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漢字講好「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故事
——聯合國中文日活動記
光明日報駐日內瓦記者 何農
聯合國「中文日」日前在日內瓦萬國宮隆重舉行。今年的中文日活動是迄今規模最大的一次。正如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俞建華大使在中文日開幕式上致辭所言,「中文日」活動每年在萬國宮舉辦,不僅體現了聯合國對漢字和中華文化的重視,也是聯合國致力於加強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生動寫照。
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聯辦)總幹事穆勒,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文化委員會主席皮薩諾,以及各國駐日內瓦使節、國際組織官員、國際職員、當地華人華僑、中文學校學生、各界友好人士約400人參加了當天的中文日活動,活動由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和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共同舉辦,中國文化對外翻譯與傳播研究中心協辦。
1.展示中國語言和文化的魅力
2018年聯合國中文日活動的主題展為「從漢字到文學:中國文化的魅力」,展示主要分為三大板塊:「漢字裡的中國」交互式藝術展、中外文化互譯合作精品成果展、「閱讀中國」沙龍。主辦方響應聯合國語言日活動「促進語言文化多樣性」的一貫宗旨,通過綜合展示三大板塊內容,以中國語言文字隱含的思想、哲學、價值觀為切入點,以語言文字為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和立體多樣的手法,巧妙闡釋、弘揚「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日內瓦國際社會提升我文化影響力、感召力和國家軟實力。
交互式藝術展覽「漢字裡的中國」系中國國家藝術基金支持項目。展覽包括42塊文字展板,1部電視片,17段動畫、雷射投射和觸控螢幕遊戲,5個現場遊戲,20餘件實物展品。展覽以25個基礎漢字為基礎,從漢字偏旁部首切入,解釋漢字的基本構成,普及漢字知識,解讀人、禾、家、五行等文字包含的中國文化密碼,傳遞出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家庭觀和幸福觀。展覽曾於2017年5月在國家圖書館展出,當時引起熱烈反響,並成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留學生的課程內容。在萬國宮,這個展覽同樣引起很多活動參加者的強烈興趣。
近日,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萬國宮舉行的中文日活動上,來賓觀看書法家現場創作。 新華社發
中文與多種語言文字的「中外文化互譯合作精品成果展」包括100部近年來中國政府資助或支持的中文作品外譯成果及原著對照展示。該展覽曾於2017年2月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參與中國文化部「歡樂春節·閱讀中國」活動,得到各界高度認可,展示了當代中國豐富多彩的文藝成就。
在「閱讀中國」沙龍中,來訪的國內語言專家現場向人們介紹中國語言文字和文化的發展與變化,並與外國漢學家和觀眾進行現場互動交流。
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翻譯會展活動司司長科琳娜·摩瑪-瓦尼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每年的中文日活動都很成功,而且一年比一年成功,今年的活動則更為成功。」相對於其他語言的活動日,聯合國中文日有其獨特之處。首先,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團積極參與,主動合作,這為活動日的成功舉辦提供了保障。其次,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中唯一的形意文字、非字母文字,中文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悠久歷史,令活動的參與者產生巨大的興趣,甚至渴望了解和學習。再次,中文的書法藝術獨樹一幟,藝術魅力非凡。
2.從中華傳統文化到新時期發展思想
今年中文日的主題為「以人民為中心」,使得這一中國發展思想唱響在日內瓦聯合國舞臺。
俞建華大使在活動現場向來賓們講解說,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漢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多種形態變化,凝聚了上下五千年來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在成千上萬的漢字中,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精髓的就是「民」字,它蘊含著中國文化「以民為本」的核心思想,同聯合國系列文化活動「以人為中心」的主題相互契合。
俞建華向來賓們回顧說,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都有著對愛民、重民、安民、利民思想的重要闡述。中國上古時期的典籍《尚書》中即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記載。2500年前,孔子說:「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1400多年前,唐朝皇帝李世民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4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黃宗羲提出:「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100多年前,維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啓超提出:「國家之主人為誰?即一國之民是也。」這些千古名言都講述了一個道理:人心向背是執政的根本,只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繁榮昌盛。
俞建華指出,隨著發展進入新時代,中國進一步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忘初心,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利益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必將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發揚光大,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我們願同世界各國一道,利用好聯合國的平臺,加強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鑑,建設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
活動現場的聯合國官員、各國使節、國際組織負責人、當地青年代表和各界友好人士對此次活動的精彩內容和深刻內涵讚嘆不已。很多人表示,漢字不僅是中華文明的載體,也是中國愛民思想的載體。「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聯合國當前倡導的「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觀不謀而合,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引領全球發展潮流的生動體現。巴基斯坦、卡達、白俄羅斯、克羅埃西亞、孟加拉等國外交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具有普遍意義,對世界各國的發展都具有啟發和借鑑意義。
3. 「穀雨」日 說漢語
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宣布啟動聯合國語言日,旨在宣傳多種語言文字的使用和文化的多樣性,並促進六種聯合國官方語言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在這一倡議下,聯合國在選定的日期為每一種官方語言舉辦慶祝活動,採用音樂、藝術、詩歌、食品、戲劇和電影放映等形式,對每一種官方語言的獨特文化成就進行專門介紹,或就每一種官方語言的歷史和意義舉行專題小組討論或展覽。
近日,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萬國宮,人們在中文日活動上參觀。新華社發
中文日被確定在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穀雨」日,每年這一天,在日內瓦聯合國辦事處所在地萬國宮,都會舉行推廣中國文化、展現中國魅力的多種形式的活動。在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的語言日活動中,中文日是組織得最好、形式最為多樣、反響最為強烈的語言日活動之一。
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首屆中文日慶祝活動2010年11月12日舉行,活動主要包括中文信息展、中文日啟動儀式和「漢字的起源與發展」講座等。迄今為止,紐約聯合國總部已經成功舉辦了8屆聯合國中文日慶祝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展示和藝術表演,在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國際機構中,推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聯合國官員、外交官以及海外華僑對中國語言和文字產生了解和喜愛。聯合國中文日慶祝活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歡迎,每年都有越來越多的團體熱衷於參加這一推廣中國語言文字和文化的活動。
自2012年起,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與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共同舉辦中文日慶祝活動,相繼組織了「畫說漢字」展覽(2014年)、中國禮儀剪紙展覽(2015年)、江永女書展覽(2016年)、「詩畫浙江」展覽(2017年)。歷次活動效果良好,並得到媒體充分報導,成為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每年公共外交活動的主要亮點之一,也是在多邊外交平臺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理念的重要手段。
在本次活動中,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總幹事穆勒致辭感謝說,中方多年來通過中文日這一重要平臺,與聯合國分享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語言多樣性是多邊主義的基石之一,中文日搭建的橋梁必將進一步促進我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共識。
4.聯合國裡的中文熱
科琳娜·摩瑪-瓦尼安對記者說,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翻譯會展活動司擁有150名筆譯人員,其中21名中文筆譯;100名口譯人員,其中15名漢語口譯。這些翻譯人員負責聯合國幾乎所有文件和會議的翻譯工作,只有極少數工作外包給其他私營翻譯機構。
據記者採訪了解,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和世界很多地方一樣,聯合國工作人員和各國常駐聯合國外交官學習漢語的熱情也日益高漲,聯合國掀起了一股學習中文的熱潮。為更好地為聯合國在全世界的62個駐地提供中文學習機會,聯合國中文組正在進行網上教學和遠程授課的嘗試。
目前,在六種聯合國官方語言中,漢語是唯一設有赴母語國學習活動的語種,赴華學習已成為聯合國組織內部的一大吸引力。聯合國工作人員赴華培訓漢語,這作為特色語言培訓項目,已成功舉辦了10餘屆。藉助這一平臺,600多名聯合國國際僱員和外交人員前往中國,實地學習和體驗真實的中國語言、中國文化和中國生活,這已成為廣大聯合國工作人員了解中國的第二課堂。
科琳娜·摩瑪-瓦尼安告訴記者,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報名參加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為職員和各國外交官開辦的中文課,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對中文、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也是因為學會中文,聽懂和會說漢語,對他們的工作有著直接的積極作用。「從長遠來說,我真心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參與到與聯合國合作的翻譯培訓合作項目上來,為中文在聯合國的推廣使用添磚加瓦。」
聯合國專門設置了書法課程,邀請來自中國的書法家進行演講,舉辦書法展,吸引了很多聯合國職員到場。很多參加這一活動的人相信,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為人類文明增添光彩。了解和學習漢字書法,可以了解它承載的中國哲學思想,認識中國傳統文化。
(光明日報日內瓦5月1日電)
《光明日報》( 2018年05月02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