添發現時,演員已經開拍了,他急得在鏡頭外大喊:停!見沒人理睬,便自己拿著刷子徑直走到那面牆前開始修飾。

 

        鏡頭裡忽然出現怪人,劇組不得不停下來等他。副導演氣得不行,說出一句寓言:「你這麼認真幹嘛?你以為你能拿奧斯卡啊?」葉錦添充耳不聞,半小時後,見那牆有了歷史的厚度感,他才轉過身和導演說可以開拍了。



新東方主義靈魂

——

        葉錦添憑著自身對美的敏銳感知,創造了一次又一次視覺奇蹟。清若流雲的手法靈活駕馭各類風格、以西方藝術形式演繹傳統東方美學,他把對色彩的摯愛統統織進造型,為電影角色配上最合適的服飾。

 

        新東方主義美學是葉錦添藝術的精神所在,他在現代外衣下隱藏著古老的中國思想。畫眉、裁衣、布景,他在光影的廣闊空間裡留下一道道斑斕,借服飾之美舞出了歷史的厚度和唯美質感。

 

        新東方主義注目於尋找喜悅,從各個角度開拓視野,為創作輸送源源不斷的靈感。它不斷吸納、影射,多維度解讀,試圖拋棄一切附加值,重新以本能與感官去挑戰已經被定義的一切文明。從人本身出發,在自然和歷史中,用最靈敏的知覺找尋創造的靈魂。



★登上珠峰,你究竟會看到什麼?

★史上最成功間諜:走了幾百萬步用腳偷測西藏禁地

轉載合作請後臺回覆:轉載

無授權圖片會被舉報喲

機構合作、廣告刊登、項目合作請聯繫

iap110@126.com

微信:sss-art

試試回復這些詞

不知道會發現什麼奇怪的東西

涉毒  紅色  偷窺欲  陳忠實  上帝視角  狂吐 

無人問津  奧斯卡  裸身  硬色情  自殺  IKEA 

包浩斯  公開認錯  搞死藝術  妓女  蜷川幸雄  世外桃源

【閱讀原文】我有一套藝術家手寫的春聯,要送你

相關焦點

  • 「新東方主義」美學第一人:葉錦添
    《夜宴》人物造型:葉錦添「無形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拋給葉錦添後,他說他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西方有西方的戲劇、音樂、文學,東方有東方的小橋流水,在他們背後的動機,是截然不同的哲學、美學、地理、歷史,這也是無形。「一個人坐在那裡,有的是他的energy,本身正面或者負面的能量,就有很大影響。」襯衫有燙還是沒有燙,很多細節都會影響觀眾感知到的東西:他開心還是不開心、信心十足還是亂七八糟……這些有形的細節,表現出的就是無形。
  • 葉錦添 美學的力量
    憑藉電影《臥虎藏龍》獲得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的葉錦添,更多時候是通過影視作品被大眾認知。諸如《赤壁》《夜宴》《大明宮詞》《橘子紅了》等名作,都是他擔任藝術指導或美術設計,充滿文化氣息與創新意識,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葉氏風格」。然而,這些只是葉錦添藝術成就中的冰山一角。
  • 文周專訪 葉錦添:夢遊東方陌路,神回詩意昭君
    、方文山購票:點擊【閱讀原文】▲ 出塞因為李玉剛今年的年度舞臺大戲《昭君出塞》,我榮幸地專訪了這部戲的視覺總監,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獎的香港視覺大師葉錦添老師。就在與他聊起他的「新東方主義美學」時,我想起了讀書時無比膜拜的一部現代音樂作品:美國先鋒派實驗作曲家約翰•凱奇在20世紀中葉,寫了一部石破天驚的音樂作品叫《4分33秒》,他用4分33秒的時間為音樂廳的現場聽眾「演奏」了三段無聲的樂章,樂譜上沒有任何音符,唯一標明的要求就是「Tacet」(沉默)。演奏者坐在鋼琴前一動不動,直到作品結束。
  • 做客山下學堂開啟大師分享課 葉錦添:創作就像「打跟頭」
    8月29日,受山下學堂邀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獲得者葉錦添,給學員們上了一堂名為「新東方美學」的大師分享課。在現場,葉錦添分享了二十年來的美學歷程,更以最新導演作品勉勵到場的青年創作者,找回對世界的好奇心,擁抱陌生的挑戰。
  • 葉錦添:我開始知覺傳統的意義,是從梅蘭芳的劇照開始
    葉錦添:行走在光影交錯的時空(下)(07:49)以下內容摘編自新經典出品的《葉錦添的創意美學:流形》: 新東方主義浮現在我的腦海內時,我知道美國的阿拉伯文化中有另一種新的東方主義存在。我作為香港居民的背景,完全理解東方主義對我們意味著什麼。當年我在開始學習理解中國的文化時,就是在一些假象幻覺包圍下發生。
  • 奧斯卡金像獎得主要來昆明了,這次他不是來找楊麗萍的
    上月25號,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出。這幾天,有位73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要來昆明了。是誰呢?葉錦添。
  • 皓讀 葉錦添:自由並不完美,需要好品質的約束
    1999年,電影《臥虎藏龍》,導演李安在那之後,葉錦添提出「新東方主義」,但他說自己並不是刻意在做東方的東西:「我很討厭主義。提出『新東方主義』,也有重建的意思,洗牌重來,重新定下來遊戲規則。而回到葉錦添自己,他也是融合了多種語言進行藝術表達:攝影,服裝,造型,雕塑,寫作……8月7日,在北京的皓空間,葉錦添做了一場分享,談他最新對於東西方美學的思考,也圍繞他和Lili的旅行,進行了一場跨越人生和藝術的長談
  • 葉錦添專訪:人會消失,美不會
    西方文化強調人文主義,以人為本,他們一直在上帝視角的三角形裡執行做人的最高標準。而東方文化講究自己先消失——虛空無我,這種區別造成了不一樣的發展。東方主義是被中外都誤解的東西,新東方主義的「新」,是post 的意思(post-oriental),不是推翻,而是分解。」新東方主義正是向這個無盡遙遠的源頭探索,以多維的角度自在分解人間的限制,經歷虛幻,直觀其貌。
  • 藝術 | 葉錦添 人間自然形而不定
    葉錦添 葉錦添說一隻手袋其實是有可能成為一部電影的,可以承載人的情緒,承載時間,承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無論春花冬雪,開心或者不開心,都是美的。葉錦添鍾愛並且敬畏自然,無形不是沒有,而是無限。東方的韻與味,妙在變化和難以言喻。出現在北京FENDI The China Peekaboo Project展覽現場的葉錦添著深藍色外套,頸上繞著一條藍灰白相間的絲巾,還有一點點溫熱的橘色條紋綴在其上,他端正地站在那裡,雙手習慣性地合攏在身前,面上一直浮著如玉般的神情。
  • 葉錦添:創作就像「打跟頭」
    8月29日,受山下學堂邀請,葉錦添給學員們上了一堂名為「新東方美學」的大師分享課,分享了其二十年來的美學心得。2001年,葉錦添以電影《臥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美術指導」與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服裝設計」獎,成為首位獲得以上殊榮的華人藝術家,合作對象包括蔡明亮、陳凱歌、馮小剛、李安、吳宇森等知名導演。在電影《赤壁》《夜宴》《一九四二》《風聲》及電視劇《大明宮詞》《橘子紅了》等作品中,他充滿文化氣息與東西方美學碰撞的視覺創作一直備受國際的矚目與肯定。
  • 「新東方主義」風格,尋回你的歸屬感
    在西方的建築與裝修風格不斷衝擊著中式別墅裝修設計的時候,國內的設計師也在不斷尋找中式裝修特有的、別人無法取代的優勢,力求中式的傳統裝修不被越來越多的西式風格所掩蓋,在這種情況下超群別墅裝修設計中出現了一種「新東方主義」風格。
  • 葉錦添:沒人管這個地球發生了什麼事情
    序十點一過,葉錦添應約款款而來後面緊跟著的是坐在輪椅中的LILI也是陪伴葉錦添遊歷過幾十個國度的LILI這是LILI第二次隨他來到今日美術館舉辦個展上一次展覽是在十二年前葉錦添開始擔當起當代藝術家的角色採訪間隙
  • 葉錦添:因為有另一個世界,所以我不怕這個世界
    上半年,葉錦添的行程一波三折。2月從北京飛倫敦籌備自己的電影《無盡的愛》,但世事難預料,首映及內部首映相繼取消,歐洲蔓延的疫情讓所有事情都推到了明年,葉錦添從倫敦回了北京。在2020 ART POWER 100無界藝術季中,他把他的「第二語言」美學、Lili的場域、「因即是果、果即是因」的時空觀一併帶了過來。
  • 《昭君出塞》 一場來自真正「東方美學」的震撼
    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獎」得主, 臺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臥虎藏龍》、《夜宴》、《赤壁》等等大熒幕製作的藝術指導,太多的頭銜和榮譽,要想說完,怕是要很久很久。今天,我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葉錦添大師和李玉剛新作《昭君出塞》的一段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