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閱讀:解讀漢字中的人生哲學

2020-12-24 騰訊網

漢字除了是書寫文字以外,還蘊含著豐厚的人生哲理。參悟漢字玄機,可以學習為人處世,體悟人生之道,讀懂中國文化。

中國古代的驛道,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亭子。這些亭子是做什麼用的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停」字——「人」和「亭」靠在一起,便成了「停」。

古人在驛道旁建造亭子,是為了讓人們暫時停下疲累的腳步,在「停」中補充體力、蓄積精神,好讓後面的路走得更輕鬆、更快捷。「停」,是為了更好地走,這就是「停」字中的人生智慧。

「亡」是要有危機感,「口」是要善於溝通,「月」是要有時間觀念,「貝」是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凡」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具備這些,你的人生才能「贏」。

人生的優劣,不是先天決定的,而是後天形成的。漢字「劣」的構造就很有意思:什麼是「劣」呢?「劣」就是比別人「少」出了「力」。

你比別人差,不是本質就差、生來就差,而是後天懈怠、懶惰,不肯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的結果。

上帝是公平的,你的付出和努力,決定著你人生的優劣。

牙齒咬著耳朵,是說一些極隱秘的話。邪惡的事情見不得陽光,都是在背地裡悄悄謀劃的。

做人光明磊落,就是「事無不可對人言」,不是沒有隱私,而是沒有陰私,沒有害人的陰暗心思。

「路」由「足」與「各」組成——人生之路,就在我 們「各」自的「足」下。所謂「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每個人都能走出一條人生之路來,但要自己走,不能指望別人。

「舒」字,左邊是捨得的「舍」,右邊是給予的「予」,就是捨得給予的意思。所謂「舒心」,就是「捨得給予別人,自己就能收穫快樂」。

衣、一、口、田四個字組成了「福」字。古人造字時,認為一個人有衣穿有飯吃,就是「福」。

擅長拍馬屁的人都是憑著那隻提起來的「手」,「白」手起家的。

「拍馬」的典故來自古代塞外的遊牧民族。平時人們騎馬相遇,常常會拍著對方的馬屁股說:「好馬,好馬。」

後來,人們又發現,拍拍馬屁股,馬會覺得舒服而變得很溫順。就這樣慢慢演變成今天的含義。

「患」字,上面是一個「串」,下面是一個「心」,連起來就是一「串」的「心」,也就是心多的意思。

一個不能「一心」對待得失的人,這也想要、那也想要,這也怕失去、那也怕失去,怎麼不會心生憂慮呢?一個不能「一心」對待做事的人,這也想做,那也想做,三心二意,怎麼可能做成事呢?一個不能「一心」對待別人的人,對別人總是多疑、猜忌,不做坦蕩蕩的君子,而做長戚戚的小人,怎麼會是一個健康的人呢?

「大」與「虧」——一個自大的人,最終是要吃大虧的。

一個自大的人,必定是在用他的自大來掩蓋他的無知和無能。一個不知道用行動去改變自己的無知和無能,而是用自大去掩蓋的人,那只能永遠無知無能下去,最終必定會在不斷的膨脹和越來越莽撞中,吃大虧。

「途」字由「走」和「餘」構成,可以這樣理解和解釋——給別人留有「餘」地,自己才有路「走」。有些人愛斤斤計較,睚眥必報,因此把人際關係弄得很糟,做起事來就只能處處受挫和碰壁。

「海」,來自「每」一滴「水」。是一滴又一滴的水,匯聚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成就人生的大海,也要從「一滴水」又「一滴水」般的小事開始,做好了那些小事,才能成就人生的偉大。

反過來說,大海之所以博大,是因為可以包容含藏「每」一滴「水」。如果是一個小水窪,能容的水就有限。這就是「有容乃大」,告訴我們謙虛包容才能大成的道理。

人要是自大一點,那麼這個人就「臭」了。

要強大,不要自大。一個人不自大,才能成為「大」。

「怕」字,由「心」和「白」構成。什麼人才會「怕」和恐懼?就是那些內「心」一片空「白」的人,即內心空虛之人。

那麼怎樣才不會害怕、不會恐懼?當他懂得不斷地用學習、工作、事業、理想、信念和愛來填充自己的內心,去驅走內心的空虛,讓自己充實起來,自然也就不會怕、不會恐懼了。

個人是渺「小」的,但站在「大」的平臺上,就成了「尖子」(優秀者)。要取得成就,離不開堅實的根基!

時勢勝於個人,時勢造英雄,「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比」是兩把匕首,傷人又傷己。

比較、計較,帶來心理不平衡,這是煩惱的來源。與其攀比別人,不如做好自己!

相關圖書:

發現你的閱讀!關注天鵝閱讀網微信公眾號:swanreads,精彩繼續!

相關焦點

  • 2018廣州免費講座:從漢字中解讀中華文明關於心靈的智慧
    漢字心能量——從漢字中解讀中華文明關於心靈的智慧>  時間:2018年4月14日 10:00  地點:廣州圖書館負一層2號報告廳  票價:免費  2018年4月14日,羊城學堂講座「漢字心能量——從漢字中解讀中華文明關於心靈的智慧」將在廣州圖書館負一層1號報告廳舉行,市民可免費入場。
  • 哲學與人生
    唯有哲學是沒有人去聊的,而我又比較喜歡哲學,未免會有點遺憾。  關於哲學,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以至於有不少的誤解。一提到哲學,人們不免覺得過於高大上,是講道理的學問,或是認為太虛無縹緲,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這些怪不了大家,因為我們現行的教育體系中,小學、初中、高中都沒有這樣相關的課程。
  • 尹薦:《漢字樹》——致童年
    我們說著、唱著、書寫著,每一個漢字都珠潤飽滿,音聲嘹亮。我們愛著、恨著、感動著,從造字的倉頡開始,我們古老的生命便以一種方方正正的方式存在,並在世界歷史中寫意地綻放。★被選入2014年全國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CCTV-1「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官方推薦圖書!★當今講得最透徹、最有趣、最易懂的漢字解密書。父母還帶孩子一邊欣賞圖畫,一邊閱讀故事,一邊學習漢字知識。★本書的裝幀方式獨一無二,在國內同類書中,實為首創,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 《漢字小學堂》:一本書中藏著漢字學習的三種方法
    閱讀這本書,就像在聽高詩佳講故事,講古今中外、臺灣原住民的神話和傳說,同時觀賞陳世憲先生寫毛筆字,隸、草、行、楷書,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表現漢字藝術之美。漢字是先民們"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見鳥獸蹄遠之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創造的,通過學習漢字能使我們了解豐富的歷史文化。
  • 國際解讀|要開始使用漢字了?韓國會再次掀起「漢字之爭」
    12月2日,韓國國內又對是否要在小學教育中使用漢字展開了激烈爭論。漢字之爭再惹爭議韓文協會堅決反對根據韓國權威媒體《朝鮮日報》的報導,在12月2日的韓國國會上,以金睿智為首的10位議員發起了一個名為「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的草案,其主要內容就是要在韓國教科書裡加入漢字。
  • 對話孔子|如何用哲學方式去思考和閱讀《論語》?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也很有智慧;蘇東坡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境界也很高。如果《論語》是哲學文獻,那陶淵明詩、蘇東坡詩是不是?為什麼是、為什麼不是?是故,我想改從一個相對容易處理的方向入手:且不論《論語》是或不是哲學文獻,我們總可以「哲學地」閱讀它。
  • 王立軍:漢字起源的文化解讀
    於是,用大繩結表示10、小繩結表示1的辦法便在部落中通行開了。直到甲骨文中,還保留著這種結繩記事方法的痕跡。甲骨文的數目字「十」,像一個繩結的樣子;數目字「二十」,即廿,像兩個繩結的樣子;數目字「三十」,即卅,像三個繩結的樣子。正因為如此,人們很早就將漢字起源與結繩聯繫起來。《周易·繫辭下》即已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 湖北電視教育頻道《漢字解密》講述漢字背後的故事
    中學教師劉先生下班回家,打開電視,屏幕前學者對漢字的形象解讀瞬間吸引住他的眼球。   「在漢語中有很多字都跟『牛』有關,比如物體的『物』,它是形聲字,表示萬物形符從牛,一件兩件的『件』也從牛,也就是說古人計件數是以『牛』來計的……」   「《說文·羊部》裡面說:羊,祥也。所以『羊』也往往借做『祥』。
  • 《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解讀賴聲川修行中的旅行哲學
    這部戲是賴聲川的旅行哲學,哲學是我們對普遍而基本的問題的思考,這些問題關於知識、價值、心靈……當然這一切所涵蓋的正是生活、人生乃至宗教。所以透過這部即將上演的相聲劇,我們來討論賴聲川對傳統相聲的理解與顛覆,以及作品文本、舞臺空間所折射出的哲學思考與生活禪意。
  • 漢字裡蘊藏的為人處事哲學,字字珠璣!經典!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含義深刻,具有幾千年的歷史。古代傳說倉頡造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為潛藏。」雖是神話傳說,但足可見,漢字對於中國文化的意義,它除了是語言的表達方式和留存方式外,還蘊含了中國偉大的哲學思想。
  • 通過對漢字「義」的解讀,理解傳統道德文化的內涵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人類發展的見證。漢字的出現已有近8000年的歷史,從河南賈湖發現的一些刻在龜甲上的符號,到仰韶文化時期的文字圖形,到殷商時代轉化成成熟而系統的甲骨文,再經周代的金文、大篆,秦朝的小篆、籀文,漢代的隸書,唐代的楷書,草書,行書,以致形成今天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最富魅力和美感的語言溝通手段和信息交流工具。
  • 《神奇的漢字》:以漢字為窗,打開傳統文化精魂
    《神奇的漢字》由湖南衛視金牌團隊劉偉工作室、劉建立工作室聯袂打造,節目將漢字作為主旨與核心,通過遊戲的表現形式解讀漢字的字形、字義、字音、字源,寓教於樂,在潛移默化中傳遞中華漢字的魅力。據統計,開播三個月來,節目涉及了上百個漢字文化知識點的深度講解,在講解音、形、意的同時,還將日常生活融入其中,引申出漢字背後的意義。再者,節目開創了「全民八秒漢字比拼」的創新理念,並設置了寓教於樂又形式豐富的「漢字組裝」「漢字演變」「拼音找茬」等趣味漢字遊戲環節,讓觀眾看到造字奇緣,感受漢字的歷史演變脈絡,從不同角度為觀眾解讀漢字的內涵,更好地發揮節目教育和文化傳播的作用。
  • 專業解讀:哲學專業介紹與就業前景解讀
    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哲學專業的主要課程包括:哲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心理學、中外哲學原著導讀等。
  • 2020部編版必備閱讀書單新鮮出爐!讓孩子愛上閱讀!
    閱讀一直是我們強調的重要技能,擁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幫助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自學能力等。如何幫助孩子過一個充實且有意義的假期呢?對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培養閱讀習慣,高級的閱讀質量,讓孩子的成長獲益良多。
  • 用漢字講好「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故事
    1.展示中國語言和文化的魅力2018年聯合國中文日活動的主題展為「從漢字到文學:中國文化的魅力」,展示主要分為三大板塊:「漢字裡的中國」交互式藝術展、中外文化互譯合作精品成果展、「閱讀中國」沙龍。展覽以25個基礎漢字為基礎,從漢字偏旁部首切入,解釋漢字的基本構成,普及漢字知識,解讀人、禾、家、五行等文字包含的中國文化密碼,傳遞出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家庭觀和幸福觀。展覽曾於2017年5月在國家圖書館展出,當時引起熱烈反響,並成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留學生的課程內容。在萬國宮,這個展覽同樣引起很多活動參加者的強烈興趣。
  • 寶樹|與吳飛對話《三體》的哲學:在黑暗森林中探索生命深度
    近些年因為獨立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少,這種閱讀和寫作已經成為一種奢侈。在做這種評論的時候,我也沒有特別區分究竟是通俗讀物還是嚴肅著作,重要的是其中涉及的問題重要不重要,是否能觸動我。《三體》中討論的問題讓很多哲學家有興趣,除了你提到的楊立華和趙汀陽二位,還有很多人從中受到思想的啟發,認為其中觸及到了非常根本的哲學問題。
  • 亞馬遜中國發布年度Kindle閱讀榜單 解讀2020年數字閱讀趨勢
    該書關注生命、人性、救贖等深刻命題,表現人類在面臨危難時刻迸發出的悲憫和無奈,以及人性在絕境中所展示出的強大和堅韌。  在《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一書中,英國作家毛姆曾將讀書比作一種享受。閱讀能夠為人們提供精神的支持,慰藉不安的心靈。面對疫情,除了家人的陪伴,閱讀也成為了人們汲取力量,豐富內心世界的重要途徑。
  • 【正午陽光】藝術欣賞:最初的漢字 by 蔣勳
    漢字美學,喚醒著我們的民族記憶。美學大師蔣勳從文字與圖像的關係中解讀不同的文化思維走向,據寓繁於簡的特點解讀漢字文學的魅力。他用最質樸的語言傳達著對漢文化最深沉的熱愛。漢字造字法中本來有「會意」一項。「會意」在漢字系統中特別可以連結文字與圖像的共同關係,也就是古人說的「書畫同源」。人類使用圖像與文字各有不同的功能,很多人擔心現代年輕人過度使用圖像,會導致文字沒落。我沒有那麼悲觀。漢民族的文字與圖像在漫長文明中相輔相成,彼此激蕩互動,很像現代數位資訊上文字與圖像互用的關係,也許是新一代表意方式的萌芽,不必特別為此過度憂慮。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漢字,然後才有了「漢字文化圈」。然而,「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和地區對漢字的認識和感情卻是十分的複雜,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在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日本最初將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日語中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表示。日本奈良時期的《日本書紀》和《古事記》用的就是這種「漢式和文」;到了平安時期,連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漢式和文寫成的。
  • 胡適《哲學與人生》2
    現在且說第一個例子:2500年前在喜馬拉雅山南部有一個小國——迦葉——裡,街上倒臥著一個病勢垂危的老人,當時有一個王子經過,在別人看到,將這老丐趕開,或是毫不經意地走過去了,但是那王子是賦有哲學天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