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彩色紀錄片《乘車記》,太真實了!

2020-11-20 城市觀察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新豐臺,ID:dafengta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美好的周末總是短暫的,

今天又要上班擠公交擠地鐵了。。。

今兒,

給大家帶來一部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於1981年拍攝製作的《乘車記》

內容展現了許多北京以及107路公交車等當時的場景,

雖然年代相對久遠,對當今百姓出行仍有警示作用。

(視頻來源網絡,侵刪!)

1981年的北京,那些陌生又熟悉的地方。

▲兩個年輕女孩在景山上,對著北海公園的方向,認真的寫生,遠處的白塔清晰可見,女孩們頭上戴著時髦的遮陽帽。

▲一個小男孩站在門旁,扒開了那時流行的五顏六色門帘。

▲小院裡,用板凳和幾塊木板搭成了一個簡易桌球桌。

▲修繕中的故宮午門,城樓上搭起了腳手架,幾位遊客正在售票處排隊買票。

▲馬路上,老式的公共汽車和摩託。
▲老人坐在門口的靠椅上。

▲院子裡,兩個孩子將凳子作為寫字檯,認真的做著作業,老式的書包是很多人都熟悉的物件。

▲站在路邊聊天的婦女。

北京·1981年【 Carl Mydans 】

時光匆匆,

1981年的您在做什麼?

相關焦點

  • 1955年彩色紀錄片——《北京的星期天》
    1955年彩色紀錄片——《北京的星期天》 法國紀錄片大師 克裡斯·馬克所 彩色紀錄片《北京的星期天 Dimanche à Pekin》由法國紀錄片大師克裡斯·馬克拍攝於1955年,2013年法國國家電影中心重新修復版本。
  • 中國開國大典紀錄片——1950年中蘇合拍的彩色紀錄片
    中國與蘇聯合拍的大型彩色紀錄片 >新中國第一部彩色紀錄片 1951年獲史達林獎金 北京電影製片廠和蘇聯中央文獻電影製片廠在1950年聯合攝製了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想必不少人都看過了。
  • 思政課 | 彩色紀錄片《中國的重生》(1-2)
    >《中國的重生》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在這樣一個極具紀念意義的時間,全俄國立電視廣播公司製作了一部紀錄片《中國的重生》,於9月16日至29日在「俄羅斯-24」和「俄羅斯-1」電視頻道節目中播出,這也是俄羅斯首次播放新中國成立的彩色紀錄片,是蘇聯偉大紀錄片攝影師的具有代表性的豐碑
  • 太暖心!紀錄片《辛巴奇遇記》,一個孩子的別樣成長人生
    暖心萌娃12月16日,愛奇藝平臺獨家上線了國內首部兒童探索高原紀錄片《辛巴奇遇記》。在幾乎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僅更新兩集的《辛巴奇遇記》就登上了愛奇藝紀錄片熱播榜前列。眾多網友紛紛在社交媒體上給《辛巴奇遇記》以五星好評並表示"親子戶外最佳"、"太好看了,嗚嗚嗚嗚,好羨慕"、"我一個沒孩子的人,看得滿眼淚水"……《辛巴奇遇記》只是一部簡單的兒童紀錄片,能收穫如此高的關注度,一方面當然是因為紀錄片本身質量不俗,根本原因卻是因為該紀錄片所展現出來的來自普通人視角的平常感動。
  • 紀錄片《真實生長》即將播出,圍觀後浪成長記
    紀錄片《真實生長》即將播出,圍觀後浪成長記 2020-06-24 13: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紀錄片《大上海》《代號「221」》《彩色新中國》,用鏡頭講述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
    真實的鏡頭,掠過今日的上海,掠過高原上故地重遊的科研工作者,也掠過許多平凡而堅毅的面孔。這些紀錄片攫取祖國的不同側面,用獨特的畫面語言將眾多難以忘懷的瞬間譜成組曲,共同匯聚成有關70年的敘事。紀錄片《彩色新中國》珍貴素材9月19日,《大上海》率先舉行了開播儀式。「大上海一說,早已有之。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就不斷敘述上海,記述上海,詮釋上海。
  • 開國大典彩色畫面!俄羅斯首播新中國成立彩色紀錄片,太珍貴了
    新中國成立之初,蘇聯派出17人攝影團隊,來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使用彩色膠捲記錄下當時的重要事件和珍貴的民俗風景畫面。近日,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中俄建交70周年的禮物,全俄國立電視廣播公司將其製作成系列紀錄片《中國的重生》,於9月16-29日在俄羅斯24頻道和1頻道播出。
  • 鏡頭下1972年的中國
    引起兩國外交事件的紀錄片1970年,中國與義大利建交。1972年,安東尼奧尼的攝製組到達中國,由一個三人小組負責跟隨拍攝。由於各種拍攝上的限制,安東尼奧尼放棄了近半年的拍攝計劃,將拍期趕在22天內,最後製作成一部時長近220分鐘的大型紀錄片《中國》。
  • 百度發起「紀錄片守護者計劃」,修復新中國第一部彩色紀錄影片
    2016年,國內最後一條膠片生產線關閉,膠片紀錄片逐漸地離我們遠去……
  • 「紀錄片守護者」計劃啟動,修復新中國首部彩色紀錄片
    最值得一提的是,好看視頻還攜手中國電影資料館,共同啟動了「紀錄片守護者」計劃,修復新中國第一部彩色紀錄片《解放了的中國》。會上,百度·好看視頻總經理曹曉冬認為,除了泛娛樂內容外,短視頻同樣也可以承載更多優質內容及文化傳承,將優秀的紀錄片內容通過年輕用戶更容易接受的短視頻形式傳遞出去。
  • 1942年奧斯卡獲獎彩色紀錄片《苦幹》看過沒有? 新書《〈苦幹〉與...
    2020年重慶市金秋書展為市民帶來一年一度的圖書盛宴最讓市民感興趣的是《〈苦幹〉與戰時重慶——影像史學視野下的戰時首都》這本剛剛發行上市的新書,它全面揭開了奧斯卡獲獎彩色紀錄片《苦幹》這部記錄中國大後方抗戰的偉大電影的神秘面紗
  • 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彩色紀錄片被修復,竟比大片還震撼!
    2016年,國內最後一條膠片生產線的關閉,膠片紀錄片正在逐漸地離我們遠去。數百年來,人們通過一卷卷膠片真實的記錄了這個世界,留下出數以萬計的經典作品,這些具有特殊價值的優質內容,由於時間久遠和保存技術等問題,面臨消逝,如何挽留這些經典,讓曾經的光影藝術永久保存成為目前最大的挑戰。
  • 「紀錄片守護者」計劃啟動 修復中國第一部彩色紀錄片
    12月12日上午,在2018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中國電影資料館與百度·好看視頻合作啟動了「紀錄片守護者」計劃,宣布將共同修復新中國第一部彩色紀錄片
  • 通訊:用珍貴的畫面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記熱播紀錄片《中國的...
    新華社莫斯科9月27日電 通訊:用珍貴的畫面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記熱播紀錄片《中國的重生:蘇聯攝影師眼中的中國》  新華社記者張驍  毛澤東主席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老北京胡同、中國青年跳俄羅斯民族舞、三節棍表演……一幕幕絢麗多彩的影像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深沉渾厚的旁白將中國歷史文化娓娓道來
  • 閱兵用實彈更加真實,為何都不採取?1981年教訓太慘痛
    通常來說,要想還原最真實的情況,最好是用實彈,同時也能夠展現出一個國家的魄力,為何現在都不採取呢?答案跟1981年發生的事情有關係,教訓過於慘痛,所有國家都不敢再犯。
  • 俄首播彩色紀錄片《中國的重生》 大量珍貴歷史影像首次公開!
    影片《中國的重生》於9月16日起在俄羅斯當地電視臺中播出,該片是由1949年蘇聯派出的17名紀錄片工作者用彩色膠捲拍攝的,紀錄片導演表示,這部影片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蘇中建交70周年之際獻給觀眾、中國人民的禮物,片中大量從未公開過的影像將成為其最大的亮點。
  • 活動報名丨紀錄片《當我們崛起時》成都放映 03/26
    >乘車路線地鐵4號線太升南路站D出口諮詢電話181 8053 4928when we rise達斯汀·蘭斯·布萊克2017 | 英語 | 中文/英文 | 85min | 彩色《當我們崛起時》是一部由達斯汀·蘭斯·布萊克撰寫並以文獻紀錄片的形式呈現,於 2017 年 2 月 27 日在 ABC 開播。《當我們崛起時》記錄了一個 LGBT 家庭中經歷過的政治與生活上的奮鬥、挫折以及勝利。他們幫助將民權運動從 20 世紀的動蕩發展到如今難以預料的成功。
  • 從黑白明信片到彩色紀錄片:法國人鏡頭下的貴州記憶
    100年前,以貴州為主題的法國明信片封面30年前的彩色:一位法國攝影師鏡頭下的貴州歷程2018年,一位叫閻雷(Yann Layma)的法國攝影師走進了黎平肇興侗寨。1985年,他來到中國開始拍攝之旅,30餘年來,踏遍中國山水,在世界各國作了60多個關於中國的攝影報導,曾被評為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貢獻的攝影家,並被法國國會授予騎士勳章。1989年,27歲的閻雷(Yann Layma)來到貴州黎平,用真實感人的鏡頭,呈現出當時侗鄉山寨的尋常生活片段。
  • 1981年的流行歌曲
    1981年的流行歌曲突然有一天讓我又聽到了這首歌——《三月裡的小雨》,突然讓我感興趣它的創作年代,上網一查是1981年,又仔細地一梳理,又發現這一年好歌真不少,也許這一年你還沒有出生,也許這一年你已經是時尚的青年,不管怎麼樣,今天讓我們聽聽1981
  • 庇護所:阿爾卑斯山求生記—紀錄片分享5
    如果跟不上請駕駛小毛驢前往: 👇  庇護所:阿爾卑斯山求生記—紀錄片分享1庇護所:阿爾卑斯山求生記—紀錄片分享2庇護所:阿爾卑斯山求生記—紀錄片分享3庇護所:阿爾卑斯山求生記—紀錄片分享45️⃣第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