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要立皇太孫而不肯傳位給朱棣?這三個原因不能不考慮

2021-02-23 武者筆記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而傳給朱允炆,這一點在歷史上有很大爭論,一種觀點認為朱元璋是按照「規定」傳給了「嫡長孫」;另一種觀點認為朱元璋本來是想傳給朱棣的,只是被一些人破壞了。但是這兩種說法都站不住腳,因為細看一看朱元璋的家譜就知道,朱允炆不是嫡長孫,封建社會也沒有一定要立嫡長孫的規定。至於說朱元璋曾經打算把皇位傳給朱棣,那是勝利者朱棣的一家之言,也做不得準。

首先我們來看朱允炆為什麼不是嫡長孫:朱元璋有名分的老婆有二十一個,生了二十六個兒子、十六個女兒,沒有明確記載哪一個子女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生的,但是老大懿文太子朱標、老二秦愍王朱樉、老三晉恭王朱棡、老四燕王朱棣卻都是馬皇后撫養成人的,這一點做不了假,所以可以說朱元璋有四個嫡子,按照封建社會「立子以嫡以長」的規定,皇位繼承人只能從這四個人中產生,而老大朱標實至名歸,連朱棣也不能表示異議。

但是朱允炆卻不是嫡長孫,因為他還有個哥哥朱雄英,而且朱雄英是朱元璋欽定的隔代接班人。據洪武二年編撰、洪武六年書成的《皇明祖訓》記載:「皇太子嫡長子為皇太孫,次嫡子並庶子年十歲皆封郡王,授以鍍金銀冊、銀印」,但是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就去世了,沒活過他老爹朱標。

而朱允炆是朱標的妾侍呂氏生的,跟朱雄英不是一個媽,自然也算不上嫡長孫,至於呂氏被沒被封為太子妃、什麼時候封的,歷史上沒有記載。即使呂氏上位,朱允炆子以母貴,晉升為嫡長孫,但也不能證明他繼位就是鐵板釘釘的事情,因為所謂的「立子以嫡以長」有個前提條件,就是這個繼承人必須先是「子」,然後才論「嫡」論「長」,也就是說,有二十五個叔叔的朱允炆,在太子而不是皇帝的父親去世後,他是皇位的第二十六順位繼承人,即使僅看上一輩的嫡子,他也只能是第四順位繼承人。

到朱元璋選接班人的時候,「立子以嫡以長」這個傳統,在封建社會已經流傳了幾千年,而且大家一直都是這麼做的,都是老大死了輪到老二,然後是老三老四,以此類推,讀者諸君有興趣可以去翻一番歷代帝王年表,就會發現有個有趣的現象:老大似乎都不大長命,皇帝一般都只好選擇其他的兒子來接班,即使沒有兒孫,也要從下一代子侄中選擇,這樣自己死後才能是名正言順的「太上皇」。

所以按照封建禮法來說,朱棣和朱允炆都是朱元璋的合法繼承人。但是為什麼朱允炆成功上位了呢?這可能要歸功於三點:第一、朱標臨終前的請求;第二、朱元璋隔代親的人性;第三、朝中大臣的支持。

首先我們來看朱元璋和朱標的感情。朱元璋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冷血君王,但是對朱標這個大兒子卻充滿了溫情。他之所以要把功臣斬盡殺絕,就是為比較溫和仁厚的朱標拔掉棘杖上的刺。而朱標之所以英年早逝,也是朱元璋施加的壓力過大,對此朱元璋是心懷愧疚的,所以朱標向老父親託孤,朱元璋能夠做的,就是把自己最大的家業,也就是皇位傳給兒子的兒子。

其次我們再來看朱元璋跟朱允炆的關係。其實這一點不用分析,讀者諸君中有人已經當了爺爺,自然知道什麼叫「隔代親」——對孫子要比對兒子好得多。居家生活中經常會有兒子追著孫子打,老爺子追著兒子打的趣事發生。朱元璋雖然雄才大略或者說冷血無情,但他首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老爺子疼孫子,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已經成年且已經在邊關吹了好幾年北風的四兒子朱棣,看著自然不如在江南長大細皮嫩肉的孫子朱允炆順眼。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滿朝文武的支持。朱棣這人太像朱元璋了,甚至可能比朱元璋還冷血嗜殺——他每天拎著刀子砍韃靼,比經常坐鎮指揮的朱元璋見過更多的鮮血。而當時的滿朝文武,在朱元璋的高壓下活得戰戰兢兢,早起上朝都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安全下班回家,如果這個大臣沒有回家而錦衣衛來敲門,那麼這家的房子過幾天就要換主人了。於是大臣們都日盼夜盼朱元璋老爺子趕緊掛掉,換上仁厚的朱標來當領導。可是沒想到朱標愣是沒熬過朱元璋,眼看著戰場上衝殺出來的朱棣要回來接班當太子,肯定滿朝文武一片哀嚎:這苦日子還有頭兒沒頭兒了?

於是大臣們自然要力捧錦衣玉食甚至有點弱不禁風的「嫡長孫」朱允炆了。而事實證明,大臣們的擔心不是多餘的,當年的選擇也是正確的:朱允炆上臺,偃武修文,官員們睡覺的時候,脊梁骨也敢挨著炕席了;但是好景不長,朱棣殺了回來,趕跑(或者燒死)了朱允炆,又開始了大開殺戒。所以說,朱棣是個雄才大略的好皇帝,但可能在大臣眼裡,他絕不是一個好上級,給朱棣打工,實在是太難了……

 戳閱讀原文看:在我最落魄的時候,我遇見了她……

相關焦點

  • 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朱棣的真相
    他是個偏腦袋,朱元璋給他起了個「半邊月」的綽號。朱允炆從小生活在深宮之中,在知識分子中間長大,知識淵博,而且以德服人。但他性格仁柔,心太軟,臉不厚,心不黑。  但朱標還是不幸早逝。對於勤懇的老皇帝來說,這是極為罕見的大事件,不是普通的喪子之痛——接班人沒有了,整個帝國的命運怎麼辦?那麼多大將手握重兵,怎麼節制?這件事折磨著老皇帝,居然28天沒有上朝。
  • 為什麼朱元璋要將皇位傳給無能的朱允文,卻不傳給更能幹的朱棣?
    從夏商周到清朝滅亡,皇帝傳位,大都逃不開嫡長子這個制度,並非嫡長子就一定出色,但是在出生成為嫡長子之後,皇帝便會為此費心,請最好的老師來教導皇子
  • 朱元璋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兒子朱棣,反而將傳給孫子朱允炆呢?
    朱元璋以「以白髮人送黑髮人」,其悲傷不問可知。但是大明帝國繼承人之位畢竟不能久虛。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南京故宮),下遺詔:「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朱元璋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朱允炆。
  • 朱元璋臨終連喊三遍朱棣來否 為什麼朱棣就是在南京城外不進城?
    ,這時候朱棣明明就在城外,但為什麼卻一直不進去?可他對自己的幾個兒子並不是非常放心,因此才會選擇不讓這些藩王來奔喪,否則,萬一有藩王利用奔喪這件事,帶著兵進入京城的話,那朝廷肯定是要變天。可他特意是讓朱棣過來,明顯就是準備要把朱棣給控制住,像朱棣這樣的人,放在地方上肯定是沒有辦法控制住的。把他放在京城裡面,肯定能防止他做亂,當然,朱元璋也希望借著這件事來考察一下自己的兒子,萬一他有異心,朱元璋是準備隨時把他給殺掉。
  •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就避免靖難之役?
    1、朱棣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不是朱元璋不想立,而是無論怎麼排,朱棣都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也就是說,在他前面,還有三個哥哥,大哥朱標病逝,也還有兩個哥哥,分別是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即便是不考慮嫡長子繼承制,按照順位繼承,怎麼著也要等到老大老二老三全部死了之後,朱棣才有機會。太子朱標是在洪武二十五年病逝的,秦王朱樉死在洪武二十八年,老三晉王朱棡則是死在朱元璋駕崩的那年,洪武三十一年。
  • 朱元璋為何不讓朱棣繼承帝位?朱元璋:給誰都可以,唯獨不能給他
    自古以來,皇室中就逃不過同室操戈的命運,正如同現代人嚮往金錢一樣,古代人對至尊之位也異常渴望,但凡有一絲絲可能接觸到皇帝寶位的機會,幾乎沒有人能心甘情願地放棄。朱棣便是這樣一個人,自從太子朱標去世後,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便熊熊燃起了,但是1392年,這簇火被一盆水澆滅了,朱元璋竟然不像其他皇帝那樣,從自己的兒子中選太子,而是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要說朱標被選為太子,朱棣雖然不甘心,但也不會有太多意見,畢竟兄長是嫡長子,且威望極高,多數大臣願意支持他。
  • 朱元璋為什麼將皇位傳給孫子?
    首先,唐郎覺得,朱元璋為什麼會將皇位傳給孫子這個問題其實是暗含了兩個問題。第一,明朝的皇位傳承制是什麼?第二,朱元璋為何傳位給孫子?一,朱元璋的傳位是大明建立後的第一次皇位傳承,事關大明血脈延綿,至關重要。
  • 朱元璋為何不將皇位直接傳給朱棣,而是傳位給了自己的孫子呢?
    朱元璋為何不將皇位直接傳給朱棣,而是傳位給了自己的孫子呢?提起明太祖朱元璋,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位皇帝可以說是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了,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也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小的時候朱元璋貧困潦倒,曾為地主家放牛。
  • 哪怕朱標當一天皇帝,再傳位給兒子朱允炆,朱棣也不敢造反?
    幾百年後的今天,再回首明初這段風雲舊事,關於建文帝朱允炆之敗,很多人都感到惋惜,因為建文帝這個明太祖朱元璋的繼承人,可是有著仁君作風,若是沒有敗給叔叔朱棣,說不定可以創造另一個盛世呢。 而關於建文帝朱允炆之敗,很多人認為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建文帝朱允炆是以皇太孫身份繼位的,資歷太淺,壓不住下面,所以叔叔朱棣才敢造反。
  • 臨終前朱元璋召見朱棣,是要廢掉朱允炆,改立朱棣嗎?
    這段記載見於《明太祖實錄》、《明太宗實錄》,雖然文字略有不同,但核心意思完全一致。後世多認為,這是朱棣上位後,為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大肆修改史料,編造出來的一段歷史。用意是暗指朱元璋準備廢掉朱允炆,改立朱棣為新君。朱允炆等人假傳聖旨,阻止朱棣進京,由此引發了靖難之役。
  • 明明有太子,為什麼朱棣還要正式冊封皇太孫呢?
    朱棣為什麼要冊封皇太孫?
  • 朱棣為何要立朱瞻基為「皇太孫」呢?
    但是在明朝,明成祖朱元璋就有了立「皇太孫」這樣的先例。一、朱元璋立」皇太孫」的先例明太祖朱元璋乞丐出身,卻能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大明王朝。後來為了確保日後的明朝能夠長治久安,朱元璋想盡辦法去加強皇室本身的力量。最後他想出分封諸子為王的辦法,將宗室二十五人封為藩王,分別駐紮在北部邊境和全國各戰略要地。
  • 朱元璋喜歡的兒子是朱棣,為什麼朱棣沒有得到皇位,他就輸在這裡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也不是馬皇后生的嫡子。但是在朱元璋好幾個兒子中,只有朱棣的性格和相貌最像朱元璋,所以最得朱元璋的喜歡。可惜,因為出生的太晚,他還是沒有得到太子的位置,這位子被他的長兄朱標給佔了。
  • 朱標如果當上一天皇帝再傳位給兒子,朱棣還敢不敢造反?
    幾百年後的今天,再回首明初這段風雲舊事,關於建文帝朱允炆之敗,很多人都感到惋惜,因為建文帝這個明太祖朱元璋的繼承人,可是有著仁君作風,若是沒有敗給叔叔朱棣,說不定可以創造另一個盛世呢。而關於建文帝朱允炆之敗,很多人認為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建文帝朱允炆是以皇太孫身份繼位的,資歷太淺,壓不住下面,所以叔叔朱棣才敢造反。
  • 朱標死後,朱元璋將皇位傳給皇長孫朱允炆,而不是兒子朱棣
    他的父親朱標仁善待人、胸懷寬廣,卻英年早逝,朱標見證了父親朱元璋一步一步打天下,直到建立明朝稱帝的過程。他死後他的兒子朱允炆被朱元璋選中傳位,當朱允炆登基之後,燕王朱棣發起了「靖難之役」逼死了朱允炆,奪取了帝位,後世便有人探討,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給實力明顯強於朱允炆的朱棣呢?
  •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為什麼會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個兒子,可是他卻是明朝第三位皇帝。眾所周知,朱元璋是建立朱明王朝的人,那麼他的兒子朱棣為什麼會是明朝第三個皇帝呢?
  • 朱棣當年遷都,是否考慮了子孫後代,面臨的壓力呢?
    如果說到天子守國門的話,那麼朱棣自然是得心應手,毫不畏懼蒙古人的挑釁。但作為大明皇帝,如果要想讓老朱家的天下延續的更久的話,那麼朱棣應該考慮有些後代子孫實在是比不過他或者朱元璋,這樣的話,首都如果距離敵人更近的話,勢必是個巨大的威脅。
  • 太子朱標早逝之後,朱元璋為何不讓更有能力的朱棣繼承皇位?
    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為什麼沒有立更有能力的兒子朱棣繼位?反而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好像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太孫吧。至於為什麼沒有立朱棣為太子,我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每次馬皇后訓斥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低著頭就像個小孩子一樣不敢反駁,還一個勁地勸老婆不要生氣,這說明朱元璋和馬皇后夫妻二人感情很好。朱元璋對馬皇后所生的兒子朱標當然也很喜歡,因為畢竟是他們的第一個兒子。所以在朱標13歲的時候,朱元璋就將朱標冊立為太子。並請名士宋濂做朱標的老師,對他進行精心的培養。
  • 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孫子,誅殺功臣,可為什麼不削藩呢?
    可是對於同樣威脅建文帝皇位的諸多藩王,朱元璋並沒有什麼舉動。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孫子,誅殺功臣,可為什麼不削藩呢?有人說,朱元璋自己親自安排的分封制,沒有自己否定自己的,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可開國功臣難道就不是朱元璋分封的嗎?
  • 朱元璋一共26個兒子,為什麼把皇位傳給孫子?他的兒子們服嗎?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孫子,在他有26個兒子的背景下,那麼這的權力交接肯定是不會順利的,註定要血流成河。朱元璋是非常有作為的一位皇帝,他農民出生,卻做到了一國之君,他的皇位可以說是他一手搭建起來的。他推翻蒙元統治,恢復了民族平等,建立了大明王朝,開創了洪武之治。而他的子孫後人都享受在他打下的江山,在他的蔭庇之下坐享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