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羅大佑最愛的流浪音樂人,滯留香港10年,卻創作了一世經典

2021-01-09 伶星傳奇
「香港樂壇的馬可·波羅」

音樂作品中,很少有人關注到編曲的人,一首歌讓人尤為感興趣之時,人們第一時間想要去了解的往往都是歌手和作詞人,這之後才可能是作曲者、編曲者。

即便是知名歌手的編曲者也不例外,周杰倫曾經評論過:「很少有歌能流傳超過三年的,但羅大佑的歌可以」,羅大佑在樂壇影響力之大是顯而易見的,而如果你是一個真的羅大佑粉絲,或是曾仔細看過卡帶的封面與封底,你總會發現一個別樣的名字——花比傲。

羅大佑

花比傲堪稱港樂的一位無名英雄,他曾是義大利眼鏡蛇樂隊(The Cobra)的靈魂人物,駐留香港十年之久,是羅大佑「音樂工廠」的傳奇存在,羅大佑視花比傲為音樂界的兄弟,他說,只要一見面,他們的弦便開始共鳴。

更重要的是,擁有「花比傲」這樣一個中國風姓名的他,還是一個義大利人。

花比傲與羅大佑

他手中如《皇后大道東》、《似是故人來》、《滾滾紅塵》、《追夢人》這般經典的曲目,不勝枚舉。而在駐留香港成就自己生涯巔峰之前,花比傲出生於義大利一個名叫倫奇的小鎮,曾創立了前文提到的眼鏡蛇樂隊,當時樂隊主要以翻唱義大利歌手的歌曲為主。

花比傲

而花比傲的才情和抱負讓他不滿足於此,後來花比傲離開樂隊開始了個人獨唱生涯,遊歷過美洲、杜拜、臺灣、日本、澳大利亞世界許多地區後,1986年時,花比傲來到香港,卻不曾想在這裡一留便是10年。

花比傲在羅馬

花比傲的名字是林夕所取,此前的花比傲一直用自己的音譯名稱「花比奧(Fabio Carli)」,後來加入羅大佑的音樂工廠後,羅大佑詢問林夕對他的名稱音譯有何意見時,林夕給出了「傲」這個字代替「奧」。

林夕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個極具中國意味的名字果然沒讓所有人失望,花比傲在中國風音樂的理解能力上,讓一眾音樂人喜出望外。

花比傲與林夕

1987 年,花比傲為杜德偉創作的《等待黎明》獲得當年的「最愛粵語金曲獎」。兩年後,梅豔芳的姐姐梅愛芳的個人同名專輯《梅愛芳》中,花比傲和林夕幾乎包攬了其中所有的詞曲創作,更是有了《夢醒情真》等名曲。除此之外,港樂的一眾著名歌手如陳百強、李克勤、黃耀明、鄭中基、黎明等人的歌曲中,都有花比傲的身影。

花比傲雜誌封面

花比傲的遊歷生涯和異域風情,讓他創作出了尋常人意想不到的「中國風」的曲目,他把意式民謠和中華風骨結合在一起,傾訴著他獨有的東方情懷,讓人無盡感慨。

音樂工廠的第一張大作《皇后大道東》,羅大佑、花比傲、林夕三人傾盡心力聯手打造,可謂是音樂工廠的傳奇代表作,這張專輯中的西洋樂器演奏,竟幾乎是由花比傲一人完成。

皇后大道東

羅大佑成就了花比傲,花比傲亦成就了羅大佑。

《戀曲2000》《皇后大道東》《東方之珠》等傳奇作品,都是經由花比傲編曲的經典之作,兩人知己般的合作成就了羅大佑的同時,也讓花比傲達到音樂生涯的最高峰。

羅大佑

林夕印象最深刻的為袁鳳英演唱的《情人眼裡》。想著那個調子想像歌詞該有情懷,幾乎以為是一個中國詩人在傾訴東方的心事,林夕也因為這首旋律而流淚。

旅意學者張長曉將花比傲比作香港樂壇的馬可·波羅,花比傲身上所體現出的「音樂無疆」,讓人為他身上超越國家和民族界限的藝術而動容,也讓人深深折服於這位傳奇「流浪音樂人」。

張長曉

1997年的某一天,他離開了香港,去了紐約。開始追尋自己生命中更多的未知,像一隻永不止境的鳥兒般,花比傲繼續學習攝影、新樂器等新奇事物,更是憑藉驚人的藝術天分在洛杉磯獲得了國際最佳電影導演獎。

左起:娃娃、花比傲、張艾嘉、王菲

在探求與遨遊的旅途中,花比傲在全球各個角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卻最終也走到了停靠棲息的那一天。

2013年4月15日,花比傲在義大利家中因癌症逝世。傳奇的鳥兒終於停下了自己的腳步,在故鄉的枝丫上停歇,但他留給世間的美妙樂章,卻並未就此消散。在東方某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國度,依舊會有人在《戀曲2000》、《皇后大道東》等響起時,想起這個來自異域的來客。

花比傲在家鄉的墓碑

而對於整個港樂界而言,或許就像羅大佑說的那樣,花比傲是半個香港人,一整個自己人,就是一家人。

你喜歡羅大佑嗎?又是否知道音樂工廠的傳奇才子呢?一起留言討論吧!

更多精彩 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流浪音樂人滯留香港10年,樂壇成就被林夕和羅大佑稱頌
    花比傲,原名Fabio Carli,擅長編曲配樂,比句《追夢人》《滾滾紅塵》《東方之珠》《皇后大道東》《似是故人來》,這些經典作品的編曲,皆出自花比傲之手。花比傲在90年代的香港樂壇,通常與音樂工廠的羅大佑、林夕、黃耀明等人捆綁在一起,尤其是羅大佑,堪稱教父背後的影子武士,所以羅大佑說他是自己音樂上的異國兄弟。
  • 羅大佑的十大經典歌曲
    羅大佑(Tayu Lo),1954年7月20日出生於臺灣省臺北市,是臺灣省苗慄縣的客家人,祖籍廣東梅州市區梅縣區。1972年參加學生樂隊擔任鍵盤手,1974年創作了第一首歌曲《歌》,1976年正式投入商業音樂創作。的歌,不是流行歌,是寫對社會的描述和認知。
  • 他是林夕的「繆斯」,也是本世紀最犀利的香港音樂人!
    1990年1月,達明一派推出專輯《神經》及新曲及精選專輯《不一樣的記憶》。在籌備達明一派第一次大型演唱會時,二人在演唱會的概念中出現分歧,最後以黃耀明的想法(加插舞臺劇的概念)完成10月26日至28日的《達明一派我愛你演唱會》。其後,達明因音樂理念產生分歧,正式宣布暫時解散。
  • 一個時代的「音樂教父」羅大佑10首經典歌曲合集(珍藏)
    28歲的羅大佑創作了這首《光陰的故事》,收錄在專輯《之乎者也》中,其驚天一嗓,讓《光陰的故事》唱響臺灣校園民謠時代,影響深遠。那時的張艾嘉早已成名多時,她的名氣比當時的羅大佑大得多。張艾嘉唱完之後,童年火了,羅大佑也火了,後來他自己重新演繹童年,幾乎成為全世界所有華人心中的經典。
  • 「音樂教父」羅大佑的10首經典歌曲,你還記得幾首?
    《童年》 孟庭葦翻唱羅大佑經典歌曲《童年》美的不像話。雖然是寫童年的回憶,但羅大佑的歌曲所傳達出來的情感通常不是單一的,詩化的歌詞表達了無限的童趣的同時,又有對童趣失落的懷念,所以有人理解說那是對農業文明的祭奠。
  • 林夕:如果沒有羅大佑,或許他現在還只是教書先生
    羅大佑的青春期情愫走到了盡頭,但他的「童年」,卻真正長大了:他開創了如詩般的填詞語言,這成為他此後所有作品的標籤;他將「詞曲膠合」上升為創作的最重要課題,只有如此,音樂才能成為主角,作品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 羅大佑:「香港沒有真正的音樂人,除了黃家駒!」
    當年紅極一時的Beyond樂隊,可以說是很多人心中的英雄,他們創作的歌曲,成為後世無法超越的經典。1993年,Beyond成立10周年,樂隊發了紀念專輯《樂與怒》,對過去十年做了一個總結。在接受採訪時,黃家駒還表示:「對Beyond的下一個10年充滿信心。」可誰又能想到,這竟是Beyond樂隊的最後一張專輯。
  • 羅大佑顏色72變(五)
    1991年在臺灣發行的《原鄉》,是羅大佑第一張臺語專輯,也吹響了第一聲臺語搖滾的衝鋒號,林強,周華健,趙傳,李宗盛,鳳飛飛,娃娃、李坤城等著名音樂人的合作,更讓這張專輯煥發出七彩的閃光,《原鄉》用原住民的語   言和多樣化的曲風來描繪臺灣新舊移民的喜怒哀樂與過去將來,成為臺語音樂史上不可磨滅的光輝篇章。
  • 詞神林夕與教父羅大佑共譜經典,卻梅豔芳的人生絕唱
    曾經有記者採訪林夕,問他說,「你寫了那麼多的詞,有沒有您自己最喜歡的?」林夕回答道,「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這詞,便來自於——羅大佑作曲,梅豔芳演唱的《似是故人來》。2004年1月12日,梅豔芳去世之後的公祭葬禮上,香港整個演藝圈幾乎傾巢參與,特首致送「音容宛在」的輓聯,更有成千上萬的市民和歌迷湧上街頭,送別這位「香港女兒」最後一程。他們選擇循環播放《似是故人來》,更是令現場——斷腸字點點,風雨聲連連!梅豔芳的原版,把這首歌演繹得大氣優雅、滿是無奈,字字句句皆令人心動容。
  • 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年最佳歌曲 太多經典無法遺忘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的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參選人,須為該部影片而全新創作及撰寫(包括曲、詞),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權要求參選人提交音樂清單(music cue sheet)或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的音樂作品通告,以確認原創性。如參選人未能提供資料證明,金像獎保留取消其參選資格的權利。金像獎屬會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投票(佔積分20%)。
  • 流浪中的歌聲——羅大佑《追夢人》
    《追夢人》是羅大佑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創作的一首歌曲,這首歌的歌詞從始至終以第二人稱的方式仿佛是在和一個人傾述和對話,聽著聽著一種憂愁和惆悵感就從心底湧起,其實這首的誕生開始並不是這樣的,它是羅大佑為一部叫《天若有情》的電影創作出來的主題歌,歌名叫《青春無悔》。
  • 臺灣流行樂壇教父,羅大佑十大經典歌曲盤點
    1994年該歌曲所在的專輯獲「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2009年,羅大佑憑藉該歌曲登上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  2、光陰的故事  作詞: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  專輯:《童年》《昨日至今》  《光陰的故事》也是一首經典老歌,被評為「100首必聽經典老歌之一」。
  • 《開到荼蘼》、《催眠》、《我》——林夕最滿意的三首國語詞作
    之後,他又為Raidas組合寫下了一首《吸菸的女人》,後晉升為其「御用填詞人」,並留下眾多經典歌曲如《傳說》、《別人的歌》等。離開學校後的幾年,他擔任過香港大學中文系的助教,也曾服務於亞洲電視臺,更是有幸與羅大佑的「音樂工廠」相交,亦在商業電臺謀得過職位,他的生活經歷豐富,心思委婉細膩又不乏開闊的精神,初出道便擁有了自己在樂壇的一席之地。
  • 羅大佑、李宗盛、林夕、方文山四人中你喜歡誰的歌詞?
    羅大佑、李宗盛、林夕、方文山四人各有擅長,但在不同人的心目中是會分出高下的。但是在我心中,羅大佑永遠是那個泰山北鬥,因為他影響了音樂人、作詞人,即便驕傲如高曉松也不得不承認羅大佑對他來說是神一樣的存在,他在《魚羊野史》中寫道:「大家記得我有一首歌叫《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其中有一句歌詞是「你刻在牆上的字依然清晰
  • 羅大佑憑什麼是整個華語樂壇的「教父」
    雖然早期入行時曾為劉文正創作《閃亮的日子》,為鄧麗君創作《愛的箴言》,以及為張艾嘉創作《光陰的故事》和《童年》,也有著校園民歌的特質,但羅大佑在骨子裡卻是一個有著搖滾血統的歌者。如果這幾項還是很多音樂人能夠做到的,那麼在大歌方面,就很少有音樂人達到羅大佑的高度,因為即使像李宗盛、崔健這樣同樣擁有「教父」頭銜音樂人,也沒能寫出過真正大合唱的歌曲,李宗盛最有名的《真心英雄》和《最近比較煩》,也都是小組作戰式歌曲。而羅大佑則寫出過《明天會更好》這首華人世界傳播最廣的大合唱曲目,另一首作品《東方之珠》,雖然在流傳的過程中被誤讀,但同樣是很多晚會上都適宜的合唱曲。
  • 【經典音樂】羅大佑:戀曲1990
    留言和大家分享吧~羅大佑編輯詞條羅大佑(4)羅大佑,1954年7月20日出生於中國臺灣臺北,中國臺灣創作歌手、音樂家。1972年,參加學生樂隊擔任鍵盤手。1976年,正式投入商業音樂創作。1981年,首度擔任唱片製作人,製作歌曲《童年》。1985年,協同張艾嘉、李壽全等創作完《明天會更好》後離臺赴港發展。
  • 羅大佑的十首歌和十位天后
    而這首作品,正是來自羅大佑的作曲,詞作者是香港詞人簡寧。作品收錄於1988年陳慧嫻的專輯《秋色》中,這是一張準備告別歌壇的專輯,也幾乎是一張純翻唱專輯,10首歌中除了這首《人生何處不相逢》,其餘9首皆來自外國歌手的作品。這首歌也成了陳慧嫻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 林夕最霸氣歌詞誕生 與羅大佑攜手譜寫亂世浮生
    由吳宇森執導,章子怡、金城武、宋慧喬、黃曉明、佟大為、長澤雅美等亞洲頂級明星領銜主演的史詩愛情鴻篇巨製《太平輪•彼岸》,今日正式曝光由林夕作詞、羅大佑演唱的電影主題曲《穿越漩渦》MV。華語樂壇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以其渾厚滄桑的嗓音,伴隨著激昂的大合唱,將《太平輪》所承載的歷史風雲變換和眾生的愛欲悲歡從容唱出,史詩愛情的厚重感在震撼的MV中一一呈現。
  • 曾愛張艾嘉同李烈相戀12年!羅大佑一生三段情終獲幸福
    1976年,羅大佑創作歌曲《神話》並正式投入商業音樂創作,還為電影《走不完的路》創作歌曲,從此開始變成正式音樂人。同時期創作《光陰的故事》、《將進酒》、《走不完的路》《青春舞曲》、《鹿港小鎮》,這些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神曲。
  • 所謂羅大佑,是否如此也?
    這幾年網絡上有個視頻曾風行一時:一對臺灣情侶到南非旅行,在計程車上用手機播放羅大佑的《戀曲1990》,沒想到黑人司機大感興趣,連連追問,原來這是他母親最喜愛的歌,他小時耳熟而不能詳,突然聽到,親切不已。臺灣小情侶估計也和華語世界的聽眾一般大吃一驚:在遙遠的南非,竟也有羅大佑的陳年歌迷!以這樣的段子來描述羅大佑在華語世界的地位和影響當然絕不貼切,略見一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