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戰:永嘉之亂(2)公元307年,三百年劇本框架的奠基元年

2021-02-13 渤海小吏的封建脈絡百戰

戳藍字關注小吏哦

307年,鎮守徐州的「王與馬」(王導和司馬睿)被身在中央的「馬與王」(司馬越和王衍)派到了大江之南。

之所以兩對「馬、王」的順序不同,是因為跟司馬越和王衍互相吸引的自由戀愛比起來,王導這個擎天柱在和司馬睿的小兩口關係中,始終是佔主導地位的。

司馬睿不像司馬越一樣,有兵和陰謀詭計,他除了個遠方帝室的名分外啥都沒有。

名分上,他算是比司馬越強一點,因為他好歹算是司馬懿的曾孫子。

不過,他這個光杆司令也就僅限於此了。

從頭到尾,起作用的都是王導。

王導,王覽嫡長孫,十四歲的時候得到了陳留高士張公的相貌評級,對他從兄王敦說:這孩子的容貌志氣,將來必將出將入相。

王導成年後繼承了王覽的爵位,隨後被司空劉寔任為東閣祭酒,遷任秘書郎、太子舍人、尚書郎,他都未到任。

為啥呢?

當時朝局比較亂。

提拔他的劉寔是299年才幹上司空的,這個時間段已經山雨欲來了,更關鍵的是,這位拉他入仕的劉寔此時已經八十多了,沒啥政治前途。

王導一直在後臺洞察朝局,最終在眉目盡顯後接受了一個人的邀請。

司馬越。(後參東海王越軍事)

王導在洛陽參司馬越軍事的時候,被家族安排了一個二線任務,結交教好司馬睿。(時元帝為琅邪王,與導素相親善)

因為王家的根在琅琊,而司馬睿是琅琊王。

此時已經天下大亂,王導開始燒冷灶的找退路,和司馬睿開始在友誼中規劃未來。(導知天下已亂,遂傾心推奉,潛有興復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執)

這些年司馬睿在洛陽的混亂中一直乖寶寶的穩中有升,但王導開始不斷勸他回封國了。(帝之在洛陽也,導每勸令之國)

司馬睿一直沒聽,直到司馬睿作為司馬越的左將軍在河北會戰中成了俘虜,老實了。

上一章中我們說了,後來司馬睿在雷雨的掩護下逃回了琅琊,王導再次追去,從此二人風雨相隨,等到司馬睿出鎮下邳時請王導為帳下司馬,軍謀密策,全是一手操辦。(會帝出鎮下邳,請導為安東司馬,軍謀密策,知無不為)

在司馬睿和王導鎮下邳兩年後,公元307年,司馬越一聲令下命這一對「王與馬」南渡長江。

為啥呢?

為了填補此時軍閥陳敏被消滅後江東的權力真空,以保證南中國的穩固與貫通,方便將江南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往中原。

在此簡單的說一下陳敏的問題。

陳敏是揚州廬江人,寒門子弟出身,在九品中正制的規則下是個「六品下才」,因為能幹,以郡廉吏補尚書倉部令史,當了個芝麻官。

司馬倫篡逆後,三王起兵打了沒多久洛陽的糧倉就已經空了。(及趙王篡逆,三王起義兵,久屯不散,京師倉廩空虛)

其實三王從三月起兵,四月底司馬穎已經進洛陽了,史載這場戰役攏共就打了六十多天。(自兵興六十餘日,戰鬥死者近十萬人)

洛陽在那次圍剿司馬倫的三王會戰中地理和物資劣勢盡顯!

洛陽西面是關中,北面是并州河北,東面是中原大地,南面是南郡潁川。

全都是能割據稱雄獨立出政權的地盤。

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天下大亂,洛陽四面八方往往全是前線。

而且千萬不要以為洛陽地區小,周圍都是山就好防守。

這個小聚寶盆周邊的防務並非就真那麼瓷實,關隘渡口眾多。

當初楚漢爭霸時期,由於世界焦點釘在了滎陽,洛陽諸關中我們只記住了虎牢關一夫當關。

那是因為亂世無糧,敖倉就在不遠,所有的軍事行動均要圍繞滎陽展開。

等到東漢定都洛陽,敖倉逐漸廢棄後,洛陽戰區就被全方位暴露出來了。

每到亂世,因為四面八方都是狼群,洛陽腹地戰爭動員能力有限,布防通常捉襟見肘根本沒有重點,往往被各種穿插。

這一章很快我們就會看到了,後面石勒王彌這群匪幫過轘轅關、大谷關來洛陽上訪都快趕上去公共廁所了。

當初劉秀定都選擇洛陽而不是長安時我們討論過,洛陽平原本身雖然財來如小孩尿尿,財去如大海決堤,但人家有著龐大的資源調動能力,先來看華北平原運河圖。

再來看整個中原水系運河圖。

綜合起來可以這麼理解,洛陽不僅地處天下之中可以肩挑南北,還可以通過運河樞紐系統,用最小的物流成本損耗完成對南北中國的資源匯集。


在三王會戰後,司馬倫的中央軍當時加一塊也就十萬人,按理來講壓力其實並不大,但人家司馬冏和司馬穎分別在豫州和河北斷奶後,洛陽迅速就活不起了。

陳敏在這個時間段說:南方已經積穀數十年年了,擱那爛了也就爛了,為啥不通漕運給運到洛陽呢?(南方米谷皆積數十年,時將欲腐敗,而不漕運以濟中州,非所以救患周急也)

陳敏隨後被任命為了合肥度支,不久又遷廣陵度支。

三王會戰結束後,荊州爆發張昌之亂,張昌遣石冰等攻打壽春,此時的揚州都督劉準是個二百五,根本不知怎麼辦,隨後手中有漕運兵的陳敏對劉準說:別愁,我有辦法,你把兵給我,我抽丫的去!(敏請合率運兵,公分配眾力,破之必矣)

劉準這位窩囊廢的揚州都督因此將手下的兵權分了一部分給了陳敏。(準乃益敏兵擊之)

隨後陳敏的表現相當不錯,304年三月,陳敏幹掉石冰,揚、徐二州匪亂平定。

這個時間段,司馬越開始興兵北上討伐司馬穎,手中有了兵權平定東南匪亂的陳敏開始了觀望,等到305年司馬衷被劫到了長安,整個中原一片殘破,陳敏開始有了割據江東的意圖。

陳敏他爹知道後大怒:咱家啥成份啊!八輩兒貧農!咱全族將來都得死你這小子手上!

五百年前的楚漢爭霸時期,同樣的土地上,陳嬰在突然手握重兵後他媽媽說:自從我嫁到了你們家,就從未聽說過你家祖上有過貴人。

現在你突然得到這麼大聲望,不是吉祥事,你應該找一個有能力的大人物作他的屬下,造反成功能封侯,造反失敗能逃亡。

勸孩子在天上掉餡餅時能夠剎住車,別當出頭鳥,順著大勢力走,成功有好處,失敗能跳車,按自己的能力、命格去做事,陳母是個好媽媽。

陳嬰聽了,他更是個好孩子。

陳敏就不是乖寶寶,明顯不聽他爹的話,否則他爹也不至於撂下那麼賭氣的話。

等司馬越收兵徐州後,命在揚州剿匪打出了名氣的陳敏為右將軍、假節、前鋒都督,希望他出兵來當幫手並捎帶腳給予軍糧支持。(致書于敏曰:將軍建謀富國,則有大漕之勳···天子遠巡,鑾輿未反,引領東眷,有懷山陵。當憑將軍戮力,王輅有旋。將軍率將所領,承書風發,米布軍資,惟將軍所運)

結果陳敏出兵了,和司馬越一塊在現眼了。(時越討豫州刺史劉喬,敏引兵會之,與越俱敗於蕭)

在此次共事後,陳敏明白了此時中原「最大腕」的司馬越是個什麼德行,隨後找個理由跑了。(敏因中國大亂,遂請東歸)

南下到了歷陽就收兵造反了。

司馬越當時忙著打到長安去也沒工夫管他,隨後陳敏折騰了一年多,最後死在了自己「六品下才」的成份問題上。(具體死法我們在北方士族搶南方士族地盤時開專題詳解)

陳敏被殺後,司馬越迅速命司馬睿趕緊給我南下填補權力空白!

因此,司馬睿和王導成功的在這個歷史關頭來的了江東。

再晚來一段時間,也許歷史就該變成另一個樣子了。

因為司馬越集團自始至終的戰略意圖,都是死守中原正統,對於江東從未有過南渡打算。

當然,自始至終也沒給過南方的這對「王與馬」什麼支援與幫助。

按理來講,揚州的主要實力集中於壽春,此時司馬睿王導的「光屁股」南下其實並不具有太高的能動性,但在一系列機緣巧合之後,最終司馬睿竟然神奇的在江東紮下了根來,並和江東豪族明確了君臣名分。

司馬越與王衍,司馬睿與王導,這兩對「王與馬」的同氣連枝關係導致了後來在西晉皇族幾乎被團滅,名士官僚大批遇難的時刻,大量的中上層士族門閥開始「衣冠南渡」來依附在南方尚有組織的司馬睿和王導。

尤其司馬越當年府上的倖存骨幹更是基本上全都來到了江東。

也因此,相當幸運的為華夏政權的苟延殘喘保留了火種,由此拉開了南北對峙的三百年帷幕。

南中國的三百年堅持,某種意義上為最終華夏民族的再一次站立起來贏得了太多的寶貴時間。

儒釋道在這三百年開始了中國化的大融合;

北境所有少數民族在三百年混殺遷徙通婚後的「我不再是我,你不再是你」;

魏晉的精神糟粕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不斷自我衰變後,最終消散崩塌;

這一切的一切,在高壓鍋般的激烈衝突以及三百年瘋狂的南北對撞後,最終交付迎來了豪邁宏大的隋唐氣象。

這一切的一切,也都在預示著一個古老而深刻的道理:

天佑中華!

古往今來,放眼世界,只有遠東的中華民族能夠在一次次堪比亡國滅種後的浩劫中再次站立起來。

感謝這個古老偉大的民族魂魄;

感謝歷史之神的劇本垂青。

永嘉元年(307)是很神奇的一年。

這一年,不僅南面為後面三百年埋好伏筆,北面也為胡馬南下的第一個階段設置好了劇情走向的關鍵安排。

一定程度上,匈奴人最終沒能建立起第一個統一中國北方的異族政權,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人。

中山靖王之後,劉琨。

歷史特別有意思,五胡第一棒的劉淵給中山靖王之後的劉備立廟,另一個中山靖王之後卻如攪屎棍一樣杵在了并州的中央,並最終影響了劉淵族裔的歷史地位和歷史進程。

306年十月,鎮鄴城控制河北的司馬虓暴病去世。

司馬越的河北布局出了巨大的真空。

鎮守并州的二兄弟司馬騰隨後被司馬越安排前往接收河北。(永嘉初,遷車騎將軍,都督鄴城守諸軍事,鎮鄴)

司馬虓的死,對於司馬騰那真叫是拯救和解脫,因為他在并州的最後這兩年,劉淵的屠各政權打的他相當痛苦。

人家匈奴五部十多萬人馬不說,還在源源不斷的吸收雜胡,司馬騰是弄不過人家的,於是繼王浚當了段部鮮卑的老丈人後,司馬騰也開始尋求北境的幫助,他結盟了此時佔據塞北的拓跋鮮卑。

五胡的初期,其實本質上更類似於塞內的匈奴和雜胡們與塞外的拓跋鮮卑和東北鮮卑之間的對抗。

劉淵剛剛回來後曾經發兵打算阻擊司馬騰去支援河北戰場,當時就被司馬騰請來了拓跋鮮卑打了劉淵一傢伙進行報復。(東嬴公騰乞師於拓跋猗以擊劉淵,猗與弟猗盧合兵擊淵於西河,破之,與騰盟於汾東而還)

 

後面幾年在并州戰場上,基本上也變成了匈奴人和拓跋鮮卑的對手戲,司馬騰經常在被打的夠嗆的時候去拓跋鮮卑那求救。(漢王淵攻東嬴公騰,騰復乞師於拓跋猗,衛操勸猗助之。猗帥輕騎數千救騰,斬漢將綦毋豚)

隨著司馬虓暴斃,司馬騰接授命前往河北,帶走了幾乎所有的并州家底,并州帳本上的餘戶已經不到兩萬了,整個并州土匪遍地,道路斷絕。(時東嬴公騰自晉陽鎮鄴,並土饑荒,百姓隨騰南下,餘戶不滿二萬,寇賊繼橫,道路斷塞)

此時拓跋鮮卑還遠遠沒有完成如劉淵建漢般深入的漢化進程,本質上是無法入主中原的,從常理來講,并州即將成為五部匈奴自治州,劉淵即將整合整個并州的雜胡,隨後東垮太行山脈飲馬燕趙,西渡蒲津馳騁千裡關中,佔據三晉要地俯瞰天下。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對自己的老闆說了改變北中國劇情的一句話。

中山劉輿對司馬越說,并州已經極度危機,我弟弟劉琨前期表現相當突出,能文能武,派他去接手并州吧!(輿乃說越,遣琨鎮并州,為越北面之重)

司馬越仔細考慮後,決定將這個前期引來北境突騎橫掃黃河兩岸的小夥子派到并州。

之所以司馬越考慮劉琨,除了劉琨小夥子確實優秀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和太原溫氏、太原郭氏等并州豪族有著姻親關係。

因為我只能給你一個官方的任命了,別的我什麼都不能給你了,剩下看你小子自己靠關係開枝散葉去吧!

司馬越作為八王之亂的最後慘勝者,此時對於華夏各州其實除了還能開兩張空頭支票外,沒啥主觀能動性了。

劉琨在路上募兵千人開始了徵途,在一路艱難戰鬥後輾轉來到了太原。(琨募得千餘人,轉鬥至晉陽)

整個劉琨北上的過程,非常幸運的在劉琨於路途中求援的上表中給大家留下了:

有描寫他前進過程中的艱難的:道險山峻,胡寇塞路,輒以少擊眾,冒險而進,頓伏艱危,辛苦備嘗;

有描寫他一路見到并州百姓慘狀的:臣自涉州疆,目睹睏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攜老扶弱,不絕於路。及其在者,鬻賣妻子,生相捐棄,死亡委危,白骨橫野,哀呼之聲,感傷和氣;

有描寫此時并州雜胡已經海量遍地的:群胡數萬,周匝四山,動足遇掠,開目睹寇;

有描寫此時并州已經徹底陷入無政府狀態的:九州之陰,數人當路,則百夫不敢進,公私往反,沒喪者多。嬰守窮城,不得薪採,耕牛既盡,又乏田器。

總之,此時西晉已經病入膏肓,并州已經癌變了。

劉琨一路艱難來到太原後,發現太原已經變成了末日死城,跟西遊記中對獅駝嶺的描寫沒啥區別了。(府寺焚毀,殭屍蔽地,其有存者,飢羸無復人色,荊棘成林,豺狼滿道)

劉琨來到太原後,開始剪除道路雜草荊棘,將遍地的屍骸收殮,重新修造官府,建立市場和監獄,群盜常來偷襲,雙方直接在城門下展開爭奪,倖存的百姓帶著盾牌和兵器前去耕作。

劉琨在這片絕地下,不僅漸漸的開始樹立起了晉朝政府的大旗,還維護了之前司馬騰留下的和拓跋鮮卑的良好關係,並開始派人去離間爭取并州的雜胡兵源。

對於雜胡來講,匈奴和漢族其實都是異族,事實也證明,中原政權在放下身段去尋求雜胡合作後,明顯是比劉淵更有權威和市場的,畢竟這是堂堂中原華夏,牌子要比新晉的匈奴漢硬的多,劉淵為了避開經常挖牆腳的劉琨,一度從離石(離石縣)南下遷到了蒲子(隰縣)。(劉元海時在離石,相去三百許裡。琨密遣離間其部雜虜,降者萬餘落。元海甚懼,遂城蒲子而居之)

劉琨在太原的立足開始成為劉淵的巨大難題。

他卡在的這個位置,既影響了匈奴政權北上對接塞北,更阻斷了匈奴政權東下太行進入河北的線路。

如果上圖不直觀,來看一下明代的驛路地圖

時代發展了一千多年,太原仍然是整個山西南來北往,東進西達的關鍵樞紐。

劉琨在這個時代,某種意義上類似於公孫瓚於袁紹。

公孫瓚在河北大戰三年後就明顯不行了,但隨後生生的又拖了五年,為大河之南的曹老闆生生的爭取來了獻帝東歸,收兗滅呂的太多時間。

劉琨在并州的這些年,同樣更是將新興的匈奴漢政權拖出了太行山脈東西的兩條劇情線並為了這個時代的「曹操」爭取了太多的時間。

把劉琨比作公孫瓚,卻並沒有看成上個時代的關東雙雄曹操袁紹,其實是件挺悲哀的事情。

劉琨其人,其實可以看做是這個末世華夏高門推出來的「門閥之光」了。

但這個「門閥之光」和上個時代的高門代表曹操、袁紹差的真的有點遠。

四年後,洛陽被攻陷,大量的士族和有組織的力量開始南北兩頭遷徙,此時的劉琨作為北方燈塔得到了大量的力量投奔,但劉琨卻根本沒本事整合這股子力量,每天投奔而來幾千人,又有幾千人同時離開太原,劉琨本人也在這末世過的相當奢侈放縱。(琨父蕃自洛赴之。人士奔迸者多歸於琨,琨善於懷撫,而短於控御。一日之中,雖歸者數千,去者亦以相繼。然素奢豪,嗜聲色,雖暫自矯勵,而輒復縱逸)

這種「素奢豪,嗜聲色,雖暫自矯勵,而輒復縱逸」是這個時代上層建築的整體精神風貌。

無一人能免俗!

劉琨作為門閥集團推出來的高級代表其實已經很有精氣神了,在大染缸中浸淫了幾十年的骨子裡的奢靡基因,卻是確確實實的缺了那股子在亂世中殺出來的狠勁。

當年袁紹在光杆司令逼跑韓馥後,在前期極度不利的情況下扭轉危局並迅速整合了河北士族;

當年曹操在兗州四戰之地每天朝不保夕,最終靠著傳奇的勵精圖治和永不放棄從中原修羅場殺了出來;

劉琨的股本並不多,也確實如此。

但時代其實也給了他相應的偉大機遇。

袁紹、曹操,哪個人的搏殺與奮鬥是容易的?

無論什麼時代,頭部永遠擁擠!


永遠就那麼幾個零星的席位!

想出頭天嗎?


想,就註定逼死自己到生命的最後一天!

劉琨在北方,最終僅僅成為了一個逐漸熄滅的燈塔。

這個時代,註定屬於那些底層煉獄中磨練拼殺出的修羅與鬥士!

比如此時被賣做奴隸的那個卑賤雜胡······

親們,幫點「在看」

相關焦點

  • 第六十三戰:永嘉之亂(3)史上最傳奇的奴隸登場
    (少遊俠京都,隱者董仲道見而謂之曰:"君豺聲豹視,好亂樂禍,若天下騷擾,不作士大夫矣)說的真準啊!306年,王彌老家東萊郡弦縣縣令劉柏根叛亂,王彌這個兩千石的好出身,居然帶著家僮去從賊了。我們在「黃巾起義」時詳細講過,宗教這個社會群體天然帶有三個特殊屬性:1、它的運營成本極低。2、它的人力與融資來源極強。3、它的行動力和執行力超級高。
  • 第六十三戰:永嘉之亂(1)盛世與末世的落差,本質都是人才的距離
    轉過年來公元307年,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年號,「永嘉」登上歷史舞臺了。他哥哥司馬衷,在17年的皇帝生涯中,居然用了10個年號!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寧、太安、永安、建武、永興、光熙,這每個語義「吉祥」的年號背後都是一段圖窮匕見的混亂撕逼。「永嘉」,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期盼。
  • 第六十三戰:永嘉之亂(全)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轉過年來公元307年,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年號,「永嘉」登上歷史舞臺了。他哥哥司馬衷,在17年的皇帝生涯中,居然用了10個年號!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寧、太安、永安、建武、永興、光熙,這每個語義「吉祥」的年號背後都是一段圖窮匕見的混亂撕逼。「永嘉」,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期盼。
  • 258、永嘉之亂
    今天雷總要把1700年前著名的「永嘉之亂」給大家全程回訪一遍。故事比較長,會分兩篇和大家慢慢說。
  • 「永嘉之亂」匈奴滅西晉
    至西晉時期,這些胡人已人居關中以及涇水、渭水流域,對晉國首都洛陽形成了包圍之勢。八王之亂後,西晉王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軍力迅速衰退。而就在各地流民不斷起義時,內遷的胡人也趁機起兵反晉,其中尤以匈奴首領劉淵起兵最早。公元304年,劉淵在匈奴貴族的支持下,於離石(今山西西部)建「漢」,自稱漢王,舉兵反晉。
  • 中華文明至暗時刻—永嘉之亂、衣冠南渡是怎麼回事?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200年,發動官渡之戰,奠定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永嘉亂彈
    南戲在永嘉上演了幾百年後,自明代海鹽腔傳入永嘉,與本土戲結合逐漸產生了地方特色濃鬱的「永昆」,到了清初,永嘉產生了包括高腔、和調、崑腔、正反亂彈、灘簧、時調等多種聲腔的劇種,被叫做「永嘉亂彈」。劇本故事常多取自本土,唱腔高昂粗樸,念白則由普通話夾雜溫州話,顯得活潑幽默。「永 嘉亂彈」是浙江省56個傳統瀕危劇種之一, 2009年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擴展名錄。
  • 漢人的災難—五胡亂華
    公元251年,這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魏國太傅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徹底掌握了魏國大權。十數年之後,司馬懿死了,他的兒子司馬昭接替了他的位置,並且滅掉了勁敵蜀國,孫子司馬炎攜滅國之勢,建立了晉朝。史稱「西晉」。 西晉初期,君臣勵精圖治,發展國力,終於在280年滅掉了割據數十載的江東孫氏政權。
  • 影像 | 楊爽:永嘉亂彈
    南戲在永嘉上演了幾百年後,自明代海鹽腔傳入永嘉,與本土戲結合逐漸產生了地方特色濃鬱的「永昆」,到了清初,永嘉產生了包括高腔、和調、崑腔、正反亂彈、灘簧、時調等多種聲腔的劇種,被叫做「永嘉亂彈」。劇本故事常多取自本土,唱腔高昂粗樸,念白則由普通話夾雜溫州話,顯得活潑幽默。「永 嘉亂彈」是浙江省56個傳統瀕危劇種之一, 2009年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擴展名錄。
  • 三藩之亂的三個真相,數百年來,很多國人都弄錯了!
    但清宮劇中無論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後宮爭鬥,還是歌頌所謂「盛世帝王」的生平傳記,一旦涉及到康熙皇帝,往往都繞不開「三藩之亂」這個重要話題。無他,規模大、影響大罷了。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數百年來,很多國人都對此產生了不少誤解。(一)康熙真的不是有意的!
  • 魏晉風流下的五胡亂華,國破家亡易子而食,這才是真亂世
    殊不知真實的魏晉時期因「五胡亂華」人皆相食、白骨遍地、千裡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華夏文明險些傾覆。背景:公元266年,馬炎奪權篡位推翻魏帝統治建立新朝,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西晉建立後司馬炎野心不滿於此,公元280年西陵之戰剿滅孫吳,結束了中原分裂局面,天下大統。
  • 2020丨公元1420年:聖女貞德與英法百年戰爭
    「英格蘭的旗幟飄揚在諾曼第首府魯昂以及法蘭西最神聖的三座城市上空,即法蘭西國王加冕祝聖之地蘭斯、法蘭西國王實行統治之都巴黎以及法蘭西國王安葬之所聖德尼。」幼主繼位最重要的是穩定統治、鞏固王權,這需要獲得民眾的認可與支持。早在15世紀20年代,亨利六世的叔父貝德福德公爵命人在巴黎聖母院懸掛了一幅關於亨利六世身為英格蘭和法蘭西君主後代的譜系圖,他還命人在法蘭西各地大規模生產與宣傳。
  • 中國朝代時間線集:西晉大一統-東晉十六國(公元280年-420年)
    西晉一朝是從它建立,設立國號為晉起點是266年,但我們更多認為西晉是中國又一個大一統的朝代,故按照滅東吳,徹底結束三國鼎立的時期,應該要從公元280年開始算起,那麼如果是從280年開始算起到316年,僅僅也是36年的短命大一統王朝。
  • 五胡亂華史
    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公元265年,司馬炎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革新政治,振興經濟, 整個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司馬炎西晉王朝的建立者晉武帝司馬炎作為開國之君雖然一統三國,結束了近百年的三國亂世,但卻沒有其他開國君主那樣的雄才大略和長遠的戰略眼光。
  • 「八王之亂」究竟是怎麼回事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晉,建都洛陽。由此,歷史進入西晉時期,司馬炎成為西晉第一位皇帝,史稱晉武帝。公元291年3月,楚王司馬瑋率兵進入洛陽,由此,八王之亂拉開了序幕。這場把西晉王朝拖入深淵的動亂共歷時16年,從公元291年開始,直到公元306年才完全結束。
  • 上陽賦前情提要丨王與馬共天下的歷史背景:從八王之亂到衣冠南渡
    大家應該都聽說一句俗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說的就是司馬氏圖謀三國曹操打下的大好江山,最終經過司馬懿三代人的經營,他的孫子司馬炎在公元266年逼迫曹奐禪讓,登基建立晉朝。剛建立的晉朝稱為西晉,建國初期,司馬炎勵精圖治,史稱「太康之治」,後來又發動晉滅吳之戰,一統天下,此後沒啥外部壓力,就開始驕奢淫逸的生活,還將司馬氏一族分封了八個王,為後面八王之亂埋下隱患。
  • 你不知道的歷史,公元前後如何劃分,公元1年發生了什麼
    公元即公曆紀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由來基督教在歐洲的創立興起,以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紀年,所以也有人稱為基督紀元。它是由義大利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制定的一種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公元前與公元後以公元為準。耶穌誕生的那一年作為元年的紀年法,此前一年則稱為公元前一年,公元無零年。
  • 永嘉楓林,升起一顆耀眼全球的星
    您看見了嗎?看不見?永嘉楓林名人徐定超的後人徐遐生!   徐遐生是當今世界超一流的天文學家,美國哲學學會院士、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臺灣中研院院士,清華大學(臺)校長。△清華大學(臺)    徐遐生1943年6月2日生於中國昆明,祖籍溫州永嘉楓林。6歲去了美國,在美國念小學、中學、大學。
  • 國家級期刊深度報導省級非遺項目《永嘉亂彈》(收藏)
    南戲在永嘉上演了幾百年後,自明代海鹽腔傳入永嘉,與本土戲結合逐漸產生了地方特色濃鬱的「永昆」,到了清初,永嘉產生了包括高腔、和調、崑腔、正反亂彈、灘簧、時調等多種聲腔的劇種,被叫做「永嘉亂彈」。劇本故事常多取自本土,唱腔高昂粗樸,念白則由普通話夾雜溫州話,顯得活潑幽默。「永 嘉亂彈」是浙江省56個傳統瀕危劇種之一, 2009年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擴展名錄。
  • 八王之亂一西晉王室「窩裡鬥」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就是一個很 好的例證。公元290年,晉武帝死,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由於惠帝呆痴智障,毫無執政能力,西晉中央爆發了權力內亂。由於這場內亂的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周、長沙王司馬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題、東海王司馬越八王,所以歷史上將這場內亂稱為「八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