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第一清真寺 朱元璋御批仿故宮太和殿修建 造型罕見就在壽縣!

2020-12-24 亂碼的旅行故事

安徽壽縣,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個陌生的名字,然而這個位於淮河南岸、隸屬淮南市管轄的小縣城,在2200多年前卻是楚國最後18年的國都所在地。歷史上的4次為都,10次為郡,給壽縣遺留下豐富的文物古蹟,其中坐落在壽縣古城西南隅清真寺巷內的壽縣清真寺,是不可錯過的古蹟景點之一。

傳統的清真寺很多人都見過,它們大多為白色圓頂,大型清真寺的四周還建有高高聳立的宣禮塔。而壽縣清真寺既沒有圓頂,也看不到宣禮塔,其外觀為典型的中國古代殿宇式建築,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三進重院,前院正門為大中門,兩側設有偏門。

據《壽州志》記載,壽縣清真寺始建於宋代,原址在壽縣古城西門外,由於當地穆斯林人口日增,經濟繁榮,於明代初期購置了古城內曹天官(宋代曹彬大將軍後人府邸)花園數十畝地,將清真寺移建至此。數百年間,壽縣清真寺歷經多次維修,現存建築為新中國成立後,由國家及省、縣人民政府撥款修繕。

壽縣清真寺總面積5632平方米,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清真寺,走進院內,建築群飛簷翹角、裝潢華美,一派肅穆莊嚴的氣氛。在國內的很多地方都建有清真寺,但象壽縣城內這座清真寺的結構造型和建築規模是不多見的,因此被專家學者譽為「華東第一清真寺」。

相傳當年朱元璋曾落難壽縣,得到當地群眾的保護,他登基之後,御批按照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的風格建造了這座壽縣清真寺,寺內的石墩、石柱等建材,也均由淮河運抵。整個建築群壯闊雄偉,渾然一體,被《中國伊斯蘭教建築》一書稱為:「國內較為少見的巨大華麗的伊斯蘭教建築」。

二進院落是一座開敞庭院,院內以石磚鋪砌成路面,正中為5間重簷大殿,南北廂房原為阿文大、中、小學教室及水房,後院是由環繞無相寶殿的圍牆構成,院落四周古木環繞,參天蔽日,掩映著殿廡門廊。值得一提的是,寺內數棵600年的古銀杏樹,以及兩口古井均為曹府花園原物,其歷史早於清真寺多年。

清真寺的正殿——無像寶殿,又稱禮拜殿,因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不設神像而得名。現存殿宇為清康熙年間所建,建築面闊5間,進深7間半,面積936平方米,其結構和磚刻木雕具有明清時期的不同風格特點。1986年,大殿落架大修時,施工人員還在瓦椽上發現了「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的墨水字樣。

無像寶殿內原先曾懸掛著48方匾額,包括清康熙至宣統年間的御賜匾額20餘方。其中最著名的是清朝乾隆皇帝御賜的「天人合一」匾額和慈禧太后題寫的「壽」字匾額,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匾額均已不存。寺內現僅存清乾隆至光緒年間的碑刻6方,以及清末、民國時期的碑刻數方。

2013年3月,壽縣清真寺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逢節假日期間,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遊覽完清真寺後,沿著清真寺巷一直向北走,可以前往位於西大街的壽縣博物館和孔廟繼續遊覽,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

相關焦點

  • 華東的清真寺,朱元璋御批仿故宮太和殿修建,造型罕見就在壽縣
    歷史上4號是道會,10號是郡,給壽縣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古蹟,其中位於壽縣古城西南隅清真寺巷內的壽縣清真寺是不容錯過的古蹟景點之一。傳統清真寺大部分是白色圓頂,大型清真寺周圍建有高聳的宣禮塔。秀賢清真寺沒有圓頂,也看不到先例塔。這是典型的中國古代戰友式建築,中央軸線上依次排列著三振中原,前院正門是大眾門,兩邊設有偏門。
  • 安徽這個小縣城,有華東第一大清真寺,近400年歷史沒門票
    我是偶然碰到這個清真寺的,若不是壽縣博物館中午不開門,若不是兩者相離很近,我是斷然不會前往的。清真寺藏於壽縣老城區內,與狹窄巷弄相鄰,我本想騎共享單車過去,後來發現裡面不讓停車,乾脆徒步過去。就這樣東拐西拐,來到了一棟朱色厚重的清真寺前,一查資料,發現可是不得了,原來這座不起眼的廟宇,竟是華東第一大清真寺。一座小縣城為何有如此響亮名號的清真寺?這是因壽縣不是普通的縣城。壽縣是楚國最後一座都城,歷史上4次為都,10次為郡,是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
  • 故宮地磚受損,工匠修復卻發現一個秘密,專家:揭開朱棣狠心一面
    一如天壇、頤和園等,但若說北京城中那座建築最有代表性,那麼故宮定然當仁不讓。 為什麼要如此說呢?因為故宮不僅僅是建築物,還是中國明清兩朝歷史的親歷者。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的故宮,單單修建時間便長達十四年,永樂帝為了修築故宮更是不惜從全國各地調集能工巧匠,最終直至永樂十八年(1420年)才得以建成。
  • 午門——中國皇家第一門
    最近《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故宮博物院帶來了首座建築文物——午門! 每一個去過故宮的人,都曾從午門走過。 1367年,朱元璋在南京稱王,開始修築宮室,他把皇城的南門命名為「午門」,至此,午門正式成為皇宮大門。永樂帝建紫禁城,一切仿南京皇宮之制,午門之稱沿用至今。
  • 看看故宮怎麼說~
    相信大家對這個一定不陌生,這款臺北故宮創意周邊康熙版「朕知道了」紙膠帶搭著 2013 年清宮劇熱潮的東風,一下子風靡兩岸。接下來,臺北故宮也相繼發布了不少好玩的文創產品,小夥伴們不禁驚呼「原來文創產品還能這麼玩!」
  • 這部《太和殿...
    《太和殿》如果要問剛剛度過了自己600歲「生日」故宮裡是誰一直站在「C位」,相信很多粉絲都會脫口而出「太和殿」。但如果真要問起這座「巨無霸」的前世今生,「身高」「三圍」,能回答清楚了就屈指可數了。別急,北京世紀文景新出的這部《太和殿》,這就把它「拆開」來給你看個究竟。
  • 宮苑雜談|民國初年故宮太和殿的三次「換匾」
    因歷史上的數次焚毀,太和殿曾多次重建、修繕,並在明嘉靖朝更名曰「皇極殿」、清順治朝更名曰「太和殿」。明清兩代,太和殿是國家舉行重要儀典之所,其重要者如皇帝登極、冊封皇后、科舉殿試(清乾隆五十四年前)、殿試後傳臚、命將出徵以及每年三大節——元旦、萬壽、冬至的典禮等。在民間,太和殿有「金鑾寶殿」之俗稱。可以說,在封建時代的明清王朝,太和殿就是皇權的中心,也是中國的中心。
  • 《上新了故宮》:就算來過100次故宮,故宮也會給你101次的驚喜!
    提起故宮,你能想到什麼?是滄桑厚重的歷史,還是大氣磅礴的建築......《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在《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第一期中,有講到一個核心要點:今年是故宮的600年,而在這座今天仍然保存的宮殿中,真正是600年的代表,卻並不多。真正經久不息的,不是龍椅,也不是太和殿,只剩下了中軸線和金水河。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如約而來,鄧倫又來故宮上班了
    對於故宮來說,今年是特殊的一年——迎來了建成600周歲的生日,也因此,故宮在今年舉辦了很多文化展覽活動,比如600周年大展等。六百年歲月悠悠,紫禁城一次又一次的變化與新生,都源於它源源不絕的生命力。而在這個特殊年歲如約推出的《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也自然而然地圍繞600周歲做起了文章。
  • 工匠修復故宮地磚時,意外發現一個秘密,揭露了朱棣的殘忍
    眾所周知,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還被列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在明清兩代,故宮作為皇家宮殿,是當時權力與威嚴的象徵,雖然現在已經對外開往,我們普通人都可以進入故宮內遊覽參觀,但故宮裡的秘密卻是數之不盡。其中,有這樣一個秘密,讓專家都大吃一驚。
  • 幼兒英語教育越發重要,故宮出版社發行的故宮月曆真的走心了
    比如說最近騰訊開心鼠英語和故宮出版社聯合發行的《故宮月曆》少兒版,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刊物。你也許會像一個問題,那麼就是竟然會有一個少兒版的月曆,這就是一個很罕見的事物了。其實事情是這樣的,聽我細細道來。這個刊物是專門為孩子們制定的,月曆的內頁部分是以太和殿的脊獸作為主要的展現形式。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覺得這個脊獸特別的尊貴,當然也會有一定的好奇。
  • 丹宸永固: 故宮的歷次重修
    這是故宮第四次大規模修繕,歷時12年。現在我們看到的故宮太和殿很壯觀,但實際上,現在的太和殿,較之明朝初建之時,已經縮小了一半左右。《明世宗實錄》記載:奉天殿「原舊廣三十丈,深十五丈雲」,即面闊約95.1米,進深約47.55米。嘉靖三十六年,奉天殿再次遭焚,於是縮小體量重建,以致殿臺比例失調,嘉靖重建後改名為「皇極殿」。到清代,清世祖又改皇極殿為太和殿。
  • 故宮院長說故宮:故宮究竟美在哪兒?這本書告訴你
    2006年至2008年期間,故宮開始修繕故宮裡面最重要的建築太和殿。在最後快修繕完工的時候,故宮在太和殿舉行了一個合龍儀式。李文儒跟隨著完成最後一道工序的年輕民工,爬上了太和殿的屋脊。這是個很難得的機會,自康熙第五次重建太和殿,到現在只有三百多年,也只有這次大修,人們才有機會站到紫禁城太和殿的最高處。他成為了歷史上為數不多能夠登上那裡的人。
  • 唐山:遷安建昌營清真古寺,五百多年歷史的「京東第一大清真寺」
    建昌營清真寺位於回民村內,始建於明代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重修,其後的清代也有重修,至今已有近580年歷史。古寺採用明、清兩朝皇家園林式建築風格,造型奇特,莊重古樸,現仍基本保持原貌,屬中國古典式建築群。禮拜殿為捲簾式磚木結構,飛格高翹,雄偉壯麗。窯殿為四角攢尖亭,頂端置金色寶葫蘆。
  • 南京明故宮為何沒有保存下來?500多年間5次劫難,第四次毀於一旦
    北京故宮舉世聞名,是明朝時候修建的。它是世界五大宮殿之首,雄偉壯觀,富麗堂皇。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明朝的時候,還修建了一座皇宮,比北京故宮規模還大。 南京的皇宮也叫紫禁城,它比北京故宮歷史悠久,是從朱元璋稱帝之前就開始修建的。
  • 青藏高原上的明故宮——瞿曇寺
    公元1392年(明洪二十五年),朱元璋派兵到青海北部一帶追剿元兵殘部,當地藏族人民不明情況跟著亂跑,形成混亂局面。三羅喇嘛憑藉其聲望寫信招撫,藏族部眾隨之歸順了明王朝。這件事不僅使青海地區結束了因改朝換代而造成的混亂局面,也使得朱元璋認識到以三羅喇嘛為代表的宗教勢力在青海地區的作用和地位。
  • 世界現存最大的木建築——故宮太和殿,是怎麼建成的? || Chin@美物
    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太和殿總是略顯神秘。  因著文物保護的需要,我們去故宮玩時,最多只能湊到太和殿大門口,遠遠地使勁往裡面瞅兩眼。  它從專業的建築視角,把故宮第一大殿——太和殿,來了個裡裡外外、上上下下的透徹分析。  本書作者是故宮博物院研究院專員、古建專家周乾博士,他曾參與太和殿大修工作,對太和殿的研究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常人罕有的實際修葺經驗。
  • 紀錄片《故宮》1-6集
    根據《梁九傳》記載,當時梁九按照十比一的比例,做了一個太和殿的木模型,就靠對這座模型組件的放大製作,完成了太和殿的結構搭建。令人稱奇的是放大出來的每一個木件安裝上去都能嚴絲合縫,分毫不差。讓後人感到幸運的是,康熙三十四年這次重建太和殿的所有材料以及尺寸被詳細記載在《太和殿紀事》這本書當中,這是關於太和殿修建的惟一一份詳細紀錄。
  • 浙江省成功的山寨景點,仿造了故宮,值得一遊
    假如你也去過橫店影視城,相信一定去過這裡的「明清宮苑」,在我國有5個故宮:北京故宮、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臺北故宮,而第五個故宮是位於橫店影視城的「明清宮苑」,這5個宮苑的造型基本上與北京故宮一模一樣,而且都是5A級景區,被網友稱為「山寨」故宮。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故宮筆記
    出現在第三集的這段話,是解讀故宮的密碼。[4 五鳳朝天] 午門因為正午太陽在正南,所以稱午門;皇帝面南而坐,午門也是故宮中最尊貴的門。午門簷尖設5隻朱雀,民間稱五鳳樓。門雖設而常關,治國也需要這種開合的藝術。[5 四面玲瓏] 角樓給下凡守護宮城的角宿居住,因此用建築中「至大」的樓閣形式。位置雖在角落,卻是故宮中造型最複雜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