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 郭沫若逝世後為何要將骨灰撒到大寨?

2021-02-23 央廣網


原名郭開貞,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之一。代表作有《女神》、《地球我的母親》等。解放後曾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文聯主席。

1978年4、5月間,86歲高齡的郭沫若在病危之中對夫人於立群和身邊的幾個子女鄭重交代後事安排:「我死後,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6月12日,這位文壇泰鬥走完了86個春秋的人生歷程。在舉行了高規格的追悼大會之後,郭沫若的骨灰於6月下旬撒到大寨的層層梯田之中。從此,虎頭山上聳立起一座「郭沫若同志紀念碑」。5年之後,陳永貴在北京病逝。陳永貴作出魂歸故裡的後事安排是不難理解的。於是,虎頭山上出現了一道奇特的人文景觀:文壇泰鬥的紀念碑與農業勞模的墓碑並峙相映。

與妻子於立群及子女

郭沫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鎮,雖鄰近農村,但一生行狀甚少與農村和農民相涉。他之選擇大寨作為自己的歸宿,確出乎人意料。不保留骨灰,有周恩來的榜樣在前,郭沫若是樂於追隨這位先去的故友的。而將骨灰撒到大寨,似乎也不能完全從趨時的角度來看待。

親訪過大寨的郭沫若確有某種情愫。

1964年春,《人民日報》在頭版發表長篇通訊《大寨之路》,並配發社論《用革命精神建設山區的好榜樣》。這年年底,周恩來總理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在談到「我們這幾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堅決執行自力更生方針的結果」時,分別列舉大寨大隊、大慶油田和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成功。作為大會執行主席之一的郭沫若,對周恩來的褒揚留下很深的印象。

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在大會上作報告

首次出現大寨的詩篇,是郭沫若1965年春節前十天所作《題傅抱石〈延安畫卷〉八首》「其七」:   

傳統作風雪裡梅,大寨精神從此來。

已見黃河清澈底,要教宇宙共春回。   

在詩人的心目中,大寨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承傳,是改造大自然的偉力的象徵。這年11月下旬,郭沫若以73歲高齡,冒著朔方的嚴寒,赴山西運城地區參觀「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慰問由中國科學院組成的與當地農民實行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工作隊。12月初,返程途中,在太原參觀大寨展覽館,在題寫館名之後以七律一首詠懷:   

大寨人人是愚公,神州爭效此雄風。

百年基業防澇旱,千米山頭待柏松。

勤奮力將全國學,虛心贏得普天同。

為防自滿尋差距,絕不因循步自封。   

在當時,這個展覽所突出的是反映大寨人艱苦奮鬥、自力更生以改造大自然的雄心壯志及見賢思齊不斷進取的精神風貌。郭沫若的即興題詩雖說不上有多少詩意,但以「大寨人人是愚公」開篇,以「絕不因循步自封」結尾來歌詠和揄揚,還是能見出詩人的著眼點。

在太原參觀之後,郭沫若對大寨有了更具體的了解,同時激發起實地參觀的興致。第二天清晨,郭沫若一行居然在七時由陽泉而至昔陽而到大寨。此時的北國自然已不復春華秋實的景象了,但經由大寨人發揚愚公精神,連續奮鬥12年所營造的一塊塊人造小平原層層展現在郭沫若眼前時,詩人的心靈震撼了。當聽到大寨人在大災三年「三不要」(不要救濟糧、不要救濟款、不要救濟物)和「三不減」(不減向國家的銷售糧、不減集體的公積糧、不減社員的分配糧)的事跡介紹之後,詩人由衷欽敬這群膚色黝黑、衣著簡樸,手掌滿是老繭的莊稼人有著何等軒昂的氣宇和博大的胸襟。臨別之際,郭沫若題五言古體一首以示敬意:   

全國學大寨,大寨學全國。人是千裡人,樂以天下樂。

狼窩變良田,兇歲奪大熟。紅旗毛澤東,紅遍天一角。  

詩人對此詩似頗自賞,屢屢書為條幅以應友人求索。山西之行,本意是「參觀農村社教工作」,而對大寨的實地參觀考察則留下了深刻印象。詩人將此行所作18首舊體詩冠以《大寨行》之名,刊登於1966年元旦的《光明日報》上,算是回報大寨人的一支「迎春曲」吧。

接踵而來的是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眾所周知,文革中的「學大寨」已歸結為「大批資本主義,大幹社會主義」的「路線鬥爭」了。放到歷史大背景下來考察,這自然不能歸咎於大寨人。在這10年中,郭沫若寫過不少應景之作,無法擺脫歷史的局限。但值得注意的是,詩人的筆端未再出現大寨。是對大寨「新經驗」的保留,抑或缺乏頌大寨的機緣?也許是兩者兼而有之罷。

「文革」剛剛結束,1976年12月下旬召開第二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雖然重申了周恩來生前總結的「三原則」(即政治掛帥、思想領先的原則,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愛國家愛集體的共產主義風格),同時又夾雜著不少「新經驗」。次年2月,郭沫若作《望海潮·農業學大寨》:

四兇粉碎,春回大地,凱歌聲入雲端。

天樣紅旗,迎風招展,虎頭山上蹁躚。

談笑拓田園,使崑崙俯首,渤海生煙。

大寨之花,神州各縣,遍地燃。

農業衣食攸關,輕工業原料,多賴支援。積累資金,繁榮經濟,重工基礎牢堅。基礎愈牢堅,主導愈開展,無限螺旋。正幸東風力飽,快馬再加鞭。   

詩意當然說不上,但值得注意的是,詩人描繪的是「談笑拓田園」,議論的是「農業衣食攸關」,這與當時仍然流行的「堵不住資本主義的路,邁不開社會主義的步」已是相去甚遠了。這年年底,正在病療中的郭沫若為老友關良所畫魯智深勉力題詩一首:

神佛都是假,誰能相信它!

打破山門後,提杖走天涯。

見佛我就打,見神我就罵。

罵倒十萬八千神和佛,

打成一片稀泥巴,

看來禪杖用處大,

可以促進現代化,

開遍大寨花。   

此詩結句頗出人意外,就字面看,至少可以表明,在郭沫若的心目中,學大寨始終是和發展生產力聯繫在一起的。按於立群編寫的《東風第一枝》對此詩末三句的解釋是:指泥巴可以肥田利農。一年後,郭沫若交代身後以自己的骨灰為大寨肥田,恐非純然的巧合吧。

以今天的眼光看,郭沫若是否值得將自己的骨灰撒到大寨固然是個問題。然而,「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郭沫若作出此後事安排,除了歷史局限所致外,更毋寧理解為詩人對「大寨人人是愚公」的愚公精神的禮讚,對「樂以天下樂」的先憂後樂的古仁人之風的禮讚,對「談笑拓田園」的創造精神的禮讚,對千百萬胼手胝足的勞動農民的禮讚。1921年4月,早已以一曲《鳳凰涅磐》名滿文壇的郭沫若,赴杭州遊覽,在雷峰塔下見一鋤地的老農,在描繪了「他那慈和的眼光」、「健康的黃臉」、「斑白的須髯」之後,出人意料地以這樣的詩句作結:   

我想去跪在他的面前,叫他一聲:「我的爹!」 把他腳上的黃泥舔個乾淨。  

有人會要說這是詩人的矯情,但聯繫到1957年後撒手人寰時的後事安排,不也可以從中察見詩人心靈深處的某種情愫嗎?

相關焦點

  • 郭沫若明明可以葬入八寶山,為何骨灰撒在山西大寨?郭沫若臨終說了...
    新中國成立後,很多人開國元勳、著名人物等都葬入了八寶山。然而,我們發現最有資格葬入八寶山的郭沫若,卻沒有選擇這裡作為自己的長眠之地,這是為何? 郭沫若身上有爭議,可這並不能掩蓋他的才能,他是罕見的全才,集科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詩人、作家、劇作家、評論家各類桂冠於一身。
  • 你知道大文豪郭沫若逝世後安葬在哪嗎?我們在這裡發現蹤跡
    你知道大文豪郭沫若逝世後安葬在哪嗎?媒體記者在大寨虎頭山森林公園就發現了大文豪郭沫若的蹤跡。在虎頭山西坡南側,樹立著一塊郭沫若詩碑,詩碑背靠巍巍虎頭山,面對彩虹般的團結溝渡槽,此處充滿了詩情畫意,是郭沫若詩碑生前到大寨參觀時曾流連漫步的地方。詩碑用漢白玉鑿成,呈長方形,聳立在一座幽靜的園林式庭院裡。潔白的牆壁上覆蓋著琉璃瓦,同古樸典雅的月亮門渾然一體。
  • 大寨陳永貴墓地:仿照南京中山陵的風格,墓前228級臺階寓意深刻
    臨終前,陳永貴對床邊親人交代,自己死後火化後骨灰一定要帶回大寨下葬。(這是一組反映陳永貴墓的照片)【大寨】「學習大寨呀趕大寨,大寨紅旗迎風擺,她是咱公社的好榜樣啊,自力更生改變那窮和白!堅決學習大寨人,敢把那山山水水另呀嘛另安排!幹起來,幹起來,大寨的紅花遍地開……遍地開!」這是《學大寨趕大寨》的部分歌詞,曾唱遍了全中國,大寨因因此家喻戶曉。
  • 都認為郭沫若死後會葬入北京八寶山,可他死後,卻葬在了山西小山上
    最終,佐藤富子為郭沫若與家中斷絕關係,一心一意陪在郭沫若身邊。他們生了四子一女,過了一段甜蜜的時光。 好景不長,抗戰爆發後,郭沫若歸國心切,他揮一揮衣袖就回到了家鄉,甚至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對待感情,郭沫若可以說是「渣男」也不為過。
  • 第一代007肖恩·康納利遺體將火化 骨灰要撒在家鄉蘇格蘭
    近日,肖恩·康納利的遺孀已經正式確認,這位老戲骨的遺體將在巴哈馬火化,按照遺願,他的大部分骨灰將撒在家鄉蘇格蘭。 肖恩·康納利的遺孀、91歲的米雪琳·羅奎布魯尼(Micheline Roquebrune)透露,雖然亡夫在海外生活了很多年,但是他的「最終願望」,還是回到家鄉蘇格蘭。
  • 她將去世狗狗火化後的骨灰撒向天空,出現的畫面讓她激動萬分……
    美國芝加哥的一位狗主人阿什利(Alshey lang)最近痛失了自己的愛犬,金毛華格納(Wagner),她將去世狗狗火化後的骨灰撒向天空時,出現的畫面讓她激動萬分……在它很小的時候,阿什利就養了它,它們一起陪伴長大,感情深厚。
  • 日本指揮家小澤徵爾,一個世界級大師,為何把母親骨灰撒在中國
    優秀的音樂者,能將音樂傳達到人心中,波動心弦之餘感慨一句美妙動聽。故最是樂聲撫人心。古今中外,樂隊不乏,而樂隊中,一個指揮家可謂是靈魂一般的存在,他們掌握節奏,牽動表演。日本一位偉大的指揮家小澤徵爾便是指揮界的佼佼者,作為一個世界級的大師,他卻將自己母親的骨灰撒在了中國,這是為何?童年的中國歲月小澤徵爾出生於1935年9月1日,他雖然是日本人,卻出生在中國的瀋陽。
  • 「從惺惺相惜到針鋒相對」:郭沫若與魯迅的對戰
    郭沫若和魯迅都是新時代優秀的文學作家和革命戰士,然而自古文人「相親,相互對罵的」多不勝數,兩人自然也不例外在新文化運動後,郭沫若和魯迅就因為文學應該走什麼路線,建設什麼樣的文學,相互發表意見,因意見相左,兩人相互指責,最後索性公然叫罵,這種紛爭一直持續到魯迅去世為止。
  • 那年今日 黃遠生:從末代進士到開山記者
    1915年秋,袁世凱看中了黃遠生這位名滿海內的名記者,要設法將他羅列門下。袁世凱先是邀請黃遠生擔任他御用的上海《亞細亞報》總撰述。接著又向黃表示,如果能為自己撰寫贊成帝制的文章,將酬謝10萬元,並給他一個部長的位置。黃遠生開始想延宕不作,面對袁世凱的壓力,他只得以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搪塞。但袁氏極不滿意,派人逼他重寫。
  • 郭沫若去世後,妻子於立群整理遺物,為何因一封信而羞憤自殺?
    1979年2月25日,郭沫若的夫人於立群在丈夫逝世的第二年,就自縊死於北京故居。
  • 郭沫若為何堅持要挖明皇陵?專家:你看他家的族譜,便能知曉
    此時一個人站了出來,他是郭沫若,郭沫若表示,一定要挖。鑑於當年郭沫若在中國已經是很有聲望的人,並且在場其他專家都沒他地位高,於是只能默默閉上嘴巴,看著計劃通過,但他們都很清楚,以當年中國的考古條件,根本就不能隨便挖皇陵。
  • 郭沫若,是才子佳人還是流氓罪人
    」文化流氓",郭沫若一生共娶了三任妻子,而被人詬病的更多是與日本人佐藤富子的愛情生活。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與佐藤富子同居開始生活,佐藤富子為此斷絕了與父母的關係,郭沫若為其取名「安娜」。在此期間,安娜與郭沫若共孕育的了四兒一女五個孩子,並且為了支持郭沫若的創作,安娜獨自承擔全部家務,洗衣做飯,忙裡忙外,承擔著巨大的壓力。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郭沫若不辭而別離開日本,與安娜斷絕了聯繫。並與自己的第三任妻子於立群生活在一起。
  • 那年今日 早知世事如此殘酷,我將不再愛你
    它在中國現代話劇史上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後來被公認為是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標誌,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並在新文化運動中成為與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齊名的泰鬥。 愛你愛得像個悲劇,早知世事如此殘酷,我,將不再愛你……那年今日 | 隨波逐流,你將無法抵達屬於自己的終點本期編輯:石玲雯、荊詩越
  • 那年今日 中國為何遍地「逸夫樓」?
    邵逸夫若仍然活著,今日就109歲了。然而在2014年1月7日,這位叱吒娛樂圈大半個世紀、締造了東方好萊塢、創造了TVB的電視神話,穩居超級富豪榜且熱心公益、捐出龐大善款的百歲老人,離我們而去了。最使邵逸夫難忘的是和哥哥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搞流動放映。他們像苦力一樣,扛著電影機和影片,在烈日下長途跋涉,深入到華僑眾多的農場去放露天電影。那時的放映設備還很落後,要用手工一格格地搖片子,一場電影放下來,放映人都累得腰酸手痛。更要命的是蚊蟲叮咬,奇癢難過。
  • 安徽籍開國少將詹大南逝世 其骨灰將安葬在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月21日,詹大南將軍在江蘇南京逝世,享年105歲。11月22日晚,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聯繫上了詹大南的女兒詹化文。
  • 大寨陳永貴墓地:仿南京中山陵設計,本可葬在八寶山,但他有遺願
    1986年陳永貴逝世,根據他的遺願,葬在了自己奮鬥過的山西昔陽大寨。大寨是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公社的一個大隊,原本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陳永貴帶領鄉親們修造梯田,使糧食畝產增長了7倍。
  • 馮偉衷骨灰撒海,父母:他自由了!
    馮偉衷的大哥馮偉健今早(1月28日)獨自到火化場撿骨灰,神色黯然地領出骨灰後,為摯愛的小弟舉行了海葬儀式。
  • 郭沫若去世後,妻子從遺物中發現一封信,為什麼看完內容就自殺了?
    郭沫若與於立忱 1934年,於立忱得了肺病,到日本治病併兼東京特派記者。她住在東京郊區,與郭沫若家不遠,時常去拜訪郭沫若。於立忱可是一位美女記者,長得亭亭玉立,白白嫩嫩,甚是惹人愛憐。
  • 陳祖德為完成書稿放棄安樂死 骨灰將撒入黃浦江
    骨灰將撒入黃浦江  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圍棋國手的傑出代表、《超越自我》的作者陳祖德因患胰腺癌醫治無效,於1日晚在北京病逝,享年68歲。根據陳老遺願,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儀式,骨灰撒入黃浦江。  5日上午的弔唁活動簡短而莊重,國家體育總局、棋界、體育界、許多單位、團體代表及陳祖德生前好友近千人參加。
  • 郭沫若,如果僅僅是牆頭草,也就罷了,更離譜的是......
    蜜月"後被拋棄,下落不明;於立忱(1912—1937),於立群的胞姊,被拋棄後自殺;黃定慧(黃慕蘭,1907——,郭的早年密友,大革(和)命時期的一代風流,武漢市黨部婦女部長,尚健在,定居山西省;妓女×××等,姓名不詳,只知太過多情,將性病傳染給了郭沫若,並殃及安娜。