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靈官咒,也稱仰啟咒,即啟請王靈官時用的秘咒。
仰啟神威豁落將,都天糾察大靈官。靈官天將住豁落府,乃天中糾察之神。
火車三五大雷公,受命三清降鬼祟。火車,即火輪。三五,三乃東之祖數,五乃中央之數。五又中央樞紐,乃五雷君也。此二句言雷公駕火輪號三五之數,受命於三清,可降服諸鬼魔。
手執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顯威靈。靈官手執金鞭巡視三界,身穿金甲十分威武。
綠靴風帶護身形,雙目火睛耀天地。靈官足穿綠靴,腰纏風帶,皆護身法寶。雙目如火光般,耀亮天地間。
頃刻三天朝上帝,須臾九地救生靈。頃刻、須臾,都是很快的意思。三天即玉皇大帝所轄管三天門。上帝即玉皇。九地,即九州大地。此言靈官乃受玉皇轄管指令而拯救百姓。
銀牙鳳嘴將三千,虎首貔貅兵百萬。雷神靈官所轄三千將領,皆銀牙鳳嘴。百萬之兵皆虎首貔貅。貔貅,傳說中的一種猛獸,這是比喻靈官麾下勇猛的軍隊。
走火行風前後衛,穿山破石捉妖精。靈官腳踩火輪或前或後相保衛。走火行風,原意是踩著火輪風一般的快,這裡形容速度之快,靈官可穿山破石去捉拿妖精。
祈晴禱雨濟世間,附體圓光通事意。人們向靈官祈天晴,禱告下雨而周濟人世間。附體圓光,指王靈官身著神光,通事意,通曉事物的本意。
治病驅邪如反掌,收瘟攝毒伏群魔。此二句言靈官為眾生辦事之快及靈感。
飛騰雲霧遍虛空,號令雷霆轟霹靂。此二句言靈官飛騰雲霧遍滿虛空,號令雷霆發出霹靂聲響。
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此二句言靈官道法之大,令三界邪魔外道之皈依降伏。
我今啟請望來臨,大賜雷威加擁護。道教功課,一般改為:弟子啟請望來臨。
太乙雷聲應化天尊。有版本為太乙雷神應化天尊。意同。即所謂的道教四大護法神之一的王靈官,道教宮觀多於山門塑其像,赤面紅須,金盔金甲,手執金鞭,威猛異常。行糾察天上人間之職,聲名顯赫,其主要是除邪祛惡,主行正義。故道教凡道場皆啟請其來護法。
至心皈命禮
先天主將,一炁神君⑵。都天糾察大靈官,三界無私猛吏將⑶。金睛朱發,號三五火車雷公⑷。鳳嘴銀牙,統百萬貔貅神將⑸。飛騰雲霧,號令雷霆⑹。降雨開晴,驅邪治病⑺。觀過錯於一十二年,受命玉帝⑻。積功勳於百千萬種,誓佐祖師⑼。至剛至勇,濟死濟生⑽。方方闡教,處處開壇⑾。豁落猛吏,三五火車⑿。太乙雷神應化天尊⒀。
[注釋]
⑴王靈官:
按《新搜神記》及《通俗編》記載,王靈官本名王善。宋徽宗時人,曾從西蜀薩守堅真人受道符之法,為林靈素的再傳弟子。道教有五百靈官之稱。五百靈官中有四大護法靈官,又稱四顯靈官。王靈官為總靈官,故又稱都靈官。明永樂中封薩真人為「崇恩真君」時加封王靈官為「先天大將火車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及「隆恩真君」。為道教的第一大護法靈官。
⑵先天主將,一炁神君:
按《道教全真早壇祝將科儀》中《靈官小贊》言:「靈官天將,道君化身。」即說王靈官為太上老君之化身,為先天一炁所分化而來。據《宗教詞典》稱:王善死後,玉皇封之為「先天主將」。故此處言先天主將,一炁神君。
⑶都天糾察大靈官,三界無私猛吏將:
王靈官為五百靈官之首,稱「都靈官」。故此處言「都天」。又靈官之職責為「糾察天上人間之職」,且除邪祛惡,主行正義,威猛異常。故此處言「糾罰大靈官,三界無私猛吏將。」
⑷金睛朱發,號三五火車雷公:
王靈官為赤面紅須,火眼金睛。故此處言金睛朱發。號,稱作,三五,雷法之樞紐。火車即火輪。故言三五火車雷公。
⑸鳳嘴銀牙,統百萬貔貅神將:
鳳嘴銀牙,為雷公之形。貔貅,原指兇猛的野獸。這裡指威猛的神將。
⑹飛騰雲霧,號令雷霆:
此言雷祖行使天界,雲霧過往,速度極快。面號令雷霆總部。
⑺降雨開晴,驅邪治病:
此四者,乃靈官之職責也。
⑻觀過錯於一十二年,受命玉帝:
按《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言:薩真人嘗寓某處城隍廟數日,太守夢城隍告之曰,薩先生數日寓此,令我起止不安,幸為我善遣之。太守至廟,逐薩使去。薩行數十裡,遇人舁豕往廟酬願。薩以少香附之曰:「去酬願畢,為置爐焚之。」其人如誡。迅雷一聲,火焚其廟,更不延燒民居。越三年,薩至某渡無操舟者,舉籬自渡,置三文錢於舟中,以償渡金。因掬水浣手,見一人鐵冠紅袍,手執玉斧立於水中,薩問之曰:「汝凡何人,速見形。」其人立於側曰:「我王善,即某州城隍也,昨真官焚我廟,我家三百餘口無依。我實無罪,訴於上帝,帝賜玉斧,令我相隨,遇真官有犯天律者,得便宜施行後奏。我隨真官三年,並無犯律者,今日渡舟,真官乃置錢舟中,則真官無報之時矣,今願為部將,奉行法旨……」又有稱跟隨薩真人十二年者。按道教有關壁畫記載,有瓜秧掛錢,為人診病等傳說。今見塑像中,王靈官頭用包巾為黃色者,據言為薩祖收靈官為弟子,用醫生用的包藥物布帛為之。
⑼積功勳於百千萬種,誓佐祖師:
據說,從此以後,無論薩祖在何處濟人疾苦,開壇傳教,王靈官則處處護法。積許多功勳。誓願輔佐薩祖。
⑽至剛至勇,濟死濟生:
此言靈祖剛勇無比,且為道教護法大神,救人於生死之間。有求必應
⑾方方闡教,處處開壇:
此言靈祖跟隨薩真君,在許多地方,以地方風俗,隨方開壇設教,度人接法。
⑿豁落猛吏,三五火車:
豁落,為王靈官之府第。猛吏,指勇猛的將吏。三五火車,三五,雷部之總機關。火車,即所駕之火輪。
⒀太乙雷神應化天尊:
為王靈官之全尊稱。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有的書說他是武當山中五百靈官的統帥,叫華光元帥,又叫五顯靈官。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一般就指這位王靈官。
《明史》的《禮志》稱,「隆恩真君,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真君傳符法。永樂中,以周思德能傳靈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1426-1435)改廟為大德觀,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觀曰顯靈宮。」「夫薩真君之法,因王靈官而行。王靈官之法,因周思德而顯。而其法之所自,又皆林靈素輩所附會」。
進入道教的宮觀,山門內的第一座殿往往為靈官殿,殿中供奉著一赤面髯須,身披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持風火輪,右舉鋼鞭,形象極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懼的神仙,這就是道教的護法神將王靈宮,又稱火車靈官王元帥。王靈官常塑在山門之內,鎮守道觀。
明、清以來,全國各地建立了許許多多的靈官廟,很多道教宮觀還專門修建了靈宮殿,塑了形象不盡相同的靈宮像。其中最一有名的造像是北京白雲觀、天津娘娘宮、武漢長春觀、蘇州玄妙現以及武當山元和觀中的靈宮。最有趣的是,湖北武當山中,還有「五百靈官」之說,在天乙真慶宮(又叫南巖石殿內》,環列著五百尊銅鑄飾金的靈官像,各高盡尺許,神態各異。
據《太和山志聖跡》記載:淨樂國王太子(即後來的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煉時,國王思念太子,令大臣率五百眾,至南巖「傳啟王命,部眾忽僵僕不能舉,同聲告曰:願從太子學道,於是俱隱山中,太子成仙后,五百眾皆登仙道。後來遂造五百靈宮像供祭。此外,由於王靈官曾被封為「玉樞火府天將」,人們又把他看成是火神,所以有的靈官像就是一副火神的模樣,火神廟中也供奉著靈官。
據《火車王靈官真經》載,王靈官是南鬥星宮,離火之首,擲火千重,焚燮萬裡,火車豁溶,飛走乾坤,功莫大焉。玉帝敕召,鞭龍行雨,奉命布澤,孽龍袖筋,纏縛身腰,以此勇猛,湘潭立廟,威鎮裡域,供祭如在。宋朝薩公,忽遊廟祠,乃以雷火焚祠。其神奏帝,敕賜金鞭,隨公察過一十二年。真人道貫先天,法顯龍興,西河功滿,位立三天,神於水中,部領副將,出現河中,投禮師真,改惡從善,願隨護侍。對師盟天發誓,永矢忠心,滴血分明,誓當輔助帝君,護國安邦。
簡單的說,王靈官本是南鬥星官,受玉帝敕召監督龍神行雨布澤,王靈官鞭死老龍抽其筋為龍索纏於腰間,以此而降到湘潭而受祭。威風遠鎮鄉裡,供祭如在。宋代的薩祖因雲遊而到廟祠以雷火焚祠,王靈官神奏玉帝,得賜金鞭隨薩祖糾察其善惡十二年。
因薩祖「道貫先天,法顯龍興,西河功滿,位立三天」以至於竟無過犯。於是神現河中,禮敬薩祖為師,改惡從善,願隨護侍。並起誓永矢忠心,滴血分明,誓當輔助帝君,護國安邦。
薩天師奏上玉帝敕封王靈官為先天御前雷霆猛吏,三五火車都天糾察鐵面無私豁落雷公,職任先天,翦除兇惡,專治不忠不孝暹違背君親師友諸事總管。因此,道教壁畫中有瓜秧掛錢、為人診病等傳說。王靈官的塑像中頭用包巾為黃色者,據言為薩天師收靈官為弟子,用醫生用的包藥物布帛為之。
據《新搜神記》的記載,王靈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時候的人。又據《列仙全傳》卷八說:王靈官是淮陰(今江蘇淮陰)城隍廟的城隍。薩真人修得正果後,路過湘陰,投宿於城隍廟。數日後,湘陰太守夢見城隍要求自己將薩真人轟走。於是天一亮,太守立即帶人來到廟中,迅速地將薩真人攆走了。薩真人十分氣惱,走不多遠。
見有人抬著一頭豬到廟裡還願,他拿出香給人家,央求幫他燒燒香。這些人如約辦理,不料突然降下一陣雷火,將城隍廟燒了個精光。可見薩真人惱怒之極,用法術將城隍老爺鬧得無法安身。另外一種說法見於《三教搜神大全》卷二,書中稱薩真人路過此處、見人用童男童女活祭本處廟神,大怒道:「此等邪神,該焚其廟!」說畢,雷火穿空,上焚此廟,人莫能救。
事後,薩真人云遊四方,遍行救濟。據《歷代神仙通鑑》卷二十一記載,十多年後的一天,薩真人來到龍興府,正在江邊洗手時,水中突然冒出一員神將,方臉膛,黃袍金甲,左手持火輪,右手執鋼鞭,對真人口:「吾乃先天大將火車靈官王,久執靈霄殿,奉玉帝之命廟食湘陰,以懲四方惡業。
自真人焚吾廟後,私隨十二年,今見真人功行已高,將供職天庭,願為部將,奉行法旨。」可見王靈官還是玉帝的御前大將,專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但根據《明史•禮志四》曰:「宋徽宗時,嘗從薩守堅傳符浩」,又回:「靈官受法薩守堅,薩復受法於林靈素,而林乃一詩棄道土耳。」由此表明,王靈官曾師從西蜀道士薩守堅,受道符秘象,是道土林靈素的再傳弟子。
相傳北七真成道後,上帝一一敕封俱已謝恩,唯有邱祖不肯謝恩,三官大帝喊說「邱長春怎不謝恩?」。邱祖俯伏玉階,涕泣奏曰:「後世修行學道之人,如臣受那百千萬苦而不退初心者,萬中難選一也……好最難學,非學好不能了道。」
帝及群仙聽完邱祖奏後,王靈官對邱祖說:「後世若有修行之人,學道之士,他有三分修持,我有七分感應,他有十分修持,吾便隨時照臨。」邱祖聞聽王靈官之言,方才謝恩,又與王靈官作禮。道教宮觀的布局進入山門後,就是靈宮殿,蓋原因就在於此。
其中,《祝將科儀》就是向靈官祈禱,護持玄門香火之意。凡朔、望、誕辰、建醮,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科儀,其宗教意義在於向靈祖祈禱,護持玄門常清常靜,所祈所願,如志如心。
明朝永樂年間,杭州道士周思德,因會王靈官法術名聲顯赫於京師。據《新搜神記·神考》記載,周思德行「靈官法,知禍福先,文皇帝(朱棣)數試之,無爽」。以至「至招弭祓除,神鬼示魅,逆時雨,災兵,遠罪疾」,無所不能。
永樂皇帝為王靈官在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供奉王靈官和薩祖,內奉二十六天將,以王靈宮為首。永樂皇帝便一個世傳的靈官藤像,藤像份量很輕,永樂皇帝將其放入寢宮,「崇禮朝夕,如對賓客」。永樂帝雄武大略,徵戰一生。每次出戰,都帶上靈官藤像,作為軍中的保護神。第五次出徵漠北,打到金川河時,忽然藤像重得抬不動了。永樂帝禱告,答曰:「上帝有界,止此也。」不久,永樂帝果然病重,不能前行,最終病死在返京途中。
可見,神明「靈驗」的故事不勝枚舉,亦表明靈官信仰的深遠。宣德年間,明宣宗將天師廟改為火德觀,並封薩真人為「崇恩真君」,王靈官為「隆思真君」,並加封為「玉樞火府天將」,又在現內建崇恩殿、隆恩殿。
據《火車王靈官真經》載,王靈官專尋忤逆事,誓重如山,救拔世人。
遣吾上天界,朝奏玉皇尊。
遣吾入水府,四海波濤翻。
遣吾到人間,立便救眾生。
遣吾入地府,直至幽陰宮。
遣吾救病者,病者即安寧。
遣吾捉鬼者,摧破諸鬼營。
遣吾捉妖怪,穿山破石尋。
遣吾救火者,一時雷雨傾。
逍吾祈雨者,滂沱沛甘霖。
遣吾止風雨,風雨實時停。
遣吾要晴者,天日即朗清。
遣吾焚怪廟,怪廟化微塵。
遣吾催生者,胎孕順轉輪。
遣吾殺伐者,噉怒衝雷霆。
遣吾驅雷者,雷鼓響驚人。
遣吾起風雲,風雲即便興。
遣吾糾真官。金鞭立面陳。
遣吾起土者,土皇心膽驚。
遣吾治瘟者,瘟司即便降。
遣吾奏帝者,玉帝準吾言。
總之,王靈官為人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糾察天上人間,除邪祛惡,不遺餘力,於是老百姓贊曰;「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