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錦添:沒人管這個地球發生了什麼事情

2021-03-01 今日美術館
 

十點一過,葉錦添應約款款而來

後面緊跟著的

是坐在輪椅中的LILI

也是陪伴葉錦添遊歷過幾十個國度的LILI

這是LILI第二次隨他

來到今日美術館舉辦個展

上一次展覽是在十二年前

葉錦添開始擔當起當代藝術家的角色

採訪間隙

攝影師希望葉錦添手推輪椅與LILI合影

葉錦添搖搖頭,喃喃細語:

「LILI不是坐在輪椅上的。」

他親自將LILI安頓在一隻輕盈的摺疊靠椅上

又從助理手裡接過梳子

細心地幫她梳理長發,平整微褶的衣角

寵溺的眼神,氣場的溫度

讓周圍每一個人動容

LILI於葉錦添

就是他的出竅靈魂

展覽《全觀》

從LILI誕生、行走記錄到與宇宙對話的升華

從審美線條的抽離到探究物質成形的精神DNA 

從海洋垃圾的反思到管中窺豹地

揭示世界原形密碼

葉錦添天馬行空的繪畫、攝影、設計、裝置

乃至林林總總的收藏

內容多元而宏闊

讓每一位來到現場的觀者都能找到

與自己產生共鳴、對應的觸點

葉錦添

試圖捕捉流傳至今的文化中如風的節奏

重拾影子一般的原始精神碎片

結構一個脫離文本局限

更為本源的精神世界

 

ART POWER 100

則試圖通過這次採訪

再現葉錦添個人的成長經歷與思想源起

還原他創作的靈感瞬間以及

藝術觀念背後的信念支撐

現在的葉錦添

不再強調藝術家個體

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他希望連結世界中

同道的藝術家和他一起

找回世界存在之前的原始記憶

為這個世界再現

莎士比亞戲劇那樣經典流傳

無法超越的藝術終極原形

現在想起來我為什麼對智障的人那麼有感覺,甚至覺得自己有一種智障的幻覺。因為跟他們有種溝通能力,不是溝通能力,是親切感。

——葉錦添

ART POWER 100:在《繁花》這本書裡有您寫母親和父親的兩篇文章,提到小時候好像一直震懾在父親和哥哥的光環之下,和母親溝通的可能會多一些。

葉錦添:我媽媽生活在一個大家庭,當年跟我爸爸結婚是離家出走。她很溫順,也不會太複雜、太有心機的那種。我學習的時候,她也不知道怎麼樣去幫助我。我媽媽就是長期生病,所以我們也不會去怪她。早期還是覺得她沒有幫到忙,覺得好像不是生活在一個很優秀的家庭的感覺。只有我哥哥突出,但是我哥哥很早不在我家住,父親也是常年不在家,只有周末的時候偶爾從澳門回家,所以我就一直有一點想離開這個家庭獨立起來。

ART POWER 100:您小時候一直處於一個內心孤獨的狀態嗎?

葉錦添:小時候分得不太清楚,我只記得小時候我爸爸不喜歡我們禮拜六禮拜天在家裡,所以永遠把我放到我婆婆家,我婆婆家住在頂樓的,是一個鐵皮房子。它旁邊很有趣,有一個智障的姑姐。我小時候的親戚很多,有一些也是有精神問題的。現在想起來我為什麼對智障的人那麼有感覺,甚至覺得自己有一種智障的幻覺。因為跟他們有種溝通能力,不是溝通能力,是親切感。

ART POWER 100:《繁花》書中談到小時候,您經常瞅著教室的風扇,然後就思維大開,您經常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嗎?

葉錦添:那個是經常的,思維經常會離開現實,有時候課上到一半就瞬間回來了,回來之後覺得身體有點虛脫。身體還是在現場,靈魂就不在了。所以有些人跟我講話,講到一半,會問我,你回來了沒。

ART POWER 100:自己有沒有琢磨過,我和別人是不是不一樣?

葉錦添:我之前不知道是不是不一樣,但後來覺得應該是不一樣的。我之前一直低估自己,小時候,把自己看成是比不上別人,覺得自己有點差。我也很矛盾的,一方面我又覺得超過所有人,另外一方面又覺得自己一點都不如人。

ART POWER 100:您覺得不如人的時候是在做什麼樣的比較?

葉錦添:比人家的成就,人家個性很容易彰顯,我不會彰顯自己什麼東西,沒有心機。我很奇怪,也很矛盾。記得我去預科,念大學之前,在學校我是新生,其他都是老生,我是插進去的那種。一兩個月之後,他們選班長就選我,我是不講話的,真的好難說明。我有能力跟全班裡面每一個不同的人做好朋友,大家都認我,還是很矛盾的。

到今天我都不想去頒獎典禮,我覺得那個東西好像對我的創作沒什麼幫助,我不太願意去。在現代,事實上,你成功還要跟人家講,你不講,人家真覺得你沒有東西,而我有太多工作在做。

ART POWER 100:所以您一直是靠作品說話的

葉錦添:我一直靠作品,不喜歡做那些表現、彰顯的事情。我覺得這樣才有時間做事,而且才相信真的東西。

ART POWER 100:您小時候的繪畫天分表現得突出嗎?

葉錦添:其實真的不值一提的,以前畫畫的時候,好多人都很厲害。我怎麼畫都畫得很奇怪,畫不像,比例什麼的都抓不好,也不知道為什麼搞不上去。我又是很矛盾,覺得我畫得特別差,但我又感覺自己畫得特別好,好奇怪。我一直追求的不是他們講的那個東西,也不再追求所有人教我的東西,這個思維很早已經有了。那時候每次交功課都好像比武一樣,搶著最後給老師,不要太早出來。我每次公開比賽都拿最高的獎。

ART POWER 100:其實您的所謂不自信並不是在跟別人比較,而是因為您給自己的標準太高了。

葉錦添:是。其實我要求很高。如果人比人來講,我可能不太差,但我要的東西太高了,我經常都沒有達到那個位置,還要我努力才能達到那個位置。所以一直有那種不斷要把自己折騰好幾遍的那種。有些人做得到,我就馬上跟他比,就不會比一個還沒達到的人。好像我先天有一種心理,好像到最後一定是最好的,如果還沒有做到最好,就很放不下。而且到後來有個毛病就是,我做得最好了已經,如果是過一段時間,沒有比這個更好,還是會焦慮。

ART POWER 100:您有一個老師,應該叫黃佩江,《繁花》這本書裡記錄了他教您的很多學習方法,比如說過門不入,還有一些畫畫的方法。您在繪畫精神DNA線條的時候是不是承繼了他的影子?

葉錦添:他是道家,練功夫的。那個時候他五六十歲,我才二十幾歲,他的樣子像小孩子一樣,皮膚很滑,眼睛很精神,他會把一個人打到飛出去。他經常叫我去他家玩,後來去了幾次。黃佩江老師當時教我一個重要的陰陽論,所有都是引力,所有都有兩股力量相生相剋。他也告訴我們讀書先要廣博,拿來再說,所以是「過門不入」,直到它們成為你自己的一部分。我看到他畫畫,他畫畫有點像西畫,但也是一筆生一筆,這個有可能我是在他那邊傳過來,你不提的話,我都不記得這個關係,後來畫DNA的方法,可能還真的有關。

ART POWER 100:筆筆生發的。

葉錦添:但我的東西跟他有點不一樣。他是在印象派的領域,用線條來表達。他寫書法很厲害。他寫書法是圈筆的,反筆,很有趣。

ART POWER 100:看您拿筆姿勢也很有趣。

葉錦添:我全都畫,最近寫書寫得手關節受傷。

ART POWER 100:原來如此。真辛苦。

葉錦添:精神比肉體走得快。(笑)

這裡頭有一個閃光,抓著那個閃光,馬上跳上去,那個東西就出來OK,OK的意思是說它是永恆的。

——葉錦添

ART POWER 100:您第一次出走,從香港出發到了歐洲,操著蹩腳的英語,走訪各大美術館。這次出走,您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葉錦添:出走歐洲是因為當時很多朋友都出國了,回來跟我講,那邊有多厲害。我就想看看他們的東西有什麼厲害的。

一到博物館裡,我就發覺那些經典的藝術,非常熟悉,我看到它們,總有一種感覺,很多東西是我畫的。反倒是當代藝術喜歡的東西不太多,但是早期的東西我都很喜歡。歐洲人對藝術的那種嚴肅與尊重也讓我感受到了不安。

ART POWER 100:您在《神思陌路》裡邊有一句話,說您不去研究那些雕塑或者繪畫的形體塑造,而是去捕捉最打動人心的那一刻。

葉錦添:是,我到最後就欣賞那個東西。比如羅丹那個雕塑,他不同於別的寫實主義,因為他的觸動是線條不寫實,但是整個是完整的,所以就要看它每條線怎麼關係、怎麼完成。這個你可以圍著看的。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那種素雅與神秘的女性神態不斷挑動我們的情緒,達到一種苦之甘美、深深隱蔽的情態,也勾起我無限的回憶。我總是試圖從博物館斷裂的陳述中尋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ART POWER 100:您每天的時間排得滿滿的,這樣高強度的節奏,能保證您隨時都可以進入創作狀態嗎?

葉錦添:我想靜定後進入創作狀態,但是沒有這個條件。有時候,比如說你想三個月做完這個東西,排好時間了,但是他們下個禮拜就要。忽然就不知道這個創作靈感幾時才會發生,好多這種情況。

ART POWER 100:您應該是一個固我、很難受別人左右的人,您會迎合製作時間對您的要求嗎?

葉錦添:不是迎合,我還是相信好像那個光的感覺,它會跟你講,要不要做,有時候覺得太複雜了,不想做,有可能我就不做了,也有可能有好幾年這個東西就忘記了,也有這種情況。通常發生的事情,比如說,瞬間你被點亮,說趕快做吧。那個機緣一來你就會感覺,你就要做,所以你在這個禮拜做出來。

那個時間、空間是很奇妙的,我不會強迫自己這種感覺。真的要有這個感覺,你畫的每一筆才是對的,否則的話你就畫不出來,而且畫也是錯的,畫錯的話,你可能有三十筆來補這一筆都不準確。即便你有功力的話也不對了。

ART POWER 100:那個靈感的光和您地毯式搜集大量的資料以及詳實筆記的積澱有關係嗎?

葉錦添:光一定是一方面,我相信這個世界是多維的。這裡頭有一個閃光,抓著那個閃光,馬上跳上去,你跳上去站在上面,那個東西就出來OK,OK的意思是說它是永恆的,做了一個東西是永恆。所以很像打功夫、茶道,一直要準備好在那裡,一點一點連結起來就變成一個好大的能量。我們就在做這個,現在一直在做這個,而且做了很長時間,我現在有沒有能量出來,你們是看得見的。

▲ 在光進來的一瞬間,葉錦添拿起手機記錄下這個光影

葉錦添:你看就像旁邊的這尊雕塑。你看我拍的圖片,那個光線就是太陽突然照射進來,她的表情是活的,不是死的。那個不是你想怎麼拍的問題,而是忽然間,進來的光點亮了你,我覺得要拿起相機來。我很相信這種東西。有時候你看我寫文章寫那麼大一本書,我都不是想出來的。

▲ 2019 舞臺劇《beauty and sadness》

ART POWER 100:該來的時候就來了。

葉錦添:當我收書的時候最辛苦,要馬上把它收起來。做事情,其實跟做雕塑一樣,我拍電影也是這樣,就像雕刻一樣,一點雕一點雕,雕完以後刪減刪減,從頭看一遍,刪這個刪那個。所以永遠都是,慢慢會找出自己做事的方法,這個創作方法受賈科梅蒂的影響很大,所以可以做一些東西。

找回世界的原始記憶

藝術情感是找回創作者與觀看者的互信關係

所有東西都在節奏裡,人活在一種節奏裡。女孩子特別美,女孩子特別不美,節奏的問題,是臉的節奏。

——葉錦添

ART POWER 100:這次《全觀》展覽中的服飾部分,服裝的質地、紋樣似乎都不如它流轉出來的線條更打動人。

葉錦添:我對實際的領會是節奏,我從任何什麼東西中都能看到節奏,其實我是從這個角度來畫精神DNA。我們之前講京劇,有時候怎麼分別京劇跟西洋的戲劇,從節奏就可以分出他們的東西方差別。包括文字,你讀它的時候也是有節奏,寫的時候有節奏,你看畫面的時候有節奏,節奏可能是最深的,茶道也是在聽節奏,音樂有節奏,聽空間的節奏,有時候不是聽音符本身的節奏,而是聽所有的樂器不同的節奏。所有東西都在節奏裡,人活在一種節奏裡。女孩子特別美,女孩子特別不美,節奏的問題,是臉的節奏。我的意思是說,我現在給你們看到的雕塑、油畫、衣服,都是節奏這個同一種東西。那個東西讓我可以無限伸展。

ART POWER 100:您設計裡的元素還是很多元的,您是如何將這些不同背景的元素編織在一起,又形成了統一的節奏呢? 

葉錦添:我十分慶幸,現在可以擁有那麼多的參考,我想找回藝術與生活最接近的本源關係,也就是人類共通的所在。所以,我對世界上所有的原始的經典的文化表達都很有興趣,藝術的情感便是找回創作者與觀看者的互信關係。我經常會在普通人身上找到某種原動力。這種東西讓我可以把很多不同的文化接在一起,有一個好像雨傘的衣服,那是印度的布料,英格蘭的那個格子,漢朝的袖子,所有東西來的地方不一樣。但是他們又組合在一起,有碰撞也有交融,從而產生新的語言、新的空間。終究,我就是先把自己倒空,從空白開始,進行一種結構性的重建。我相信有一種超越東西方議題的鮮活能源,我也一直在探尋這種內在的神秘領域。

ART POWER 100:您有關精神DNA這些問題的深度思考是想把大家帶入一種虛無的狀態嗎?還是要重新樹立我們的一個信仰價值?

葉錦添:我後來發覺有大部分藝術創作都在商業的體系裡面,研究他們喜歡什麼然後生產什麼產品,很恐怖。那麼其他沒錢買東西的人呢?繁榮是什麼呢?你要解釋繁榮是什麼,繁榮代表什麼,就全部是既得利益者,根本都沒有管這個地球發生什麼事情,有沒有那個承載能力。我也試圖通過創作帶著大家去找回內心裡最真誠的本源的記憶。

ART POWER 100:今日美術館的這次展覽,更多體現了您一種靈性或者是某種宇宙觀。當時準備這場展覽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公眾的理解力?

葉錦添:我不太管,我有個好處就是,我覺得最好的時候怎麼樣都看得懂,看得懂不見得要解釋出我講的。

ART POWER 100:起碼有感應。

葉錦添:對,就夠了,給他的影響也更深,他不是要去背我講的,我這些全部都寫出來,你看不懂,可以看我的文字。所以這個文字表達出來,他們也接收得到。

ART POWER 100:通過這次展覽,您希望有什麼樣的一個意義出來?

葉錦添:我覺得應該是打開維度。這個很難講,好像丟個石頭到水裡面,根本不知道哪一片水是受了影響,你只能丟進去。

中國是沒有個人的,所有人都是一個人,大家都追求一個人的高度和境界。

——葉錦添

ART POWER 100:東方傳統經典的東西已經印在您心裡了。您又去西方尋找一圈,也發現了它的美,並且也學習借鑑了很多創作手法。最終您又將創作理念歸結到新東方主義,這個「新」體現在哪裡呢?

葉錦添:我是覺得這個年代在這個時間點,整個世界呈現東方傾向。問題不是如何在東方元素上加上西方元素,而是如何從西方的氛圍中,重新認識東方的元素。之前整個都是西方的,從文藝復興到現在都是西方的,所以也應該流到東方去。我提出的新東方主義不是泥古、復原,而是呈現一種東方視覺感受力,包括智慧層面的。也有可能他的創作是來自西方的藝術群體。

ART POWER 100:東方智慧裡邊,很講究要打開心覺,打開之後所看到的世界就和別人不一樣了。

葉錦添:在中國是沒有個人的,所有人都是一個人,大家都追求一個人的高度和境界。人就是一個肉體而已。無我境界,無我才會大,你就變成所有人的力量。

ART POWER 100:比如您那個雕塑《原欲》,一個流淚的人,很多人都有共鳴。這件作品是在一個什麼狀態下創作出來?

葉錦添:其實後來發現,它的意義在於重回到人最原初的東西,我講那個是情緒。人的最初源起是情緒,但一直以來物理學沒法解釋怎麼傳達這種情緒。你看到人流眼淚的時候,也會記憶起我們也曾經流過眼淚,所以你就會很快交換你原來的靈魂。你看了一下,你就可以停在那邊,在一個對的狀態。其實宗教有的像祈禱、禱告,就是讓你坐下來跟自己交流,冥想也是這樣。

ART POWER 100:您也提到過,雕塑《原欲》可以說是LILI最早的原形,那麼LILI會起到一個宗教的作用嗎?

葉錦添:我一直在講,LILI的出現,是跟一個你不知道的生物溝通。我整個作品的精神都是這樣,跟一個你不知道的人溝通。我們現在可以把她看成是外星人,也可能是在我們認為的虛空裡面,需要你重新來建立。《全觀》四樓展廳裡,兩個LILI在對談,就是把自己分成兩塊、兩個時代來對談,那個東西都是在跟自己的對話。

ART POWER 100:俗話說,人一思考,上帝就會發笑。您的很多想法不怕上帝笑嗎? 


葉錦添:可以想下他是怎麼笑的。

ART POWER 100:上帝說了,下次請葉錦添替我說話吧。

葉錦添:感謝,這是上帝給你最偉大的東西。(笑)

本文轉載自ART POWER 100

總策劃:馬繼東  採寫:尹菱 攝影:李歐文

▲ 第四期的10號手稿

(請獲獎者將姓名+聯繫方式通過微信公眾號留言給我們,至《葉錦添:全觀》展覽現場領取展覽相關藝術衍生品獎勵一份)

1號手稿、2號手稿、3號手稿、4號手稿、6號手稿、8號手稿、9號手稿、10號手稿、11號手稿、12號手稿

(請獲獎者將姓名+聯繫方式通過微信公眾號留言給我們,即可獲得《葉錦添:全觀》門票買一贈一優惠福利!)

為了能讓觀眾更好的體驗、理解、分享展覽,今日美術館特別成立T Team導覽小組(「T Team」全稱Today Art Muesum Team),由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帶隊,集結了學術部、展覽部、觀眾體驗部等美術館核心成員,從各展覽主題及各部門經驗出發,每天為您導覽。

▲ 《葉錦添:全觀》展覽限量衍生品——明信片(套裝)

相關焦點

  • 葉錦添:因為有另一個世界,所以我不怕這個世界
    一樣是因為他們的歷史都是同一個軸線出來的,就好像地球都是從自然層到原始層,到機械層,到經濟層,到順序層,這本身也需要一個系統。你把這個系統捋出來之後,誰在誰的歷史裡就很清楚,你看到一個東西,就能看到最後它的本源是什麼。
  • 葉錦添專訪:人會消失,美不會
    葉錦添曾在書中承認自己性格很矛盾,內斂卻有濃厚的表演興趣。他說他的所有創作都是源自這樣的性格:「我自己不想上鏡但又想做好多事情讓大家發瘋,其實跟李安有點像,低調又很驚人。比如一大堆人在聊天,他就會偷偷使勁一拉桌布看大家的反應。」如今葉錦添寫自傳,出作品集,接受媒體採訪,現實的語言卻一直是他的障礙,因「害怕被孤立」而不輕易發表言論。「
  • 葉錦添 美學的力量
    從那時開始,葉錦添地毯式地去收集國劇形象,並試圖挖掘其間所流露的古典意識。「當你尋找到一個程度,就會發現西方不是屬於你的東西,我沒辦法融到那個文化裡面去。我對中國的東西有興趣,而且它是真的在我的血液裡。」
  • 藝術 | 葉錦添 人間自然形而不定
    那個方法不是獨立存在的,不是一個展覽場地,我把一個東西放上去,事情就結束了。好像人是一直這樣看事情的,他看到什麼,就把它擺到一個白色的板上,就有點像西方物理學的處理和觀察方式,用一些數據來描述和分析你,你有多高,眼睛多大,體重多少……可是,其實任何物質的存在是沒辦法單純這樣定義的。你問我怎麼確認一個設計的準確?我的辦法就是,看它跟周圍的事情是不是和諧的。
  • 「新東方主義」美學第一人:葉錦添
    「你要所有人都覺得你好,我覺得沒有什麼意思;所有人都喜歡你的東西,你的思維就過於穩定、過於貼近這個時代。藝術家要做的東西,應該在時間的前面。2018年,我應該做2025年的東西。《夜宴》人物造型:葉錦添「無形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拋給葉錦添後,他說他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文周專訪 葉錦添:夢遊東方陌路,神回詩意昭君
    葉錦添:外國人搞了很多很寫實的東西,比如硬要把故事寫成在三個小時裡發生的。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不會相信這個東西了。所有發生的東西都是虛擬的,都是在模仿和邏輯上的構建。而在中國古典的詩意裡面,它是沒有時間觀的,講的是感情而不是時間,講一個女人的處境,而處境也是引發她感情很深入的表達方式。
  • 葉錦添,奧斯卡金像獎級別的新東方主義美學
    >連衣裙散發著西域風情,有水波紋的黑色下擺,綴滿鐵線和絲綢,這也是他第一個正式的舞臺創作。         設計《樓蘭女》時,葉錦添還籍籍無名。接到邀請後,他提著皮箱,帶著一臺縫紉機從香港奔赴臺灣,住簡陋的小公寓,和兩個裁縫一起,耗時4個月,完成了這服裝。         《樓蘭女》曾在當時的臺灣文藝圈造成轟動,批評與讚美聲齊頭並進。
  • 專訪葉錦添丨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的幕後故事
    這個情緒包括幫助敘事遞進、觀察演員的表演等,最厲害的攝影是通過他的觀察和拍攝,連接到人物的世界。但現在什麼都是開會決定,要是談的好、談的細,整個電影都是模擬出來的,不是真正在現場的感受,攝影師和人物也變得沒那麼重要,甚至演員都不用來。那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有什麼意思?我們又究竟在看什麼呢?
  • 絲路電影節專訪葉錦添:《花木蘭》的問題,是他們不懂中國
    》時的「心氣兒」,「我們一堆人,想做一些事情,改變一些東西」。在葉錦添看來,《臥虎藏龍》的成功在於它提供了一種中國電影原汁原味的中國「文人氣」。「剛好外國人看中國電影,這塊是缺的,但這個東西,在中國電影裡也是掙扎的」,葉錦添解釋道,「講求文人氣,是講求境界、講求素養、講求品格,這些東西我們在作品裡面是缺的。」《臥虎藏龍》在北美市場的暴發,一度影響了當時中國電影的創作潮流。
  • 葉錦添:創作就像「打跟頭」
    8月29日,受山下學堂邀請,葉錦添給學員們上了一堂名為「新東方美學」的大師分享課,分享了其二十年來的美學心得。葉錦添將他的創作歷程比作「打跟頭」。「每次我都選那個最不熟悉的東西來做,想盡辦法把那個跟頭打完。」葉錦添的父親是個粵劇愛好者,有時也上臺表演。童年時代的葉錦添就跟著父親到粵劇演出的後臺,給候場的演員們拍照。影像定格在瞬間,照片躺在手上,他突然有了「永恆」的感覺。從那時起,一顆種子已經在葉錦添心中種下。
  • 「即使今晚分手變成陌生人 地球不會毀滅也不會發生什麼事情」
    《如果這首歌出自夜店》( ),《簡單穿出門》( ),在這些歌之後出現的《地球不會毀滅》( )是一首別具一格的歌曲。面對離別,Woody在悲傷與冷漠之間徘徊,創作的歌詞看似粗糙,卻處處瀰漫著細膩的悲傷。
  • 皓讀 葉錦添:自由並不完美,需要好品質的約束
    我說:「你好了沒?」就「啪」,然後我就走了,離開。我就「啪啪啪」,鏡頭都不看。一種非常自由的狀態去記錄我的東西……」自由地攝影和自由地繪畫,造就了葉錦添後來的創作方法。作品Lili也來自他攝影經歷中產生的一個構思。
  • 在地球上發生的不可思議的自然現象,也許有的你都沒聽過!
    在大白天突然之間地面出現一個大洞,讓房子,車子和人都掉進去。這種事是絕對有可能發生的。有可能有人已經看過類似的影片和照片。這個洞穴被稱為沉洞,沉洞形成的原因是由於首先地下水,石灰巖等水溶性較高的巖石,然後巖石的上層也就是覆蓋洞穴的部分,會變得越來越薄。最後因為承受不了自身的重量而崩塌,這其實在地球上數百萬年前開始就已經一直發生,屬於再自然不過的自然現象了。
  • 地球上第一個生命從何而來?死亡的瞬間發生了什麼?答案引人深思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地球上生命的產生就充滿了好奇,也就是如此 關於人類生死的話題,科學界也一直都沒有停止研究,但是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究竟是從何而來,死亡的瞬間又會發生了什麼呢。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迴光返照,這種現象就是人在走到生命的盡頭的時候,會突然的煥發生機,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精神煥發,不過這種現象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據科學家研究表明,這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其實就是人體大腦在感知到危機的時候,對自身的一種自救行為,會因此分泌出大量的腎上腺激素來增強血液的流通,整個人也會因此身體倍棒,但是身體的儲備畢竟是有限的所以腎上腺激素不足的時候,人體的生命跡象就會消失
  • 飛到離地球1000光年遠的地方,能看到1000年前發生的事情嗎?
    一個是因為書籍和影視劇對歷史都做了一定改動,無法還原真實的歷史,另一個原因不親眼看到事情的發生或失去那種韻味,原汁原味才讓人興奮和激動,所以很多都希望能夠親眼去看看以前歷史發生的事情,可是時光無法倒流,回到過去幾乎不可能實現,所以我們現在只能以看書或者看影視劇這寫比較低級的方式回味歷史。
  • 葉錦添:我開始知覺傳統的意義,是從梅蘭芳的劇照開始
    葉錦添:我開始知覺傳統的意義,是從梅蘭芳的劇照開始 2020-05-09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如果地球氧氣含量增加一倍,會發生什麼?人可以騎著蜜蜂飛!
    氧氣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存在,如果沒有氧氣,那麼大部分的生物其實都會面臨死亡,特別是動物,對於人類來說就更不要說了,而地球上的氧氣含量其實是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的,才達到了現在的平衡狀態。
  • 做客山下學堂開啟大師分享課 葉錦添:創作就像「打跟頭」
    8月29日,受山下學堂邀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獲得者葉錦添,給學員們上了一堂名為「新東方美學」的大師分享課。在現場,葉錦添分享了二十年來的美學歷程,更以最新導演作品勉勵到場的青年創作者,找回對世界的好奇心,擁抱陌生的挑戰。
  • 奇聞趣事:地球上發生的7個非常奇特和有趣的事情
    但我們不得不說的是,有一些現象和事情真的很,又或者很特別,以至於我們很少能夠真正地看到它們。在今天的文中,我們為你帶來了,地球上發生的7個非常奇特和有趣的現象。011、聖誕島紅蟹遷移聖誕島的大規模紅蟹遷徙是地球上最不可思議的自然過程之一。
  • 沒大人管,十個女孩住在一起會發生什麼?
    轉自公眾號:安瀟AnnXiao,ID: sukiandsula前幾天,我們解說了一部紀錄片:沒大人管,十個男孩住在一起會發生什麼?,引起了熱議。先回顧一下劇情:十個11-12歲的英國男孩在一棟房子裡住了五天,無政府沒人管,情況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