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顏色72變(五)

2021-01-10 網易娛樂

羅大佑顏色72變(五)

2000年09月08日16:21:54南方都市報 晴朗 


  彩色·72變 (1990—1994)  

  1988年音樂工廠的成立,標誌著羅大佑從一個單槍匹馬獨闖龍潭的蘭博式音樂戰士,變成一個率領三軍縱橫天下的音樂統帥,而香港這全世界惟一天空有老鷹盤旋的大都市,就成了羅大佑的音樂基地。從臺灣白色恐怖的專制統治,走到香港這個自由開放的民主氛圍下,羅大佑終於可以放心呼吸,全心全力打造自己的音樂天堂。

  羅大佑懷著深厚的人文主義精神和沉重的音樂使命感,試圖構建一部音樂史詩式巨篇,探求著用音樂統一華人流行文化的最大可能性,「做著一宗歷史與未來之間的最大買賣」(羅大佑語)。

  1991年在臺灣發行的《原鄉》,是羅大佑第一張臺語專輯,也吹響了第一聲臺語搖滾的衝鋒號,林強,周華健,趙傳,李宗盛,鳳飛飛,娃娃、李坤城等著名音樂人的合作,更讓這張專輯煥發出七彩的閃光,《原鄉》用原住民的語

  言和多樣化的曲風來描繪臺灣新舊移民的喜怒哀樂與過去將來,成為臺語音樂史上不可磨滅的光輝篇章。

  回到音樂基地香港,一呼百應的羅大佑召集了許多香港樂壇頂尖音樂人的力量,如參與製作《皇后大道東》與《首都》這兩張廣東話專輯的,就有黃霑、林夕、夏韶聲、梅豔芳、葉德嫻、蔣志光、軟硬天師等大牌創作人、歌手和DJ,再加上羅大佑出神入化的精彩音樂和義大利人花比傲的華美編曲,更使香港樂壇出現劃時代的改變,這種改變簡而括之可以分成以下五個方面:

  曲

  八十年代中後期的香港樂壇可以說是瑟縮在改編東西洋歌曲的陰影之下如一條音樂寄生蟲,急功近利的唱片公司絲毫沒有理會原創歌曲對於本地音樂的重要性,一張唱片中大部分甚至全部都是改編歌曲的現象比比皆是,翻開每一年的十大金曲歷史資料就可以清楚證明。而羅大佑主導製作的《皇后大道東》與《首都》這兩張原創專輯,有力地抨擊了原創音樂沒有改編音樂動聽的謊言,《皇后大道東》在推出後三個星期內即登上香港三大流行榜冠軍,更創下香港歌壇鮮有的非偶像派歌曲佔據榜首的記錄,也堵住了以商業理由拒絕本地原創音樂的唱片製作人的嘴巴。

  《皇后大道東》、《飛車》的嬉皮搖滾,《親親表哥》的Rap和《首都》的音樂劇曲風也在以靡靡之音為主的香港樂壇打開一個缺口,為後來的搖滾樂團(如亞龍大、LMF)和說唱組合(如軟硬天師)等另類音樂製作人點亮一盞暗海明燈。

  詞

  愛情詞一直以來都是香港流行歌曲的重點,八十年代的香港樂壇不能逃脫卿卿我我風花雪月的兒女私情,能觸及政治、時事和生活各方面的歌曲是少之又少,而且多數剛一出世就被唱片公司槍斃了。但「以生產富中國特色符合香港市情之產品為最高指示」,「堅持製造聲浪以美化小氣候保護環境」的音樂工廠並沒有迎合香港的主流音樂,而是堅持「以我為主」,「我手寫我心」的音樂態度。

  深受羅大佑影響的詞作家林夕,在音樂工廠時期創作了多首風格迥異多變、貼近民情民生的精彩歌詞,配合羅大佑創作的優美旋律,便成為粵語流行曲的經典之作。其中代表作有深印港人97情結、暗喻英國殖民統治結束的《皇后大道東》,抒發赤子情懷和刻畫現代人疏離感的《赤子》,飽含古典詩詞韻律美的《似是故人來》,褒揚偉大無私的母愛的《母親》,描寫南北一家親的《親親表哥》和歌頌祖國山河壯麗經濟蓬勃騰飛的《首都》等等,這一首首歌曲都體現了羅大佑與林夕敏銳的時代觸覺和深厚的人文關懷,這種嬉笑怒罵皆可入詩的創作手法將香港歌詞文學創作推上了更高的臺階。

  唱

  羅大佑以他粗糙的豆沙喉唱出最真實的情感,用半鹹不淡的粵語發音調戲了正統音樂,和歌曲中那種嬉皮笑臉的無釐頭風格互相配合,恰如其分地將市井民眾的心聲表露無遺,《皇后大道東》、《親親表哥》的流行,有力地取笑和顛覆了香港樂壇的偶像歌手塑造工程,是為民間唱法經典。

  電影音樂

  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業如火如荼(並不像現在一般備受冷落),但電影中的音樂和歌曲卻只是紅花叢中的綠葉,甚少引起人們的注意。自從羅大佑的音樂工廠涉足電影配樂製作後,華語電影音樂起了巨大的變化,羅大佑、花比傲和林夕聯手創作了許多電影音樂,其中與劇情配合無間的旋律和歌詞,天衣無縫的節奏與配器,讓華語電影音樂成為完全可以獨立欣賞的藝術作品,《似是故人來》、《滾滾紅塵》、《女人心》、《如今才是唯一》、《莫問一生》等等電影歌曲都獲得了廣泛的認同,在香港電影金像獎和臺灣電影金馬獎中獲獎頻頻,《衣錦還鄉》、《追夢》1、2專輯等電影音樂大碟都取得了良好的商業成績和音樂界的一致認同,華語電影音樂也由此走向了光明大道。

  製作模式

  音樂工廠的運行模式是香港樂壇從來沒有過的,其中聚集了當時樂壇上好些著名音樂創作人,而許多歌手更是從不同唱片公司加盟,這都體現了香港唱片公司的包容性,可惜音樂工廠消失以後就再也沒有類似大規模的跨公司的音樂製作團體出現了。

  羅大佑的彩色時期一反從前的黑暗與灰黃,羅大佑的高調演出(他親自拍的MTV《火車》獲得亞洲最佳錄影帶獎)和音樂工廠的建立為香港樂壇編寫了光輝的一頁,為後人留下了許許多多優美歌曲和精彩樂章。  

  透明羅大佑 (現在)  

  穿著透視裝的羅大佑。在羅大佑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記者問羅大佑用什麼顏色來形容自己的現在,羅大佑說:「透明」。

  上一頁 

手機簡訊,推薦新聞>>【】【關閉窗口】
 論壇熱貼                             進入論壇 >
define(SYSLOGIN,"Y");include("/home/conman/entertainment/class.php");$this_player=new html(120248);$this_object=new html(120248);?>error
sss




相關焦點

  • 羅大佑的不變與變,「永遠」與「滄海桑田」
    有些作詞人會偏愛某些詞,比如羅大佑偏愛「永遠」與「滄海桑田」。永遠是不變。滄海桑田是變。變與不變,是一種矛盾,變也是人生的主題。羅大佑的「永遠」與不變:1.《戀曲1980》,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2.
  • 這些歌詞代表了華語樂壇的最高水平——羅大佑篇(五)
    詞曲俱佳,絲毫不遜色於我們耳熟能詳的羅大佑的其他歌。這首《伴侶》創作於非典時期,但是歌中的感悟又不止局限於這個事件。羅大佑的歌總是心系整個人類社會,那句「迷失的春天告別要堅強,難得和命運彼此捉個迷藏」仿佛在告慰那些經歷了災難的人們:面對厄運我們一定要堅強豁達,難得命運捉個迷藏。
  • 網紅教父羅大佑的情感史
    今天,小編準時來給你分享音樂教父羅大佑。書接上回,這鼓手就推薦說我哥們羅大佑,我們樂隊裡頭他就是主創,他有才華,你讓他試試。導演就把他叫來,那麼給這兩個角色寫,其實真的不好寫。羅大佑呢就根據這電影名創作了三首歌,一首叫閃亮的日子,一首叫神話,但不是後來的神話,還有一首名字就叫歌。
  • 多少年過去了,羅大佑的歌依然是最好的華語電影歌曲
    我們都已經漸漸長大,一個時代正在悄悄地離我們,有些人我們不應該忘記,也不敢忘記,這其中就有羅大佑。羅大佑1954年出生於臺北的一個醫藥世家。羅大佑的父親非常喜歡音樂,很小就為羅大佑請了音樂老師,但父親並沒有希望羅大佑將來能走上音樂這條路。由於家庭的原因,羅大佑順理成章的考進的今天的中國醫藥大學。
  • 羅大佑馬來西亞演唱會的觀眾橫跨三代,老中青歌迷通殺!
    【陽網在線訊】 出道近40年的音樂職人羅大佑,歌曲陪伴著許多馬來西亞粉絲成長,演唱會的觀眾橫跨三代,老中青歌迷通殺!   據馬媒報導,羅大佑開場就用搖滾精神飆唱了《你的樣子》、《鹿港小鎮》等曲快半小時,全場都嗨到透不過氣,他稍息時才對大家問好,直說 「終於來到吉隆坡唱歌給大家聽。」 六年前羅大佑也來過雲頂開唱,他感嘆「縱貫線」來也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
  • 羅大佑:還在繼續尋找純真與憤怒|羅大佑對談龍應臺
    羅大佑認為在那樣的時代,應該要有一種簡單的方式讓自己沉澱下來,於是他寫歌不再只是安慰人的情歌,而是充滿批判性的字句及聲音。  當龍應臺問到羅大佑對他在兩岸三地跨界的看法時,他說,兩岸三地隨時在變,彼此的關係能維持現狀是最好的,畢竟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克制大家才可以來到現在,希望未來也不要失控。
  • 羅大佑
    「霞光裡回聲」每周五晚更新於「三聯生活周刊」微信二條,如未發現請查閱次日微信推送。再一次見到了羅大佑。上次是在2017年的初冬,他穿著一件黑色的風衣,和往來的記者們談論著跨年的演出,那時他剛發布了《家3》的專輯,言語中多了一點溫存的東西。那年,我寫羅大佑像一個時代的騎士,他騎累了,下了馬,我們應該迎上去。
  • 音樂 羅大佑 當年離家的年輕人巡迴演唱會 LoTaYou World Tour Concert Live 2017-2020
    羅大佑 【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巡迴演唱會 Live BD+DVD2017-2020 羅大佑 【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巡迴演唱會
  • 每位歌手拿出傳唱度最高的5首歌曲對比,羅大佑肯定是第一
    關於「華語歌壇第一人」之爭,大致就是圍繞鄧麗君、羅大佑和周杰倫來展開。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因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粉絲們誰也沒辦法說服誰。 就像這位網友提出來的探討緯度:每位歌手拿出自己傳唱度最高的五首歌出來比。
  • 羅大佑最初的《之乎者也》
    ,在我們的眼裡,他是教父,他的歌超越了娛樂,有時代意義,不管時代怎麼變都不會過氣。       來聽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那是1983年,這是最初的羅大佑,醫學院的青年羅大佑,接受過美國搖滾運動的羅大佑。在這張專輯裡,他寫出了與世面上的音樂風格截然不同的作品,不像校園民歌那麼舒緩清新,不像鄧麗君那麼纏綿悱惻,不像臺灣本土民謠那麼悲情迷失,而是帶出了搖滾般的質問。
  • 一塊磚的「72變」
    一塊磚的「72變」 2020-12-24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羅大佑新專輯《家III》:多年漂泊,「當年離家的年輕人」回家了
    新專輯幾乎無人問津,沒有大V力捧,沒有小號為他寫10萬+,也沒有爭議和炒作,那個唱《鹿港小鎮》《亞細亞的孤兒》《京城夜》《現象72變》的羅大佑,成了「失去氛圍的星星」。「告別的年代,分開的理由,終不須訴說出口……」
  • 羅大佑,光陰的歌者
    這場演出被命名為「當年離家的年輕人」,歌曲的選定無疑圍繞著羅大佑對於家的不同理解。他感激過去30年「流浪」時所見的世界,他也笑自己老了,覺得這些年來只是不停地畫著一個圈,而圈的盡頭,或許是一個新的起點。羅大佑說他越來越喜歡臺北,「或許覺得恨,卻離不開」。
  • 1042 羅大佑 林強|大家免著驚(1991)
    《大家免著驚》是一首由羅大佑、李坤城作詞,羅大佑作曲,羅大佑、林強演唱的歌曲,收錄在羅大佑1991年發行的專輯《原鄉》中。
  • 羅大佑《之乎者也》
    我算不上羅大佑的忠實歌迷,也不是專業的樂評人,羅大佑的幾首歌總是我的心頭好,這幾年幾次更換音樂APP,他們始終在我的私人歌單中佔一席之地。
  • 羅大佑 大佑音樂
    按一個鍵,食物就變出來了(要付錢),但是仍舊跟你的時代一 樣,疾病、戰爭、貧窮,愚昧貪婪、爭強好勝(當代語叫競爭)和天災人禍,一樣沒少。」蔡導演的回答有點悲憤交加。Fendi 拼接西裝套裝、運動鞋中國大陸以大約三十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世界恐怕花費數百年才完成的變化。
  • 羅大佑,光陰的歌者(經典歌曲合集)
    丁西林曾說理想的家,有五個條件,一是糊塗的老爺,二是能幹的太太,三是乾淨的孩子,四是和氣的傭人,五是24小時熱水供應。每個悲劇,都有一段美好的開始說《芳華》只有青春是片面的,《芳華》不光包裹著青春,而且擁有更多青春以外的詩篇每個人「芳華」的顏色,都是不一樣的,影片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正是我們父母那代人的縮影和宿命整部影片,馮小剛導演將一代人對青春的祭念,對時代的感悟用華麗優美的鏡頭向大家傳遞出來,一種濃濃的復古情調呼之欲出為了更好的突出懷念,祭念這種主題感,影片中設置了攝影師吳幹這個角色
  • 今天我們回到民國72年,你選擇哪個版本的《明天會更好》
    對於歌詞被改,據說,「羅大佑僅僅表示修改之後的這首歌過於煽情,而少了他所強調的『責任感』,卻也沒再追究。」《明天會更好》與羅大佑的糾結,是在後來。1985年年底,臺灣大選,國民黨的提出的口號是「要有更好的明天」,《明天會更好》被用作競選主題曲。不明就裡的民眾和朋友開始抨擊羅大佑為政治寫歌,委屈的羅大佑則認為自己「遭到政治利用」,一氣之下與臺灣樂壇斬斷聯繫,飛往美國。
  • 五個臺灣最早大紅起來的歌星,羅大佑第一,最年輕的都50多歲了!
    五個臺灣最早大紅起來的歌星,羅大佑第一,最年輕的都50多歲了!很多臺灣明星大家剛出道的時候都是才華橫溢光彩奪目,讓大家眼前一亮才成為他們的粉絲,歲月讓經典和糟粕被篩選出來,時光讓我們銘記他們。羅大佑羅大佑是華語樂壇上的音樂教父,談起羅大佑一首首經典之作不由輕聲哼出來《戀曲1990》婉轉優雅,空靈的聲音引起遐想。李宗盛稱他是「時代標誌」,周杰倫稱他「時代偶像」,各個媒體都在報導他……其實,不唱歌的時候他是一名放射科的醫生,他把音樂變成了解刨社會的手術刀,作品更是影響一個時代。
  • 這個時代,已經不再需要羅大佑了?
    那年,羅大佑出生於臺北的醫學世家,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護士。羅大佑還在肚子裡的時候,父母就為他安排好了道路:從醫。父親認為,醫生除了有醫術,還應該有修養,於是讓羅大佑學了鋼琴,但羅大佑不喜歡鋼琴。羅大佑早已經成名,此時的林夕還是個教師,但是羅大佑卻對他說:「以你的才華,別教書了,跟我出來做事吧!」林夕立馬辭了工作,和羅大佑搞起了「音樂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