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第一護法神王靈官 | 靈官咒、靈官寶誥註解

2021-03-04 玄門文化

[注釋]:

靈官咒,也稱仰啟咒,即啟請王靈官時用的秘咒。

仰啟神威豁落將,都天糾察大靈官。靈官天將住豁落府,乃天中糾察之神。

火車三五大雷公,受命三清降鬼祟。火車,即火輪。三五,三乃東之祖數,五乃中央之數。五又中央樞紐,乃五雷君也。此二句言雷公駕火輪號三五之數,受命於三清,可降服諸鬼魔。

手執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顯威靈。靈官手執金鞭巡視三界,身穿金甲十分威武。

綠靴風帶護身形,雙目火睛耀天地。靈官足穿綠靴,腰纏風帶,皆護身法寶。雙目如火光般,耀亮天地間。

頃刻三天朝上帝,須臾九地救生靈。頃刻、須臾,都是很快的意思。三天即玉皇大帝所轄管三天門。上帝即玉皇。九地,即九州大地。此言靈官乃受玉皇轄管指令而拯救百姓。

銀牙鳳嘴將三千,虎首貔貅兵百萬。雷神靈官所轄三千將領,皆銀牙鳳嘴。百萬之兵皆虎首貔貅。貔貅,傳說中的一種猛獸,這是比喻靈官麾下勇猛的軍隊。

走火行風前後衛,穿山破石捉妖精。靈官腳踩火輪或前或後相保衛。走火行風,原意是踩著火輪風一般的快,這裡形容速度之快,靈官可穿山破石去捉拿妖精。

祈晴禱雨濟世間,附體圓光通事意。人們向靈官祈天晴,禱告下雨而周濟人世間。附體圓光,指王靈官身著神光,通事意,通曉事物的本意。

治病驅邪如反掌,收瘟攝毒伏群魔。此二句言靈官為眾生辦事之快及靈感。

飛騰雲霧遍虛空,號令雷霆轟霹靂。此二句言靈官飛騰雲霧遍滿虛空,號令雷霆發出霹靂聲響。

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此二句言靈官道法之大,令三界邪魔外道之皈依降伏。

我今啟請望來臨,大賜雷威加擁護。道教功課,一般改為:弟子啟請望來臨。

太乙雷聲應化天尊。有版本為太乙雷神應化天尊。意同。即所謂的道教四大護法神之一的王靈官,道教宮觀多於山門塑其像,赤面紅須,金盔金甲,手執金鞭,威猛異常。行糾察天上人間之職,聲名顯赫,其主要是除邪祛惡,主行正義。故道教凡道場皆啟請其來護法。

至心皈命禮

       先天主將,一炁神君⑵。都天糾察大靈官,三界無私猛吏將⑶。金睛朱發,號三五火車雷公⑷。鳳嘴銀牙,統百萬貔貅神將⑸。飛騰雲霧,號令雷霆⑹。降雨開晴,驅邪治病⑺。觀過錯於一十二年,受命玉帝⑻。積功勳於百千萬種,誓佐祖師⑼。至剛至勇,濟死濟生⑽。方方闡教,處處開壇⑾。豁落猛吏,三五火車⑿。太乙雷神應化天尊⒀。

[注釋]

⑴王靈官:

按《新搜神記》及《通俗編》記載,王靈官本名王善。宋徽宗時人,曾從西蜀薩守堅真人受道符之法,為林靈素的再傳弟子。道教有五百靈官之稱。五百靈官中有四大護法靈官,又稱四顯靈官。王靈官為總靈官,故又稱都靈官。明永樂中封薩真人為「崇恩真君」時加封王靈官為「先天大將火車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及「隆恩真君」。為道教的第一大護法靈官。

⑵先天主將,一炁神君:

按《道教全真早壇祝將科儀》中《靈官小贊》言:「靈官天將,道君化身。」即說王靈官為太上老君之化身,為先天一炁所分化而來。據《宗教詞典》稱:王善死後,玉皇封之為「先天主將」。故此處言先天主將,一炁神君。

⑶都天糾察大靈官,三界無私猛吏將:

王靈官為五百靈官之首,稱「都靈官」。故此處言「都天」。又靈官之職責為「糾察天上人間之職」,且除邪祛惡,主行正義,威猛異常。故此處言「糾罰大靈官,三界無私猛吏將。」

⑷金睛朱發,號三五火車雷公:

王靈官為赤面紅須,火眼金睛。故此處言金睛朱發。號,稱作,三五,雷法之樞紐。火車即火輪。故言三五火車雷公。

⑸鳳嘴銀牙,統百萬貔貅神將:

鳳嘴銀牙,為雷公之形。貔貅,原指兇猛的野獸。這裡指威猛的神將。

⑹飛騰雲霧,號令雷霆:

此言雷祖行使天界,雲霧過往,速度極快。面號令雷霆總部。

⑺降雨開晴,驅邪治病:

此四者,乃靈官之職責也。

⑻觀過錯於一十二年,受命玉帝:

按《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言:薩真人嘗寓某處城隍廟數日,太守夢城隍告之曰,薩先生數日寓此,令我起止不安,幸為我善遣之。太守至廟,逐薩使去。薩行數十裡,遇人舁豕往廟酬願。薩以少香附之曰:「去酬願畢,為置爐焚之。」其人如誡。迅雷一聲,火焚其廟,更不延燒民居。越三年,薩至某渡無操舟者,舉籬自渡,置三文錢於舟中,以償渡金。因掬水浣手,見一人鐵冠紅袍,手執玉斧立於水中,薩問之曰:「汝凡何人,速見形。」其人立於側曰:「我王善,即某州城隍也,昨真官焚我廟,我家三百餘口無依。我實無罪,訴於上帝,帝賜玉斧,令我相隨,遇真官有犯天律者,得便宜施行後奏。我隨真官三年,並無犯律者,今日渡舟,真官乃置錢舟中,則真官無報之時矣,今願為部將,奉行法旨……」又有稱跟隨薩真人十二年者。按道教有關壁畫記載,有瓜秧掛錢,為人診病等傳說。今見塑像中,王靈官頭用包巾為黃色者,據言為薩祖收靈官為弟子,用醫生用的包藥物布帛為之。

⑼積功勳於百千萬種,誓佐祖師:

據說,從此以後,無論薩祖在何處濟人疾苦,開壇傳教,王靈官則處處護法。積許多功勳。誓願輔佐薩祖。

⑽至剛至勇,濟死濟生:

此言靈祖剛勇無比,且為道教護法大神,救人於生死之間。有求必應

⑾方方闡教,處處開壇:

此言靈祖跟隨薩真君,在許多地方,以地方風俗,隨方開壇設教,度人接法。

⑿豁落猛吏,三五火車:

豁落,為王靈官之府第。猛吏,指勇猛的將吏。三五火車,三五,雷部之總機關。火車,即所駕之火輪。

⒀太乙雷神應化天尊:

為王靈官之全尊稱。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有的書說他是武當山中五百靈官的統帥,叫華光元帥,又叫五顯靈官。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一般就指這位王靈官。

《明史》的《禮志》稱,「隆恩真君,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真君傳符法。永樂中,以周思德能傳靈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1426-1435)改廟為大德觀,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觀曰顯靈宮。」「夫薩真君之法,因王靈官而行。王靈官之法,因周思德而顯。而其法之所自,又皆林靈素輩所附會」。

進入道教的宮觀,山門內的第一座殿往往為靈官殿,殿中供奉著一赤面髯須,身披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持風火輪,右舉鋼鞭,形象極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懼的神仙,這就是道教的護法神將王靈宮,又稱火車靈官王元帥。王靈官常塑在山門之內,鎮守道觀。

明、清以來,全國各地建立了許許多多的靈官廟,很多道教宮觀還專門修建了靈宮殿,塑了形象不盡相同的靈宮像。其中最一有名的造像是北京白雲觀、天津娘娘宮、武漢長春觀、蘇州玄妙現以及武當山元和觀中的靈宮。最有趣的是,湖北武當山中,還有「五百靈官」之說,在天乙真慶宮(又叫南巖石殿內》,環列著五百尊銅鑄飾金的靈官像,各高盡尺許,神態各異。

據《太和山志聖跡》記載:淨樂國王太子(即後來的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煉時,國王思念太子,令大臣率五百眾,至南巖「傳啟王命,部眾忽僵僕不能舉,同聲告曰:願從太子學道,於是俱隱山中,太子成仙后,五百眾皆登仙道。後來遂造五百靈宮像供祭。此外,由於王靈官曾被封為「玉樞火府天將」,人們又把他看成是火神,所以有的靈官像就是一副火神的模樣,火神廟中也供奉著靈官。


據《火車王靈官真經》載,王靈官是南鬥星宮,離火之首,擲火千重,焚燮萬裡,火車豁溶,飛走乾坤,功莫大焉。玉帝敕召,鞭龍行雨,奉命布澤,孽龍袖筋,纏縛身腰,以此勇猛,湘潭立廟,威鎮裡域,供祭如在。宋朝薩公,忽遊廟祠,乃以雷火焚祠。其神奏帝,敕賜金鞭,隨公察過一十二年。真人道貫先天,法顯龍興,西河功滿,位立三天,神於水中,部領副將,出現河中,投禮師真,改惡從善,願隨護侍。對師盟天發誓,永矢忠心,滴血分明,誓當輔助帝君,護國安邦。

簡單的說,王靈官本是南鬥星官,受玉帝敕召監督龍神行雨布澤,王靈官鞭死老龍抽其筋為龍索纏於腰間,以此而降到湘潭而受祭。威風遠鎮鄉裡,供祭如在。宋代的薩祖因雲遊而到廟祠以雷火焚祠,王靈官神奏玉帝,得賜金鞭隨薩祖糾察其善惡十二年。

因薩祖「道貫先天,法顯龍興,西河功滿,位立三天」以至於竟無過犯。於是神現河中,禮敬薩祖為師,改惡從善,願隨護侍。並起誓永矢忠心,滴血分明,誓當輔助帝君,護國安邦。

薩天師奏上玉帝敕封王靈官為先天御前雷霆猛吏,三五火車都天糾察鐵面無私豁落雷公,職任先天,翦除兇惡,專治不忠不孝暹違背君親師友諸事總管。因此,道教壁畫中有瓜秧掛錢、為人診病等傳說。王靈官的塑像中頭用包巾為黃色者,據言為薩天師收靈官為弟子,用醫生用的包藥物布帛為之。

據《新搜神記》的記載,王靈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時候的人。又據《列仙全傳》卷八說:王靈官是淮陰(今江蘇淮陰)城隍廟的城隍。薩真人修得正果後,路過湘陰,投宿於城隍廟。數日後,湘陰太守夢見城隍要求自己將薩真人轟走。於是天一亮,太守立即帶人來到廟中,迅速地將薩真人攆走了。薩真人十分氣惱,走不多遠。

見有人抬著一頭豬到廟裡還願,他拿出香給人家,央求幫他燒燒香。這些人如約辦理,不料突然降下一陣雷火,將城隍廟燒了個精光。可見薩真人惱怒之極,用法術將城隍老爺鬧得無法安身。另外一種說法見於《三教搜神大全》卷二,書中稱薩真人路過此處、見人用童男童女活祭本處廟神,大怒道:「此等邪神,該焚其廟!」說畢,雷火穿空,上焚此廟,人莫能救。

事後,薩真人云遊四方,遍行救濟。據《歷代神仙通鑑》卷二十一記載,十多年後的一天,薩真人來到龍興府,正在江邊洗手時,水中突然冒出一員神將,方臉膛,黃袍金甲,左手持火輪,右手執鋼鞭,對真人口:「吾乃先天大將火車靈官王,久執靈霄殿,奉玉帝之命廟食湘陰,以懲四方惡業。

自真人焚吾廟後,私隨十二年,今見真人功行已高,將供職天庭,願為部將,奉行法旨。」可見王靈官還是玉帝的御前大將,專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但根據《明史•禮志四》曰:「宋徽宗時,嘗從薩守堅傳符浩」,又回:「靈官受法薩守堅,薩復受法於林靈素,而林乃一詩棄道土耳。」由此表明,王靈官曾師從西蜀道士薩守堅,受道符秘象,是道土林靈素的再傳弟子。

相傳北七真成道後,上帝一一敕封俱已謝恩,唯有邱祖不肯謝恩,三官大帝喊說「邱長春怎不謝恩?」。邱祖俯伏玉階,涕泣奏曰:「後世修行學道之人,如臣受那百千萬苦而不退初心者,萬中難選一也……好最難學,非學好不能了道。」

帝及群仙聽完邱祖奏後,王靈官對邱祖說:「後世若有修行之人,學道之士,他有三分修持,我有七分感應,他有十分修持,吾便隨時照臨。」邱祖聞聽王靈官之言,方才謝恩,又與王靈官作禮。道教宮觀的布局進入山門後,就是靈宮殿,蓋原因就在於此。

其中,《祝將科儀》就是向靈官祈禱,護持玄門香火之意。凡朔、望、誕辰、建醮,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科儀,其宗教意義在於向靈祖祈禱,護持玄門常清常靜,所祈所願,如志如心。


明朝永樂年間,杭州道士周思德,因會王靈官法術名聲顯赫於京師。據《新搜神記·神考》記載,周思德行「靈官法,知禍福先,文皇帝(朱棣)數試之,無爽」。以至「至招弭祓除,神鬼示魅,逆時雨,災兵,遠罪疾」,無所不能。

永樂皇帝為王靈官在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供奉王靈官和薩祖,內奉二十六天將,以王靈宮為首。永樂皇帝便一個世傳的靈官藤像,藤像份量很輕,永樂皇帝將其放入寢宮,「崇禮朝夕,如對賓客」。永樂帝雄武大略,徵戰一生。每次出戰,都帶上靈官藤像,作為軍中的保護神。第五次出徵漠北,打到金川河時,忽然藤像重得抬不動了。永樂帝禱告,答曰:「上帝有界,止此也。」不久,永樂帝果然病重,不能前行,最終病死在返京途中。

可見,神明「靈驗」的故事不勝枚舉,亦表明靈官信仰的深遠。宣德年間,明宣宗將天師廟改為火德觀,並封薩真人為「崇恩真君」,王靈官為「隆思真君」,並加封為「玉樞火府天將」,又在現內建崇恩殿、隆恩殿。

據《火車王靈官真經》載,王靈官專尋忤逆事,誓重如山,救拔世人。

遣吾上天界,朝奏玉皇尊。

遣吾入水府,四海波濤翻。

遣吾到人間,立便救眾生。

遣吾入地府,直至幽陰宮。

遣吾救病者,病者即安寧。

遣吾捉鬼者,摧破諸鬼營。

遣吾捉妖怪,穿山破石尋。

遣吾救火者,一時雷雨傾。

逍吾祈雨者,滂沱沛甘霖。

遣吾止風雨,風雨實時停。

遣吾要晴者,天日即朗清。

遣吾焚怪廟,怪廟化微塵。

遣吾催生者,胎孕順轉輪。

遣吾殺伐者,噉怒衝雷霆。

遣吾驅雷者,雷鼓響驚人。

遣吾起風雲,風雲即便興。

遣吾糾真官。金鞭立面陳。

遣吾起土者,土皇心膽驚。

遣吾治瘟者,瘟司即便降。

遣吾奏帝者,玉帝準吾言。

總之,王靈官為人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糾察天上人間,除邪祛惡,不遺餘力,於是老百姓贊曰;「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相關焦點

  • 靈官咒靈官寶誥註解(附字幕視頻)
    經名:太上元陽上帝無始天尊說火車王靈官真經。撰人不詳。一卷。底本出處:明《萬曆續道藏》。爾時,無始天尊、昔在浮黎天中,集諸天仙無鞅數眾,說無上至真妙法,廣演道德玄微敷歇妙道,展板靈文,觀見下界眾生,俱被六天魔鬼,九醜妖精侵害,生人廣遭塗炭,死亡勝多,鬼怪侵凌,或被水火,劫賊刀兵,諸般若厄,致使種種不一。爾諸大眾,各序分班,諦聽決言。
  • 道教早晚功課經中都要誦讀的王靈官是何許人也
    [注釋]:靈官咒,也稱仰啟咒,即啟請王靈官時用的秘咒。 仰啟神威豁落將,都天糾察大靈官。靈官天將住豁落府,乃天中糾察之神。 火車三五大雷公,受命三清降鬼祟。道教有五百靈官之稱。五百靈官中有四大護法靈官,又稱四顯靈官。王靈官為總靈官,故又稱都靈官。明永樂中封薩真人為「崇恩真君」時加封王靈官為「先天大將火車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及「隆恩真君」。為道教的第一大護法靈官。⑵先天主將,一炁神君:按《道教全真早壇祝將科儀》中《靈官小贊》言:「靈官天將,道君化身。」即說王靈官為太上老君之化身,為先天一炁所分化而來。
  • 道教神仙體系之太歲、功曹、靈官、雷神
    靈官地仙是道教神仙體系的第二大系統,包括功曹、城隍、太歲、雷神等。他們的特點是民間信仰與道教文化的融合,是道教從民間信仰當中發展起來的神仙。靈官靈官是道教的護法天神。道教有五百靈官的說法。其中最有名的是王靈官,很多道家宮觀的第一各大殿中,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一般都是這位王靈官。靈官又有所稱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除五顯靈官外,其他靈官皆為道壇上供作法者,即高功驅遣的小神。
  • 他是道教五百靈官第一位,與趙公明地位相當,九月廿八是他神誕日
    這位其實就是民間所謂的那位三隻眼的「靈官馬元帥」。同時因為他的來歷,民間也稱他為「火神爺」。華光大帝,名叫馬靈耀(馬勝),他與趙公明、溫瓊、關羽並稱為「馬趙溫關」道教護法四大元帥,並且位列第一位。在道教廟觀內,進了山門的第一座大殿就是靈官殿,供奉著一位右手提鋼鞭,左手託拿金磚的神像,就是馬靈官。
  • 道教第一神將王靈官的靈官遣咒,護身驅邪王靈官
    靈官遣咒主要是召請道教的護法監壇之神王善王靈官。據說王靈官原為玉樞火神,降為山精靈氣,因血食太甚,被薩守堅真人運三昧真火焚其廟。道教認為王靈官是元帥,有專門的王帥誥,說其是先天主將,一氣神君,都天糾察大靈官,號三五火車雷公,統百萬貔貅神將。廟觀中常塑其像,赤面,三目,披甲執鞭,鎮守山門。此咒的大意為:恭敬聽命王靈官王元帥,你是北鬥魁星之氣的精髓。
  • 王靈官,金甲男神僅僅只是「道教第一護法」?
    貼心的搜尋引擎,會列出一大堆資料,例如「和孫悟空打成平手,王靈官憑什麼這麼牛」、「王靈官——道教第一護法大神(有些人說王靈官是保安?) 」.這一切似乎對王靈官的解釋很貼切,卻又有一些奇怪的誤會。那麼,王靈官到底是誰?
  • 武財神玄壇真君趙元帥手裡的金鞭和豁落猛吏王靈官元帥手裡的金鞭
    都天大靈官王靈官元帥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據《靈官小贊》載,靈官天將,道君化身。可見,王靈官本是道君化身,為先天一炁所分化而來。另外,道教山門內第一座殿一般是為護法靈官殿,供奉護法王靈官。都天大靈官王靈官元帥的造像一般是赤面髯須,身披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手掐訣,右舉金鞭,腳踩雷火輪,形象威武勇猛。
  • 道教中元地官指的是誰,他的神職司職寶誥是什麼?
    道教中元地官指的是誰,他的神職司職寶誥是什麼?地官大帝,全稱「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是道教三官大帝之一。地官是由元洞混靈之氣、結黃之清凝結而成,掌管五嶽大帝、五嶽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
  • 道教中威鎮道門的「四大元帥」分別是哪幾位?其中有華光大帝
    四大元帥和四大靈官第一位都天大靈官王靈官元帥王靈官在明代也是一位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攝毒。王靈官全稱「先天首將赤心護道三五火車王天君威靈顯化天尊」。相傳今河南鹿邑縣前尹王人。靈官是道教最崇奉的護法尊神。道教有五百靈官的說法,王靈官是五百靈官之首,稱號為「都天大靈官」。明代享受國家祭祀的一位重要道教神仙。
  • 道教最常用的護法神:六丁六甲
    談到道教護法神,我們首先能想到的護法四帥,但是到底指的是哪四帥呢?關於護法四帥主要有兩種說法:1、馬、趙、溫、周四大將馬為馬靈耀、趙為趙公明、溫為溫瓊、周為周廣澤。其實,除了護法四帥,最為道教經常召請的護法神還有六丁六甲神。六丁六甲源於先秦記載的六十甲子,其與四值功曹、二十八宿等同為常見的護法神將,經常在禳災中作為武神被道士召請,厲行風雷,制伏鬼神。
  • ...恭祝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中元節的禁忌及祈福!
    道教開始就有三官崇拜,即天官、地官、水官。隨著道教的發展他們的職責也十分清楚,天官為上元賜福(正月十五),地官為中元赦罪(七月十五),水官則下元解厄(十月十五)。道教《太上三官經》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
  • 道教四大護法與六丁六甲
    其實,除了護法四帥,最為道教經常召請的護法神還有六丁六甲神。六丁六甲源於先秦記載的六十甲子,其與四值功曹、二十八宿等同為常見的護法神將,經常在禳災中作為武神被道士召請,厲行風雷,制伏鬼神。《三才圖會》中記載:六丁神為丁丑神趙子玉、丁亥神張文通、丁酉神臧文公、丁未神石叔通、丁卯神司馬卿、丁巳神催玉卿;六甲神為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長、甲午神偉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六丁六甲神是玉皇大帝眾多武將中的一部分,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道教護法神將。
  • 華光大帝、正一靈官馬元帥、五顯公考(四)
    如下:《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最初取廟號為「五通」,宋大觀中,始賜廟額曰靈順,宋徽宗宣和年間封兩字侯,宋高宗紹興中加封四字侯,宋孝宗乾道年間加封八字公,宋寧宗嘉泰二年封二字王,宋理宗景定元年封四字王,因多次神助江左,封六字王,鹹淳六年又告下改封八字王,夫人一起被加封:第一位顯聰昭應靈格廣濟王
  • 道教神仙:傳說中的火神是誰?很多人都不知道
    作為傳統文化一部分的道教,也將火的崇拜神話為了對火神的崇拜。因為在道教看來,火不僅僅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元素之一,也在道教的丹道與齋醮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義。時至今日,全國還有很多供奉火神的火神廟,那麼道教的火神是哪位神仙呢?本期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在《西遊記》裡,有一個劇情是孫悟空跟青牛怪大戰的時候,由於青牛精使用的法寶太過厲害,孫悟空鬥不過他,於是搬來了火德星君這位救兵。
  • 「三隻眼」並非二郎神專屬,盤點道教神話中擁有三隻眼的8個神仙
    說起「三隻眼」,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二郎神楊戩,這第三隻眼睛又被稱為「天眼」,能識破一切虛妄,堪比照妖鏡,比孫悟空那半吊子的「火眼金睛」強大多了;但是擁有「三隻眼」的並非只有二郎神楊戩,在傳統神話中共有十幾個之多,但是這裡只盤點屬於道教的神仙,共有八位。TOP、8 雷公雷公是古代中國神話中主管打雷的神,出自《山海經·海內東經》。
  • <經典人生> ✎ 道教八大神咒及報恩寶誥具有神通力量的一種語言
    《皇經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一章》云:以經中秘法語,能度人籙仙,制星,制魔,制水,鎮五方,濟法界,故曰神咒。從此可看出咒是神明宣經說法的秘言法旨,是具有很多神通力量的一種語言。淨口神咒丹朱口神,吐穢除氛。舌神正倫,通命養神。羅千齒神,卻邪衛真。喉神虎賁,炁神引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煉液,道炁常存。淨口神咒含有兩層真意,一為:人生於世俗,難免謗經毀道,妄言他人之過。更有世人不信鬼神,指天罵地,綺語兩舌,咒詛諛曲。此皆為口業。
  • 碧霞元君寶誥(註解)
    碧霞寶誥:(1)志心皈命禮,泰山頂上,東嶽內宮(2)。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