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音樂人滯留香港10年,樂壇成就被林夕和羅大佑稱頌

2021-01-08 好歌獻給你

彈丸之地的香港,能在六七十年代實現經濟騰飛,八九十年代娛樂鼎盛,得益於包容並蓄的社會形態,吸引諸多文人騷客的鼎力加盟。

甚至還有一批「非我族類」的異域人士,漂洋過海來給香港的娛樂盛世添磚加瓦。

河國榮,活躍在TVB和港產影片中,幾乎包辦了港英時期沙展警官和神父形象。他本是土生土長的澳洲人,因為欽慕香港殿堂級巨星張國榮,便在哥哥去澳洲開演唱會的時候,透過各種門路成為張國榮的專用司機。

他苦練粵語,隻身一人來到香港,取了中文名字「河國榮」,趕上TVB徵召一位「識講廣東話的鬼佬」為特約藝員,由此開啟了他在香港影視圈將近40年的摸爬滾打。

同樣來自澳大利亞的杜可風,是華語電影圈裡首屈一指的攝影大師,憑藉細膩、獨特、完美的鏡頭,幾乎合作遍了華語世界的一線導演。

香港樂壇,還活躍著一批來自菲律賓的菲籍樂師。他們與華語樂壇的淵源,甚至要追溯到上個世紀30年代,彼時菲籍樂師服務於華語流行曲的策源地、十裡洋場上海灘,50年代流落香港。

上海灘的菲籍樂師

菲籍樂師的存在,無形中促進了香港唱片業和電影配樂的發展,並且獲得一致認可,「賓佬音樂,必屬佳品」。代表人物有奧金寶、盧東尼、鮑比達、戴樂民等人,橫貫70年代到新世紀的香港樂壇。

香港樂壇的異域人士中,除了菲籍樂師,還有一位特別的存在。這個神秘過客來無影去無蹤,他既扮演著樂壇上「馬可波羅」的形象,其後又成了樂壇「失蹤人口」。

消失在華語樂壇的「馬可波羅」——來自義大利的音樂人花比傲。

花比傲,原名Fabio Carli,擅長編曲配樂,比句《追夢人》《滾滾紅塵》《東方之珠》《皇后大道東》《似是故人來》,這些經典作品的編曲,皆出自花比傲之手。

花比傲在90年代的香港樂壇,通常與音樂工廠的羅大佑、林夕、黃耀明等人捆綁在一起,尤其是羅大佑,堪稱教父背後的影子武士,所以羅大佑說他是自己音樂上的異國兄弟。

娃娃、花比傲,張艾嘉、王菲

花比傲50年代出生於義大利的偏遠小鎮,年輕時組織了一支名為眼鏡蛇的樂隊,在歐洲大陸四處巡演。他立志要在音樂領域闖出一片天地,離開樂團後,開始了浪跡天涯、四海為家的生活。

他的足跡遍布美洲、澳洲、日本、臺灣、阿拉伯等地區,1985年,他停泊在香港,直至90年代末離開,為香港樂壇注入了他身上特有的西方魔幻式的魅力。

離開香港後,他又混跡紐約,做攝影師和電影配曲的工作。最終在疾病的折磨下,他返回義大利,2013年死於癌症,無聲無息的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花比傲去世的時候,已經離開香港將近20個年頭。而他的名字,也早已湮沒在黑膠唱片的幕後欄中,鮮有人知。恰巧的是,他去世沒多久,這則消息被旅意文化學者張長曉先生捕捉到,傳回香港和內地之後,引起了曾與他並肩工作過的羅大佑、林夕、黃耀明等人的反響。

羅大佑和花比傲

羅大佑紀念花比傲的文字:

「我自認為我是Fabio在香港時做音樂最親近的夥伴;我們都是外來者,不惜血本的挑戰著不少當地人不會犯的禁忌。

我們第一首合作的歌曲叫做「輪迴」,他為我編的曲。混音完以後大家開心極了,我們到了灣仔的Rigoretto餐廳吃飯,在他介紹之下我們點了一瓶一九八三年的Amarone紅酒,他教我如何品嘗葡萄酒,將酒在唇齒間含住的方式等,有如我們後來在錄音室內研究吉他在左手和弦的移位的仔細一般。

音樂創作大家都不太注意到編曲。Fabio為「東方之珠」一曲所作的編曲在詞曲的間奏所創作出來的音樂:先是緩慢的下行音符,繼而急速上升澎湃令人幾乎趕不上,但及時嘎然而止剎車,差點讓唱的人抓不住拍子的絕妙構思。但這樣的編曲根本就變成了這個曲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像一根無形的竿垂掛在維多利亞港邊一樣,雖然漁夫早已遠去。

Fabio,我人世音樂的兄弟,一見面我們的弦就開始共鳴。有一個字我們都不太敢用,但他是,那個字叫作:Cosmopolitan。

很奇怪的,我從來不知道他的年齡,而且我們也從來沒有認真談過這事情,但是,我最後一次看到他,和我第一次看到他幾乎是一模一樣。

有個人這樣走來,說「Hallo!」

然後我們愉快的工作很長的一段時間。

有一天我聽說他走了。

我們合作的第一首歌叫做「輪迴」,

中間的和聲有他的聲音。」

我們會再見面的,Fabio。

林夕與花比傲

林夕紀念花比傲的文字

「Fabio Carli來香港的時候,希望可以逗留兩三個月,結果一停就是十一年。大概那時候也沒有想到需要起一個中文名字,用以行走香港樂壇,我記得最初他是以義大利本名出現在唱片的credit上面,後來就有了「花比奧」這個名頭。

再後來,我也加入了大佑的音樂工廠,好像是大佑問我,對這個名字的翻譯有什麼意見沒有?也許是靈機一觸,也可能是誤打誤撞,當時覺得花比奧的「奧」字有點太奧妙,一看就知道是個外國人,我立時想到,再也沒有比「花比傲」更好的選擇了。不但音義俱在,而且最重要的,是很有中國味道:與花比傲,滿像詩詞歌賦裡出現的意境與名字。

本來他就是個義大利過客,翻譯漢名讓人一看而知是外地來的有什麼問題呢?其實,在後來的相處中,才發現他其實很中國,也很愛中國文化,可能是這原因,他創作的音樂,都有濃濃的中國味。特別是他編曲的部分,用了許多中國元素,可類似的風味,由中國人來弄,又可能會太傳統,沒有花比傲式的火花。

他在香港時期所寫的旋律,絕大部分都由我負責填上廣東歌詞,最深刻印象的是一首袁鳳瑛唱的《情人眼裡》,國語版是鳳飛飛的《看著你的眼睛》。我邊聽著那個調子想像歌詞該有情懷,幾乎以為是一個中國詩人在傾訴著東方的心事,而且,這旋律讓我邊寫邊流淚。

當然,每次寫完歌詞,我都要花一點力氣去給他解釋歌詞的意思,可意思能說明,意境有時候卻是不可譯的。於是我居然起了個念頭,想他學中文,結果只教會他幾句廣東粗口,真是對不起他,但聽他操著一口英文腔的廣東髒話,倒成為我們在錄音室裡面最有趣的回憶之一。

所以,才說讓Fabio叫花比傲式誤打誤撞,也是靈機一觸,好像是預感到他會留在香港這華人社會發展處精彩的音樂事業,也開展了一段日以繼夜相處的緣分。花比傲,跟花比傲,我覺得,這是半個香港人,一整個自己人,就是一家人。」

鮮肉時期的杜德偉

花比傲大致是在80年代中後期來到香港,他在香港有據可考的第一首創作歌曲是為杜德偉作曲的《等待黎明》,為當時剛剛嶄露頭角的杜德偉,拿下87年十大勁歌金曲季選獎項。

他為杜德偉創作的其他作品還有《Anima 》《一分鐘的愛》等。杜德偉是被華星唱片當做男版「林憶蓮」來捧得,奈何他相比林憶蓮都市麗人定位的愛情觀,顯得沒有爆炸性,形象不鮮明而沒有步入天王陣營。

第一屆新秀比賽冠軍梅豔芳

這個時期,花比傲通過為杜德偉作曲,與華星唱片建立了合作關係,還為華星歌手呂方、文佩玲、黎明、梅愛芳等人寫歌。呂方和文佩玲都是華星通過新秀歌唱比賽遴選出來的佼佼者。

呂方是第二屆新秀唱歌比賽冠軍,文佩玲是第五屆冠軍,與她同期的亞軍是許志安、季軍是黎明(厲害了)。梅愛芳是梅豔芳的親姐姐,天后則憑藉第一屆新秀冠軍出道。

此外,花比傲的作品還惠澤到陳百強、李克勤、成龍、金城武、鄭中基等人,都是貨真價實的大卡司。

梅愛芳同名專輯

1988年,梅愛芳推出唯一一張同名錄音室專輯,花比傲與林夕合作,幾乎包攬了整張專輯的作曲編曲和填詞工作。這段愉快的合作經歷過後沒多久,兩人先後被羅大佑收編。

彼時,適逢躊躇滿志的羅大佑來到香港樂壇開疆拓土。他與臺灣滾石唱片合作,在香港成立滾石的子品牌音樂工廠。羅大佑、林夕與花比傲,這三個分別來自臺灣、香港、義大利的音樂人,形成了音樂工廠的創作陣容。

專輯《皇后大道東》是音樂工廠建軍之後推出的當頭炮,狂攬當年香港三大流行榜冠軍,創下香港歌壇鮮有的「非偶像派」歌曲磐居榜首的記錄,放眼整個華語樂壇,也有十足分量。

歌手陣容集結了袁鳳瑛、葉德嫻、梅豔芳、蔣志光、夏韶聲等人,詞人除林夕外,還有潘源良、林振強、李建達。《皇后大道東》整張專輯除黃霑《道》之外,作曲全部由羅大佑包攬,編曲工作他與花比傲兩人平分秋色。

在音樂製作中羅大佑一直扮演著Music Director(音樂總監)的角色,起著主導作用,出理念和大概念,花比傲就負責提供技術與細節,配上林夕的靈性作詞,可謂天作之合。

值得一提的是,香江四大才子中的霑叔貢獻了《倩女幽魂-人間道》的插曲《道》,重新改編之後放在專輯裡面。

早年羅大佑籌備他石破天驚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的時候,資金捉襟見肘,張艾嘉曾經帶著羅大佑跑到霑叔那裡去化緣,生性豪爽的黃霑二話不說,拿錢出來資助羅大佑,結下情誼。後來,黃霑財政緊張,羅大佑的音樂工廠全力支持他出作品集,霑叔很是感動,這就是當代大師間的人情味。

音樂工廠橫貫整個90年代的香港樂壇,維持了10年光景。時間雖短,但推出的作品無一不是歷史厚重、抑或先鋒實驗的驚世之作,而負責編曲、配樂的花比傲,無疑留下了他獨特的烙印。

90年代後期,音樂工廠結業,花比傲離開香港去往紐約。這位香港樂壇的馬可波羅,從此脫離華語樂壇,恢復了他「音樂國際公民」的身份。

花比傲將富有中國民族情感的旋律與林夕的歌詞結合,把羅大佑的音樂理念作成了一幅文人畫,在大眾可以接受的音樂基礎上,把義大利式音樂與中國意境結合,進而使格調提高,成為一種具有文化品位的人文符號。

相關焦點

  • 林夕、羅大佑最愛的流浪音樂人,滯留香港10年,卻創作了一世經典
    「香港樂壇的馬可·波羅」音樂作品中,很少有人關注到編曲的人,一首歌讓人尤為感興趣之時,人們第一時間想要去了解的往往都是歌手和作詞人,這之後才可能是作曲者、編曲者。花比傲而花比傲的才情和抱負讓他不滿足於此,後來花比傲離開樂隊開始了個人獨唱生涯,遊歷過美洲、杜拜、臺灣、日本、澳大利亞世界許多地區後,1986年時,花比傲來到香港,卻不曾想在這裡一留便是10年。
  • 羅大佑憑什麼是整個華語樂壇的「教父」
    但翻開華語樂壇的歷史,羅大佑達到的成就可不是一星半點,他的華語樂壇「教父」之名,更絕非浪得虛名,至於他到底優秀在哪裡,這一切還得從頭說起。尤其是在香港樂壇鼎盛時,香港唱片公司甚至不惜犧牲本港藝人在國語表達上的夾生,而採取為粵語歌重填國語詞的方式,以大肆拓展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的市場,事實上很多歌手都成功了,其中就包括九十年代商業奇蹟的香港「四大天王」,以及如今依然屹立不倒的陳奕迅。
  • 華語樂壇最優秀的歌詞精選——林夕篇(一)
    1988年,羅大佑在出版了專輯《愛人同志》後,在香港與滾石合資成立了「音樂工廠」,並邀請了林夕和義大利作曲家花比傲加入。正是在音樂工廠時期,林夕受到羅大佑的點撥,寫詞功力提升迅速,真正成為知名詞人,逐步走上成為一代「詞帝」之路。
  • 臺灣樂壇和香港樂壇相比,為什麼說臺灣樂壇的地位更勝一籌呢?
    今天我們來談一下,臺灣樂壇和香港樂壇相比,到底哪個地位更高呢? 、陳百強、陳奕迅、李克勤等巨星級音樂人和歌手,但是除了填詞還比較強之外,整體作曲創作能力比臺灣遠為遜色。臺灣的羅大佑、齊秦、李宗盛和周杰倫,都是開創性的華語流行樂壇殿堂級人物,各領風騷很多年。出於對前輩的尊重,張國榮,譚詠麟,張學友這些人只是一個歌唱家不能算全能音樂,黃家駒香港唯一一個最真正的音樂人和歌唱家兼併!
  • 張國榮恩師、殿堂級音樂人黎小田去世:香港樂壇尚欠你一尊金針獎
    12月1日,據香港《頭條日報》等媒體報導,香港著名音樂人黎小田因病於當日早晨7時55分去世,享年73歲。黎小田作為香港樂壇大師級的音樂人,為港樂的繁榮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縱橫樂壇半個多世紀,一直默默耕耘在幕後,取得了巨大的音樂成就,他可能是香港樂壇繼顧嘉輝之後最卓越的音樂大師了。(連結: 總是說羅大佑、李宗盛,為何這位香港音樂教父卻少人提起?)黎小田60年代入行,任樂團領班。1973年奪得香港無線電視第一屆「作曲邀請賽」季軍,正式開始他的創作生涯。
  • 華語樂壇稱得上是「教父」的4位音樂人,劉歡羅大佑均上榜
    而在華語樂壇中能配得上這個稱謂的人並不多,今天就讓小光帶大家認識一下這是為音樂領域的教父。(排名不說明一切)1.崔健崔健老師,1961年生人,他的身份很多,歌手、音樂人、電影人,他的音樂風格多樣,但是多以搖滾為主,更是有著內地「搖滾之王」的美稱。而他在搖滾領域的成就,至今都沒人能趕上,可以說崔健老師就是華語搖滾樂的裡程碑人物,堪稱「搖滾教父」。
  • 臺灣流行樂壇教父,羅大佑十大經典歌曲盤點
    羅大佑作品的批判和社會啟蒙意識、大時代感以及搖滾與東方美學的結合,堪稱華語樂壇的豐碑!(華語金曲獎 評),今天小編為大家更新羅大佑十大金曲,歡迎您的推薦,補充,喜歡的點個關注,謝謝……  2008年11月15日,羅大佑憑藉該曲獲得第六屆東南勁爆音樂榜華語樂壇傑出貢獻獎。
  • 所謂羅大佑,是否如此也?
    作為一個動輒被冠以華語樂壇「音樂教父」的男人,一個周杰倫、李宗盛、許巍、老狼都自稱曾是他粉絲的音樂人,羅大佑鮮活一面似乎已經隨著標籤化而板結,仿佛曆史深處一尊神像,神情嚴肅而單調。我們似乎忘了他年輕過、憤怒過、揮灑過才情,黑衣怒馬縱橫江湖,那個在《今夜不設防》中與黃霑等人談笑風生指桑罵槐喝洋酒彈鋼琴唱紅歌的羅大佑,如今只存在他的老歌之中。
  • 羅大佑顏色72變(五)
    1991年在臺灣發行的《原鄉》,是羅大佑第一張臺語專輯,也吹響了第一聲臺語搖滾的衝鋒號,林強,周華健,趙傳,李宗盛,鳳飛飛,娃娃、李坤城等著名音樂人的合作,更讓這張專輯煥發出七彩的閃光,《原鄉》用原住民的語   言和多樣化的曲風來描繪臺灣新舊移民的喜怒哀樂與過去將來,成為臺語音樂史上不可磨滅的光輝篇章。
  • 羅大佑的十首歌和十位天后
    如果說李宗盛把在滾石的第一次獻給了張艾嘉,那麼,羅大佑和張艾嘉就是把彼此的第一次都獻給了對方。沒錯,《童年》是張艾嘉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也是羅大佑製作和創作的第一張專輯。這張專輯於1981年3月由滾石唱片發行,其中收錄了《童年》《光陰的故事》《四季》等羅大佑早期的作品。
  • 羅大佑:「香港沒有真正的音樂人,除了黃家駒!」
    1993年,Beyond成立10周年,樂隊發了紀念專輯《樂與怒》,對過去十年做了一個總結。在接受採訪時,黃家駒還表示:「對Beyond的下一個10年充滿信心。」可誰又能想到,這竟是Beyond樂隊的最後一張專輯。而專輯裡那首《海闊天空》,有一句歌詞是「哪會怕有一天會跌倒」,如宿命一般,預言了家駒人生的謝幕。
  • 放眼整個樂壇只有他們才配得上半壁江山,李宗盛不算啥,他是教父
    華語樂壇當時是多麼的輝煌啊,不僅僅是歌手非常的多,而且知名的音樂人也是非常的多,曾經的華語樂壇天王天后不斷出現,而且那歌曲都是百聽不厭的,現在的歌手全是口水歌,跟以前相比那真的是差遠了,所以很多的歌曲都是非常厲害的,很多的音樂人也是非常的出名,他們的寫歌和唱歌能力是一流的,雖然顏值算不上很高
  • 林夕:如果沒有羅大佑,或許他現在還只是教書先生
    1986年,他回到香港短住,寫下了那首震撼整個華語樂壇的《海上花》:「睡夢成真,轉身浪影洶湧沒紅塵,殘留水紋,空留遺恨,願只願他生……」為什麼一首歌有這樣的效果?羅大佑伍·愛人同志1987年,羅大佑在香港定居,他給父母寫了一封長信:
  • 大哥就是大哥:羅大佑的十首歌和十位天后
    昨天的文章中,我們回顧了《李宗盛的六首歌和六個女人》,但既然說了李宗盛,又豈能不說羅大佑呢,兩位都是華語流行樂壇重量級的音樂教父,且羅大佑還是李宗盛的「大哥」呢。而這首作品,正是來自羅大佑的作曲,詞作者是香港詞人簡寧。作品收錄於1988年陳慧嫻的專輯《秋色》中,這是一張準備告別歌壇的專輯,也幾乎是一張純翻唱專輯,10首歌中除了這首《人生何處不相逢》,其餘9首皆來自外國歌手的作品。
  • 他是天王巨星,音樂教父羅大佑說,香港沒有真正的音樂人,除了他
    ||他是天王巨星,音樂教父羅大佑說,香港沒有真正的音樂人,除了他香港不僅僅是影視的創新地,也是樂壇唱腔的變革之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樂壇發展的鼎盛時期,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歌手,樂者:梅豔芳,張國榮,林子祥,「四大天王」......很多很多都深深的刻在了我們的心中
  • 華語樂壇第一作詞人林夕散文結集《任你行》
    著名音樂人、暢銷經典《原來你非不快樂》作者林夕全新力作 中學時代就立志填詞,華語樂壇金牌詞人林夕,至今已填詞近4000首。為王菲、張國榮、陳奕迅、楊千嬅等歌壇巨星寫下眾多動人作品,他的歌詞陪伴過無數敏感的心。
  • 羅大佑、李宗盛、林夕、方文山四人中你喜歡誰的歌詞?
    羅大佑好比蘇東坡。他善於用多重情境構成詩意的表達;用長句詠嘆出人生的況味。既有浪漫感傷得敘說,又有搖滾式的吶喊和批判。他是詩人,是思想家。 李宗盛好比柳永。他用平實,質樸的語言寫盡愛情的感悟。其細膩的描寫往往引起聽者的共鳴,讓人想起往事,感嘆唏噓不已。他深受大眾的喜歡,是詞壇聖手。 林夕,他的歌好比恆山劍法,綿裡藏針。一不小心就戳痛你的靈魂。
  • 他是音樂教父,成立音樂工廠,和「鬼才」林夕聯手,造就經典無數
    都說李宗盛挖掘培養出了半個華語樂壇,但在我眼裡還有一個人,他可以說是和李宗盛有著一樣的地位,他就是羅大佑!提到羅大佑這個名字,我腦海裡最先想起的就是《童年》這首歌,而且也是因為這首歌我才知道了原來還有這樣一位歌手。
  • 在羅大佑的歌裡,讀懂一個時代
    心裡拔河拉扯14年,音樂終於贏了,我已經決定好這輩子不做醫生,一輩子都做音樂,一輩子的主業都只有音樂。」同年,羅大佑移居香港。能夠影響時代的歌手,也就一兩個香港的快節奏和輕鬆氛圍,讓羅大佑很放鬆。1988年,暌違四年,羅大佑在港臺兩地同時推出又一力作《愛人同志》,銷量高達53萬張,轟動港臺樂壇。《愛人同志》轟動港臺樂壇此後,羅大佑將創作重點放到了影視作品的配樂上。出道多年,羅大佑斷斷續續始終有參與電影的配樂工作。
  • 林夕最霸氣歌詞誕生 與羅大佑攜手譜寫亂世浮生
    由吳宇森執導,章子怡、金城武、宋慧喬、黃曉明、佟大為、長澤雅美等亞洲頂級明星領銜主演的史詩愛情鴻篇巨製《太平輪•彼岸》,今日正式曝光由林夕作詞、羅大佑演唱的電影主題曲《穿越漩渦》MV。華語樂壇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以其渾厚滄桑的嗓音,伴隨著激昂的大合唱,將《太平輪》所承載的歷史風雲變換和眾生的愛欲悲歡從容唱出,史詩愛情的厚重感在震撼的MV中一一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