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漢字講好「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故事

2021-01-08 國際在線

用漢字講好「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故事

——聯合國中文日活動記

光明日報駐日內瓦記者 何農

聯合國「中文日」日前在日內瓦萬國宮隆重舉行。今年的中文日活動是迄今規模最大的一次。正如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俞建華大使在中文日開幕式上致辭所言,「中文日」活動每年在萬國宮舉辦,不僅體現了聯合國對漢字和中華文化的重視,也是聯合國致力於加強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生動寫照。

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聯辦)總幹事穆勒,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文化委員會主席皮薩諾,以及各國駐日內瓦使節、國際組織官員、國際職員、當地華人華僑、中文學校學生、各界友好人士約400人參加了當天的中文日活動,活動由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和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共同舉辦,中國文化對外翻譯與傳播研究中心協辦。

1.展示中國語言和文化的魅力

2018年聯合國中文日活動的主題展為「從漢字到文學:中國文化的魅力」,展示主要分為三大板塊:「漢字裡的中國」交互式藝術展、中外文化互譯合作精品成果展、「閱讀中國」沙龍。主辦方響應聯合國語言日活動「促進語言文化多樣性」的一貫宗旨,通過綜合展示三大板塊內容,以中國語言文字隱含的思想、哲學、價值觀為切入點,以語言文字為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和立體多樣的手法,巧妙闡釋、弘揚「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日內瓦國際社會提升我文化影響力、感召力和國家軟實力。

交互式藝術展覽「漢字裡的中國」系中國國家藝術基金支持項目。展覽包括42塊文字展板,1部電視片,17段動畫、雷射投射和觸控螢幕遊戲,5個現場遊戲,20餘件實物展品。展覽以25個基礎漢字為基礎,從漢字偏旁部首切入,解釋漢字的基本構成,普及漢字知識,解讀人、禾、家、五行等文字包含的中國文化密碼,傳遞出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家庭觀和幸福觀。展覽曾於2017年5月在國家圖書館展出,當時引起熱烈反響,並成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留學生的課程內容。在萬國宮,這個展覽同樣引起很多活動參加者的強烈興趣。

近日,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萬國宮舉行的中文日活動上,來賓觀看書法家現場創作。 新華社發

中文與多種語言文字的「中外文化互譯合作精品成果展」包括100部近年來中國政府資助或支持的中文作品外譯成果及原著對照展示。該展覽曾於2017年2月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參與中國文化部「歡樂春節·閱讀中國」活動,得到各界高度認可,展示了當代中國豐富多彩的文藝成就。

在「閱讀中國」沙龍中,來訪的國內語言專家現場向人們介紹中國語言文字和文化的發展與變化,並與外國漢學家和觀眾進行現場互動交流。

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翻譯會展活動司司長科琳娜·摩瑪-瓦尼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每年的中文日活動都很成功,而且一年比一年成功,今年的活動則更為成功。」相對於其他語言的活動日,聯合國中文日有其獨特之處。首先,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團積極參與,主動合作,這為活動日的成功舉辦提供了保障。其次,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中唯一的形意文字、非字母文字,中文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悠久歷史,令活動的參與者產生巨大的興趣,甚至渴望了解和學習。再次,中文的書法藝術獨樹一幟,藝術魅力非凡。

2.從中華傳統文化到新時期發展思想

今年中文日的主題為「以人民為中心」,使得這一中國發展思想唱響在日內瓦聯合國舞臺。

俞建華大使在活動現場向來賓們講解說,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漢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多種形態變化,凝聚了上下五千年來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在成千上萬的漢字中,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精髓的就是「民」字,它蘊含著中國文化「以民為本」的核心思想,同聯合國系列文化活動「以人為中心」的主題相互契合。

俞建華向來賓們回顧說,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都有著對愛民、重民、安民、利民思想的重要闡述。中國上古時期的典籍《尚書》中即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記載。2500年前,孔子說:「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1400多年前,唐朝皇帝李世民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4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黃宗羲提出:「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100多年前,維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啓超提出:「國家之主人為誰?即一國之民是也。」這些千古名言都講述了一個道理:人心向背是執政的根本,只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繁榮昌盛。

俞建華指出,隨著發展進入新時代,中國進一步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忘初心,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利益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必將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發揚光大,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我們願同世界各國一道,利用好聯合國的平臺,加強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鑑,建設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

活動現場的聯合國官員、各國使節、國際組織負責人、當地青年代表和各界友好人士對此次活動的精彩內容和深刻內涵讚嘆不已。很多人表示,漢字不僅是中華文明的載體,也是中國愛民思想的載體。「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聯合國當前倡導的「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觀不謀而合,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引領全球發展潮流的生動體現。巴基斯坦、卡達、白俄羅斯、克羅埃西亞、孟加拉等國外交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具有普遍意義,對世界各國的發展都具有啟發和借鑑意義。

3. 「穀雨」日 說漢語

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宣布啟動聯合國語言日,旨在宣傳多種語言文字的使用和文化的多樣性,並促進六種聯合國官方語言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在這一倡議下,聯合國在選定的日期為每一種官方語言舉辦慶祝活動,採用音樂、藝術、詩歌、食品、戲劇和電影放映等形式,對每一種官方語言的獨特文化成就進行專門介紹,或就每一種官方語言的歷史和意義舉行專題小組討論或展覽。

近日,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萬國宮,人們在中文日活動上參觀。新華社發

中文日被確定在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穀雨」日,每年這一天,在日內瓦聯合國辦事處所在地萬國宮,都會舉行推廣中國文化、展現中國魅力的多種形式的活動。在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的語言日活動中,中文日是組織得最好、形式最為多樣、反響最為強烈的語言日活動之一。

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首屆中文日慶祝活動2010年11月12日舉行,活動主要包括中文信息展、中文日啟動儀式和「漢字的起源與發展」講座等。迄今為止,紐約聯合國總部已經成功舉辦了8屆聯合國中文日慶祝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展示和藝術表演,在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國際機構中,推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聯合國官員、外交官以及海外華僑對中國語言和文字產生了解和喜愛。聯合國中文日慶祝活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歡迎,每年都有越來越多的團體熱衷於參加這一推廣中國語言文字和文化的活動。

自2012年起,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與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共同舉辦中文日慶祝活動,相繼組織了「畫說漢字」展覽(2014年)、中國禮儀剪紙展覽(2015年)、江永女書展覽(2016年)、「詩畫浙江」展覽(2017年)。歷次活動效果良好,並得到媒體充分報導,成為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每年公共外交活動的主要亮點之一,也是在多邊外交平臺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理念的重要手段。

在本次活動中,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總幹事穆勒致辭感謝說,中方多年來通過中文日這一重要平臺,與聯合國分享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語言多樣性是多邊主義的基石之一,中文日搭建的橋梁必將進一步促進我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共識。

4.聯合國裡的中文熱

科琳娜·摩瑪-瓦尼安對記者說,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翻譯會展活動司擁有150名筆譯人員,其中21名中文筆譯;100名口譯人員,其中15名漢語口譯。這些翻譯人員負責聯合國幾乎所有文件和會議的翻譯工作,只有極少數工作外包給其他私營翻譯機構。

據記者採訪了解,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和世界很多地方一樣,聯合國工作人員和各國常駐聯合國外交官學習漢語的熱情也日益高漲,聯合國掀起了一股學習中文的熱潮。為更好地為聯合國在全世界的62個駐地提供中文學習機會,聯合國中文組正在進行網上教學和遠程授課的嘗試。

目前,在六種聯合國官方語言中,漢語是唯一設有赴母語國學習活動的語種,赴華學習已成為聯合國組織內部的一大吸引力。聯合國工作人員赴華培訓漢語,這作為特色語言培訓項目,已成功舉辦了10餘屆。藉助這一平臺,600多名聯合國國際僱員和外交人員前往中國,實地學習和體驗真實的中國語言、中國文化和中國生活,這已成為廣大聯合國工作人員了解中國的第二課堂。

科琳娜·摩瑪-瓦尼安告訴記者,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報名參加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為職員和各國外交官開辦的中文課,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對中文、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也是因為學會中文,聽懂和會說漢語,對他們的工作有著直接的積極作用。「從長遠來說,我真心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參與到與聯合國合作的翻譯培訓合作項目上來,為中文在聯合國的推廣使用添磚加瓦。」

聯合國專門設置了書法課程,邀請來自中國的書法家進行演講,舉辦書法展,吸引了很多聯合國職員到場。很多參加這一活動的人相信,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為人類文明增添光彩。了解和學習漢字書法,可以了解它承載的中國哲學思想,認識中國傳統文化。

(光明日報日內瓦5月1日電)

《光明日報》( 2018年05月02日 12版)

相關焦點

  • 美國「漢字叔叔」助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12月20日,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在南京舉行學術顧問聘任儀式,聘請國際著名漢字資源研究學者、70歲的美國「漢字叔叔」 ——理察·西爾斯為中國故事研究院學術顧問,並擔任「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專家評委。雙方將共同攜手,助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 用漢字講述中國故事
    國新網推薦:漢字從歷史走來,歷久彌新,充滿了活力。漢學家、漢字學者們從世界的角度理解、表達、傳播漢字,從而把漢字所承載的中國故事講好,進而把中國人的思維、價值觀等傳遞給世界。新時期,我們每個人都應以傳播漢字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己任,將璀璨的中國漢字文化弘揚光大。
  • 美國「漢字叔叔」受聘新航道學術顧問 助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12月20日,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在南京舉行學術顧問聘任儀式,正式聘任國際著名漢字資源研究學者、70歲的美國「漢字叔叔」 ——理察·西爾斯為新航道中國故事研究院學術顧問。雙方將共同攜手,助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然而,即使是在新文化運動如日中天的時候,一些有識之士仍然清醒地認識到「漢字落後論」在學理上的悖論。著名文字學家章太炎在反對提倡「萬國新語」的萬字長文中駁斥了「以象形字為未開化人所用,合音字為既開化人所用」的說法。炳麟先生認為,中國積貧積弱、教育落後的根源並非因為漢字「落後」,而在於義務教育的普及。
  • 講好漢字故事 助力全球漢語熱
    渭南漢字動漫國際版項目正式啟動從陝西省渭南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獲悉,由該會與西安郵電大學、英國陝西經貿文化促進會等單位聯合發起的「倉頡故裡,漢字動漫國際版」項目——《跟著倉先生學漢字》,日前獲得教育部中外語言合作交流中心批准
  • 「漢字叔叔」:讓漢字講故事
    Richard是個美國人,研究漢字二十多年,建立了一個漢字詞源網站——在這個界面簡陋的網站上,隨便輸入任何一個漢字,人們都能找到它的字形在歷史上如何演變——小篆、金文,甚至還包括幾千年前它被刻在甲骨上的模樣。由此,他被中國人稱為「漢字叔叔」。留在中國的最後一周,「漢字叔叔」被告知,在中國的旅遊籤證到期。要想留下來,「出1000元人民幣,可以延長10天」。
  •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學術研究與文化普及兩頭並重,漢字闡釋是一片知識的海洋什麼是漢字闡釋?我們用具體例子做一個比較說明。英文中太陽與月亮分別是sun與moon,字母只記錄語音,字母的音組合起來是詞的語音,語音記錄語義。漢字用「日」表示太陽,用「月」表示月亮,是用兩個形體符號分別記錄日、月兩個詞的音和義。
  •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開卷知新)
    漢字用「日」表示太陽,用「月」表示月亮,是用兩個形體符號分別記錄日、月兩個詞的音和義。形體本身就在表達意義。每個漢字的一筆一畫都不是任意的,都有道理可說。漢字是表意文字體系的典型代表,有其獨特性。把這種獨特性揭示出來,把漢字中蘊含的文化挖掘出來,這就是漢字闡釋。漢字闡釋不以疑難字或不識字為對象,主要是解讀常用字背後的深層結構與深層文化。  漢字研究萌芽於漢字闡釋。
  • 做講故事的人,用民間力量講好中國故事
    年,邢鳳亮很忙,作為一家文化智庫型公司的董事長,這一年裡,他頻繁出現在各種重大活動中,甚至曾經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四次出訪近10個國家,這種奔波對於邢鳳亮來說,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用自己方式和力量,藉助中國文化去講好中國故事。
  • 葉小綱:用音樂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他自覺肩負起了推動音樂塑造中國文化自信的使命。在這位音樂家眼中,音樂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葉小綱接受了半月談記者的專訪。 一撥一彈講述「中國故事」 《中國故事》是中國音樂「走出去」的重要策劃項目之一。該系列音樂會自2003年9月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愛弗利·費雪音樂廳成功首演以來,足跡在世界範圍內一路延伸。
  • ...趣味話生肖,「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秋冬令營帶你走進漢字世界
    本期秋冬令營期間,營員們除了每天能在微信群中收聽中國僑聯為他們精心挑選適合海外華裔青少年的故事之外,同時還學習包括成語故事、中國古典舞、中華剪紙、趣味漢字等中國傳統文化課程。近日,浙江華僑網絡學院積極開拓創新,在中國僑聯《凱叔講故事》系列音頻課基礎上,特別開設《趣味漢字》直播課程。數百位華裔青少年在趙銀銀老師的帶領下,開啟了雲端識漢字故事的快樂之旅。
  • 2230多年建城史 用「廣州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用「廣州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廣州是一座什麼城市?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廣州,擁有2230多年建城史,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到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再出發,見證了廣州這座國際大都市的輝煌。
  • 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有的放矢)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當前,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努力在國際社會贏得人心、贏得認同。 講故事在對外宣傳中具有重要作用。
  • 講好中國故事是新聞媒體的神聖使命
    總書記提出48字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要求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新形勢下作好新聞輿論宣傳作出全面部署。(2月20日 人民網)   講好中國故事,新聞媒體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只有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做好經濟社會發展的記錄者、守望者和傳播者,才能更好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陝西省56個貧困縣(區)的中小學共獲贈了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捐贈的價值2000萬元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視頻課程。
  • 用國際語言,講好海南故事!英文版海南故事《海島天堂》新書在京發布
    顧青表示,講好中國故事是所有媒體人共同的事情,商務印書館《漢語世界》願意為此付出自己的心力。這本《海島天堂》就是這個團隊努力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明證,期待這本書能夠和海南共同走向全世界。  中宣部進出口管理局副局長趙海雲充分肯定了有實力的中國出版企業和地方文旅資源融合,用文化助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 以光影見證小康中國 用圖片講好中國故事
    「小康中國·幸福之路」——第四屆中國圖片大賽頒獎典禮暨典藏作品展正式開幕 為了真實、生動地再現全國各族人民建設小康中國,在幸福生活道路上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講好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搞建設
  • 探尋中國經驗 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探尋中國經驗 講好中國故事   編者按:聯合國把貧困列為
  • 怎樣講好中國精神的精彩故事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面向國際國內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精神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我們一方面要在傳播內容方面下「繡花」功夫,切實提高傳播內容深度與歷史文化厚度,一方面要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同時充分運用移動網際網路催生的社交媒體新業態、新平臺,藉助強大的民間動員力,講好新時代中國精神的精彩故事。
  • 以人民為中心的現實主義創作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就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這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是成功的秘訣。《楓葉紅了》創作團隊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