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莫文蔚(Karen)的音樂一直是關注的。聽她的歌,就可以認識她。電臺首播的吳青峰詞曲創作的《看看》真是震撼之作,但說不出它到底哪裡特別了,到底什麼吸引的,只覺得這首歌的靈魂完整得無法割切,所以一旦Play了就無法停下來,直到最後一秒的靜止。前半段是沒有風浪的溫柔傾訴,後半段卻是百老匯式的浩瀚歌唱,好喜歡這個戲劇性的反差,Karen的詮釋一氣呵成,在每句歌詞上勾出不同的情緒起伏,沒有一定的功力無法做到。聽了這首歌,更期待新專輯了。
然後看見常石磊、李劍青、李焯雄這些名字,頓時更讓我覺得這些氣質的集合是無可抵抗的。常石磊為Karen的這張新專輯獻上了多首佳作,包括《一切安好》、《哪怕》、以及同名主打《不散,不見》。「所有的離別,都是為了再見。」常石磊與李焯雄隨之概念共同打造了一首非常精湛的作品,只有鋼琴的編曲,加上內斂的演繹,我們在一個自以為平和的頻率裡,竟然感覺到被挑撥的思念。如此深刻。
專輯的歌曲都在跟時間致敬。像《時間裡的飛人》歌詞把時光刻劃得好深刻,編織了一個抽象的夜間旅途,回頭看看那人生如何慢慢離開自己,而我們總是來不及到別人生。《老掉牙》亦細膩地描述了時間的燃燒與熄滅,來自林暐哲的曲和吳青峰的詞,每個愛與恨的瞬間都是刺痛的,喜歡這句「火焰之所以那麼鮮豔,只因背景是黑夜」。 《搖籃曲》淡淡的優美旋律,果然有李劍青的氣味兒。歌如其名,靈魂放空,在殘酷的現實中為自己哼唱一首搖籃曲,掙點美好。
《不散,不見》無論是概念、詞曲、編曲和演繹都擁有相當高水平的表現,訴說的不只是莫文蔚的音樂理念以及對於人生的獨到見解,我們甚至可以透過她看世界的鏡頭,去探索那些我們不曾到達的角度,從而產生一種新的生活藝術。就以這點來說,莫文蔚這個名字超越了歌手身份;她是個知性、自由、且擁有智慧的藝術家,我們依附在她的思想感情去尋找一個出口。
聽完莫文蔚,我們彷佛一夜長大。從前,我們不見不散;現在,我們不散不見;時間終究會讓我們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