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煎包、生煎包還有鍋貼,到底有什麼區別?

2020-12-23 小美的美食工坊

中國人對麵食的熱愛,可以說是源遠流長了。

之前說過抄手、雲吞和餛飩的區別,看起來比較相似的幾種食物,仔細研究一下才知道,其中原來另有乾坤。

而水煎包、生煎包和鍋貼,同樣是三種有一定相似性的食物,而且在生活中也經常被人們混淆。你知道這三種麵食的區別在哪裡嗎?

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水煎包、生煎包和鍋貼的異同之處,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

水煎包

水煎包屬於豫菜,因為其起源於北宋時期的都城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不僅是北方人的特色美食,在粵語地區也有廣泛的傳播和發展。

北方的水煎包餡料以肉餡和蔬菜為主,跟水餃餡料差不多,最主要的是牛肉水煎包、豬肉水煎包、韭菜水煎包這幾種,基本上能在水餃裡用到的餡料,都能夠在水煎包裡用上。

不同於北方人把水煎包作為主食,南方粵語區的水煎包,則是一種類似於點心的食物,餡料也非常具有廣東一帶的特色,經常用到瑤柱、蝦仁等,相對來說更注重鮮味。

水煎包的麵皮是用發酵過的麵團製作的,外形比較像一個體型很大的餃子,餡多皮厚,咬起來松鬆軟軟的。

生煎包

生煎包則是典型的南方菜,尤其是在長江三角洲一帶比較流行,比如上海生煎就是非常有名的一種地方特色食物。

用來製作生煎包的麵皮,採用的是半發酵的麵團,吃起來會有一種酥酥的口感,比較有韌性,而且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餡料當中很多都會包裹著皮凍,煎熟之後一咬,滿嘴的湯汁。所以,生煎包吃起來會有一種很鮮美的味道。

生煎包的餡料相對來說比較單一,以肉餡為主,也有蝦仁餡生煎,汁濃和肉香兩種特色缺一不可。

鍋貼

在外形上,鍋貼很容易和煎包區分,倒是有點像煎餃。不過,在做法上,鍋貼和水煎包比較相似,在東北,鍋貼也被叫做水煎包。

鍋貼與煎餃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鍋貼是生著下鍋煎的,大部分都是豬肉餡或者牛肉餡。鍋貼底部酥脆,上表皮柔軟,吃起來的口感與水煎包比較相似,不過因為麵皮用的是餃子皮,所以會比水煎包的口感要薄很多,更像水餃而非包子。

看完這些,你明白水煎包、生煎包與鍋貼的區別了嗎?下次出門吃飯,就不會再點錯啦。

相關焦點

  • 嗲嗲的上海生煎饅頭和憨厚的山東水煎包
    所以天剛蒙蒙亮,就早早就出去捜鮮覓食,既然在上海,那早上一定要吃生煎饅頭,上海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很有特點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老虎有個觀點,到了一個地方,不管吃的慣不慣,一定要嘗嘗當地的小吃,因為,本地特色小吃的確只有本地人才能做出味道。
  • 生煎包和水煎包,到底區別在哪?詳細講解,看完後兩樣都會做了
    今天分享一下粉絲朋友點名做的生煎包。做法簡單零技巧,個個鬆軟不塌陷,底部金黃酥脆,內部鮮嫩多汁,比買的還合胃口。很多人都分不清生煎包和水煎包的區別,我個人覺得區別是這樣的,不知道是不是對的。生煎包:半發麵、開口朝下、加水煎、湯裡汁水多。水煎包:發麵、開口向上、加麵糊水煎、湯裡汁少一些、,有包子形的也有餃子形的。朋友們,你們覺得我這樣分析的對嗎?
  • 堅守傳統,六安的水煎包、鍋貼餃能吃出……
    包子油條稀飯,豬頭面、牛肉麵、肉絲麵,但是對於我們六安人來說,還有一樣美食也是必不可少,那就是來自蘇埠的水煎包和鍋貼餃。可能是諧音的原因,水煎包又被人稱之為水晶包,光是名字就會勾起人的食慾。水煎包裡包的是韭菜粉絲大白菜,而鍋貼餃個頭比水餃略大,內裡是肉餡,用大平鍋現炕,殼子金黃酥脆,內餡飽滿豐富,聞著香氣就讓人忍不住吞口水。
  • 上海有各種生煎鍋貼,強推東安路的大王鍋貼
    上海有各種生煎鍋貼,生煎對於我,就是小楊生煎了。也有朋友同事推薦據說比小楊生煎好吃很多的,但是我真的找不到啊,那小巷子裡的角落,一晃眼就錯過。鍋貼,強推東安路的大王鍋貼,以前住那邊,經常晚飯就是八個鍋貼,八個大大的鍋貼才十塊錢,說起來有些不好意思,八個還是克制之後的結果呢。
  • 私藏美食小清單 | 李萌:這家水煎包,完全把我對水煎包的認知給改了
    提供清單的人,有耳熟能詳的烹飪大師,比如李志順、陳偉;也有對食材追求極致的餐飲界大咖,比如杜中兵、解忠傑、宋寶民、頓玉松、韓躍軍等;還有對美食見多識廣的媒體人,比如瓦爾特、梁玉巧,以及各行各業的知名人士,比如三全食品創始人陳澤民、UU跑腿創始人喬松濤…… 未來,我們的名單還將繼續。
  • 老上海生煎也分「劍宗」和「氣宗」兩大類?到底哪種是最傳統的呢
    我是老崔,我又來給大家分享美食樂,前幾期給大家分享了下上海的美食,生煎包與早餐的「四大金剛」,很多朋友們紛紛留言評論說哪裡的生煎好吃,還有就是一些朋友在分享一些關於生煎的相關知識點,老崔我今天給著重的給大家介紹下上海的生煎美食,到底生煎包和生煎有啥區別,上海人喜歡的生煎是饅頭還是包子呢?下面老崔就開始給大家分析。
  • 餃子不會包,可以試試這款鍋貼餃子
    白粥配鍋貼,生活美滋滋。在小熊的生活的,鍋貼和水煎包都是喝粥時候必不可少的搭檔。不會包餃子的小夥伴,可以入手這款鍋貼哦。亮點:製作簡單,沒有很複雜的鍋貼包法。適合新手。還有這白白的粉條,剁它就完了。在之前,粉條一定要泡發好,懶的話,就直接開水一煮,冷水一泡就完了。當然還有雞蛋碎哦。泡蛋煎好一剁哦。最後就是這樣的啦,調鹽味就完了。
  • 小縣城開一家小喬鍋貼生煎一年能賺多少,多久能收回成本
    小喬鍋貼生煎產品系列豐富,近百種產品種類,滿足各類人群消費需求。。 小喬鍋貼生煎食材特色 1、小喬鍋貼生煎的生煎系列,鮮香肉嫩,皮簿筋軟、外形玲瓏剔透、白白嫩嫩、湯汁醇正濃鬱,入口油而不膩。 2、小喬鍋貼生煎的餡無論是葷素都要加蔥、姜、五香粉、香油、細鹽調製,皮為小麥粉面發酵, 小喬鍋貼生煎品牌加盟特色 1、打破繁雜的製作流程,實現層層監督把關,實現製作流程化。 2、小喬鍋貼生煎有專業的隊伍,配備專業專門的研發技術人員,專職對傳統小吃的傳承和提高,後續產品不斷更新。
  • 米其林推薦生煎包,帶來比小楊生煎還糟糕的生煎包味道
    香港地區店名:祥興記上海生煎包只拿過2016年米其林推薦這種廣告獎項放出來在我心中,約等於在曾任職務寫——「於小學二年級當過組長」但畢竟深圳沒什麼吃生煎包的店吃過上海開來的小楊生煎、香港開來的米其林推薦生煎確實深圳沒什麼吃生煎包的店環境我聽說米其林推薦的標準是「經過可以順便吃」但明明大部分米其林推薦餐廳的
  • 生煎爐子的型號和功率,灶博士自動旋轉生煎爐
    去過上海的都忍不住去吃一次生煎包,想當初我出差上海,早中晚都離不開一份生煎包;也正是當初的喜歡,我立誓要生產一款安全、方便、快捷的自動旋轉生煎爐!古法製作需要一個男子漢用一個老虎鉗夾著鍋轉,每分鐘需要旋轉一次來保障不會糊底,每次去購買生煎包都需要排隊半小時,而且操作工肩上搭著毛巾,特別是在夏天,是非常累的!當初的小夥子現在老了,沒有力量堅守這份事業了!
  • 上海早餐文化之生煎饅頭
    前邊講過了經典的鍋貼,這回要講一講和鍋貼一口鍋裡出場,卻比鍋貼還要火爆的經典早點心:生煎,這傢伙故事更精彩。上海早點心中的生煎饅頭,絕對屬於老少皆宜,深受喜愛的美食。在上海話裡習慣將生煎稱為「生煎饅頭」,對於外地的朋友來說這很有意思事,為什麼明明有餡料不叫包子而叫饅頭呢?這是因為上海話裡將所有的包子都稱為饅頭,比如肉饅頭、菜饅頭、豆沙饅頭等等。在原來的漢語中就只有饅頭的叫法,包子是胡人帶入中原後的叫法。上海話雖然是由本地與周圍地區的方言交織而成,但還是保留了很多古漢語元素,這點和粵語很相似。
  • 上海生煎,天下第一!
    他家採用的是半發酵的方式,中筋麵粉、水和酵母的比例都有規定;牆上掛著溫溼度監測儀,師傅要根據每天的溫度溼度,拿捏發酵的分寸,保證一年四季的生煎都是熟悉穩定的口感。憑著這一點,東泰祥成功申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的稱號。生煎下鍋烘製,何時加水、加油、加蔥花,都有嚴格的時間線,標準化的操作流程能最大可能的保證生煎的品質。
  • 上海早餐文化之鍋貼
    至於本文的主角鍋貼,也是上海人酷愛的早餐之一。我一直很好奇,這種形狀和餃子極像的美食,究竟和餃子有什麼關係?也許鍋貼與北方的煎餃有一定的淵源,只是煎餃需要先煮熟後再油煎,而鍋貼是包好了直接鍋裡先水油煎再噴油蓋上鍋蓋烘,做法基本和生煎一樣。有意思的是,我以前喜歡吃圓圓飽滿的生煎饅頭,香香的厚底加上肉丸餡和湯汁實在是美味,而現在我更喜歡吃月牙狀底板焦脆的鍋貼,湯汁更加鮮美。
  • 寧波哪家生煎最好吃?
    老寧波有早餐四金剛:大餅、油條、粢飯、豆漿。但是,吃生煎不但需要多花錢,還要排隊,真是早餐界的奢飾品。生煎一定要趁熱吃,賣完一鍋再煎一鍋。想吃火熱生煎,需要花上10分鐘等待。早上等吃生煎的過程,就會錯過三趟地鐵;油門一腳,兩三個紅綠燈已經越過。火熱生煎,入口香、脆、鮮,是寧波人兒時的美味。寧波哪家生煎好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人喜歡阿國生煎,有人喜愛嵊州生煎等……NO1:柴火生煎奉化阿國生煎是寧波最早的生煎店之一。
  • 上海生煎,天下第一
    要說上海是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我們必須有生煎。每一個精明謹慎的上海人,只有在談到生煎時,才會有一刻的不合理:上海生煎天下第一!你知道嗎?雪白柔軟的麵團、飽滿的緊實肉餡、香濃燙湯汁和燒焦酥脆的底板是上海記憶中最美妙的味道。
  • 怎麼做水煎包,水煎包的做法和配料有哪些?好吃的水煎包怎麼做
    我們可以做現在非常流行的生煎包,其實就是水煎包,水煎包底部焦脆,上面還是和包子一樣鬆軟哦。水煎包的做法如果是冰箱裡面的速凍包子,煎的時候在水裡面加入一些澱粉煎更好。如果是自己包的包子,包好以後要醒面20分鐘後再開始煎。水煎包的準備材料:麵粉2斤,五花肉400克,韭菜500克,酵母粉6克。
  • 鄉民推薦老饕必吃 臺北五大鍋貼超美味
    鍋貼與煎餃的區別在於一個是生煎一個是熟煎,也因為是生煎的關係,鍋貼的口感與面衣內包裹的肉香、肉汁擄獲了不少死忠的粉絲
  • 小楊生煎,展示了生煎包最不堪的樣子
    位置&價格一共8家店離我都挺遠吃播吃播至少要吃得多胖崽點了6個生煎包>生煎包的皮都這麼糟糕了還討論味道,胖崽真的是不願浪費糧食鮮肉生煎包作為生煎包衍生味道的基礎鮮肉的質感是勉強合格的補上了質量不怎麼樣的蝦就著不合格的包子皮一整口咬下去——味道上跟吃鮮肉生煎包沒有差別蟹粉生煎包在鮮肉的基礎上加了質量一般的蟹粉
  • 雞汁兒生煎包
    小楊生煎,褶子面兒朝下,個兒大湯多,用半發酵的麵包餡兒,排放鍋內,用油煎,噴水若干次而成,蔥花芝麻撒面兒。出落的白身金底兒、底兒硬香帶脆,包身軟而松,肉餡鮮嫩稍帶滷汁,咬嚼時還有芝麻或蔥的香味。都是以出鍋熱吃為佳。
  • 南京路上的生煎包
    已不記得在南京路逛了哪些地方,只記得中午時分,我們餓得飢腸轆轆,走進一家商場,看見好多人在排隊買吃的,一打聽,是在等著買生煎包。問什麼是生煎包,答是上海的名吃,我們就也加入排隊的行列。記得在那個大商場的盡頭,有一圈類似營業廳的綠色櫃檯,十幾口大鍋,呈環形排列,一個個穿著白大褂的營業員在裡面忙碌著。一鍋鍋的生煎包剛出鍋就被搶購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