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嫂隔「圈」示愛:唯盼疫情早解除,聚首西窗共剪燭

2020-12-25 新湖南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6日訊(黃敏)「窗外的春色已漸濃,別有心情向你訴;唯盼疫情早日解除,那時,聚首西窗共剪燭。」2月3日,一位警嫂在朋友圈向已在戰「疫」一線堅守多日的丈夫隔空示愛,引發了網友的紛紛點讚。隨後,這位民警也在朋友圈回應,讓眾人好好吃了一把「狗糧」。

這位民警是漢壽縣公安局豐家鋪派出所教導員蘇懿。因業務水平精湛,蘇懿自2019年起一直抽辦專案,長期輾轉各個城市,來回奔波,與妻兒原本就聚少離多。今年春節突遇新型肺炎疫情,又阻斷了他與家人團聚的腳步。自大年三十直到現在,他一直堅守在派出所,戰鬥在防控一線,甚至錯失了家裡的團年飯。三十晚上,他一邊與所裡的同事吃團年飯一邊和妻子視頻通話:「看,這是所裡的團年飯,給你瞧瞧,就算我們一家人團了年!」妻子強忍著淚水,佯裝不在意道:「沒關係,只要有心,哪天不是年!」

妻子的理解和支持讓蘇懿滿心愧疚,但也倍感動力。某天到縣局開會,他幫家裡備了點吃食,悄悄放在樓下,只發了條微信告知妻子便趕回所裡。望著兩大袋東西,妻子紅了眼眶回信到:「東西已收。注意安全!」隨後,這位感性的女子在朋友圈向丈夫告白示愛。

看到妻子的朋友圈,這個平日不擅言辭的「直男」終也不能自抑,在自己朋友圈轉發了妻子的微信圖片,並回應道:「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每一個人民警察的背後都有一個溫馨的家!一名堅強的警嫂。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微信全文如下:

「你從大年三十早上接到通知出門至今天已經11天沒回家了。即使回縣開會給我們捎些菜米,也不會上樓。因為工作不能耽誤,當然還有你細心地為我們著想 :每天在外執勤、排查 ,不與我們接觸為好。你不僅是一線公僕,還是我和兒子的依靠。感謝你,有你負重前行,守護歲月靜好;感謝有你,視我和兒子勝己命。窗外的春色已漸濃,別有心情向你訴;唯盼疫情早日解除,那時,聚首西窗共剪燭。」

值班編輯:劉恩彰

審核:彭庭毅

相關焦點

  •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672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何當共剪西窗燭?
    上了二十多年的學,教了十多年的書,我所讀過的詩,不止三百首。但唯獨對李商隱的這首《夜雨寄北》情有獨鍾。兄弟姐妹的思而不得相聚,閨蜜好友念而不得相見,父母子女愛不得相伴,夫妻愛人痴而不得相守,人世間的哪般想念,無不在「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裡纏綿。
  • 詩詞大會考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難住高手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李商隱的一首經典詩作。至於是寫給誰的,目前尚有爭議,有人說是李商隱寫給妻子的。但也有人認為是寫給北方的親友的,不能斷定就是一首愛情詩,也有可能是寫友情。在詩詞大會上,曾出過這樣一道題:「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中剪燭的目的是?A:調暗燭光 B:調亮燭光 C:熄滅燭光這道題的答案是選B,所謂「剪燭」就是調亮燭光。
  • 李義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準。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夜雨寄北》,寫得一往情深,而且詩寄的「君」,關切地問著他的歸期,他也盼著與「君」共剪西窗燭」。這個「君」,至少具備三個條件。一,以往交往較密;二,此刻仍有詩書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從現存的李商隱的詩文看來,有一個人可以成為這樣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詞人溫庭筠。李商隱在徐州幕時,溫曾有詩「秋日旅舍寄義山李侍御」。李商隱在四川時,也有三首詩寄贈溫。
  • 李商隱《夜雨寄北》最溫柔場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作為他流傳最廣的七言絕句,最打動人心的應該還是最後兩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因為對比前兩句,後兩句的想像更加能夠表露出他在這首詩歌當中所寄託的情感。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李商隱對此時此刻所在時間和環境的一種描繪。似乎是有一種特別冷靜的筆觸來描繪此時此刻他的處境,還有他的情感。
  • 「何當共剪西窗燭」是指熄滅蠟燭嗎?語文老師:我上課又白講了?
    夢回千年,我們聽到李義山對著歲月長河翻過一張張詩頁,有「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有「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亦有「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而思念泛濫得最濃重的,還要屬那首人盡皆知的《夜雨寄北》了。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詩詞鑑賞: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注釋】你看,雲中誰寄情書來,那一紙書箋,曾溫暖過多少人的青春歲月只是現在人們很少寫情書了,它們被遺忘在古詩詞中了。說起來,中國古代的情書的確惹人情扉。 李商隱在這首《夜雨寄北》中就說:「你問我什麼時候才能回家,我也說不清楚。 我這裡巴山的夜雨已經漲滿了秋池,我的愁緒和巴山夜雨一樣,淅淅瀝瀝,凝結著我思家想你的愁緒。
  • 何當共剪西窗燭,李商隱的這首詩竟然不是寫給妻子的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首《夜雨寄北》,很多人覺得是李商隱寫給妻子的。「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好像很溫馨、很浪漫啊!但事實上很可能並不是寫給妻子的。當時李商隱在四川梓州工作。「巴山夜雨漲秋池」中的「巴山」,就是泛指東川梓州一帶的山。
  • 「何當共剪西窗燭」,下一句讓老師捧腹大笑
    首先第一個就是「何當共剪西窗燭」,讓同學們接寫一句,下一句本應是「卻話巴山夜雨時」,但是這名小學生接的是「夫妻對坐到天明」,老師看後捧腹大笑。
  • 手足相抵 悲喜與共丨剪燭
    剪燭,天地仍然明亮,這是我的沉思與吶喊。我知道了愚昧可憎,自私可誅。應剪燭,燒無知於灰燼,燃私惡如柴薪。有人逞一時獵奇之心,滿一時味蕾之快,將野味送上餐桌,也挖好了自己的墳墓;有人自以為勇士,摒棄忠告,不信勸導,拋擲口罩、知識,兼連生命;有人攪一趟渾水,發災難財,然正義不遲,卑鄙者原形畢露,為蠅營狗苟付出了代價。我感受了同理之心與理解之愛。
  • 何當共剪西窗燭(永娘自述)
  • 剪燭西窗,雅趣說「剪」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又作「西窗剪燭」。明代陳汝元《金蓮記·便省》中說「待歸來細問當年事,有誰念殘香冷膩,共話卻潦倒西窗剪燭時。」 剪刀是自古及今每個家庭的必備生活用具,通常以精鐵打制而成,用它來剪布、剪紙、剪繩索、剪燭芯和燈芯……宋代文同《織婦怨》說「織處畏風日,剪時謹刀尺」;宋代史達祖《壽樓春》說「裁春衫尋芳。記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宋代張孝祥《水調歌頭》有雲「剪燭看吳戈」。 「剪刀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所發明,如何發明?現無確切記載。
  • 警嫂風採丨鄒俐:習慣了警察丈夫的「空頭支票」
    近期,南通市婦聯、市公安局聯合舉辦了第三屆「南通最美警嫂」推選活動。我們將陸續為您講述南通警嫂們的故事……國家稅務總局南通市第三稅務分局財務科的鄒俐,曾經是一位軍嫂,丈夫陳福華從部隊轉業到南通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後,又成為一位警嫂。
  • 一扇小軒窗,詩酒花茶共天涯
    圖自:@最美中國風圖自:@最美中國風圖自:@最美中國風若有一方小院推窗滿庭千色看葉綠等花發一團花影一縷幽香窗裡的日子詩酒花茶窗外的世界別有洞天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隔春遲窗下煮一壺光陰衝不淡的茶任憑世事變遷歲月清淺圖自:@最美中國風圖自:@最美中國風圖自:@最美中國風李白的不羈閒適是「簷飛宛溪水窗落敬亭山」李商隱的思念切切是「何當共剪西窗燭共話巴山夜雨時」杜甫的歡欣喜悅
  • 古風《宮牆怨—剪燭》
    那夜,我正執著剪子,踮著腳剪燈芯兒,忽的門被推開有男子清潤的聲音朗朗到:「朕剛剛讀罷李義山的詩,便忍不住來尋你這剪燭人,可願聽朕講講巴山夜雨?」我嚇得趕緊跪下,請了安,不敢抬頭看皇上。他又問了我一遍我跟不跟他走,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哪裡來的勇氣,竟然拒絕了。
  • 【一夢芳菲】剪燭時光隨夢別,枉酒柔腸,思字無從說
    【一夢芳菲】剪燭時光隨夢別,枉酒柔腸,思字無從說 剪燭時光隨夢別。 枉酒柔腸,思字無從說。 醉千行,痴百闋。 故事長篇,一世編情結。 春盼重逢歡捉蝶。 幾個黃昏,風墜梧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