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一位23歲的文藝女青年提出這個問題,轟動全國

2020-12-25 文學之新

1980年,《中國青年》第五期發表了潘曉的一封來信,標題為《人生的路,怎麼越走越窄……》。在信中,潘曉這樣寫道:

我今年23歲,應該說才剛剛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奧秘和吸引力對我已不復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它的盡頭……為了尋求人生意義的答案,我觀察著人們,我請教了白髮蒼蒼的老人,初出茅廬的青年,兢兢業業的師傅,起早摸黑的社員……可沒有一個答案使我滿意……我體會到這樣一個道理:任何人,不管是生存還是創造,都是主觀為自我,客觀為別人。就像太陽發光,首先是自己生存運動的必然現象,照耀萬物,不過是它派生的一種客觀意義而已

這封信一經刊載,便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關於「人生觀」的大討論。據統計,在持續八期的雜誌中,《中國青年》編輯部共收到關於「潘曉討論」的來信六萬多封;討論期間,《中國青年》的發行量由 325 萬上升到 397 萬冊。「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更是成為了討論的一個中心。

「潘曉」其實是從黃曉菊和潘禕兩個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的,黃曉菊是一位熱愛寫作的工人,潘禕則是一位不久前自殺未遂的青年學生,「潘曉」的經歷和感悟主要來自於黃曉菊。

黃曉菊從1974年開始在北京市第五羊毛衫廠當工人,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她始終有一個煩惱:難道就這樣一輩子與機器打交道嗎

為了排解精神上的苦悶,黃曉菊讀了很多名著,比如《簡愛》《紅與黑》《約翰克裡斯朵夫》《呼嘯山莊》等。通過讀書,黃曉菊發現了一個未知的自己,自我意識逐漸覺醒。之後,黃曉菊參加了三裡河工人俱樂部一個文學培訓班,並遇到了李燕傑。在李燕傑的幫助下,黃曉菊採訪了詩人艾青,並將採訪經過發表在《藝苑蓓蕾》雜誌上。

不難看出,黃曉菊是一位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文藝女青年。「潘曉來信」爆火之後,女文青黃曉菊自然也隨之爆火,一夜之間成為了無數青年的精神偶像,成為了一代人的「精神初戀」。

對「人生的路為什麼越走越窄」的討論,受種種因素影響,沒過多久就被叫停了,黃曉菊最終也沒得到答案。不過,這次討論為黃曉菊離開工廠創造了條件,不久之後她就在《中國青年》雜誌的幫助下調到了出版社工作,之後又當上了社科院的圖書資料員。

此外,還和一位粉絲結婚了。他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比她小4歲。他們一起聊文學,一起聊哲學。因為家長反對,他們索性偷了戶口本結婚。

或許是一語成讖,黃曉菊的人生之路並沒有越走越寬,而是如她心中所說的那般「越走越窄」。領導們覺得她「不太聽話,喜歡自作主張,按自己認為對的辦,不能不折不扣地服從上級」,在人事制度改革時,黃曉菊第一個被解聘。

跟丈夫生下小孩之後,面對現實的生活,丈夫時常抱怨:你不是潘曉嗎?怎麼和其他婦女沒兩樣?最終,兩人離婚了,小孩留給了黃曉菊。

生計陷入困境,又擔負著養育小孩的責任,這位女文青再也沒有退路了。她先把兒子託給了親戚照顧,然後南下謀生。但黃曉菊的南下謀生之路並不順暢,她很快就鎩羽而歸。之後,她又從北京去到了深圳。在這段漂泊的生命裡,黃曉菊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離開心愛的兒子,一次又一次做自己不情願的工作,比如拉廣告、做銷售、當女傭,可謂是飽嘗人間辛酸。

直到1993年,黃曉菊才結束了「漂泊」生活,回北京做起服裝生意。經過生活的磨練之後,黃曉菊雖然仍保留著文青氣息,但對自己真正的生存狀態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黃曉菊不再追問「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不再感嘆「人生的路為何越走越窄」,因為她明白了人生不是空洞的想像,而是要真正面對生活的種種不完美,腳踏實地為了生存、幸福而努力。

如今黃曉菊的兒子已經長大了,而她本人也老了。她結束了自己的服裝生意,平靜地過上了老年生活。回想起當年那句震動全國的「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她說:當時的提法「為自己與為他人」有先後之分,我現在認為不應該是有先有後,而應該將二者融在一起

四十年過去了,今天的青年可能依舊被當年困擾黃曉菊的問題所困擾,對此潘曉菊這樣說道:人類辨識自我、釋放自我、展現自我,並尋求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社會平臺,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釋放自己、利及他人的生命本質,應該是人類永遠共有的追求吧!

相關焦點

  • 重拾「文藝青年」這個字眼
    ▼「文藝青年」這個字眼,在我自己的詞語體系中也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就像大多數事物一樣,被越多人使用,就存在越多被誤讀、失去本真意義的可能。經過若干年的努力,我們終於成功地把「文藝青年」改裝成了一個損人、罵人的貶義詞。為躲避這種浪潮和鋒芒,我這些年敘事時,便用「讀書的人」來指代自己本來要表達的「文藝青年」那個主體。
  • 為什麼臺灣女明星多出文藝女青年?
    ▲事實求是地說,可能真的張艾嘉年輕的時候是裝,但這麼多年張艾嘉拍的電影演的戲足以撐得起她是一位真正的文藝女性,這說明事在人為,是不是真文藝,要靠時間來檢驗,而且是不是真文藝,也要看行動,伊能靜一裝三十年,但小作文有時確實還寫得不錯,你不得不承認她真是硬生生地把自己活成了一個文藝女青年。
  • 邵夷貝:大齡文藝女青年此刻明白了什麼?
    如今,真成了「大齡文藝女青年」的邵夷貝,在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後,在長達兩年多的「出走」之後,開啟了她的「老清新」人生。OPEN開腔有幸在新專輯《此刻明白》發布之際對邵夷貝進行了專訪。音樂對她而言,並不是逃離,而是一個樹洞: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講出來,讓大家看到自己的生活,跟現實裡真正重要的問題進行交流。OPEN開腔:你覺得中國內地,像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的文藝氣息還不夠濃厚嗎?邵夷貝:可能是另外一種文藝。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音樂就偏重都市。
  • 人物 || 為什麼臺灣女明星多出文藝女青年?
    ▲ 大大方方地在自己的微博裡直接加了這個標籤,也算一種幽默吧。雖然大家對伊能靜的「作」多有嘲諷,但她是一個標準文藝女青年的事大家應該都沒有疑問,畢竟她演過那麼文藝的電影:,你不得不承認她真是硬生生地把自己活成了一個文藝女青年。
  • 翻書 李筱懿:那些沒有被孩子毀掉的文藝女青年
    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文藝女青年鼻祖瓊瑤不僅沒有被孩子毀成大媽,41歲帶著19歲的兒子嫁給皇冠出版社創始人平鑫濤——他的髮妻是著名畫家林婉珍,然後,把家庭組織成一支團隊,兒子媳婦齊上陣,在影視圈成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家庭軍團,可見文藝女青年、言情女作家絕對生得起孩子。
  • BTS056期:一位文藝女青年的旅途
    我心說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你快點兒說吧,不然我們團隊的高地防禦塔就要被對面推倒了!但我嘴上說的是,你下次回國,我請你喝酒,你慢慢講你的故事!姐們畢業回國,我放暑假回家鄉,我們每天一群好友在蘭州市的各個酒吧宿醉到天亮,姐們喝完就哭,哭完就睡,我說你是有病還是怎麼的?她說你不懂!我說你倒是說說看才能知道我懂不懂啊!
  • 80年代轟動全國的「聚眾淫亂」大案
    大量回城的知青成了待業青年,遊手好閒,又處於躁動的年齡,社會治安一年比一年差。在WG打砸搶燒的遺毒影響下,影響惡劣的重大刑事案件高發,中央下決心進行「嚴打」。所謂「嚴打」,是中國化的司法名詞,意味著依法從重從快處理,是「依法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分子活動」的簡略表述,它的目的是解決一定時期中突出的社會治安問題。
  • 「知性歌后」萬芳:文藝勵志女青年樣板(圖)
    我叫萬芳,  不是宅女,天生是個左撇子  豆瓣至尊文藝勵志女青年樣板,  單身,快樂,有力量。  不漂亮的文藝女青年  萬芳就在眼前,做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小眾歌手,她一直被廣大70後80後文藝女青年掂記著。萬芳的粉絲眾多,最大原因也許不是僅僅因為她的歌多,當然好歌多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我私下揣測最大原因是因為她長得不漂亮。
  • 20世紀文藝女青年有什麼梗?
    想像一下,如果上個世紀的文藝青年也發memes,風格很有可能是這樣的: memes ╮( ̄▽ ̄"")╭ 滑動屏幕瀏覽20世紀文藝女青年的memes 以上幾個梗已經有好些年頭了,它們都出自
  • 【日劇推薦】一對百合一對基:文藝女青年戀愛坎坷路...
    文藝女青年到底有多難嫁?冰箱君一直都覺得文藝女青年活的挺開心的,然而看了這部劇,真想替文青女們說一句:你們究竟招誰惹誰了?大家還記得天海佑希嗎?就是這位女王大人!天海佑希女王,曾經在日劇《GOLD》中飾演一名超級理性和善良的女王大人,相信大家對以下的這些橋段不會陌生。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我想這是上天的安排和指示,它可能覺得賈蓓該在人生的這個階段知道這個人生道理了。都說人每七年體內的細胞會全部更新一次,也就是每過七年我們就擁有一個新的身體。而人的思想大概也是如此。我發現,不止是我,很多人在30左右的年紀,或是人生即將進入新的階段,想法上都會有大的改變。要贏在起跑線,要做一個追求卓越的好學生,接著是好妻子/好丈夫,好父母。在每一步,都要走對,把別人都比下去,直到成為「人生贏家」。
  • 文藝青年、斜槓青年、佛系青年……你最適合哪個稱呼?
    文藝青年 「文藝」 在漢語裡原指 「文學和藝術」 literature and art,此外還指撰述和寫作方面的學問 文藝青年的定義也基於此,凡是有一定文化藝術基礎,喜歡文化藝術的青年人都可納入這個範疇。 單純表示別人有藝術天賦,可以用artistic。此外,還可以用一些現有的表達,比如 Renaissance man就指 「多才多藝的人」,literati指 「文學修養很高的人」。 雖然沒有直接對應,但是內在的含義已經體現清楚了。
  • 從文藝青年到「煮夫」:黃磊一帆風順的人生
    還有一位網友留言道:「松茸雞湯把我饞哭了」,另一位網友則表示:「嫁給你該有多幸福」。18歲就主演了陳凱歌導演的電影《邊走邊唱》,23歲,被張國榮選中參演電影《28歲,主演徐立功導演的電視劇《人間四月天》,飾演徐志摩,臺灣五大衛視同時播出,年度收視第一,獲得一項美國艾美獎提名。
  • 當我們不再迷戀文藝青年,就真的成長了
    硬生生放棄學業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名「廚娘」進入美國麻州劍橋廚藝學校研習烹飪,婚後一直是夫唱婦隨在外人眼中莊祖宜女士是一個平和有愛善良的「文藝女青年」,雲淡風輕與世無爭,與世無爭。兩夫妻都年近50歲,在亞洲遊歷了大半生,他們好不容易在成都建立了自己的文藝圈,人脈圈,自己的傳媒陣地,如今一切都成了經過2、大凡喜歡做文藝青年的女性,都是善於隱藏自己的需求,善於隱忍的那種人。
  • 文藝女青年這個詞,用在張鈞甯身上才不是罵人呢!
    你知道,在現在的語境下,「文藝青年」簡直是個罵人的詞彙,會讓人聯想到花樣作死、矯情逼、裝逼、綠茶婊、心機婊……總之每個人說到「文青」都滿臉鄙視,恨不得讓他們狗帶!(錦鯉老師作為堂堂一介愛詩歌、愛獨立音樂、愛看演出、愛看展覽的文青,常常覺得膝蓋好痛!咦,作為一條鯉魚我有膝蓋嗎?)BUT!張鈞甯這個不折不扣的女文青,用實際行動顛覆了上述對於文藝青年的評價。
  • 秦昊回應文藝一哥《追夢人之開合人生》暢談翻轉人生
    上周,「雙十一」的消費狂歡剛剛落下帷幕,財經作家吳曉波做客全國首檔場景闖關式人物訪談節目《追夢人之開合人生》,提出如今的「雙十一」已成為一種娛樂行為的觀點,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本周,《追夢人之開合人生》迎來演員秦昊。
  • 封面人物|邵夷貝:我就是個文藝青年
    ▼《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2009年,邵夷貝自彈自唱的一首《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把一首「悲傷的歌」唱得真實、詼諧,她也因此被大眾所熟知。今年6月,邵夷貝從北京開啟了新專輯首發全國巡演。朋友說她特別理性,她的確是一個客觀分析者,是什麼就是什麼,不去想「文藝青年」在當今社會是怎樣一個大眾印象,覺得自己是就是,並無他法。
  • 集結青年文藝力量 共繪「文化東城」圖景
    來自文學、戲劇、書法、美術、攝影、民間藝術、音樂、影視等東城各文藝家協會的30位優秀青年文藝家代表匯聚一堂,共同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暢談學習心得和藝術感悟,為「文化東城」建設建言獻策。東城團區委書記、區青聯主席肖華強,區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張志勇出席活動。
  • 五部高分文藝電影,身為文藝青年的你看過幾部?
    看一部百轉千折的文藝電影,就像聽一曲百感交集的人性之樂。今天小編就為愛看文藝片的人搜羅了幾部高分文藝電影,這五部需要我們不慌不忙的去看,才能發現原來它值得無限次回放。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五部電影吧!第一部:《如晴天,似雨天》
  • 《此刻明白》,文藝女青年如邵夷貝,也總有成長的一天
    毋庸諱言,前三張專輯對於邵夷貝而言是一種不斷被聽者和外界「固化」的過程——這種「固化」起始於那首《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的一語成讖,隨後循著「北大才女——歌詞犀利——民謠女——一把吉他包天下——清水掛麵」被有意無意地框定了路線。很可能,邵夷貝團隊口中她的「調整狀態」,正是為了「掙脫」這條困了她近十年的路線,如此一來,新專輯《此刻明白》就成了檢驗這種「掙脫」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