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導讀:隨著大眾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在餵養寶寶的過程中,為了讓寶寶更加健康聰明地成長,寶媽或多或少都會補充一點營養品。比如維生素A、D、益生菌、DHA、鈣鐵鋅...那麼營養品該如何選擇?怎樣「進補」才不是「瞎補」?單一型or複合型該如何選擇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疑問一起來看看吧~
不要「瞎補」
正確看待寶寶營養品
中國人講究「藥食同源」,總想在飲食中解決一些潛在的疾病。比如用骨頭湯給寶寶「補鈣」、給寶寶吃菠菜補鐵、吃核桃補腦...實際上,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比如骨頭湯裡面的游離鈣非常少,大部分以磷酸鈣的形式存在,不溶於水,所以骨頭湯裡面的鈣微乎其微。相反白花花的骨頭湯中,動物脂肪的含量很多,所以大量攝入骨頭湯不僅不能補鈣,而且還會造成鈣流失和攝入大量的脂肪,寶寶長期食用容易造成肥胖和鈣流失,所以當寶寶出現缺乏營養缺乏時。一定不要「瞎補」!
如果做兒保時檢查出缺乏某種營養,那就需要遵醫囑;如果寶寶平時很挑食,靠飲食無法滿足正常的營養需求,比如不吃紅肉,無法從輔食中獲得足量的鐵元素,那麼就要想著給寶寶使用『營養補充劑』了。而且現目前的基礎營養研究至今已有200多年了,技術很成熟,不用過於擔心。因此,我們在選擇營養品時,只需要選擇適合各個階段寶寶的營養品即可。
挑選寶寶營養品
需要注意4點
那麼對於不同階段的寶寶,營養品該如何選擇呢?需要注意哪些?下面我們就從營養品的品類、劑型、適用年齡、輔料等多個方面來看看吧~
營養品的品類
現在營養品的品類有很多,比如維生素A、D、鈣、鐵、鋅、益生菌、乳鐵蛋白、魚肝油、DHA......對於0~12個月寶寶必須要補充的營養素為:維生素D。因為在這個階段,寶寶是以奶為主,而母乳中的維生素D含量很低,所以在這個階段的寶寶必須要補充維生素D,最好延續至成年。
對於其他營養品,建議寶寶有需求時再補充。比如寶寶腹瀉時,可以適當選擇益生菌,調節腸道;當寶寶免疫力低下時,可以適當選擇乳鐵蛋白。具體可看下面的表格。
營養品的劑型
目前營養品的劑型有很多,比如粉劑、膠囊、滴劑、口服液等多種類型。對於不同的寶寶而言會存在不同的需求。比如0~3歲的寶寶對於膠囊劑型的營養品會存在難吞服的現象,所以這個階段的寶寶最好選擇滴劑或者是口服液。
營養品的適用年齡
在挑選營養品時,一定要注意適用人群以及服用建議。尤其是在網上購買時,避免出現買到大人吃的營養品,特別是鈣鐵鋅這種營養品。此外,還有就是益生菌,目前適用於嬰幼兒的益生菌僅有12種。所以第一次購買寶寶營養品時儘量在母嬰店購買。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用適合大寶寶的營養品來給小寶寶餵養,比如4個月之後足月寶寶才可能出現缺鐵的現象,而有些媽媽卻在1~2個月時給寶寶補充,這樣的做法只會加重寶寶的消化負擔,造成腹瀉、便秘等多種不適症狀。
營養品的輔料
營養品裡面除了含有某個特定的營養素以外,還有其他輔料,比如益生菌粉中有低聚果糖、水溶性膳食纖維等、維生素D滴劑含有植物油等。我們在給寶寶購買營養品時最好選擇成分簡單,而不是含有很多香精香料類或糖類的營養品。
單一型or複合型
如何選擇?
挑選寶寶營養品時,很多媽媽都會存在疑問,比如買維生素D是買魚肝油還是買單獨的維生素D滴劑呢?一般情況下,複合型營養品是一種經過加工,特別配製的含有多種微量營養素成分的保健品,而單一型營養品只含某個營養素。
對此,有學者指出:單一型營養品一般是臨床使用,或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總體而言是指:有哪方面的症狀,就補什麼。但是實際上,對於營養品而言,我們更需要的是複合型營養,因為營養的利用並不是單一的,而是系統性的,簡而言之就是如果某個營養素攝入過量,不僅無法達到更好吸收這一營養素,反而會抑制另一些營養素的吸收。
比如鈣鐵鋅等二價礦物質需要與蛋白載體相結合之後才能被機體消化、吸收和利用,因此,單製劑的鈣鐵鋅一起補充相互之間有可能會產生拮抗作用,影響吸收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發育。
所以種類齊全、比例適當是系統性營養的核心。營養品的種類越是單一,劑量越高,選擇時就越要小心。
提醒寶媽
寶媽要注意,對於寶寶來說,並不是每一種營養劑都需要補充,建議平時要多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態,在做兒保時要關注專業醫生和營養師提出的建議。如果有要補充營養品的需求,則需根據自家寶寶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
此外,營養保健品絕對不能代替寶寶正常的飯食以及藥品。家長要引導寶寶平衡地攝入各種食物,膳食均衡是營養來源的基礎。如果寶寶生病了要及時吃藥,不要試圖用保健品治療。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如果您對如何選奶粉還有疑問,可以在文末給我們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