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項羽的樣子

2021-12-31 方渙渙

收錄於話題 #渙讀中國經典原典(詩經/左傳/史記) 29個

01

跟雪共讀《史記》,這兩天讀到《項羽本紀》,我們一起琢磨了半天:項羽大概長什麼樣?

書中說項羽:

「初起時,二十四歲。」項羽投身革命時,虛歲24。

起事共七年,所以烏江自刎時,項羽還不到三十一歲。

他學過文,學過劍,學過萬人敵。

「長八尺有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秦一尺約合現在23.1cm。八尺約185cm,「八尺有餘」那就得190以上了。

「聞項羽重瞳子」。聽說項羽跟舜一樣,每隻眼有兩隻瞳孔。

蛤?

02

網上搜到的項羽畫像:

A1.

A2.

額頭上那個大包不知道是什麼情況。

是不是跟劉邦一樣都算「隆準而龍顏」?

A3.

03

B1.

梅蘭芳、金少山,京劇《霸王別姬》:

B2.梅蘭芳、楊小樓,京劇《霸王別姬》:


B3.電影《霸王別姬》,1993年。

湯臣電影有限公司,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1993年上映。

張國榮飾程蝶衣,在劇中飾演虞姬;張豐毅飾段小樓,在劇中飾演霸王。


04

C1.

日本漫畫家橫山光輝繪《史記》裡的項羽造型。

1995年,小學館。

1999年,小學館。

C2.日本漫畫家久松文雄繪、久保田千太郎作《史記·項羽與劉邦》裡的項羽造型:

1995年,講談社漫畫文庫。

C3.

日本漫畫家大山匠的《最強少年項羽》中少年項羽的造型:

2017年起《別冊少年Magazine》(講談社)連載。

05

我們又搜索了影視作品中的項羽形象。

所有這些電影和電視劇,我都沒有看過。只看劇照喔~

D1.石修,1985年

《楚河漢界》,李鼎倫執導,TVB30集電視劇,吳啟華飾劉邦,石修飾項羽,陳玉蓮飾虞姬。1985年8月5日上映。

發現在這部戲裡,翁美玲居然也有出演,她演一位青樓名妓,是秦朝密探。

D2.呂良偉 ,1994年

《西楚霸王》銀都機構有限公司製作。冼杞然、衛翰韜執導,呂良偉(飾項羽)、張豐毅(飾劉邦)、鞏俐(飾呂雉)、關之琳(飾虞姬)主演,1994年6月9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D3.江華 ,2004年

《楚漢驕雄》,香港無線電視出品,鄭少秋飾劉邦、江華飾項羽。

2004年10月25日在翡翠臺首播。

D4.胡軍,2005年

《楚漢風雲》由衛翰韜、林潮翔執導,胡軍、王剛等主演,21集(電影版)、50集(電視版)。2005年首播,2006年出品(對,百度就是這麼說的,我並不知道為啥「首播」在「出品」之前)。

D5.馮紹鋒,2011年

《鴻門宴傳奇》,李仁港執導,馮紹峰飾項羽,戰爭動作電影,2011年11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D6.何潤東,2012年。

《楚漢傳奇》。中國內地80集電視連續劇,高希希執導,陳道明(飾劉邦)、何潤東(飾項羽)、段奕宏(飾韓信)、楊立新(飾蕭何)等主演。2012年12月28日首播。

何潤東版項羽與陳道明版劉邦,在年齡上的感覺挺對的。

造型上,穿了盔甲,挺大一堆;脫掉盔甲,胸肌不夠厚,不太像「力能扛鼎」:

跟虞姬站在一起時,塊也不夠大、個兒也不夠高的亞子。——下圖中的項羽如果身高有190cm,那虞姬是不是至少也有175cm?

D7.任程偉,201?年

《楚漢爭雄》陳家林執導,黃秋生飾劉邦、任程偉飾項羽,10集劇。

計劃2012年11月27日在湖南經視播出。

D8.吳彥祖,2012年

《王的盛宴》,電影,由陸川執導,劉燁、張震、吳彥祖、秦嵐、沙溢等主演。2012年11月2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於2012年12月19日在香港首映。

帥到舔屏~舔屏~舔屏~

D9.譚凱,201?年

《神話》,上影英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穿越劇,成龍總監製,唐季禮藝術總監,蔣家駿執導,胡歌等主演,譚凱飾項羽。計劃於2010年1月2日在央視八套全國首播。

06

影視劇中,西楚霸王和他們的虞姬在一起時的樣子:

電影《霸王別姬》中的飾演楚霸王的段小樓和飾演虞姬的程蝶衣,他倆的扮相和身高、塊頭,真的很搭,很有CP感:

不知道這裡劇情是在說啥,怎麼有點拒腐蝕永不沾的味道?

感覺臺詞是:說點啥好呢?沒啥好說的~

虞姬小鳥依人倚在項羽肩頭?我覺得這可能是刻板印象。上古時代,男人的肩膀只怕沒這麼容易讓女人扒上去的:

你也扒,我也扒,大家都來扒:

嗯,反了反了,他依在她肩頭——這個,大概也許應該可以有~

以下個子都不大對頭:

07

八卦了這麼一通之後,雪總結道: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項羽。

顏值即正義。吳彥祖版項羽最棒,不接受反駁。

我說:+1。

相關焦點

  •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垓下戰敗烏江自刎,為何仍被人敬佩?
    說到西楚霸王項羽,這一生的故事非常多,他活得轟轟烈烈十分灑脫。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人們對於他的評價卻有著較大的爭議。有些人認為項羽沒有大智慧,只有一身蠻力,還是一個殘暴的君主。可是有些人認為項羽性格直爽,是個爽朗重情的人。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以對於項羽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 項羽生於江蘇宿遷,死於安徽烏江,為何安葬於山東泰安?
    項羽、沛公(劉邦)又與秦軍戰於雍丘,大破之,斬李由。項梁兩勝章邯(一次是項羽領導),被楚懷王封為長安候,號為「魯公」,封地即今魯西南一帶,其親近部卒家眷多駐紮項梁封地。項羽曾敗章邯於古阿,此後東阿一帶便成了項羽的根據地。項梁因為驕傲自滿,在定陶一戰中最後被章邯擊殺,他死後餘部都歸項羽所領。
  • 項羽為什麼要殺義帝?項羽的殺人動機是什麼?
    項羽殺掉宋義後將領們有一句話「首立楚者,將軍家也」(《史記·項羽本紀》),便露出了端倪。待到項羽殺秦降王子嬰、火燒阿房宮後,便公然宣稱「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伐秦」,更是把一切說了個明明白白。《漢書·陳勝項籍傳》有同樣的記載,說得也更直白。「懷王者,吾家武信君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顓主約?」
  • 劉邦為什麼能贏項羽?就四個字
    與下屬共享利益 劉邦打敗項羽後大擺酒席,問大臣為什麼自己能夠成功,項羽會失敗?有人站起來說: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 項羽VS世界舉重最高紀錄者,項羽舉重實力被打臉?
    今天小妍與大家一同探討探討項羽的舉重實力。項羽,被稱為西楚霸王,憑藉武力值在中國歷史武將排行榜中可以說是名列前三。他身長八尺,力大無窮,實力直逼孔子實力(詳情請見上章孔子實力分解:孔子被誤解了兩千年的懦弱夫子,實為武術高手那麼咱們先從史料故事來看看項羽的有多強大。正值陳勝吳廣起義時期,當時的項羽還只是身兼小職。
  • 客觀地講,劉邦的西徵,要比項羽的北伐容易得多
    客觀地講,西徵要比北伐容易得多,因為當時秦軍的主力都被項羽吸引和牽制在黃河以北。西徵途中所遇到的秦軍,一般都是秦統治者的地方武裝,因此,劉邦的西進與項羽相比,進程要快得多,劉邦一軍自彭城(今江蘇徐州)出發,沿途收集了不少陳勝和項梁的殘部,經過碭(今河南永城東北),轉向西北,直攻成陽(今山東鄄城縣境)。接著又與秦軍在槓裡夾壁對戰,擊破秦軍。這時正是項羽在巨鹿之戰中大敗王離之時。北伐與西徵遙相呼應,都相繼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劉邦軍西徵初期,可謂連戰告捷。
  • 小兵砍掉項羽一隻腿,被劉邦封為侯,從此家族興旺還出了5位皇帝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至烏江,想當年項羽坐擁天下,意氣風發,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 如今項羽的身邊已經沒有一個人,他望著遠處的漢軍,他們露出貪婪的笑容,他們想把項羽殺了,可是他們卻不敢向前。
  • 《項羽本紀》有錄
    項羽,悲劇的人生,感慨同情悲憫的英雄。《項羽本紀》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之中,是關於楚霸王項羽的本紀,它記錄了秦末項羽光輝壯烈的一生。它通過敘述秦末農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的一生。自古以來,歷史上無不呈現出群雄爭霸的諸多畫面。群雄爭霸,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敗者被後人惡化,勝者被後人敬仰。《項羽本紀》主要描寫的就是項羽與劉邦爭霸的一個故事畫面。
  • 劉邦在消滅項羽之後,是如何對待項羽家人的?
    為了更好的達到收買人心的目的,除了厚待項氏家族之外,他還將死在他手裡的項羽風光大葬,他先將項羽以魯公之禮大葬,隨後親自在項羽的陵墓面前哭喪了一段。項羽的叔叔項伯被封為射陽候項伯影視形象史書中提到的項羽的兩個叔父,其中一個便是項伯,項伯是項燕的兒子,也是項羽最小的一個叔父,曾經跟隨項梁與項羽起兵反對秦國的暴政,對於劉邦來說,項羽人死之後,項伯也是一個禍患,但項伯曾在鴻門宴中幫助過劉邦
  • 情商(EQ):從劉邦項羽韓信三人,看情商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項羽劉邦,楚漢之爭,起初劉邦就是一個草根,項羽算是個富二代,兩人家底根本就不可一比。結局卻是那麼的演義和不同,讓史官和後人唏噓。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我們從三個人的特點來分析。項羽落得烏江自刎,用韓信的話來說:匹夫之勇,婦人之仁。這八個字把項羽的性格概括的非常全面。項羽有拔山蓋頂之氣,叱吒風雲之勇,卻沒有審時度勢之能,更沒有伸縮進退之智。
  • 項羽為什麼不過江東?
    這是《漢書》中對於項羽的評價,整體而言比較公允,項羽度是世界公認的中國上下五千年來的第一勇士,唯一的一個在一場戰役中完成千人斬,憑三萬人馬擊潰秦軍四十萬精兵(殺二十萬降二版十萬)的無雙悍將。同時項羽又不僅僅是個赳赳武夫,和韓信,孫武等軍事家齊名,為勇戰派代表,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只是其人自負,輕謀略重武勇,這一點從他不重用韓信上可以看出來。
  • 透過成語沐猴而冠,來看世人對項羽的誤解?西楚霸王是個明白人
    沐猴而冠帶來的誤解,項羽是個明白人第一次見到「沐猴而冠」這個成語,是在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注釋中,當時在讀到這段時,第一感覺便是為項羽沒有聽從留在關中稱王的建議而感到惋惜,緊接著便對項羽處死提出建議的人感到不可理喻,縱使對自己有冒犯,但這樣的謀士留著用不可以麼?還是劉備禮賢下士的作風給人感覺更好些。
  • 項羽和劉邦到底是誰的心理素質好
    還說,假如項羽坐穩了西楚霸王,中國的未來也許是另外一個樣子。什麼樣子呢?那就是不是「成王敗寇」的樣子,人們不會「不擇手段」 也不會認可劉邦這樣的「小人得志」。人們都會像大英雄項羽那樣:「重視道義、有尊嚴、有自信、不願意恃強凌弱、願意保護弱小的人、坦率直爽」等等等等,還說這是具有高貴人格的貴族精神。
  • 語錄偵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類似表達是「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英倫味甚濃的句子,幾乎是中國觀眾(讀者)介入莎士比亞作品的基準口訣。人們對之熟悉的程度,甚至超過了對哈姆雷特的了解。哈姆雷特的悲劇命運,由其分裂多元的性格鋪就,而其性格的豐富性又與人們審美的差異性完美對接。
  • 語錄偵探 |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類似表達是「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項羽本紀》,失敗者的讚歌
    充分肯定了項羽在秦末漢初過渡階段,實際支配當時政局、代表當時政權的歷史地位與重要作用。司馬遷通過巨鹿、彭城、垓下三個戰爭場面,盡情地描寫了項羽驍勇善戰、叱吒風雲的英雄形象。在巨鹿之戰中,十餘路諸侯軍趕往救巨鹿,但面對秦國大軍,卻駐紮不敢前,作壁上觀。項羽殺宋義,奪兵權,盡率楚兵渡河,破釜沉舟,與秦軍決一死戰。楚兵呼聲動天,無不以一當十,九戰而大破秦軍,殺蘇角,擄王離。
  • 為何說即便項羽聽從亞父的計策殺了劉邦,項羽也成不了皇帝?
    項羽可能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聽從亞父的建議,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導致後來劉邦的崛起,並與自己爭奪天下,最後導致失去天下,連屍首也不能保全,被肢解的四分五裂。 如果當時項羽聽從了亞父的建議,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項羽結局又會怎樣?
  •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創下三個世界第一,無人超越
    西楚霸王項羽是楚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的代表,同時項羽也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項羽戎馬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役數十次,除了最後的亥下之戰外,無一敗績。李晚芳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評價雖只有短短的八個字,卻足以說明項羽的英勇,那項羽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能當得起這麼高的評價呢?
  •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張國榮
    在張國榮短暫卻精彩的生命中,他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經典角色,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中也有一千個張國榮。●●●■ 27歲的張國榮27歲的張國榮飾演不到18歲的陳洋子。 」「很多年之後,我有個綽號叫做西毒。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麼叫妒忌。我不介意其他人怎樣看我,我只不過不想別人比我更開心。」
  • 項羽重情重義,封英布為九江王,為什麼英布還是背叛了項羽?
    後來,項梁戰死,項羽受轄於宋義,英布又協助項羽一舉幹掉了宋義。在巨鹿之戰中,英布就是項羽的先鋒官,領軍強渡黃河,切斷王離的糧道,又立下大功一件。後來,在項羽決定坑殺秦軍降卒時,又是爭取的英布的意見,最後的執行者也是英布。後來,英布還在項羽的授意下,率部殺了義帝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